集成有接地结构的电路板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259161阅读:94来源:国知局
集成有接地结构的电路板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有接地结构的电路板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电路板变压器元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板引脚部接地引脚的线圈架,接地引脚设置有板引脚部和基本上垂直于板引脚部延伸的元件接地部。元件接地部固定在磁性件或线圈架上以解决电源应用中的电磁干扰。该元件的减少了制造步骤且增强了优化性能参数的一致性。
【专利说明】集成有接地结构的电路板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的领域通常涉及诸如电感器的磁性元件的制造,且更特别地涉及应用于电 路板的、具有集成接地结构的变压器设备的制造。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磁性元件广泛的应用于电子设备的电力供应,例如电感器和变压器。已知的 用于电路板的变压器设备包括缠绕在绝缘线圈架上的初级和次级变压线圈,线圈架包括导 电引脚以在电路板的相应通孔中建立电连接。线圈架与相关线圈耦合到磁芯组件,且根据 熟知的原理,变压器的线圈可用于升高或降低输入电压,以不同于输入电压的电压来提供 一电源输出。因此,例如,较高的输入电压可降至为适合于电路板上电子设备所使用的较低 的输入电压,或者电路板上电子设备输出的较低电压可升至为较高的电压用以输入另一个 电子设备。
[0003] 在该类变压器的某些应用中,存在有电磁干扰(EMI)的问题并且人们期望能有相 应的改进措施。已知的现有技术中将电线连接至磁芯的一端并且将电线在相对端连接至无 电噪声的节点。示例性地,电线的一端连接至线圈架上的导电引脚,当变压器安装到电路板 上时,该线圈架穿过电路板组件连接至无噪声的电节点,且电线的另一端使用导电环氧树 脂电连接至磁芯。然而,用这样的电线装配工艺来解决EMI问题复杂而且耗时。它还容易 遇到因改变所使用的接地电阻元件而出现的可靠性问题和性能问题。特别地,较低的接地 电阻是优选的,但是实际的接地电阻从生产的角度来讲难以控制。结果就必须测试磁芯到 引脚的电阻,这样会导致变压器元件制造成本的增加。
[0004] 美国专利US8198969公开了具有接地引脚的变压器元件,该接地引脚设置在线圈 架的凹口中,并且接地引脚的一端暴露在磁芯的表面。磁芯可成型有收纳引脚的槽,并且该 磁芯与导电粘合剂电连接。尽管这种构造对于上述的电线装配工艺提供了相当大的改进, 但它从生产的角度还没有完全令人满意并且还需要改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5] 参照以下附图,描述了非限制且非穷举的实施例,其中,除非另有说明,相同的附 图标记表示不同附图中相同部件。
[0006]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用于示例电路板变压器部件的第一示例芯 件的前部立体图。
[0007] 图2是图1所示示例芯件的俯视图。
[0008] 图3是包括接地引脚的一示例线圈架的底部立体图,其与图1和图2所示的芯件 (芯部件)一同使用。
[0009] 图4是图3所示的示例线圈架和接地引脚的侧视图。
[0010] 图5是与磁芯组件组装在一起的线圈架的透视图,该磁性组件包括图1和图2所 示的芯件。
[0011] 图6是图5所示的组件的底部视图并示出了接地引脚与芯部的连接。
[0012] 图7类似于图6,但其示出了另一制造阶段,其中使用了导电环氧树脂将接地引脚 粘接到正确的位置。
[0013] 图8是图7和图8所示的组件处于另一个制造阶段的后部立体图,其中变压器元 件已固化。
[0014]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接地引脚的示例线圈架的俯视图。
[0015] 图10是图9所示线圈架的前部立体图。
[0016] 图11是与图9和10所示的线圈架一同使用的磁芯件的前部立体图图。
[0017] 图12是图9所示的磁芯件的俯视图。
[0018] 图13是图8和图9所示的线圈架与图11和图12所示的磁芯件组装的立体图,并 且示出了接地引脚与芯部的连接。
[0019] 图14类似于图13,但其示出了组件中的第二磁芯件。
[0020] 图15类似于图14,但其示出了另一制造阶段,其中使用了导电环氧树脂将接地引 脚粘接到正确的位置。
[0021] 图16类似于图15,但其示出了处于另一制造阶段的元件,其中变压器元件已固 化。
