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58823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蓄电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蓄电装置,其能够防止蓄电元件的冷却性能降低。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元件、与该蓄电元件邻接的末端支架、夹持所述蓄电元件及所述末端支架的框架、配置于所述末端支架和所述框架之间的密封部件。
【专利说明】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主张日本特愿第2013 - 199874号的优先权,该申请在此被引用。
[0002]本发明涉及具备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3]以往,蓄电装置作为各种设备的电源被提供。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元件、与该蓄电元件邻接的末端支架、夹持所述蓄电元件及所述末端支架的框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4]蓄电元件伴随充放电而发热。蓄电元件在过度发热时会产生性能下降等问题。因此,一般而言,蓄电装置构成为在内部流动冷却用的流体(以下,设定为冷却流体)。在这种蓄电装置中,蓄电元件曝露在冷却流体中,因此,能够抑制蓄电元件过度发热。
[0005]但是,这种蓄电装置在结构上存在不能充分冷却蓄电元件的部位。例如,在末端支架和框架为不同部件的蓄电装置中,在末端支架和框架之间产生间隙。
[0006]因此,在冷却流体流动到比末端支架更靠框架侧时,与蓄电元件接触的冷却流体的量变少。因此,上述蓄电装置中,随着冷却流体的流动,蓄电元件的冷却性能下降,其结果,蓄电元件的性能有可能下降等。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2 - 1239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0]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的,提供一种蓄电装置,能够防止蓄电元件的冷却性能下降。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2]为了从根本上理解有关本发明的若干特征,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简单的概要。该概要仅表示本发明的外延的概略。这并不是在特别指定本发明的主要或重要要素、或限定发明的范围。其目的在于,将发明的若干基本概念作为后续的更详细的说明的前提,用简化的形式进行提示。
[0013]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备:
[0014]蓄电元件;
[0015]与该蓄电元件邻接的末端支架;
[0016]夹持蓄电元件及末端支架的框架;
[0017]配置于末端支架和框架之间的密封部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如下所示,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及其他特征,通过对本发明做了图解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及附图来明确说明。
[0019]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整体立体图;
[0020]图2是该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分解立体图,是表示将末端支架、框部、插设部件分解后的立体图;
[0021]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末端支架的正面侧的立体图;
[0022]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末端支架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0023]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绝缘体的侧视图;
[0024]图6是该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绝缘体的立体图,表示第一肋部的一弯曲部的附近区域的立体图;
[0025]图7是该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绝缘体的立体图,表示第一肋部的另一弯曲部的附近区域的立体图;
[0026]图8是该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绝缘体的立体图,表示第二肋部的一弯曲部的附近区域的立体图;
[0027]图9是该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绝缘体的立体图,表示第二肋部的另一弯曲部的附近区域的立体图;
[0028]图10是该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剖视图,表示图5的A — A线的剖视图;
[0029]图11是该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冷却流体的流动的说明图;
[0030]图12是该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剖视图,是密封部件遮挡冷却流体的流动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具备:
[0032]蓄电元件;
[0033]与该蓄电元件邻接的末端支架;
[0034]夹持蓄电元件及末端支架的框架;
[0035]配置于末端支架和框架之间的密封部件。
[0036]根据上述结构的蓄电装置,末端支架与蓄电元件邻接,进而,在末端支架和框架之间配置有密封部件。因此,当用于冷却蓄电元件的流体(以下,称为冷却流体)欲流向比末端支架更靠框架侧时,密封部件遮断该冷却流体的流动。
[0037]这样一来,蓄电装置抑制冷却流体流向比末端支架更靠框架侧,从而能够抑制与蓄电元件接触的冷却流体减少。因此,能够防止蓄电元件的冷却性能降低。
[0038]蓄电装置也可以形成为,所述末端支架具有与所述蓄电元件邻接的支架主体部,
[0039]该支架主体部在面向所述蓄电元件的面上形成有流路形成部。
[0040]这样一来,通过使冷却流体流过末端支架的流路形成部,能够更高效地冷却与末端支架邻接的蓄电元件。
[0041 ] 蓄电装置也可以形成为,所述框架具有面向所述末端支架的端板,
[0042]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末端支架和所述端板排列的第一方向上配置于所述末端支架和所述端板之间。
[0043]这样一来,能够抑制冷却流体在末端支架和端板之间流动,能够抑制与蓄电元件接触的冷却流体减少。因此,能够防止蓄电元件的冷却性能降低。
[0044]蓄电装置也可以形成为,
[0045]具备一对所述末端支架,
[0046]所述框架具有一对所述端板,
[0047]该一对端板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夹持所述蓄电元件及所述末端支架,
[0048]所述各末端支架分别配置于所述蓄电元件和所述各端板之间,
[0049]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配置在各端板和面向该端板的末端支架之间。
[0050]这样一来,能够抑制冷却流体在一对端板的各自和面向该各端板的末端支架之间流动,抑制与蓄电元件接触的冷却流体减少。因此,能够防止蓄电元件的冷却性能降低。
[0051]蓄电装置也可以形成为,所述框架还具有框部,该框部连结所述一对端板,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蓄电元件排列,
[0052]该框部具有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分别正交的第三方向延伸的连结部,
[0053]该连结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面向所述末端支架的端部,并且覆盖所述末端支架和所述端板的边界。
[0054]这样一来,能够抑制冷却流体在一对端板的各自和与该各端板相邻的末端支架之间流动,抑制与蓄电元件接触的冷却流体减少。因此,能够防止蓄电元件的冷却性能降低。
[0055]该情况下,也可以形成为,
[0056]所述密封部件配置于所述连结部和所述末端支架之间,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
[0057]这样一来,能够抑制冷却流体在连结部和末端支架之间流动,抑制与蓄电元件接触的冷却流体减少。因此,能够防止蓄电元件的冷却性能降低。
[0058]蓄电装置也可以形成为,所述密封部件配置于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所述末端支架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端板的端部之间,
[0059]所述密封部件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延伸。
[0060]这样一来,密封部件在末端支架和端板的接触面积变大。因此,上述结构的蓄电装置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冷却流体流过末端支架和端板之间,抑制与蓄电元件接触的冷却流体减少。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蓄电元件的冷却性能降低。
[0061 ] 蓄电装置也可以形成为,还具备配置于所述蓄电元件和所述框架之间的插设部件(intervening member),该插设部件具有绝缘性,
[0062]所述密封部件一体地形成在所述插设部件。
[0063]这样一来,利用使蓄电元件与框架绝缘的插设部件,能够防止蓄电元件的冷却性能降低。
[0064]蓄电装置也可以形成为,密封部件具有绝缘性。
[0065]这样一来,在利用密封部件抑制与蓄电元件接触的冷却流体减少的同时,也能够将蓄电元件与框架绝缘。
[0066]蓄电装置也可以形成为,
[0067]密封部件具备:
[0068]配置于末端支架和框架之间的主体部、和
[0069]形成为从该主体部突出的肋部,
[0070]该肋部形成在主体部的末端支架侧及主体部的框架侧的至少任意一方。
[0071]这样一来,蓄电装置通过形成于主体部的末端支架侧的肋部,能够遮断欲流过密封部件(主体部)和末端支架之间的间隙的冷却流体的流动。另外,蓄电装置通过形成于主体部的框架侧的肋部,能够遮断欲流过密封部件(主体部)和框架之间的间隙的冷却流体的流动。因此,蓄电装置通过抑制与蓄电元件接触的冷却流体减少,能够防止蓄电元件的冷却性能降低。
[0072]蓄电装置也可以形成为,肋部具有柔性。
[0073]这样一来,能够使肋部和末端支架更加可靠地紧贴。另外,能够使肋部和框架更加可靠地紧贴。
[0074]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能够防止蓄电元件的冷却性能降低。
[0075]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即电池模块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电池模块具备:蓄电元件I (参照图1)、与该蓄电元件I邻接的末端支架2、夹持蓄电元件I及末端支架2的框架3、配置于末端支架2和框架3之间的密封部件40 (参照图2)。
