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os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26270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mos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MOS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所述MOS晶体管的栅极嵌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阱区内,MOS晶体管的源漏极分别位于MOS晶体管的相对两端。上述结构在向MOS晶体管施加源漏电压后,源漏极之间载流子围绕MOS晶体管栅极迁移,与现有位于阱区上方的栅极结构的MOS晶体管相比,在MOS晶体管在半导体衬底上占用相同面积的条件下,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提高MOS晶体管的电流密度,并有效避免短沟道效应,从而提高MOS晶体管的性能。
【专利说明】-种MOS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MOS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集成电路(简称IC)技术不断发展,"摩尔定律"得到不断应验,集成电路的集 成度越来越高,器件的尺寸也随之不断减小,为此对于器件的稳定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0003] 然而,MOS晶体管器件的尺寸缩小后,MOS晶体管栅极在半导体衬底上所占面积减 小,进而可能降低MOS晶体管的电流,并最终影响MOS晶体管器件的工作性能。
[0004] 而且,参考图1所示,MOS晶体管器件的尺寸缩小后,MOS晶体管的源极(S)和漏极 (D)之间的沟道的宽度L会相应较小,源漏PN结分享沟道耗尽区(Well)电荷与沟道总电荷 的比例随之增大,造成各类短沟道效应(ShortChannelEffict,简称SCE),并由此导致栅 控制能力下降。
[0005] 具体地,所述短沟道效应包括:在向MOS晶体管施加电压后,MOS晶体管的源极(S) 与漏极(D)耗尽区分别沿着A向和B向不断扩展,而当沟道宽度L减小后,很可能导致源漏 极的耗尽区向出现部分重叠而导致的源漏击穿现象(PunchThrough),以及阈值电压偏移 现象和漏极感应势鱼降低(Draininductionbarrierlower,简称DIBL)等不良现象。
[0006] 因此,随着MOS晶体管尺寸减小,如何在不增加MOS晶体管的所占面面积条件下, 增加MOS晶体管的电流,以及避免短沟道效应造成的MOS晶体管的性能缺陷以提高集成电 路的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MOS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其可有效增加MOS晶体 管的电流和电流密度,又可避免短沟道效应等缺陷,从而提升MOS晶体管的性能。
[0008]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MOS晶体管,包括:在半导体衬底内的阱区;
[0009] 在半导体衬底内的阱区;
[0010] 嵌于阱区内的栅极;
[0011] 位于所述阱区内,且位于所述栅极两侧的源极和漏极。
[0012] 可选地,所述栅极在所述阱区内的深度大于所述源极和漏极的深度。
[0013] 可选地,所述栅极的深度为所述源极和漏极深度的1?5倍。
[0014] 可选地,在俯视面,所述源极和漏极位于所述栅极中段部位的两侧。
[0015]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阱区内,且位于所述栅极两侧的轻掺杂区,所述轻掺杂 区的深度小于源极和漏极。
[0016] 可选地,所述轻掺杂区内注入的离子与所述源极和漏极为相同类型。
[0017] 可选地,所述栅极的材料为多晶硅。
[0018] 可选地,所述栅极和半导体衬底之间还包括栅介质层。
[001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MOS晶体管制造方法,包括:
[0020] 提供半导体衬底;
[0021] 向所述半导体衬底内注入离子,形成阱区;
[0022] 在所述阱区内形成栅极开口,向所述栅极开口内填充满半导体材料,形成栅极;
[0023] 在所述阱区内,分别向所述栅极两侧注入离子,形成源极和漏极。
[0024] 可选地,在所述栅极开口内填充半导体材料前,还包括:
[0025] 在所述栅极开口的侧壁和底部形成栅介质层。
[0026] 可选地,形成所述栅介质层的方法为热氧化工艺。