[0022]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磁芯件的前部立体图。
[0023] 图18是图17所示的磁芯件的俯视图。
[0024] 图19是与图17和图18所示的磁芯件一同使用的包括接地引脚的示例线圈架的 前部立体图。
[0025]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线圈架的侧视图。
[0026] 图21是与包括图17和图18所示的芯件的磁芯组件进行组装的图19和图20所 示的线圈架的立体图,并且示出了接地引脚与磁芯件的连接。
[0027] 图22类似于图21,但其示出了另一制造阶段,其中使用了导电环氧树脂将接地引 脚粘接到正确的位置。
[0028] 图23是图21所示的组件的侧视图,其示出了接地引脚与磁芯件的连接。
[0029] 图24是图22所示组件的侧视图,元件处于制造的另一阶段,其中使用了导电环氧 树脂将接地引脚粘接到正确的位置。
[0030]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磁芯件的前部立体图。
[0031] 图26是图25所示的磁芯件的俯视图。
[0032] 图27是与图25和图26所示的磁芯件一同使用的包括接地引脚的示例线圈架的 后部立体图。
[0033] 图28是图27所示的示例线圈架的仰视图。
[0034] 图29是图27所示的线圈架的后部立体图,其示出了接地引脚与线圈架的连接。
[0035] 图30示出了图29所示的线圈架,其与图25和图26所示的磁芯件进行了组装。
[0036] 图31示出了图31中带有第二磁芯件的组件。
[0037] 图32是传统变压器元件与依照本发明实施例制造的元件的接地电阻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这里描述了电路板变压器元件的示例性实施例,其简化了接地结构以解决EMI问 题,提高了所制造的元件的可靠性,并且实现了较好的接地性能(例如,相对于上述已知的 类型元件降低了制造元件的接地电阻)。方法的各方面部分将是显而易见的,而部分将会下 面的描述中进行论述。
[0039] 图1-8共同示出了电路板变压器元件200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电路板变压器元 件200 (图4-6) -般包括线圈架102 (分别示出在图3和图4中),以及由第一磁性件106 和第二磁性件108构造成的磁体104(其分别示出在图1和图2中)。
[0040] 现在,参照图1和图2,第一磁性件106 -般包括通常为扁平的或平坦的基部110 和从基部向上延伸的坚立侧壁112U14和116。侧壁112,114,116外部一般为笔直的和直 线型的而内部为圆形的以限定基部110上部的基本为半圆状的内部凹槽或者容腔118。圆 形凸起120从基部110向上延伸进容腔118的中心部。在所示示例中,凸起120的外周一 般为圆形并且在基部110上完成360°的弧,同时容腔118侧部敞开且在基部110上形成为 远小于360°的弧。
[0041] 基部110的前边缘122暴露在外,并且示例中包括凹槽124和锥形(渐缩)侧边 缘126。锥形侧边缘126邻近前边缘122处具有三角形或者楔形前角。所示的前边缘122 的相对角不包括如同侧边126的锥形角。侧壁112和114进一步包括外露的前表面128、 130,其在基部110的前边缘122上延伸。基部110的前边缘122还可为所示的倒角设置以 有助于线圈架102定位在所期望的位置和朝向。
[0042] 芯件106可根据已知工艺由已知的磁性材料制造而成。在于预期的实施例中,芯 件108(图4-8)的制造方法基本上如同芯件106。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可以考虑将凹槽124 选择性地设置在芯件108中,但不是必须包含其中。
[0043] 参照图3和图4,线圈架102由不导电或绝缘材料制造并且一般包括上凸缘140、 管状本体142、下凸缘144和连接部146。根据已知的方法和技术,凸缘140限定了绕线空 间148以容置初级绕组或线圈和次级绕组或线圈。线圈或绕组端接或连接至设置在连接部 146中多个导电引脚150、152、154、156中的一个。引脚150、152、154、156通常从连接部146 向下延伸并且通常与管状部142的纵向轴线158平行。