[0076]电池模块具备绝缘体4,该绝缘体4是配置于蓄电元件I和框架3之间的插设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绝缘体)4,具有绝缘性。密封部件40构成绝缘体4的一部分。电池模块具备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I。电池模块具备配置于相邻的蓄电元件I之间的多个分隔件s(参照图1)。
[0077]多个蓄电元件I均具有同一形状及同一结构。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单个蓄电元件I进行说明。
[0078]如图1所示,蓄电元件I具备:外壳10,其收纳电极体;外部垫圈,其配置于该外壳10的外表面,由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外部端子11,其贯通该外部垫圈。蓄电元件I具备:一对外部垫圈和一对外部端子11。
[0079]外壳10具有:具有开口部的外壳主体100、堵塞该外壳主体100的开口部的盖板101。外壳主体100形成为多个蓄电元件I排列的方向(以下,设定为第一方向)的尺寸比与该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设为第二方向)的尺寸小的有底方筒状。盖板101形成与该外壳主体100的开口部对应的长方形。
[0080]一外部垫圈配置于盖板10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另一外部垫圈配置于盖板10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
[0081]末端支架2配置于第一方向(多个蓄电元件I排列的方向)上的多个蓄电元件I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即,蓄电装置具备一对末端支架2。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在配置于第一方向上的多个蓄电元件I的一端部的末端支架2上标注“2A,”在配置于第一方向上的蓄电元件I的另一端部的末端支架2上标注“2B” (参照图2)。
[0082]如图3及图4所示,一末端支架2A具有:在第一方向与蓄电元件I邻接的支架主体部20、和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形成于该支架主体部20的两侧的侧端部21。在侧端部21紧贴有密封部件40 (绝缘体4)。
[0083]支架主体部20具有:形成于第一方向上的一面上的隔壁200 (参照图3)和形成于第一方向上的另一面上(在面对蓄电元件I的一侧的面上)的流路形成部201 (参照图4)。
[0084]如图3所示,隔壁200在第二方向隔开间隔形成一对。隔壁200是分隔支架主体部20和侧端部21的壁。
[0085]如图4所示,流路形成部201向第二方向延伸。流路形成部201在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各方向正交的方向(图4的上下方向,以下,称为第三方向)隔开间隔排列,形成有多个。即,支架主体部20具有多个流路形成部201。在蓄电装置中,在支架主体部20的流路形成部201和与末端支架2A邻接的蓄电元件I之间形成有空间。
[0086]返回图3,侧端部21形成于第二方向上的支架主体部20的一侧和第二方向上的支架主体部20的另一侧。即,末端支架2具有一对侧端部21。
[0087]一侧端部21具有:向第三方向延伸(与支架主体部20平行地延伸)的第一邻接部(first abutting port1n) 210、从该第一邻接部210的两端向第一方向伸出的一对第二邻接部(second abutting port1n) 211。
[0088]第一邻接部210具有在第一方向上面对框架3(后述的端板30)的第一邻接面210a。一第二邻接部211具有在第三方向上面对框架3 (后述的第一缘部310)的第二邻接面211a。另一第二邻接部212具有在第三方向上面对框架3 (后述的第二缘部311)的第二邻接面212a。
[0089]另一侧端部21具有:向第三方向延伸(与支架主体部20平行地延伸)的第一邻接部210、从该第一邻接部210的两端向第一方向伸出的一对第二邻接部211。
[0090]第一邻接部210具有在第一方向上面对框架3 (后述的端板30)的第一邻接面210a。一第二邻接部211具有在第三方向上面对框架3 (后述的第一缘部310)的第二邻接面211a。另一第二邻接部212具有在第三方向上面对框架3 (后述的第二缘部311)对向的第二邻接面212a (参照图4)。
[0091]另一末端支架2B具有与一末端支架2A同样的结构。一对末端支架2A、2B被配置成彼此的流路形成部201相互面对。
[0092]如图1所示,框架3具有面对(邻接)末端支架2 (2A,2B)的端板30。S卩,框架3具有一对端板30,一端板30与一末端支架2A邻接,另一端板30与另一末端支架2B邻接(在图1中,只图示了一端板30)。
[0093]虽然在图1中未图不,端板30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具有在第三方向上隔开间隔形成的一对螺丝孔。另外,端板30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具有在第三方向上隔开间隔形成的一对螺丝孔。
[0094]图1所示的一对端板30被图2所示的框部31连结。框部31配置在第二方向上的蓄电元件I的两侧。
[0095]如图2所示,各框部31具有:向第一方向延伸且配置于蓄电元件I的盖板101侧的第一缘部310;向第一方向延伸且配置于蓄电元件I的底面侧(盖板101侧的相反侧)的第二缘部311。各框部31具有从第一缘部310形成到第二缘部311为止的第三缘部312 (连结部314)。另外,各框部31具有在第一方向上配置于端板30的外侧的固定部313。连结部314沿着末端支架2的端部向第三方向延伸。
