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机构及其相关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575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机构及其相关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机构及其相关电子装置,尤指一种可稳定固定外部接头的连接器机构及其相关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资讯的发达及电脑技术的进步,电脑系统的体积日渐缩小,运用也日渐多元。为了要扩充电脑系统的功能,适应各使用者不同的需求,各式各样的电脑系统外接装置也就应运而生。举例来说,像是外接式硬盘或是可携式存储装置,能扩充电脑系统原本有限的记忆容量;外接式光驱及光盘刻录机则能扩充电脑系统的多媒体资源存取功能,并提供大容量数据备份的能力;或是以网络线连接外部网络,而达到上网撷取数据与浏览网页等功倉泛。举例来说,用来连接网络线以提供有线网络功能的以太网络(Ethernet)连接端口(如RJ45连接端口)即为常见的桥接介面。网络线的接头由壳体与固定部所结合而成。网络线(RJ45接头)在插入电脑系统的插槽(RJ45连接端口)时,是利用固定部扣接于插槽的卡合端以达到限位功能。但RJ45接头的外包覆件一般由塑胶材质所组成,因此塑胶固定部容易因频繁使用或施力过度而断裂,RJ45接头便无法稳定地固定在RJ45连接端口。故如何设计出一种适用于不具固定部的RJ45接头的连接端口机构,即为现今电子产业机构设计的发展目标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稳定固定外部接头的连接器机构及其相关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公开一种连接器机构,用来固定一外部接头。该外部接头具有一外壳、一桥接部、一固定部与一第一端子组,且该固定部经由该桥接部设置在该外壳。该连接器机构包含有一包覆件、一第二端子组、一开口结构以及至少一限位件。该包覆件的一内壁面于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接触该外部接头的一外壁面。当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该第二端子组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端子组。该开口结构设置于该包覆件上。当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该固定部穿过该开口结构以相对该外壳产生弯曲变形。该限位件设置于该包覆件上临接该开口结构的位置。该限位件用来活动地抵靠该桥接部,以限制该外部接头沿着一第一方向相对该包覆件的一移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公开该开口结构另包含有一上开口部以及一侧开口部,该上开口部垂直地连通该侧开口部。当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该桥接部通过该上开口部,且该外壳通过该侧开口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公开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该桥接部位于该内壁面与该限位件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公开该限位件与该包覆件活动地分别夹持该桥接部的两相对端面。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公开该连接器机构另包含有一卡合件,设置于该包覆件上临接该开口结构的位置上。该固定部是于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抵靠该卡合件,以限制该外部接头沿着该第一方向相对该连接器机构的移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公开该卡合件位于该开口结构的一上开口部的外缘,以抵靠并限制该固定部由该上开口部内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公开该限位件为一突起结构,该突起结构的一高度大于该外部接头与该包覆件的一接合间隙。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公开该限位件是由塑胶材质或橡胶材质组成的限位件,且该限位件以双料射出成型技术设置于该包覆件。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公开该限位件为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包含一弹性臂以及一斜导部,该弹性臂的两端分别连接该斜导部与该包覆件。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公开该斜导部具有一第一斜面结构以及一第二斜面结构,该第一斜面结构连接该第二斜面结构。该第一斜面结构于该外部接头装入该连接器机构时接触该桥接部,且该第二斜面结构于该外部接头拔出该连接器机构时接触该桥接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公开该弹性臂的一结构指向垂直或平行于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的一移动方向。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子装置,可与一外部接头连结以传输一电子信号。该外部接头具有一外壳、一桥接部、一固定部与一第一端子组,且该固定部经由该桥接部设置在该外壳。该电子装置包含有一机壳、一电路板以及一连接器机构。该电路板设置于该机壳内。该连接器机构设置于该机壳的一侧且电连接该电路板。该连接器机构包含有一包覆件、一第二端子组、一开口结构以及至少一限位件。该包覆件的一内壁面是于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接触该外部接头的一外壁面。当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该第二端子组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端子组。该开口结构设置于该包覆件上。当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该固定部穿过该开口结构以相对该外壳产生弯曲变形。该限位件设置于该包覆件上临接该开口结构的位置。该限位件用来活动地抵靠该桥接部,以限制该外部接头沿着一第一方向相对该包覆件的一移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开口结构还包含有一上开口部以及一侧开口部,该上开口部垂直地连通该侧开口部,当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该桥接部通过该上开口部,且该外壳通过该侧开口部。