[0044] 所述引脚中的一个,即图3和图4示例中的引脚152为接地引脚,且包括大致大 致平行于轴线158和其它引脚150、154、156延伸的轴向板引脚部(电路板引脚部)160,并 且其它引脚150、154、156通过电路板中的通孔连接至电路板,并且还包括元件接地部162, 该接地部大体垂直于轴线158和其它引脚150、154、156延伸。换句话说,不同于其它引脚 150、154、156,接地引脚152包括直角弯部,接地部162从直角弯部的一侧延伸,还包括从直 角弯部的另一侧延伸的板引脚部160。由此,如图4所示,接地部162从连接部146的坚直 侧壁164垂直延伸,而板引脚部160从连接部146的底壁166垂直延伸。如下面将进一步 诠释的那样,直角弯部便于将接地引脚152连接装配至芯件106。其它引脚150、154、156基 本为直的并不包含直角弯部。
[0045] 凸缘140,144中每一个包括中心开口 168,用于与管状部142的中空内部连接。当 线圈架102组装至芯件106时,中心开口 168与磁芯件106的凸起120(图1和图2)配合。
[0046] 如图5所示,线圈架102夹装在芯件106和108之间,利用线圈架102内的开口 168(图3)和芯件106和108的凸起120(图1和图2)来引导芯件安装至合适的位置。当 磁芯件106和108以现有技术中任何方式组装到线圈架102时,两者彼此间隔开。
[0047] 如图6所示,线圈架102组装至芯件106,接地引脚152的元件接地部162容置于 芯件前边缘122的凹槽124内。
[0048] 图7示出了导电环氧树脂170,当元件接地部162与该凹槽接合时导电环氧树脂 170涂覆到凹槽124。如图8所示,元件接地部162固定在带有导电环氧树脂的凹槽124内 且整体元件100被烘干固化。
[0049] 元件接地部162和芯件106通过凹槽124以较少的制造步骤实现了可靠的连接且 相比于传统的方法成本更低。
[0050] 图9-16共同示出了电路板变压器元件200 (图13-16)的第二实施例,其通常包括 线圈架202 (在图9和图10中分别示出),以及由第一磁性件206和第二磁性件208制造的 磁体204,该第一磁性件206在图11和图12中分别示出。
[0051] 参照图11和图12,第一磁性件206 -般包括通常为扁平的或平坦的基部110和从 基部110向上延伸的坚立侧壁112、114和116。侧壁112、114、116 -般外部为笔直的和直 线型的而内部为圆形的以限定基部110上部的基本为半环状的内部凹槽或者容腔118。圆 形凸起120从基部110向上延伸进容腔118的中心部。在所示示例中,凸起120的外周一 般为圆形并且在基部110上为完成360°的弧,同时容腔118侧部敞开且在基部110上为远 小于360°的弧。
[0052] 基部110的前边缘122露在外面且不同于芯件106(图1和图2),示例中省去了所 示芯件206的凹槽124和锥形侧边126。芯件106中基部110的前边缘122完全是笔直的 和直线状的,且所示示例还为所示倒角设置以有助于线圈架202定位在所期望的位置和朝 向。
[0053] 如同芯件106,芯件206可根据已知的工艺由已知的磁性材料制造。在预期的实施 例中,芯件208 (图14-16)的制造方法基本上如同芯件206。
[0054] 参照图9和图10,线圈架202由不导电或绝缘材料制造并且一般包括上凸缘240、 管状本体242、下凸缘244和连接部246。根据已知的方法和技术,凸缘240限定了绕线空 间248以容置初级绕组或线圈和次级绕组或线圈。线圈或绕组端接或连接至设置在连接部 246中多个导电引脚250、252、254、256中的一个。引脚250、252、254、256通常从连接部246 向下延伸并且通常与纵向轴线平行(图10中未示出但与图4所示的轴线158相似)。
[0055] 所述引脚中的一个(即图9和图10示例中的引脚250)为接地引脚且包括大致平 行于其它引脚252、254、256的轴线延伸的轴向板引脚部260,以通过其中的通孔连接至电 路板,并且包括元件接地部262,该接地部大体垂直于其它引脚252、254、256的轴线延伸。 换句话说,不同于其它引脚252、254、256,接地引脚250包括直角弯部,接地部262从直角弯 部的一侧延伸,还包括从直角弯部的另一侧延伸的板引脚部260。由此,如图9和图10所示 示例中的接地部262平行于连接部246的水平上壁264延伸,而板引脚部260从连接部246 的底壁266垂直延伸。如下面将进一步诠释的,直角弯部将接地引脚250连接装配至芯件 206。
[0056] 凸缘240, 244中每一个包括中心开口 268,用于与管状部242的中空内部连接。当 线圈架102组装至芯件106时,中心开口 268与磁芯件206的凸起120(图11和图12)配 合。
[0057] 如图13所示,线圈架202与芯件206组装在一起,且如图14所示,第二芯件208也 组装其上,以使得线圈架202夹装在芯件206和208之间,利用线圈架202内的开口 268 (图 10)和芯件206和208的凸起120(图11和图12)来引导芯件安装至合适的定向。当磁芯 件206和208以现有技术中任何方式组装到线圈架202时,两者彼此以一定间隙间隔开。
