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机构及应用该控制机构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515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控制机构及应用该控制机构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控制机构及应用该控制机构的电子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机构及应用该控制机构的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提供静电疏导路径的控制机构及应用该控制机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静电放电是造成大多数的电子元件或电子系统受到过电压(ElectricalOverstress, EOS)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将造成半导体元件及计算机系统永久性的破坏,进而影响集成电路的电路功能,让产品无法正常运作。[0003]人体所带静电最大成因就是摩擦带电,例如走动时鞋子和地面摩擦、坐在椅子上椅子和地面摩擦等,其主要因为不同物质对于电子的吸收和放出倾向不同。静电放电破坏的产生多半是由人为因素所造成,且很难避免。电子元件、产品或系统在制造、生产、组装、测试、存放、搬运等的过程中,静电会累积在人体、仪器、储放设备等中,甚至电子元件本身也会累积静电,而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这些物体相互接触,因而形成一条放电路径,使得电子元件或系统遭到静电放电的破坏。[0004]电子装置,如照相机,通常是使用者以手指接触快门后启动影像撷取功能。然而,使用者的手指通常带有静电,而这些静电将通过快门进入到电子装置内部而有可能破坏内部电子元件,因此,如何改善此静电破坏问题是业界努力课题之一。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机构及应用该控制机构的电子装置,提供一静电疏导路径,可改善静电破坏问题。[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包括:[0007]一 基座;[0008]一第一弹性元件,设于该基座上;[0009]一导电元件,包括一延伸部,该延伸部电性连接该第一弹性元件;以及[0010]一旋钮,设于该基座上且包括一凸件,该凸件穿过该基座且电性连接该第一弹性元件。[0011]上述的控制机构,其中该第一弹性元件包括一套设部,并延伸有一第一杆及一第二杆,该基座包括一基座突柱,该套设部套设于该基座突柱,且该延伸部位于该第一杆与该第二杆之间。[0012]上述的控制机构,其中该第一弹性元件包括一套设部,并延伸有一第一杆及一第二杆,该基座包括一固定贯孔,该旋钮包括一固定凸柱,该固定凸柱穿过该固定贯孔,且该套设部套设并电性连接于该固定凸柱,该延伸部位于该第一杆与该第二杆之间。[0013]上述的控制机构,其中该基座更包括一滑槽,该凸件穿过该滑槽,且该凸件位于该第一杆与该第二杆之间。[0014]上述的控制机构,其中更包括一按压钮以及一第二弹性元件,该第二弹性元件设于该按压钮与该旋钮之间,并与该按压钮以及该旋钮电性连接。上述的控制机构,其中该导电元件设于该基座的一内侧、该第一弹性元件设于该基座的该内侧与该导电兀件之间,该旋钮设于该基座的一外侧。上述的控制机构,其中更包括一盖板,该盖板覆盖该第一弹性元件,且固定于该旋钮。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包括:一基座,包括一固定贯孔;一第一弹性元件,设于该基座上且包括一套设部;一导电元件,包括一延伸部,该延伸部电性连接该第一弹性元件;以及—旋钮,设于该基座上且包括一固定凸柱;其中,该固定凸柱穿过该固定贯孔,且该套设部套设并电性连接于该固定凸柱。上述的控制机构,其中该套设部延伸有一第一杆及一第二杆,该延伸部位于该第一杆与该第二杆之间。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上述的控制机构。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视图;图2绘示图1中控制机构的分解图;图3绘示图2中基座、旋钮、第一弹性元件及导电元件的组装图;图4绘示图2中基座、旋钮及第二弹性元件的组装图;图5A绘示图2中盖板、第一弹性元件、基座及旋钮的组装图;图5B绘示图5A中沿方向5B-5B’的剖视图;图6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控制机构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视图。电子装置10例如是数字相机,然亦可为数字摄影机、具有影像撷取功能的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或笔记型计算机等具有影像撷取功能的电子装置。电子装置10包括机体12及控制机构14。控制机构14设于机体12上,用以控制镜头画面的缩放,并可通过控制机构14来撷取影像。请同时参照图2,其绘示图1中控制机构的分解图。控制机构14包括基座141、第一弹性元件142、导电元件143、旋钮144、第二弹性元件145、按压钮146及盖板147。基座141为一绝缘基座,其材质例如是塑胶或橡胶。基座141具有相对的内侧141sl及外侧141s2,当控制机构14设于机体12时,内侧141sl朝向机体12内(图1),而外侧141s2朝向机体12外。其中,第一弹性元件142、导电元件143及盖板147设于基座141的内侧141sl,而旋钮144、第二弹性元件145及按压钮146则设于基座141的外侧141s2。