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5566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接触元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在第一电气或电子构件与第二电气或电子构件之间建立电接触的接触元件,包括:一体细长的而且扁平的基体(10),基体(10)具有相反设置的端部(11、12),其中,在第一端部(11)中构造有绝缘位移接线端,并且在第二端部(12)中构造有带两个接触片(18、19)的叠片接触件,两个接触片(18、19)中的至少一个以能弹动的方式设置并且第一端部(11)通过处于基体(10)中的材料凹空部(21)与第二端部(12)分离,从而接触片(18、19)能够垂直于所述基体(10)的纵向地彼此相对进行弹动。
【专利说明】接触元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在第一电气或电子构件与第二电气或电子构件之间建立电接触的接触元件。在此情况下,本发明特别是涉及一种接触元件,该接触元件一方面使用绝缘位移接线端(Schneidklemme)的连接技术,并且另一方面使用叠片接触件用以第一电气或电子构件和第二电气或电子构件分别进行电连接。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例如由WO 2009/062469 A2已知这样的叠片接触件,而绝缘位移接线端在大量的实施方案中有所介绍,其中,DE 101 52006 Al被作为示例提出。其他叠片接触件由 US 2001/0 022 050 Al、US6 866 536 BK FR 2 311 483 AU DE 101 49 574 Al、DE 103 52 761 Al以及DE 10 2010 044 612 Al已知。该叠片接触件分别具有两个切边(Schenkel),这两个切边能够以能弹动的方式接纳配对接触件,并且为了良好的电接触而具有足够大的平行的接触面。这样的叠片接触件适合于大量的应用。
[0003]由US 3 287 686 A例如已知一种具有在两个端部上不同地构型的叠片接触件的接触元件。由此,在其中一侧上,能够接触带有所施加的电路的玻璃基板,并且在另外那侧上,能够接触另一插入电路板中的叠片接触件。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基于开头所提及连接方案来完成一种接触元件,其能被成本低廉地而且以能自动化的方式来制造以及实现一种将两个电气或电子构件电连接的快速而自动的装配方案。
[0005]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接触元件以及具有权利要求9特征的接触元件系统来解决。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后面的说明书以及附图获得。
[0006]本发明基于如下构想:将绝缘位移接线端还有叠片接触件的接触片整合在单件的构件(优选为冲裁件)中,并且由此将两种连接技术统一在一个构件中。但为了确保一个或多个能弹动的接触片的可运动性,必须将其中布置有两种连接方案的部段彼此分离(entkoppeln)。这应当根据本发明通过材料凹空部来实现。
[0007]与之相应地,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在第一电气或电子构件与第二电气或电子构件之间建立电接触的接触元件。为此,接触元件由导电的材料形成,并且特别是用于将作为第一电气或电子构件的在电学上隔开的导线与第二电气或电子构件相连接,第二电气或电子构件优选能通过被推入接触片之间的旗状接触插片得到接触。
[0008]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具有优点地由一体细长的而且扁平的基体形成,该基体具有沿纵向相反设置的端部。在基体的沿纵向相应的端部上进行与所提及的电构件/电子构件的接触。在此情况下,“扁平”这一概念理解为:基体的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明显大于基体的厚度。基体例如可以由金属(优选为铜或其合金)构成。
[0009]在基体的第一端部中设置有绝缘位移接线端。绝缘位移接线端可以理解为一种电气技术中的连接技术,其中,导线的电导体连同其绝缘部被一并压入绝缘位移接线端中。导线的绝缘部被绝缘位移接线端的“锐利”的接触切边割透并且建立与电导体优选气密性的电连接。绝缘位移接线端也被称为所谓的LSA技术(无需钎焊、旋拧和剥去绝缘皮的技术)。
[0010]基体的第二端部段端部形成带有两个片形接触片(也称为接触片)的叠片接触件。接触片基本上沿基体的纵向延伸并且片件接触片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能弹动的。要是两个接触片设置为能弹动的,则这两个接触片能相对指向弹动地构造。
[0011]为了使一个或多个片件接触片能够垂直于基体的纵向弹动并且一个或多个片形接触片的弹性不因为整合有绝缘位移接线端而受到妨碍,在第一端部段端部与第二端部段端部之间设置有处于基体中的材料凹空部,该材料凹空部将两个端部段端部彼此隔开并且于是实现了分离。由此,一个或多个接触片朝向/沿着垂直于基体纵向的方向保持能弹动或者说有弹性。
[0012]绝缘位移接线端和叠片接触件优选处于共同的平面或者说位置上。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连接根据一实施方式借助基体的过梁来实现。
[0013]优选的是,在将旗状接触插片插入到接触片之间时,叠片接触件的一个或多个接触片沿平行于基体横向的方向能弹动地构造。