[0058] 如图13和图14所示,线圈架202组装至芯件206,元件接地部262在线圈架连接 部246的上壁264上露出,且接地引脚250的元件接地部262延伸至磁芯件206侧壁112 的垂直面128。
[0059] 图15示出了导电环氧树脂270,其应用于将元件接地部262保持固定且确保其与 芯件102的电连接。如图16所示,整个元件200随后被烘干至固化结构。
[0060] 相比于第一实施例,元件接地部262和芯件206以更少的制造步骤实现了可靠的 连接且相比于传统的方法成本更低,而且磁芯件206的形状稍加简单且还使用了线圈架 202上一个不同的引脚作为接地引脚。
[0061] 图17-24共同示出了电路板变压器元件300 (图21-24)的第三实施例,其通常包 括线圈架302 (在图19和图20中分别示出),以及由第一磁性件306和第二磁性件308制 造的磁体304,该第一磁性件306在图1和图2中分别示出。
[0062] 参照图17和图18,第一磁性件306 -般包括通常为扁平的或平坦的基部110和从 基部向上延伸的坚立侧壁112、114和116。侧壁112、114、116-般为外部为笔直的和直线 型的而内部为圆形的以限定基部110上部的基本为半圆状的内部凹槽或者容腔118。圆形 凸起120从基部110向上延伸进容腔118的中心部。在所示示例中,凸起120的外周一般 为圆形并且在基部110上完成360°的的弧,同时容腔118侧部敞开且在基部110上为远小 于360°的弧。
[0063] 基部110的前边缘122露在外面且在所示示例中包括类似于芯件106(图1和图 2)的锥形(渐缩的)侧边缘126,但不包括芯件106中的凹槽124。锥形侧边缘126邻近 前边缘122处具有三角形或者楔形前角。所示的前边缘122的相对角不包括如同侧边126 的锥形角。侧壁112和114进一步包括外露的前表面128、130,其在基部110的前边缘122 上延伸。基部110的前边缘122还可为所示的倒角设置以有助于线圈架302定位在所期望 的位置和朝向。
[0064] 芯件306可根据已知的工艺由已知的磁性材料制造。在预期的实施例中,芯件 308 (图21-24)的制造方法基本上如同芯件306。
[0065] 参照图19和图20,线圈架302由不导电或绝缘材料制造并且一般包括上凸缘 340、管状本体342、下凸缘344和连接部346。根据已知的方法和技术,凸缘340限定了绕 线空间348以容置初级绕组或线圈和次级绕组或线圈。线圈或绕组端接或连接至设置在连 接部346中多个导电引脚350、352、354,356中的一个。引脚350、352、354、356通常从连接 部346向下延伸并且通常与管状部342的纵向轴线358平行。
[0066] 不同于其它,所述引脚中的一个,即图19和图20示例中的引脚356为接地引脚, 且包括大致大致平行于轴线358和其它引脚350, 354, 356延伸的轴向板引脚部360,并且其 它引脚350, 354, 356通过电路板中的通孔连接至电路板,并且包括元件接地部362,该接地 部大致垂直于轴线358和其它引脚350,352, 354延伸。换句话说,接地引脚356包括直角弯 部,接地部362从直角弯部的一侧延伸,还包括从直角弯部的另一侧延伸的板引脚部360。 由此,如图4所示,接地部362从连接部146的坚直侧壁164垂直延伸,而板引脚部360从 连接部146的底壁166垂直延伸。直角弯部便于将接地引脚152连接装配至芯件106,下面 将进一步诠释。不同于前面的实施例,元件300中的接地部362向外而且一般沿着线圈架 连接部146的侧壁168延伸。
[0067] 线圈架凸缘340,344中每一个包括中心开口 368,用于与管状部342的中空内部连 接。当线圈架302组装至芯件306时,中心开口 368与磁芯件306的凸起120配合(图17 和图18)。
[0068] 如图21所示,线圈架302夹装在芯件306和308之间,利用线圈架302内的开口 368(图19)和芯件306和308的凸起120(图17和图18)来引导芯件安装至合适的定向。 当磁芯件306和308以现有技术中任何方式组装到线圈架302时,两者彼此以间隙间隔开。
[0069] 最佳地如图21和图23所示,线圈架302组装至芯件306,接地引脚356的元件接 地部362延伸至芯件306的侧壁130。
[0070] 图23和图24示出了导电环氧树脂370,其被用于固定接地引脚356的元件接地部 362且实现了与芯件306的电连接。整个元件300被烘干至固化结构。
[0071] 相比于第一实施例,元件接地部362和芯件306以更少的制造步骤实现了可靠的 连接且相比于传统的方法成本更低,而且磁芯件306的形状稍加简单且还使用了线圈架 302上一个不同的引脚作为接地引脚。
[0072] 图26-31共同示出了电路板变压器元件400(图29-31)的第四实施例,其通常包 括线圈架402 (在图27和图28中分别示出),以及由第一磁性件406和第二磁性件408制 造的磁体404,该第一磁性件406在图25和图26中分别示出。