[0096]第一缘部310在第一方向上形成长边。第一缘部310沿着自身的长边方向弯曲。因此,在第一缘部310中,以弯曲的部分为边界的一侧配置于蓄电元件I的盖板101上,以弯曲的部分为边界的另一侧配置于蓄电元件I的侧面。
[0097]第二缘部311在第一方向上形成长边。第二缘部311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弯曲。因此,在第二缘部311,以弯曲的部分为边界的一侧配置于蓄电元件I的底面,以弯曲的部分为边界的另一侧配置于蓄电元件I的侧面。
[0098]第三缘部312形成于第一缘部3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方(第二缘部3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方)、和第一缘部31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方(第二缘部31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方)。即,框部31具有一对第三缘部312。
[0099]固定部313形成在第一缘部3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固定部313也形成在第二缘部3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
[0100]各固定部313形成有贯通孔(未图示)。在蓄电装置中,将穿通各固定部313的贯通孔的螺栓与端板30进行螺合,该螺栓B的前端部按压末端支架2。由此,蓄电装置能够利用穿通固定部313的贯通孔的螺栓对多个蓄电元件I分别施加压缩力。
[0101]连结部314覆盖末端支架2和端板30的边界。连结部314的一部分形成为从端板30的外侧朝向末端支架2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框部31的第三缘部312分别成为连结部314。
[0102]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框部31配置于第二方向上的蓄电元件I的一侧,另一框部31配置于第二方向上的蓄电元件I的另一侧。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在一框部31上标注“ 31A,”在另一框部31上标注“ 3IB ”(参照图2)。
[0103]绝缘体4配置于第二方向上的蓄电元件I的两侧。即,如图2所示,蓄电装置具有一对绝缘体4。
[0104]各绝缘体4具有密封部件40和被框架3的框部31 (31A、31B)外嵌的外嵌部4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密封部件40成为绝缘体4的一部分(密封部件40和外嵌部41一体地形成)。密封部件40及外嵌部41具有绝缘性。
[0105]如图5、图10所示,密封部件40具备:配置于末端支架2和框架3的框部31 (31A、31B)之间的主体部400、形成于该主体部400的肋部401。
[0106]主体部400在第三方向上形成长边。而且,肋部401从主体部400突出,形成在主体部400的末端支架2侧及主体部400的框部31侧的至少任意一方。
[0107]在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40中,在主体部400的末端支架2侧和主体部400的框部31侧分别形成有肋部401。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形成于主体部400的框部31侧的肋部401称为第一肋部401a,将形成于主体部400的末端支架2侧的肋部401称为第二肋部401b。
[0108]第一肋部401a具有柔性。如图6、图7、图10所示,第一肋部401a具有在第三方向上形成长边的直线部401aa。另外,第一肋部401a具有从直线部401a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第一方向弯曲着延伸的一对弯曲部401ab。如上所述,图10是图5的A — A线的剖视图。即,图10是从上方观察将绝缘体4沿第一方向切断时的切断面的图。
[0109]直线部401aa以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成为S字状的方式形成(参照图10)。更具体地进行说明。直线部401aa具有主体部400侧的基端和该基端的相反侧的前端。而且,直线部401aa的前端侧比基端侧更靠近框部31侧。因此,第一肋部401a的前端侧被按压在框架3 (框部31的连结部314)。
[0110]各弯曲部401ab的与自身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成为S字状。各弯曲部401ab具有主体部400侧的基端和该基端的相反侧的前端。而且,各弯曲部401ab的前端侧比基端侧更靠近框部31侧。因此,第一肋部401a的前端侧被按压在框架3 (框部31的连结部314)。
[0111]第二肋部401b具有柔性。如图8、图9、图10所示,第二肋部401b具有在第三方向成为长边的直线部401ba。另外,第二肋部401b具有从直线部401b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第一方向弯曲着延伸的一对弯曲部401bb。
[0112]直线部401ba具有主体部400侧的基端和该基端的相反侧的前端。而且,直线部401ba的前端侧比基端侧更靠近末端支架2侧(以前端从主体部400分离的方式形成)。因此,第二肋部401b的前端侧被按压在末端支架2 (侧端部21的第一邻接部210的第一邻接面210a)(参照图10)。