[002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28] 所述MOS晶体管的栅极嵌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阱区内,MOS晶体管的源漏极分别 位于MOS晶体管的相对两端。上述结构在向MOS晶体管施加源漏电压后,围绕所述MOS晶 体管,在所述MOS晶体管栅极的侧壁以及底面同时出现载流子迁移,与现有位于阱区上方 的栅极的MOS晶体管,源漏极之间的载流子仅经过栅极底面出现载流子迁移相比,在MOS晶 体管在半导体衬底上占用相同面积的条件下,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有效提1?MOS晶体 管的电流和电流密度,从而提高MOS晶体管的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现有的MOS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MOS晶体管制造流程示意图;
[0031] 图10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MOS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1和1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MOS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不断提高,集成电路中的器件尺寸也相 应减小,但MOS晶体管尺寸较小后,MOS晶体管在半导体衬底上所占面积相应减小,进而可 能造成MOS晶体管电流降低,并影响MOS晶体管的性能。此外,MOS晶体管的尺寸减小后, MOS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间的沟道宽度随之减小,从而MOS晶体管会出现例如源漏击穿现 象、阈值电压偏移和漏极感应势鱼降低(Draininductionbarrierlower,简称DIBL)等一 系列短沟道效应,从而降低MOS晶体管性能稳定性,严重的短沟道效应甚至会造成MOS晶体 管失效。
[0034]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OS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的MOS晶体管的 栅极嵌于半导体衬底的阱区内部,而MOS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位于所述栅极宽度方向的 两侧,因而在向所述MOS晶体管施加电压后,电流环绕栅极流动,与现有的MOS晶体管相比, 本发明提供的MOS晶体管在不增加MOS晶体管所占面积条件下,可有效提高MOS晶体管的 电流和电流密度,此外上述结构还可有效降低各类短沟道效应出现的几率。
[0035]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 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36] 本发明MOS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0037] 参考图2所示,提供半导体衬底100,在所述半导体衬底100内形成浅沟槽隔离区 200。
[0038] 所述半导体衬底100可为硅衬底,也可以是锗、锗硅、砷化镓衬底,常见的半导体 衬底均可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半导体衬底。
[0039] 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衬底选优娃衬底。
[0040] 本实施例中,所述浅沟槽隔离区200具体形成过程可包括:先在所述衬底100上形 成一层氧化物层110 ;在所述氧化物层110上方沉积一层硬掩膜层120。所述硬掩膜层120 可选为氮化硅层。
[0041] 在所述掩膜层120上方覆盖一层光刻胶(图中未显示),在经光刻工艺后,以光刻 胶层为掩膜,图案化所述硬掩膜层120,并以所述硬掩膜层120为掩膜采用,采用含有Cl2、 HBR、CF4等气体作为干法刻蚀剂刻蚀所述半导体衬底100,以形成开口。
[0042] 之后可采用诸如CVD(化学气相沉积法)向所述开口内填充氧化物,从而在所述半 导体衬底100内形成浅沟槽隔离区200。
[0043] 参考图3所示,图3为图2中的半导体器件的俯视图。所述浅沟槽隔离区200呈 环形。在MOS晶体管制备过程中,后续形成的MOS晶体管的栅极、源极和漏极均在所述浅沟 槽隔离区200所围成的范围内。在IC制备过程中,在一片半导体衬底100上,可同时形成 多个MOS晶体管,所述浅沟槽隔离区200用于隔绝相邻两个MOS晶体管源的有源区。
[0044] 参考图4和图5所示,图5为图4中的半导体器件的俯视图。在去除所述硬掩膜层 120后,向所述半导体衬底100内掺杂离子,从而形成阱区300。若所述MOS晶体管为nMOS 晶体管,所述离子可为注入B等P型离子,如所述MOS晶体管为pMOS晶体管,所述离子可选 为As、P等η型离子。
[0045] 本实施例中,所述阱区300形成的具体过程可包括:可在所述氧化物层110上方形 成一光刻胶层(图中未显示),之后经光刻工艺图案化所述光刻胶层后,以所述光刻胶层为 掩膜向所述氧化物层110和半导体衬底100内注入离子,从而在所述半导体衬底100内形 成所述阱区300。