[0073] 参照图25和图26,第一磁性件406 -般包括通常为扁平的或平坦的基部110和从 基部110向上延伸的坚立侧壁112、114和116。侧壁112,114,116 -般为外部为笔直的和 直线型的而内部为圆形的以限定基部110上部的基本为半圆状的内部凹槽或者容腔118。 圆形凸起120从基部110向上延伸进容腔118的中心部。在所示示例中,凸起120的外周 一般为圆形并且在基部110上完成360°的弧,而且容腔118侧部敞开且在基部110上形成 为远小于360°的弧。
[0074] 基部110的前边缘122露在外面且不同于芯件106(图1和图2),示例中省去了所 示芯件206的凹槽124和锥形侧边缘126。芯件106中基部110的前边缘122完全是笔直 的和直线状的,且所示示例还为所示倒角设置以有助于线圈架402定位在所期望的位置和 朝向。
[0075] 芯件406可根据已知的工艺由已知的磁性材料制造。在预期的实施例中,芯件 408 (图29-31)的制造方法基本上如同芯件406。
[0076] 参照图27和图28,线圈架402由不导电或绝缘材料制造并且一般包括上凸缘 440、管状本体442、下凸缘444和连接部446。根据已知的方法和技术,凸缘440限定了绕线 空间448以容置初级绕组或线圈和次级绕组或线圈。线圈或绕组端接或连接至连接部446 中多个导电引脚450、452、454、456中的一个。引脚450、452、454、456通常从连接部446向 下延伸并且大体与纵向轴线平行(图27中未示出但与图4所示的轴线158相似)。
[0077] 所述引脚中的一个,即图27示例中的引脚450为接地引脚,其不同于其它引脚, 包括大致平行于其它引脚452、454、456的轴线延伸的轴向板引脚部460,这些引脚通过电 路板中的通孔连接至电路板,并且还包括元件接地部462,该接地部大体垂直于其它引脚 452、454、456的轴线延伸。换句话说,接地引脚450包括直角弯部,接地部462从直角弯部 的一侧延伸,还包括从直角弯部的另一侧延伸的板引脚部460。由此,如图27所示示例中 的接地部462平行于连接部446的水平上壁464且还平行于线圈架下凸缘444的主表面延 伸,而板引脚部460从连接部446的底壁466垂直延伸。如下面将进一步诠释的,直角弯部 便于将接地引脚450连接至线圈架402。
[0078] 凸缘440、444中每一个包括中心开口 468,用于与管状部442的中空内部连接。当 线圈架402组装至芯件406时,中心开口 468与磁芯件406的凸起120(图25和图26)配 合。
[0079] 如图29所示,接地引脚450的接地部462通常横靠骨架线圈架凸缘440的主表面 设置,且可使用导电环氧树脂470粘接以确保相互的电连接。
[0080] 如图30所示,线圈架402与芯件406组装在一起,且如图31所示,第二芯件408也 组装其上,以使得线圈架402夹装在芯件406和408之间,利用线圈架402内的开口 468 (图 27和图28)和芯件406和408的凸起120 (图25和图26)来引导芯件安装至合适的位置。 当磁芯件406和408以现有技术中任何方式组装到线圈架402时,两者彼此以间隙间隔开。
[0081] 相比于第一实施例,元件接地部462和线圈架以更少的制造步骤实现了可靠的连 接且相比于传统的方法成本更低,而且磁芯件406的形状稍加简单。
[0082] 传统变压器元件具有一端连接在磁芯且相对端电连接在静态节点的电线,相比于 传统变压器元件,本发明在性能上实现了显著的改进。下面的表1示出了传统变压器元件 和上述实施例之间关于直流电阻(DCR)的对照例。表1中,方案A涉及元件100的实施例, 方案B涉及元件200或300的实施例,以及方案C涉及上述元件400的实施例。
[0083] 表 1
[0084]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路板变压器元件包括: 设置有多个导电引脚的线圈架;以及 至少一个组装至线圈架上的磁体,其中至少一个导电引脚为接地引脚,其包括板引脚 部和基本上垂直于板引脚部延伸的元件接地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压器元件,其特征在于,线圈架包括具有后壁的连接部,接地引 脚的元件接地部垂直于后壁延伸。
3. 根据权利要求2的变压器兀件,其特征在于,磁体包括第一磁芯件,第一磁芯件包括 前边缘和成型于前边缘内的凹槽。
4. 根据权利要求3的变压器元件,其特征在于,接地引脚的元件接地部容置于凹槽内。
5. 根据权利要求4的变压器元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将元件接地部固定至第一 磁芯件的导电环氧树脂。