[0113]各弯曲部401bb具有主体部400侧的基端和该基端的相反侧的前端。各弯曲部401bb的前端侧比基端侧更靠近末端支架2侧(以前端从主体部400分离的方式形成)。因此,一第二肋部401b的弯曲部401bb的前端侧被按压在末端支架2 (侧端部21的一第二邻接部211的第二邻接面211a)。而且,另一第二肋部401b的弯曲部401bb的前端侧被按压在末端支架2 (侧端部21的另一第二邻接部212的第二邻接面212a)。
[0114]如图2所不,外嵌部41具有被第一缘部310外嵌的第一外嵌部410和被第二缘部311外嵌的第二外嵌部411。
[0115]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中,在第二方向上的蓄电元件I的两侧分别配置有一对绝缘体4。S卩,一绝缘体4配置于第二方向上的蓄电元件I的一侧。因此,一绝缘体4的密封部件40配置于末端支架2(2A,2B)和框架3的一框部31A之间,一绝缘体4的外嵌部41被框架3的一框部31A外嵌。
[0116]另一绝缘体4的密封部件40配置于末端支架2(2A、2B)和框架3的另一框部31B之间,另一绝缘体4的外嵌部41被框架3的另一框部31B外嵌。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在一绝缘体4上标注“4A,”在另一绝缘体4上标注“4B。”
[0117]在从侧面观察时,多个分隔件S均为矩形波形状。因此,在蓄电元件I和分隔件S之间形成有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空间。
[0118]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如上述方式构成。下面,参照附图对蓄电装置的冷却流体(用于冷却蓄电元件I的流体)的流动进行说明。
[0119]若使冷却流体在蓄电装置的周围流动,则如图11所示,该冷却流体C流入分隔件S和蓄电元件I之间、以及蓄电元件I和末端支架2之间。
[0120]另外,冷却流体C也欲流入框部31和末端支架2之间,但密封部件40遮断该冷却流体C的流动。若更具体地说明,则如图12所示,第一肋部401a遮断欲流过主体部400和末端支架2之间的冷却流体C的流动。并且,第二肋部401b遮断欲流过主体部400和框部31之间的冷却流体C的流动。
[0121]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末端支架2与蓄电元件I邻接,进一步地,绝缘体4具有配置于末端支架2和框架3的框部31之间(与框架3的框部31A的连结部314之间、以及与框架3的框部3IB的连结部314之间)的密封部件40,因此,在冷却流体C欲向比末端支架2更靠框架3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框架3的端板30侧)流动时,密封部件40遮断该冷却流体C的流动。
[0122]由此,通过抑制冷却流体C向比末端支架2更靠框架3的框部31侧流动,电池模块能够抑制与蓄电元件I接触的冷却流体C减少。因此,起到能够防止蓄电元件I的冷却性能下降的优异效果。
[0123]另外,绝缘体4配置于蓄电元件I和框架3的框部31之间,具有绝缘性,密封部件40成为绝缘体4的一部分,因此,利用绝缘体4能够防止蓄电元件I的冷却性能降低。
[0124]而且,密封部件40具有形成于主体部400的末端支架2侧的第一肋部401a和形成于主体部400的、框架3的框部31侧的第二肋部401b,因此,能够利用第一肋部401a遮断欲流过绝缘体4和末端支架2之间的间隙的冷却流体C的流动,能够利用第二肋部401b遮断欲流过绝缘体4和框架3的框部31之间的间隙的冷却流体C的流动。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与蓄电元件I接触的冷却流体C的量减少。
[0125]另外,肋部401 (第一肋部401a及第二肋部401b)具有柔性,因此,能够使第一肋部401a和末端支架2更可靠地紧贴,另外,能够使第二肋部401b和框架3的框部31 (连结部314)更可靠地紧贴。
[0126]另外,用连结部314覆盖末端支架2 (2A、2B)和端板30的边界,还在连结部314和末端支架2之间配置有密封部件40,因此,能够利用密封部件40遮断欲流向末端支架2和端板30之间的冷却流体C的流动。因此,能够抑制冷却流体C向比末端支架2更靠框架3的框部31侧流动,由此,能够抑制与蓄电元件I接触的冷却流体C减少,防止蓄电元件I的冷却性能降低。
[0127]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肋部401b从末端支架2的第一邻接部210 —直紧贴到一对第二邻接部211,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冷却流体C向比末端支架2更靠框架3的端板30侧的流动。
[0128]另外,本发明的电池模块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显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更。另外,可任意地选择下述的各种变更例的结构或方法等,也可以采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或方法等。
[012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特别言及,但蓄电元件I可以采用外观长方体状的矩形电池、外观圆柱状的圆形电池等。另外,作为蓄电元件1,也可以采用锂离子电池及镍氢电池等二次电池、一次电池、电双层电容器等。
[0130]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肋部401a的截面形状成为S字状,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一肋部401a只要前端侧被按压在框架3,截面形状也可以不是S字状。S卩,如第二肋部401b,第一肋部401a的截面形状也可以形成为直线状。
[0131]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肋部401b的截面形状成为直线状,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二肋部401b只要被按压在末端支架2上,也可以如第一肋部401a那样,截面形状成为S字状。
