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对圆形线对物理发泡引入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381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两对圆形线对物理发泡引入电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两对圆形线对物理发泡引入电缆,由中心的两对线对及包绕在两对所述的线对的外部的外护层组成,每对所述的线对包括两根导体,所述的导体的外部包绕有绝缘层,所述的绝缘层包括依次由所述的导体的外壁从内向外包绕的内皮层、物理发泡层及外皮层。绝缘层采用内皮层、物理发泡层加外皮层的结构,物理发泡层的发泡材料成本低廉、质量轻,在保证电缆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减少原料用量,进而降低电缆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废料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专利说明】两对圆形线对物理发泡引入电缆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对圆形线对物理发泡引入电缆。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两对圆形线对引入电缆中的绝缘层采用实心PE材料,使得电缆整体成本较闻。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对圆形线对物理发泡引入电缆,其中的绝缘层中部以发泡材料填充,减少PE材料的用量,进而有效降低成本。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两对圆形线对物理发泡引入电缆,由中心的两对线对及包绕在两对所述的线对的外部的外护层组成,每对所述的线对包括两根导体,所述的导体的外部包绕有绝缘层,所述的绝缘层包括依次由所述的导体的外壁从内向外包绕的内皮层、物理发泡层及外皮层,所述的导体的直径为0.5mm,所述的内皮层的厚度为0.01mm,所述的物理发泡层的厚度为0.14mm,所述的外皮层的厚度为0.05mm,所述的线对为平行线对或对绞线对。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绝缘层采用内皮层、物理发泡层加外皮层的结构,物理发泡层的发泡材料成本低廉、质量轻,在保证电缆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减少原料用量,进而降低电缆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废料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两对圆形线对物理发泡引入电缆的结构示意图(横截面剖视)。
[0008]附图中:1、导体;2、绝缘层;3、内皮层;4、物理发泡层;5、外皮层;6、外护层。【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详细描述:
[0010]如附图1所示,一种两对圆形线对物理发泡引入电缆,由中心的两对线对及包绕在两对线对的外部的外护层6组成,每对线对包括两根导体1,导体I的外部包绕有绝缘层2,绝缘层2包括依次由导体I的外壁从内向外包绕的内皮层3、物理发泡层4及外皮层5,其中,导体I的直径为0.5mm,内皮层3的厚度为0.0lmm,物理发泡层4的厚度为0.14mm,外皮层5的厚度为0.05mm,绝缘层2的总厚度为0.2mm,上述的线对为平行线对或对绞线对,绝缘层2为PE,外护层为PE和PVC,内皮层3、物理发泡层4和外皮层5为PE,该引入电缆外径为4.8mm,经粗略计算大约节约PE材料的量为0.68kg/km。
[001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设计的绝缘层2采用内皮层3、物理发泡层4加外皮层5的结构,物理发泡层4的发泡材料成本低廉、质量轻,在保证电缆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减少原料用量,进而降低电缆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废料和有害气体的排放。[0012]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两对圆形线对物理发泡引入电缆,其特征在于:由中心的两对线对及包绕在两对所述的线对的外部的外护层组成,每对所述的线对包括两根导体,所述的导体的外部包绕有绝缘层,所述的绝缘层包括依次由所述的导体的外壁从内向外包绕的内皮层、物理发泡层及外皮层,所述的导体的直径为0.5mm,所述的内皮层的厚度为0.01mm,所述的物理发泡层的厚度为0.14mm,所述的外皮层的厚度为0.05mm,所述的线对为平行线对或对绞线对。
【文档编号】H01B7/17GK203422959SQ201320562931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1日
【发明者】陆德华, 赵勇, 孙建峰, 吴健锋, 薄方荣 申请人:江苏苏龙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