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54470阅读:1304来源:国知局
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包括外边框和内筋条,所述内筋条细而密,其厚度或直径小于等于外边框厚度的1/2,但大于等于1.2mm,内筋条间距为5~15mm,外边框内部设有厚度与外边框一致的粗筋条。本发明用于制作蓄电池极板,涂膏时厚度易控制,一致性好;筋条与铅膏接触面积大,改善电流分布,铅膏与筋条距离近,减缓铅膏软化带来的容量损失,从而提高电池性能和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铅酸蓄电池行业,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铅酸电池板栅合金技术的发展,由板栅腐蚀造成的电池失效日趋减少,但是铅膏软化依然是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市场上较多的电池极板是铅膏包裹板栅,电池在工作中势必出现铅膏的软化。现有的铅酸蓄电池板栅内筋条间距较大,内筋条厚度一般略小于外边框厚度,涂膏后极板厚度难控制,一致性不好。这将直接导致电池压缩比下降,隔膜与极板间压力减小会加剧电池内酸液分层,还会引起距离筋条较远的铅膏无法参与反应,引起电池容量衰减。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板栅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涂膏后极板厚度一致,改善极板内电流分布,提高电池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包括外边框和内筋条,其改进之处是所述内筋条细而密,内筋条厚度或直径小于等于外边框厚度的1/2,但大于等于1.2mm,内筋条之间的间距为5?15mm。
[0005]所述外边框内部设有粗筋条,粗筋条的厚度与外边框厚度一致。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这种结构板栅在涂片时更加容易控制,极板厚度较均匀,单片极板凃膏量更容易控制,极板一致性较好;由于厚度均匀,组装后极板间压缩比相近,提高电池性能;
2、板栅内筋条较细,分布较密集,增大筋条与铅膏接触面积,改善极板内电流分布;铅膏与内筋条距离较近,减缓铅膏软化带来的容量损失;
3、外边框内部设有粗筋条,增加板栅强度;
4、铸板后冲压板栅外边框,增加金属晶格密度,增加边框强度和耐腐蚀能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板栅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图1中A-A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参见图1、图2,板栅中的内筋条2细而密,内筋条呈圆柱形,其直径为外边框I厚度的1/2,本例中内筋条之间的间距为10mm,内筋条直径为2mm。外边框的内部设有纵向和横向的粗筋条3,粗筋条的厚度与外边框厚度一致。
【权利要求】
1.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包括外边框和内筋条,其特征是所述内筋条细而密,内筋条厚度或直径小于等于外边框厚度的1/2,但大于等于1.2mm,内筋条之间的间距为5?15mm。
2.按权利要求1所述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边框内部设有粗筋条,粗筋条的厚度与外边框厚度一致。
【文档编号】H01M4/73GK104167554SQ201410362009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8日
【发明者】段好强, 吴宏亮 申请人: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