[0037]请参照图3,其绘示图2中基座、旋钮、第一弹性元件及导电元件的组装图(未绘示盖板147)。第一弹性元件142及导电元件143设于基座141的内侧141sl,且第一弹性元件142设于基座141的内侧141sl与导电元件143之间。当旋钮144被拨动时,第一弹性元件142形变而储存弹性位能;当旋钮144被释放时,第一弹性元件142释放弹性位能而驱使旋钮144复归至初始位置。导电元件143包括一延伸部1431,延伸部1431接触第一弹性元件142,其中第一弹性元件142以及导电元件143具有导电性。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元件143电性连接至电路板的接地端(未绘示),使导电元件143经由电路板而接地。当然,导电元件143亦可为一电路板而直接导到接地端。由于导电元件143接地,遂可使第一弹性元件142通过导电元件143的延伸部1431而接地。本例中,第一弹性元件142例如是扭力弹簧,其包括套设部1423,并延伸有第一杆1421及第二杆1422,其中第一杆1421及第二杆1422实质上同向延伸。导电元件143的延伸部1431位于第一杆1421与第二杆1422之间。延伸部1431可接触第一杆1421与第二杆1422的至少一个,使第一弹性元件142与导电元件143经常性地保持电性连接,进而确保第一弹性元件142通过导电元件143经常性接地。就第一弹性元件142的形成方法而言,可采用一延性凸件(如金属)卷绕出套设部1423后,再折弯此延性凸件而形成第一杆1421及第二杆1422,以形成第一弹性元件142。导电元件143更包括本体1432,延伸部1431以相异于180度的夹角连接于本体1432,例如是以小于180度的夹角连接于本体1432。就导电元件143的形成方法而言,可以一板金采用折弯或冲压工法一体形成本体1432及延伸部1431 ;另一例中,本体1432及延伸部1431可分别形成后再以卡合、粘合、焊合或其它合适方法结合一起。延伸部1431具有限位孔1433,基座141包括限位突部1411,其中延伸部1431以限位孔1433设于基座141的限位突部1411,可避免当第一弹性元件142形变而抵压到延伸部1431时,延伸部1431晃动过大。此外,导电元件143包括一弹力部1434,用以抵触于另一导件(未绘示)。藉此弹力部1434的弹力作用于导件,使导电元件143与此导件不易脱离而可经常性保持接触,使导件可通过导电元件143而接地。在此,导件可为其他会受到静电影响的导电元件,例如电子装置10的电池孔盖(未绘示)上设置的导电元件。当旋钮144沿方向Dl拨动时,可缩放镜头画面。旋钮144包括第一突柱1441、第二突柱1442及固定凸柱1443,而基座141具有第一贯孔141hl、第二贯孔141h2及固定贯孔141h3 (固定贯孔141h3绘示于图2)。其中,第一突柱1441、第二突柱1442及固定凸柱1443分别穿过第一贯孔141hl、第二贯孔141h2及固定贯孔141h3而设置。在固定凸柱1443穿过固定贯孔141h3后,套设部1423套设于固定凸柱1443上。固定贯孔141h3及固定凸柱1443位于旋钮144相对基座141的转动中心Cl。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贯孔141hl的内径及第二贯孔141h2的内径是分别大于第一突柱1441的外径及第二突柱1442的外径,使得当旋钮144相对基座141转动时,第一突柱1441及第二突柱1442可分别于第一贯孔141hl及第二贯孔141h2内转动。此外,上述第一弹性元件142的套 设部1423套设于旋钮144的固定凸柱1443上,并与旋钮144的固定凸柱1443经常性电性连接。由于导电元件143接地且旋钮144接触第一弹性元件142,使旋钮144通过第一弹性元件142及导电元件143接地。[0043]旋钮144设于基座141上且包括相距旋钮144的转动中心Cl 一预定距离SI的凸件1444。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预定距离SI的值。基座141具有滑槽1412,以提供凸件1444 一滑动空间。藉由设计滑槽1412的尺寸,亦可控制旋钮144沿拨动方向Dl的拨动行程。[0044]凸件1444穿过基座141的滑槽1412而接触第一弹性元件142,因此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142及导电元件143接地。本例中,凸件1444位于第一杆1421与第二杆1422之间,并与第一杆1421与第二杆1422中至少一个保持接触。如此一来,当静电作用于旋钮144时(例如是使用者手指的静电),此静电可通过旋钮144的凸件1444、第一弹性元件142及导电元件143疏导至接地端,以避免静电伤害电子装置10的电子元件。另一例中,若静电可通过旋钮144的固定凸柱1443、第一弹性元件142及导电元件143疏导至接地端,则凸件1444非必要接触到第一弹性元件142。[0045]由上可知,凸件1444可经常性接触、第一弹性元件142,使旋钮144可通过其凸件1444、第一弹性元件142及导电元件143接地,在此设计下,固定凸柱1443可不接触第一弹性元件142 ;或者,固定凸柱1443可经常性接触、第一弹性元件142,使旋钮144可通过其固定凸柱1443、第一弹性元件142及导电元件143接地,在此设计下,凸件1444可不接触第一弹性元件142 ;或者,旋钮144的固定凸柱1443及凸件1444可同时经常性接触第一弹性元件142,使旋钮144通过凸件1444、固定凸柱1443、第一弹性元件142及导电元件143接地。[0046]接下来,请参照图4,其绘示图2中基座、旋钮及第二弹性元件的组装图。按压钮146以及第二弹性元件145具有导电性。第二弹性元件145可设于旋钮144与按压钮146之间,并接触按压钮146以及旋钮144。当按压钮146被按压时,第二弹性元件145形变而储存弹性位能;当按压钮146被释放时,第二弹性元件145释放弹性位能而趋使按压钮146复归至初始位置。