[013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40是配置于蓄电元件I和框架3(框部31)之间的绝缘体4的一部分,但不限于此。例如,密封部件40也可以与绝缘体4 (第一外嵌部410、及第二外嵌部411)分体构成,可以是不具备蓄电元件I和框架3(框部31)之间的绝缘体4(第一外嵌部410、及第二外嵌部411)的蓄电装置。
[0133]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框部31具有从第一缘部310形成到第二缘部311为止的第三缘部312 (连结部314),但不限于此。例如,框部31也可以是不连结第一缘部310和第二缘部311的框部。若更具体地说明,框部31也可以是由四个独立的框部构成的蓄电装置(即,也可以是第一缘部310、第二缘部311、第三缘部312分体构成)。
[0134]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特别言及,但外部端子11也可以不是将外部端子彼此电连接的汇流条通过螺纹紧固来连接,而是通过电阻焊接或超声波焊接来连接汇流条。
[0135]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如上所述,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意图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的设计变更。另外,本发明的作用效果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说明的范围,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来表示。另外,在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均应该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蓄电元件; 与该蓄电元件邻接的末端支架; 夹持所述蓄电元件及所述末端支架的框架; 配置于所述末端支架和所述框架之间的密封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末端支架具有与所述蓄电元件邻接的支架主体部, 该支架主体部在面向所述蓄电元件的面上形成有流路形成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具有面向所述末端支架的端板, 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末端支架和所述端板排列的第一方向上配置于所述末端支架和所述端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一对所述末端支架, 所述框架具有一对所述端板, 该一对端板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夹持所述蓄电元件及所述末端支架, 各所述末端支架分别配置于所述蓄电元件和各所述端板之间, 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配置于各端板和面向该端板的末端支架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还具有框部,该框部连结一对所述端板,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蓄电元件排列, 该框部具有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分别正交的第三方向延伸的连结部,该连结部面向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末端支架的端部,并且覆盖所述末端支架和所述端板的边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配置于所述连结部和所述末端支架之间,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配置于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所述末端支架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端板的端部之间, 所述密封部件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配置于所述蓄电元件和所述框架之间的插设部件,该插设部件具有绝缘性, 所述密封部件一体地形成在所述插设部件。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绝缘性。
10.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具备: 配置于所述末端支架和所述框架之间的主体部、 形成于该主体部的肋部, 该肋部从所述主体部突出,并且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末端支架侧及所述主体部的所述框架侧的至少任意一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部具有柔性。
【文档编号】H01M2/10GK104518184SQ201410487935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6日
【发明者】西村洋介, 町田淳, 寺口直 申请人: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