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该桥接部位于该内壁面与该限位件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限位件与该包覆件活动地分别夹持该桥接部的两相对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器机构还包含有一卡合件,设置于该包覆件上临接该开口结构的位置上,该固定部于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抵靠该卡合件,以限制该外部接头沿着该第一方向相对该连接器机构的移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卡合件位于该开口结构的一上开口部的外缘,以抵靠并限制该固定部由该上开口部内脱离。[002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限位件为一突起结构,该突起结构的一高度大于该外部接头与该包覆件的一接合间隙。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限位件是由塑胶材质或橡胶材质组成的限位件,且该限位件以双料射出成型技术设置于该包覆件。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限位件为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包含一弹性臂以及一斜导部,该弹性臂的两端分别连接该斜导部与该包覆件,该弹性臂驱动该斜导部抵靠于该桥接部。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斜导部具有一第一斜面结构以及一第二斜面结构,该第一斜面结构连接该第二斜面结构,该第一斜面结构于该外部接头装入该连接器机构时接触该桥接部,且该第二斜面结构于该外部接头拔出该连接器机构时接触该桥接部。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弹性臂的一结构指向垂直或平行于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的一移动方向。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机构是于包覆件与开口结构之间设置限位件,限位件具有可弹性变形或可压缩变形特性。当外部接头插入连接器机构时,限位件位于外壳、桥接部与固定部的空隙,且配合包覆件卡合在外部接头的桥接部的两端。如此一来,连接器机构具有卡合件和限位件两种固定外部接头的机制。即便外部接头因使用过度或施力过量造成固定部断裂而导致卡合件的功能失效,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机构仍可利用限位件相对桥接部的结构干涉进行外部接头的限位,以提高产品的实用性。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效改善了现有连接器机构无法适用于固定部损坏的外部接头的缺点,故可提高本产品的使用便利性及增加市场竞争力。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0030]图2与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机构于不同视角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机构与外部接头的侧视图。图5至图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机构与外部接头于不同结合阶段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具有不同结构指向的限位件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限位件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外部接头与连接器机构的结合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 电子装置12 机壳14 电路板16 连接器机构18 外部接头181外壁面20 外壳22 桥接部24 固定部26 第一端子组28 包覆件281内壁面30 第二端子组 32 开口结构321上开口部323侧开口部[0045]34卡合件36限位件36’限位件38弹性臂40斜导部42第一斜面结构44第二斜面结构Dl第一方向D2结构指向G间隙D间距W宽度H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电子装置10的外观示意图。电子装置10包含有一机壳12、一电路板14以及一连接器机构16。电路板14设置于机壳12内,连接器机构16设置于机壳12的一侧且电连接电路板14。一外部接头18可插入连接器机构16以建立与电路板14之间的信号传输通道。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之一实施例中,外部接头18为RJ45接头,且连接器机构16相应地可为RJ45插槽,惟本实用新型所适用的接头型式与插槽型式并不限于此。外部接头18具有一外壳20、一桥接部22以及一固定部24。外壳20内部设置有一第一端子组26,固定部24是经由桥接部22设置在外壳20的上端面。请参阅图1至图3,图2与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机构16于不同视角的示意图。连接器机构16包含有一包覆件28、一第二端子组30、一开口结构32、二个卡合件34以及二个限位件36。包覆件28用来容置外部接头18。外部接头18插入包覆件28时,包覆件28的多个内壁面281分别 接触外部接头18的多个外壁面181,确保外部接头18可紧密地设置在包覆件28内。第二端子组30设置于包覆件28内。外部接头18插入包覆件28时,第二端子组30可电性连接第一端子组26,以使外部接头18可通过连接器机构16与电路板14传输电子信号。为了有效地将外部接头18固定在包覆件28内,连接器机构16是将开口结构32设置在包覆件28上,且卡合件34设置于包覆件28上临接开口结构32之处。开口结构32可区分为一上开口部321以及一侧开口部323,上开口部321和侧开口部323相互连通且垂直,以分别容置外部接头18的不同部位。卡合件34可位于上开口部321的边缘处。外部接头18的固定部24是以可弹性弯曲方式经由桥接部22连结到外壳20,因此外部接头18插入包覆件28时,桥接部22通过上开口部321,外壳20通过侧开口部323,且固定部24可抵靠在卡合件34上,以限制固定部24脱离上开口部321,意即限制外部接头18沿着一第一方向Dl相对连接器机构16的移动。欲将外部接头18自连接器机构16移除,则可按压固定部24使其相对外壳20产生弯曲变形,使得固定部24与卡合件34分离,此时固定部24可穿过开口结构32而无结构干涉,故外部接头18可自连接器机构16抽出分离。