[0014]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材料凹空部被从基体的纵向侧面或纵向边棱上加工(einbringen,引入)到基体中(在纵向侧面上产生开口或者说材料凹空部在纵向侧面上敞开)。材料凹空部优选朝向相对置的纵向侧面或纵向边棱的方向延伸。根据一实施方式,凹空部可以为直线式的并且垂直于纵向伸展纵向或平行于基体横向地延伸。在此情况下,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横向上彼此分离,并且确保了接触片彼此间保持平行于横向以及垂直于纵向伸展纵向的可相对运动性。
[0015]但是,绝缘位移接线端由于材料凹空部而并未在其整个横向上得到支撑。这可能在压入电导线时,导致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连接区域中发生变形,特别是绕连接过梁发生扭转。为了防止这一点,在一实施方式中,绝缘位移接线端在其背对连接区域的纵向侧面上具有支撑件。支撑件跨接材料凹空部并且具有靠置面。在装配时,靠置面靠置于配对面上并且由此对通过材料凹空部与叠片接触件脱开关联的绝缘位移接线端的侧面给予支撑。由此,能够可靠地避免不希望的变形。
[0016]为了使靠置面的区域得到加强,该区域内的材料可以被折边或者说折叠。由此达成的双层性实现了所希望的加强。此外,这特别是在如稍后阐述的那样应用多个基体时,使得:相邻的基体之间在厚度方向上的可能的间距能够由所述双层性加以补偿并且由此进一步改善稳定性。当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有优点的改进方案,支撑件相对于基体横向成角度地布置,优选成90°地布置时,这实现了叠片接触件与绝缘位移接线端之间更佳的脱开关联,但使得多重布置变得困难。
[0017]基体优选由扁平的材料片或裁切段冲裁而成,一并冲裁出绝缘位移接线端、接触片和材料凹空部。在设置带有折边部的支撑件或设置角形的支撑件时,可以为折边部或支撑件附加地接续有折弯工艺。由此,基体优选是冲裁部件,必要时是冲裁-折弯部件。
[0018]为了提高电流承载能力,可为有利的是:将所介绍的基体中的多个彼此连接。可替选地或附加地也可以将以不同方式构造的基体加以连接,这样的基体例如仅具有所介绍的叠片接触件(但没有绝缘位移接线端)。有利的是,在变型方案中,交替地布置一个基体以及跟着该基体的另一不同的基体,诸如此类。如上面所提及地,折边部在此情况下可以用于:对其中布置有不带绝缘位移接线端及支撑件的基体的支撑件之间可能的空隙加以补偿。基体的连接可以通过已知的材料配合的、力配合的和/或形状配合的连接方法来实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实施方式能够见于对优选实施方式的下列说明。说明参照附图来进行。
[0020]在附图中:
[0021]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的透视图,其具有挨着另一具有仅一个叠片接触件但不具有绝缘位移接线端的不同基体的一个基体;
[0022]图2a示出多个相继布置的、如其在图1中所示的基体,其挨着多个相继布置的、也如其在图1中所示的、不同的基体;
[0023]图2b示出接触元件,该接触元件由图2a中的多个基体以及多个另外不同的基体组合而成;
[0024]图3a示出由多个基体以及多个另外不同的基体构成的接触元件,其中,绝缘位移接线端具有支撑件;以及
[0025]图3b示出装配在保持件中的、出自图3a的接触元件。
[0026]在对优选实施方式的下列说明中,在不同的图示中,对应相同或相类似的元件应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为了避免重复,取消了对该特征和元件进行重新描述。另外,不言而喻地,其中的各个实施方式以及各个特征能够相互组合,除非,所述特征描述的是替选方案或者是自我重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该接触元件具有基体10。基体10具有优点地由扁平的材料裁切段或材料片冲裁而成。因而涉及的是冲裁件。基体10相应为扁平而且细长的。基体10具有纵向尺寸L、横向尺寸Q以及厚度D。纵向尺寸L是最大的尺寸,从而基体10是细长的。厚度D是最小的尺寸,从而基体10是扁平的。基体10由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组成。
[0028]在第一端部11中构造有绝缘位移接线端。绝缘位移接线端基本上呈U形并且由两个相对置的切边13、14及将切边连接起来的过梁17组成,切边13、14形成绝缘位移接线端接触部。绝缘位移接线端基本上通过将凹空部加工到扁平的材料裁切段中来构成。为了能够将带有导体和绝缘部的电导线更佳地压入到其切割作用的接线端切边13、14之间的凹空部15中,凹空部15朝向基体10的第一端部扩宽。设置有引入斜面16。
[0029]第二端部12同样基本上呈U形地构造。第二端部12具有两个接触片18、19,接触片18、19通过凹空部20彼此分隔。接触片形成U字形的平行的边。同样地,接触片通过过梁26相互连接。两个接触片18、19在基体10的第二端部上具有彼此相向的拱起部27,旗状接触插片能够引入这两个拱起部27之间。在此,接触片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弹动,在这里,图1中的接触片19垂直于纵向L并且平行于横向Q地向左弹动。但也可以考虑的是:两个接触片18、19朝向相反的方向平行于横向Q向外弹动。