[0046] 值得注意的是,在形成所述浅沟槽隔离区200后,既可去除所述氧化物层110,也 可保留所述氧化物层110。
[0047] 本实施例中,在保留所述氧化物层110的条件下进行离子注入工艺。在所述阱区 300形成过程中,所述氧化物层110可有效防止注入过程中造成半导体衬底损伤,而且所述 氧化物层110还可作为屏蔽层,可有效控制注入过程中杂质的注入深度,提高形成的阱区 300性能。但去除所述氧化物层110并不妨碍上述阱区300的形成。
[0048] 本实施例中,所述阱区300的深度hi大于所述浅沟槽隔离区200的深度h2。
[0049]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采用先形成所述浅沟槽隔离区200,后形成所述阱区300 的工艺流程,除本实施例外的其他实施例中,同样可以先形成所述阱区300后形成所述浅 沟槽隔离区200,其并不会影响最终获取的MOS晶体管的性能。
[0050] 参考图6所示,在所述阱区300内开设栅极开口(图中未标注),并在所述栅极开 口的侧壁和底部覆盖一层栅氧化层410,之后在所栅极开口内填充半导体材料,形成栅极 400。
[0051] 本实施例中,所述栅极的具体形成工艺包括:
[0052] 可在所述氧化物层110上方形成硬掩膜层(图中未显示),在所述硬掩膜层上形成 光刻胶层,并在光刻工艺后,以图案化后的光刻胶层为掩膜图案化所述硬掩膜层,以所述硬 掩膜层为掩膜采用干法刻蚀工艺刻蚀所述氧化物层Iio和半导体衬底100,形成所述栅极 开口;
[0053] 之后,在所述栅极开口的内壁(包括底部和侧壁)形成一层栅氧化层410。
[0054] 本实施例中,所述栅极氧化层410材质为氧化硅,其形成工艺为热氧化工艺。所述 热氧化工艺包括,在950°C?1050°C条件下,通入反应腔内通入O2,从而在所述栅极开口的 内壁以及底部形成一层氧化硅层。
[0055] 值得注意的是,除本实施例外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栅氧化层可采用CVD工艺形 成的一层氧化硅层,也可是采用CVD工艺形成的诸如三氧化二铝(AL203)、钛酸钡锶(BST)、 锆钛酸铅(?21')、26丨02、!^丨02、!^丨0队了 &02和!1?)2等高1(介电层。所述栅氧化层的材质 和形成工艺并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56] 所述栅氧化层410形成后,在所述栅极开口内,所述栅氧化层410上填充半导体材 料,以形成栅极400。
[0057] 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材料可选为多晶硅,所述多晶硅形成工艺可采用CVD工 艺。进一步地,所述多晶硅可为掺杂的多晶硅,其形成工艺包括:以含P等离子的硅烷原料, 采用CVD工艺在所述栅极开口内填充满掺杂有P等原子的多晶硅材料。
[0058] 继续参考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栅极400的深度h3小于所述浅沟槽隔离区 200的深度h2。但除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栅极400的深度h3同样可以大于所述 浅沟槽隔离区200的深度h2,其并不影响形成的MOS晶体管的性能。但所述栅极400的深 度h3必须得小于所述阱区300深度hi,即所述栅极400必须位于所述阱区300内。
[0059] 图7为图6中的半导体器件的俯视图,如图7所示,所述栅极400位于所述阱区 300的中间位置。
[0060] 参考图8所示,在形成所述栅极400后,在所述阱区300内,向所述栅极400的两 侧注入离子,以形成源极420和漏极430。当所述MOS晶体管为pMOS晶体管是,注入的离子 可为B等P型离子;当所述MOS晶体管为nMOS晶体管时,注入的离子可为As、P等η型离 子,其根据实际要求确定。
[0061] 本实施例中,所述源极420和漏极430的深度h8小于所述栅极400在阱区300内 的深度h3,且所述源极420和漏极430的深度h8小于所述浅沟槽隔离区200的深度h2。
[0062] 所述源漏极形成的具体过程可包括:先在所述半导体衬底100上方覆盖光刻胶 层(图中未显示),并经曝光显影等工艺后,暴露所述栅极400两侧的区域,并以所述光刻胶 层为掩膜向所述半导体衬底100内注入对应的离子,并经退火等工艺后激活源漏极中的离 子,形成所述源极420和漏极430。
[0063] 本实施例中,所述栅极400的深度h3与源极420和漏极430的深度h8比值为:1 <h3:h8彡5,如h8为:1500人?3500人,所述h3优选为5300人?15000人。具体数值根 据形成的MOS晶体管所要加载的工作电压决定,其中MOS晶体管所加载的工作电压越大,h3:h8的值越大。
[0064] 本实施例中,所述源极420和漏极430中的离子浓度为IO13?1017/cm3。
[0065] 结合参考图9所示,图9为图8中的半导体器件的俯视图。所述源极420和漏极 430位于所述栅极400中段部分的两侧。所述栅极400与源漏极相对应的侧边长度为h6, 所述源极420和漏极430的长度为h7,其中,h6彡h7。