然而,外部接头18的固定部24容易因过度使用或施力过量而断裂,因此本实用新型另将限位件36设置在包覆件28上临接开口结构32的位置。当外部接头18插入包覆件28时,外部接头18的前端止抵包覆件28的内壁面281,限位件36则活动地抵靠在桥接部22相对内壁面281的外缘。换言之,限位件36与包覆件28分别活动地位于外部接头18的两相对端面以产生限位夹持,故可达到固定外部接头18的功能,有效限制外部接头18沿着第一方向Dl相对连接器机构16的移动。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机构16与外部接头18的侧视图。详细来说,限位件36的初始位置会与跟外部接头18的桥接部22产生结构干涉,但在外部接头18逐渐进入包覆件28时,限位件36可被施压而弹性变形解除结构干涉。直到外部接头18完全进入包覆件28后,限位件36为其弹性恢复力驱动嵌合于外壳20、桥接部22与固定部24之间的空隙,意即抵靠在桥接部22上,以利用结构干涉避免外部接头18脱离于连接器机构16。请参阅图5至图7,图5至图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机构16与外部接头18于不同结合阶段的示意图。限位件36可为一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包含一弹性臂38以及一斜导部40,弹性臂38的两端分别连接斜导部40与包覆件28。斜导部40具有一第一斜面结构42以及一第二斜面结构44,且第一斜面结构42连接第二斜面结构44。如图5所示,外部接头18刚进入连接器机构16,两限位件36之间距D实质小于桥接部22的宽度W,桥接部22的前端止抵于各限位件36的第一斜面结构42。接着,如图6所示,使用者施力将外部接头18推入连接器机构16,桥接部22可接触第一斜面结构42并相对滑行,进而驱动弹性臂38产生弹性弯曲以解除限位件36对桥接部22的结构干涉。最后,如图7所示,外部接头18完全插入连接器机构16,桥接部22已离开限位件36,因此弹性臂38利用弹性恢复力将斜导部40回复到如图4所示的初始位置,使得斜导部40抵靠在桥接部22的后端,限位件36与包覆件28卡住桥接部22的前后两端以达到限位的目的。若要将外部接头18自连接器机构16抽出,使用者可施力向外拉扯外部接头18,桥接部22的后端可接触并相对各限位件36的第二斜面结构44滑行,以带动弹性臂38弹性弯曲来解除限位件36对桥接部22的结构干涉,如图7至图6所示。接着,当外部接头18完全分离于连接器机构16,则弹性臂38可利用其弹性恢复力将斜导部40回复到初始位置,如图5至图4所示。其中,此实施例的弹性臂38的一结构指向D2实质平行于外部接头18插入连接器机构16的一移动方向,且移动方向相反于第一方向D1。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另可将限位件36设计为弹性臂的结构指向D2实质垂直外部接头18插入连接器机构16的移动方向的型态,或其 它结构指向和移动方向相交的任意角度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范畴。请参阅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具有不同结构指向D2的限位件36的不意图。凡可具有前述实施例的弹性回复与限位固定功能的限位件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范畴,故此不再--叙明。请参阅图9与图10,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限位件36’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外部接头18与连接器机构16的结合示意图。限位件36’可为一突起结构,由具有压缩变形特质的材料所组成,例如塑胶材质或橡胶材质。限位件36’可选择以双料射出成型技术设置于包覆件28 ;或是限位件36’与包覆件28为两独立元件,并以粘贴、卡扣等方式接合。突起结构的一高度H可实质大于外部接头18与包覆件28的一接合间隙G,因此在外部接头18逐渐插入连接器机构16时,桥接部22会压缩突起结构使其呈扁平状,当外部接头18完全进入连接器机构16后,外壳20、桥接部22与固定部24之间的空隙对齐于突起结构,突起结构不再为桥接部22压缩而回复到初始高度,使得突起结构可抵靠在桥接部22,意即突起结构与包覆件28的内壁面281分别卡合桥接部22的两端,可有效防止外部接头18脱离于连接器机构16。[006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机构是于包覆件与开口结构之间设置限位件,限位件具有可弹性变形或可压缩变形特性。当外部接头插入连接器机构时,限位件位于外壳、桥接部与固定部24的空隙,且配合包覆件卡合在外部接头的桥接部的两端。如此一来,连接器机构具有卡合件和限位件两种固定外部接头的机制。即便外部接头因使用过度或施力过量造成固定部断裂而导致卡合件的功能失效,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机构仍可利用限位件相对桥接部的结构干涉进行外部接头的限位,以提高产品的实用性。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效改善了现有连接器机构无法适用于固定部损坏的外部接头的缺点,故可提高本产品的使用便利性及增加市场竞争力。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 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机构,用来固定一外部接头,该外部接头具有一外壳、一桥接部、一固定部与一第一端子组,且该固定部经由该桥接部设置在该外壳,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机构包含有: 一包覆件,该包覆件的一内壁面于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接触该外部接头的一外壁面; 一第二端子组,当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该第二端子组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端子组; 一开口结构,设置于该包覆件上,当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该固定部穿过该开口结构以相对该外壳产生弯曲变形;以及 至少一限位件,设置于该包覆件上临接该开口结构,该限位件用来抵靠该桥接部,以限制该外部接头沿着一第一方向相对于该包覆件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开口结构还包含有一上开口部以及一侧开口部,该上开口部垂直地连通该侧开口部,当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该桥接部通过该上开口部,且该外壳通过该侧开口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该桥接部位于该内壁面与该限位件之间。