[0030]要是两个过梁17、26直接相互连接的话,则接触片18、19沿横向Q的弹性受到妨碍。基于该背景,根据本发明将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通过凹空部21彼此分隔或者分离。由此,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仅通过连接部段或连接过梁28相互连接,连接部段或连接过梁28相比于与之平行的横向Q明显更小,优选具有小于一半的宽度。由此,接触片18、19凭借作为“轴”的过梁26有弹性地弹动。
[0031]在图1中在左手边还示出另一基体30,基体30有别于本发明的情况地仅具有带接触片18、19的叠片接触件。为了在必要时提高电流承载能力,可以考虑的是将另一不同的基体30与基体10通过已经的连接技术相连接。
[0032]在此情况下,也可以考虑的是:多个基体10与多个另外不同的基体30相连接,如其在图2中所示的那样。在这里,优选的是:基体10与另外不同的基体30轮流或者说交替地设置,如其由图2b可见的那样。另外,存在如下可行性:将多个基体10彼此相邻地应用。但在此,基体30取消了处于起切割作用的接线端切边13、14之间的凹空部15,其中,导线的绝缘部在切割过程中能够挤压到该凹空部15中。为了减小绝缘部的反作用力,必须应用在接触区域内至少部分剥去绝缘皮的导线。
[0033]附加地可以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其在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那样,设置有支撑件22。当将电导线朝向方向P压入绝缘位移接线端的凹空部15中时,则存在如下风险:带有绝缘位移接线端的第一端部11以连接部段28作为转动点发生变形。为了克服这一点,设置有支撑件22。支撑件22是基体10的整合式组成部分,并且自绝缘位移接线端出来,至少部分平行于第二端部12地沿基体10的纵向L延伸。在此,支撑件22在基体10的纵向侧面上跨接凹空部21的开口。另外,支撑件22具有靠置面23,靠置面23平行于厚度D并且平行于横向Q地延伸。另外,支撑件22在靠置面23的区域中折边,也就是说,在该区域中基体10是双层的。
[0034]当由交替布置的多个基体10与多个另外不同的基体30构成的这样形成的接触元件被装配在载体31中时,靠置面23支撑在载体31的配对面25上。由此,在连接部段28中所出现的转矩能够得到可靠地支撑并且当有导线压入到绝缘位移接线端中时,防止发生变形。
[0035]除此之外,图3中的实施方式与图2中所示的实施方式没有区别。
【权利要求】
1.一种接触元件,用于在第一电气或电子构件与第二电气或电子构件之间建立电接触,包括:一体细长的而且扁平的基体(10),所述基体(10)具有相反设置的两个端部(11、12),其中,在弟一端部(11)中构造有绝缘位移接线端,并且在弟_■端部(12)中构造有带两个接触片(18、19)的叠片接触件,所述两个接触片(18、19)中的至少一个以能弹动的方式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端部(11)通过处于所述基体(10)中的材料凹空部(21)与所述第二端部(12)分离,从而所述接触片(18、19)能够垂直于所述基体(10)的纵向地彼此相对进行弹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元件,其中,所述接触片(18、19)中的至少一个以能够平行于所述基体(10)的横向弹动的方式来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元件,其中,所述材料凹空部(21)从所述基体(10)的纵向侧面上加工到所述基体(10)中并且朝向相对的纵向侧面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元件,其中,所述凹空部(21)优选平行于所述基体(10)的横向地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接触元件,其中,所述第一端部(11)具有支撑件(22),所述支撑件(22)跨接所述材料凹空部(21)并且具有用于支撑在配对面(25)上的靠置面(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元件,其中,所述支撑件(22)在所述靠置面(23)的区域中被折边以进行加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元件,其中,所述支撑件(22)相对于所述基体(10)的横向成角度地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接触元件,其中,所述基体(10)是冲裁部件。
9.一种接触元件系统,由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接触元件构成,其中,所述多个接触元件的基体(10)彼此相连接或者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接触元件与至少一个另外的接触元件彼此相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接触元件的不同的基体(30)构造有叠片接触件,但没构造有绝缘位移接线端,其中,所述接触元件的所述基体(10)与所述另外的接触元件的所述不同的基体(30)相连接。
【文档编号】H01R13/11GK104377473SQ201410397462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4日
【发明者】沃尔夫冈·维默尔, 格奥尔格·沙伊德哈梅 申请人:利萨·德雷克塞迈尔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