[0066] 本实施例中,h6 >h7,在所述栅极400和所述源极420以及漏极430的对应的两 侧面上,所述栅极400延伸至所述源极420和漏极430外侧,所述源极420和漏极430的侧 边完全贴合所述栅极400上。
[0067]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h6=h7,所述栅极400和源极420相对应的侧边,以及栅极400 和漏极430相对应的侧边完全贴合。
[0068]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例中,所述源漏极紧靠所述栅极400。参考图10所示,在本 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在形成所述源极420和漏极430形成之前,可现在所述栅极400的两 侧注入部分离子,以形成两个轻掺杂区,第一轻掺杂区440和第二轻掺杂区450。其中,所述 两个轻掺杂区440和450中所注入的离子类型与后续所要形成的源极420和漏极430中所 注入的离子类型相同,若MOS晶体管为pMOS晶体管是,两个轻掺杂区440和450中所注入 的离子为B等P型离子;若所述MOS晶体管为nMOS晶体管时,两个轻掺杂区440和450中 所注入的离子为As、P等η型离子。
[0069] 之后,在所述第一轻掺杂区440与所述栅极400相对的另一侧形成所述源极420, 而在所述第二轻掺杂区430的与所述栅极400相对的另一侧形成漏极430。第一轻掺杂区 440内的离子浓度小于源极420内的离子浓度,第一轻掺杂区440的深度小于源极420深 度;第二轻掺杂区450内的离子浓度小于漏极430内的离子浓度,第二轻掺杂区450的深度 小于漏极430深度。
[0070] 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轻掺杂区440的宽度为h5,所述第二轻掺杂区450的宽度为 h4,所述h4和h5的具体数值根据MOS晶体管使用中所加载的工作电压值作具体设定。一 般地,工作电压值越大,所述h4和h5数值越大。
[007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MOS晶体管,其具体结构结合参考图11和12所示,其中图12 是图1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俯视图。
[0072] 所述MOS晶体管包括:
[0073] 在半导体衬底100内的阱区300;若所述MOS晶体管为pMOS晶体管,则所述阱区 300掺杂有As、P等N型离子,若所述MOS晶体管为nMOS晶体管,所述阱区300掺杂有B等 P型离子。
[0074] 嵌于半导体衬底100内的栅极400,其中所述栅极400位于所述阱区300内的深度 h3小于阱区300的深度hi,即所述栅极400嵌于所述阱区300内。
[0075] 本实施例中,所述栅极400可选为本征多晶硅,或掺杂的多晶硅。
[0076] 在所述栅极400和半导体衬底100之间设有栅氧化层410,所述栅氧化层410包裹 所述栅极400的侧壁和底部。所述栅氧化层410可选为氧化硅或是诸如三氧化二铝(AL203)、 钛酸钡锶(831')、锆钛酸铅(?21')、26丨0 2、^^02、!^3丨0队了&02和!1?) 2等高1(介电层。
[0077] 本实施例中,所述栅氧化层410为氧化硅。
[0078] 位于所述阱区300内,位于所述栅极400两侧设有源极420和漏极430。其中,所 述源极420和漏极430的深度h8小于所述栅极400嵌于所述阱区300内的深度h3 ;
[0079] 结合参考图12所示,所述源极420和漏极430位于所述栅极400中间段的两侧。 具体的,所述栅极400与源漏极相对应的侧边长度为h6,所述源极420和漏极430的长度为 h7,其中,h6彡h7。
[0080] 本实施例中,h6 >h7,在所述栅极400和所述源极420以及漏极430的对应的两 侧面上,所述栅极400延伸至所述源极420和漏极430外侧,所述源极420和漏极430的侧 边完全贴合所述栅极400上。
[0081]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h6=h7,所述栅极400和源极420相对应的侧边,以及栅极400 和漏极430相对应的侧边完全贴合。
[0082] 且所述源极420和漏极430与栅极400相对应的侧边完全贴合所述栅极400上。
[0083]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中所述源漏极紧靠所述栅极400。参考图10所示,在本发 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MOS晶体管中,所述源极420与所述栅极400之间设有第一轻掺杂区 440,而所述漏极430和所述栅极400之间设有第二轻掺杂区450。所述第一轻掺杂区440 与所述栅极400之间的距离h4,以及所述第二轻掺杂区450与所述栅极400之间的距离h5 的具体数值根据MOS晶体管所加载的工作电压值作具体设定。一般地,工作电压值越大,所 述h4和h5数值越大。
[0084] 所述第一轻掺杂区440内的离子浓度小于源极420内的离子浓度,第一轻掺杂区 440的深度小于源极420深度;第二轻掺杂区450内的离子浓度小于漏极430内的离子浓 度,第二轻掺杂区450的深度小于漏极430深度。