本例中,第二弹性元件145为弹簧,而按压钮146为电镀的导电元件,然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0047]请参照图5A,其绘示图2中盖板、第一弹性元件、基座及旋钮的组装图。盖板147覆盖于第一弹性元件142,且固定于旋钮144,使得当旋钮144被拨动,盖板147随着连动。虽然图未示,然二螺丝可分别穿过盖板147的二贯孔147h (图2)以分别锁合于旋钮144的第一突柱1441及第二突柱1442 (图2)上,藉以固定旋钮144与盖板147的相对位置。[0048]请参照图5B,其绘示图5A中沿方向5B-5B’的剖视图。盖板147更具有一容置部147r,其提供旋钮144的凸件1444的容置空间,避免当盖板147组装于旋钮144的过程中,盖板147干涉凸件1444而无法确实固定于旋钮144上。按压钮146以其突柱1461穿过固定凸柱1443的贯孔1443h,使按压钮146可相对旋钮144移动。[0049]此外,按压钮146更包括二卡勾1462,其分别穿过旋钮144的二卡槽1445,而卡合于旋钮144的内壁上,如此可避免按压钮146脱离旋钮144。[0050]请参照图6,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控制机构的分解图。控制机构24包括基座241、第一弹性元件242、导电元件243、旋钮244、第二弹性元件245、按压钮246及盖板247。与图1的控制机构14不同的是,旋钮244省略如图2所示的固定凸柱1443而为一贯孔244h,而基座241则包括基座突柱2411,以取代如图2所示的固定贯孔141h3。其中,基座突柱2411与基座241为 一体成形结构,其材质可相同,如绝缘材料。套设部2423可套设于基座突柱2411上。按压钮246的突柱2461可穿过旋钮244的贯孔244h及基座241的基座突柱2411的贯孔241 Ih而设置。旋钮244的凸件2444、第一弹性元件242与导电元件243的连接关系相似于前一实施例的控制机构14,使旋钮244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242及导电元件243接地。此外,第二弹性元件245设于按压钮246与旋钮244之间,使按压钮246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245、旋钮244、第一弹性元件242及导电元件243接地。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 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机构包括: 一基座; 一第一弹性元件,设于该基座上; 一导电元件,包括一延伸部,该延伸部电性连接该第一弹性元件;以及 一旋钮,设于该基座上且包括一凸件,该凸件穿过该基座且电性连接该第一弹性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元件包括一套设部,并延伸有一第一杆及一第二杆,该基座包括一基座突柱,该套设部套设于该基座突柱,且该延伸部位于该第一杆与该第二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元件包括一套设部,并延伸有一第一杆及一第二杆,该基座包括一固定贯孔,该旋钮包括一固定凸柱,该固定凸柱穿过该固定贯孔,且该套设部套设并电性连接于该固定凸柱,该延伸部位于该第一杆与该第二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更包括一滑槽,该凸件穿过该滑槽,且该凸件位于该第一杆与该第二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按压钮以及一第二弹性元件,该第二弹性元件设于该按压钮与该旋钮之间,并与该按压钮以及该旋钮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元件设于该基座的一内侧、该第一弹性元件设于该基座的该内侧与该导电元件之间,该旋钮设于该基座的一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盖板,该盖板覆盖该第一弹性元件,且固定于该旋钮。
8.—种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机构包括: 一基座,包括一固定贯孔; 一第一弹性元件,设于该基座上且包括一套设部; 一导电元件,包括一延伸部,该延伸部电性连接该第一弹性元件;以及 一旋钮,设于该基座上且包括一固定凸柱; 其中,该固定凸柱穿过该固定贯孔,且该套设部套设并电性连接于该固定凸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套设部延伸有一第一杆及一第二杆,该延伸部位于该第一杆与该第二杆之间。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控制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控制机构及应用该控制机构的电子装置。控制机构包括基座、第一弹性元件、导电元件及旋钮。第一弹性元件设于基座上。导电元件包括延伸部,延伸部电性连接第一弹性元件。旋钮设于基座上且包括凸件,凸件穿过基座且电性连接第一弹性元件。还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静电疏导路径,可改善静电破坏问题。
文档编号H01H19/02GK203103182SQ20132007143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7日
发明者连浩仲, 李宪明, 林玉芳 申请人: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