6. 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压器元件,其特征在于,线圈架包括具有上壁的连接部,接地引 脚的元件接地部沿着上壁延伸。
7. 根据权利要求6的变压器兀件,其特征在于,磁体包括第一磁芯件,所述第一磁芯件 包括基部和从所述基部向上延伸的侧壁。
8. 根据权利要求7的变压器元件,其特征在于,元件接地部朝着所述侧壁延伸。
9. 根据权利要求8的变压器元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将元件接地部固定至第一 芯件侧壁上的导电环氧树脂。
10. 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压器元件,其特征在于,线圈架包括具有侧壁的连接部,接地 引脚的元件接地部横靠所述侧壁延伸。
11. 根据权利要求10的变压器元件,其特征在于,磁体包括第一磁芯件,所述磁芯件包 括前边缘和沿着连接部的锥形部。
12. 根据权利要求11的变压器元件,其特征在于,元件接地部朝着所述锥形部延伸。
13. 根据权利要求12的变压器元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从锥形部延伸的侧壁及 将元件接地部固定至锥形部侧壁上的导电环氧树脂。
14. 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压器元件,其特征在于,线圈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凸缘,及 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凸缘延伸的元件接地部。
15. 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变压器元件,其特征在于,元件接地部沿着所述至少一个凸缘 延伸。
16. 根据权利要求15的变压器元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将元件接地部固定至所 述至少一个凸缘上的导电环氧树脂。
17. 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压器元件,其特征在于,磁体包括夹装所述线圈架的第一磁性 件和第二磁性件。
18. 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压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架进一步包括第一凸缘、第 二凸缘和两者之间的绕线空间,以及邻近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中的一个延伸的连接部。
19. 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压器元件,其特征在于,多个引脚从连接部沿一列延伸。
20. 根据权利要求19的变压器元件,其特征在于,接地引脚设置在所述列的端部。
21. 根据权利要求20的变压器元件,其特征在于,接地引脚在一列中邻近至少两个其 它引脚设置。
22. 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压器元件,其特征在于,线圈架进一步包括第一凸缘、第二凸 缘和在两者之间延伸的管状部。
23. 根据权利要求22的变压器元件,其特征在于,管状部限定了轴线,且所述板引脚部 平行于所述轴线延伸。
24. -种电路板变压器元件,包括: 限定有绕线空间的线圈架和设置有多个导电引脚的连接部; 至少一个组装至线圈架上的磁体,其中至少一个导电引脚为接地引脚,其包括板引脚 部和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板引脚部延伸的元件接地部;以及 将所述元件接地部固定至所述磁体和线圈架中的至少一个的导电环氧树脂。
25. -种电路板变压器元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设置一个限定有绕线空间的线圈架和具有多个导电引脚的连接部,导电引脚中的至少 一个为具有板引脚部的接地引脚和基本上垂直于板引脚部延伸的元件接地部; 将线圈架与至少一个磁体组装;以及 使用导电环氧树脂将元件接地部固定至磁体和线圈架中的至少一个。
【文档编号】H01F27/36GK104103407SQ201310225848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7日
【发明者】颜毅鹏, R·J·博格特, 张震华, 邓增卓 申请人:库柏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