4.如权利 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与该包覆件活动地分别夹持该桥接部的两相对端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机构还包含有一卡合件,设置于该包覆件上临接该开口结构的位置上,该固定部于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抵靠该卡合件,以限制该外部接头沿着该第一方向相对该连接器机构的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合件位于该开口结构的一上开口部的外缘,以抵靠并限制该固定部由该上开口部内脱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为一突起结构,该突起结构的一高度大于该外部接头与该包覆件的一接合间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是由塑胶材质或橡胶材质组成的限位件,且该限位件以双料射出成型技术设置于该包覆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为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包含一弹性臂以及一斜导部,该弹性臂的两端分别连接该斜导部与该包覆件,该弹性臂驱动该斜导部抵靠于该桥接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斜导部具有一第一斜面结构以及一第二斜面结构,该第一斜面结构连接该第二斜面结构,该第一斜面结构于该外部接头装入该连接器机构时接触该桥接部,且该第二斜面结构于该外部接头拔出该连接器机构时接触该桥接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臂的一结构指向垂直或平行于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的一移动方向。
12.一种电子装置,可与一外部接头连结以传输一电子信号,该外部接头具有一外壳、一桥接部、一固定部与一第一端子组,且该固定部经由该桥接部设置在该外壳,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含有:一机壳; 一电路板,设置于该机壳内;以及 一连接器机构,设置于该机壳的一侧且电连接该电路板,该连接器机构包含有: 一包覆件,该包覆件的一内壁面于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接触该外部接头的一外壁面; 一第二端子组,当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该第二端子组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端子组; 一开口结构,设置于该包覆件上,当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该固定部穿过该开口结构以相对该外壳产生弯曲变形;以及 至少一限位件,设置于该包覆件上临接该开口结构,该限位件用来抵靠该桥接部,以限制该外部接头沿着一第一方向相对于该包覆件的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开口结构还包含有一上开口部以及一侧开口部,该上开口部垂直地连通该侧开口部,当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该桥接部通过该上开口部,且该外壳通过该侧开口部。
14.如 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该桥接部位于该内壁面与该限位件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与该包覆件活动地分别夹持该桥接部的两相对端面。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机构还包含有一卡合件,设置于该包覆件上临接该开口结构的位置上,该固定部于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抵靠该卡合件,以限制该外部接头沿着该第一方向相对该连接器机构的移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件位于该开口结构的一上开口部的外缘,以抵靠并限制该固定部由该上开口部内脱离。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为一突起结构,该突起结构的一高度大于该外部接头与该包覆件的一接合间隙。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是由塑胶材质或橡胶材质组成的限位件,且该限位件以双料射出成型技术设置于该包覆件。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为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包含一弹性臂以及一斜导部,该弹性臂的两端分别连接该斜导部与该包覆件,该弹性臂驱动该斜导部抵靠于该桥接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斜导部具有一第一斜面结构以及一第二斜面结构,该第一斜面结构连接该第二斜面结构,该第一斜面结构于该外部接头装入该连接器机构时接触该桥接部,且该第二斜面结构于该外部接头拔出该连接器机构时接触该桥接部。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臂的一结构指向垂直或平行于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的一移动方向。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机构及其相关电子装置,连接器机构用来固定一外部接头。该外部接头具有一外壳、一桥接部、一固定部与一第一端子组。该连接器机构包含有一包覆件、一第二端子组、一开口结构以及至少一限位件。该包覆件的内壁面于该外部接头插入该连接器机构时,抵接在该外部接头的外壁面。该第二端子组电连接于该第一端子组以传输一电子信号。该开口结构设置于该包覆件上。该固定部穿过该开口结构以相对该外壳产生弯曲变形。该限位件设置于该包覆件与该开口结构之间。该限位件用来抵靠该桥接部,以限制该外部接头沿着一第一方向相对该连接器机构的移动。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3135061SQ20132008992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5日
发明者李明哲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