[0085] 继续参考图11所示,在所述源极420和漏极430的与所述栅极400相对的两侧设 置有浅沟槽隔离区200。本实施例中,平行于所述半导体衬底100表面,所述浅沟槽隔离区 200环绕所述MOS晶体管的栅极400、源极420和漏极430设置。
[0086] 本实施例中,所述浅沟槽隔离区200的深度h2小于所述阱区300深度hi,所述浅 沟槽隔离区200的深度h2大于所述源极420和漏极430深度,而所述浅沟槽隔离区200的 深度h2与所述栅极400深度h3并无直接关系。
[0087] 结合参考图11和图12所示,在MOS晶体管使用过程中,向所述MOS晶体管施加源 漏电压后,载流子沿着f、a和c向(或g、b和d向)绕着所述栅极400的侧壁以及底部流动, 而现有的MOS晶体管的栅极位于衬底上方,载流子仅在栅极的底部流动。相比于现有的MOS 晶体管,本实施例提供的MOS晶体管在占据半导体衬底100相同面积条件下,大大增大了源 极420和漏极430之间的载流子流动的面积,进而增加了MOS晶体管的电流和电流密度;而 且,所述源极420以及漏极430与阱区的耗尽方向沿a、b、c、d、f和g的方向,与通道方向 I(从源极到漏极的方向)垂直,从而可有效降低如源漏穿通等短沟道效应的发生概率。 [0088]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 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 限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MOS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半导体衬底内的阱区; 嵌于阱区内的栅极; 位于所述阱区内,且位于所述栅极两侧的源极和漏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0S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在所述阱区内的深度大于所 述源极和漏极的深度。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M0S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的深度为所述源极和漏极深 度的1?5倍。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0S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在俯视面,所述源极和漏极位于所述 栅极中段部位的两侧。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0S晶体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阱区内,且位于所 述栅极两侧的轻掺杂区,所述轻掺杂区的深度小于源极和漏极。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M0S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轻掺杂区内注入的离子与所述源 极和漏极为相同类型。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0S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的材料为多晶硅。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M0S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和半导体衬底之间还包括栅 介质层。
9. 一种M0S晶体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半导体衬底; 向所述半导体衬底内注入离子,形成阱区; 在所述阱区内形成栅极开口,向所述栅极开口内填充满半导体材料,形成栅极; 在所述阱区内,分别向所述栅极两侧注入离子,形成源极和漏极。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M0S晶体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栅极开口内填充半 导体材料前,还包括: 在所述栅极开口的侧壁和底部形成栅介质层。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M0S晶体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栅介质层的方法 为热氧化工艺。
【文档编号】H01L29/78GK104425590SQ201310365604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0日
【发明者】王海强, 汪铭 申请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