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压接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6633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金属压接构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压接构造,指在欲进行压接的两个金属件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供对应连接的接合部;其中一金属件的接合部处凸设有至少一接合公件,于另一金属件的接合部处凹设有至少一供接合公件对应伸入的接合母件;各接合公件尾端另延伸有至少一于受力后可配合弯曲的凸扣,各接合母件的底部另横设至少一供凸扣弯曲进入的凹扣。俾可在凸扣与凹扣的作用下,产生限制两个金属件脱离的机械干涉作用,只需透过简单的压合动作即可将两个金属件稳固接合,不需透过锡焊或螺丝等第三介质,达到大幅降低制造成本,以及大幅降低污染源的目的。
【专利说明】金属压接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金属接合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以及大幅降低污染源的金属压接构造。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集成电路的高速化,光靠制程及封装技术并无法让集成电路自体散热,因此要继续维持集成电路长时间的工作稳定性,对于集成电路加装散热模块将是不可避免的;如图1所示即为一种集成电路普遍习用的散热器,此散热器10可单独或搭配一温控风扇(图略)运作。
[0003]类似的散热器10主要具有一供与热源体20 (如集成电路)接触,并与热源体20之间产生热传导作用的基部11,使热源体20所产生的热能得以传递至其所连接的散热鳍片12,再透过空气流与散热鳍片12之间产生热能交换的热对流作用,加速散热鳍片12的热能排放,以期能够持续与热源体20之间发生热传导作用,进而达到对热源体降温的目的。
[0004]又,为了增加热源体20所产生的热能得以快速的传递散热鳍片12,可进一步在基部11与散热鳍片12连接至少一热管13,甚至将基部11采用由铜底111、铝盖112的两种金属焊接组成的结构设计。
[0005]由于,金属的焊接结合方式不但施工较为麻烦,且焊接过程中亦会产生较多的污染源;再者,铜底111、铝盖112属两种不亲合的金属,必须先行镀镍处理后,方可进行焊接结合,因此更会增加制造成本,以及增加更多的污染源。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以及大幅降低污染源的金属压接构造。
[0007]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8]本实用新型金属压接构造,基本上在欲进行压接的两个金属件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供对应连接的接合部;该金属压接构造在其中一金属件的接合部处凸设有至少一接合公件,于另一金属件的接合部处凹设有至少一供接合公件对应伸入的接合母件;各接合公件尾端另延伸有至少一于受力后可配合弯曲的凸扣,各接合母件的底部另横设至少一供凸扣弯曲进入的凹扣;所述两个金属件的接合部分别具有一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一接合面,该两个金属件分别于其第一接合面处设有至少一接合公件及至少一接合母件。
[0009]本实用新型金属压接构造,于实施时,其所应用的两个金属件以接合公件与接合母件相对应的方式预先将两个金属件的接合部确实对合,再对两个金属件施以预定的压合力量,让接合公件持续朝向接合母件方向推入,直至两个金属件的接合部确实压合,且令接合公件尾端的凸扣弯曲填入接合母件的凹扣中,即可在凸扣与凹扣的作用下,产生限制两个金属件脱离的机械干涉作用。俾只需透过简单的压合动作即可将两个金属件稳固接合,不需透过锡焊或螺丝等第三介质,达到大幅降低制造成本,以及大幅降低污染源的目的。
[0010]所述两个金属件的接合部分别具有一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一接合面,该两个金属件于分别于其第一接合面处设有至少一接合公件及至少一接合母件。
[0011]所述两个金属件的接合部分别具有一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一接合面,该两个金属件另分别于其第一接合面两侧形成一朝同一方向延伸,且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二接合面,该两个金属件于其第一接合面处皆设有至少一接合公件及至少一接合母件。
[0012]所述两个金属件的接合部分别具有一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一接合面,该两个金属件另分别于其第一接合面两侧形成一朝同一方向延伸,且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二接合面;其中一金属件于其第二接合面处分别设有至少一接合公件,另一金属件则于其第二接合面处分别设有至少一接合母件。
[0013]所述两个金属件的接合部分别具有一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一接合面,该两个金属件另分别于其第一接合面两侧形成一朝同一方向延伸,且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二接合面;其中一金属件于其第一接合面与两个第二接合面的转角处分别设有至少一接合公件,另一金属件则于其第一接合面与两个第二接合面的转角处分别设有至少一接合母件。
[0014]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金属压接构造,只需透过简单的压合动作即可达到将两个金属件稳固接合,由于不需要使用到焊接材料,以及事前的电镀加工作业,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制造成本,以及大幅降低污染源,尤适合应用于两种不同金属之间的结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习用散热器的外观立体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金属压接构造结构分解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接合公件伸入接合母件的局部剖视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接合公件的凸扣弯曲填入接合母件的凹扣后的局部剖视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金属压接构造局部剖视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金属压接构造局部剖视图;
[00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金属压接构造局部剖视图。
[0022]【符号说明】
[0023]先前技术:
[0024]10散热器11基部
[0025]111铜底112铝盖
[0026]12散热鳍片13热管
[0027]20热源体
[0028]本实用新型:
[0029]20金属件21接合部
[0030]211第一接合面212第二接合面
[0031]30金属件31接合部
[0032]311第一接合面312第二接合面
[0033]40接合公件41凸扣
[0034]50接合母件51凹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36]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以及大幅降低污染源的金属压接构造,尤其解决了两种不同金属的结合问题。如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金属压接构造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接合公件伸入接合母件的局部剖视图所示,本实用新型金属压接构造,基本上在欲进行压接的两个金属件20、30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供对应连接的接合部21、31 ;该金属压接构造在其中一金属件20的接合部21处凸设有至少一接合公件40,于另一金属件30的接合部31处凹设有至少一供接合公件40对应伸入的接合母件50 ;各接合公件40尾端另延伸有至少一于受力后可配合弯曲的凸扣41,各接合母件50的底部另横设至少一供凸扣41弯曲进入的凹扣51。
[0037]原则上,所述两个金属件的接合部分别具有一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一接合面,该两个金属件于分别于其第一接合面处设有至少一接合公件及至少一接合母件,即可达到预期的压接效果,在图2及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两个金属件20、30的接合部21、31分别具有一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一接合面211、311,该两个金属件20、30另分别于其第一接合面211、311两侧形成一朝同一方向延伸,且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二接合面212、312,该两个金属件20、30于其第一接合面211、311处皆设有至少一接合公件40及至少一接合母件50。
[0038]请同时配合参照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压接构造,于实施时,其所应用的两个金属件20、30以接合公件40与接合母件50相对应的方式预先将两个金属件20、30的接合部确实对合,再对两个金属件施以预定的压合力量,让接合公件40持续朝向接合母件50方向推入,直至两个金属件20、30的接合部21、31确实压合,且令接合公件40尾端的凸扣41弯曲填入接合母件50的凹扣51中,即可在凸扣41与凹扣51的作用下,产生限制两个金属件20、30脱离的机械干涉作用。
[0039]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压接构造只需透过简单的压合动作,即可将两个金属件20、30稳固接合,不需要使用到焊接材料,以及事前的电镀加工作业,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制造成本,以及大幅降低污染源,尤适合应用于两种金属之间的结合(如铜底、铝盖的散热器组装结合)。
[0040]再者,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压接构造于上揭所述两个金属件20、30的接合部21、31分别具有一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一接合面211、311,该两个金属件20、30另分别于其第一接合面211、311两侧形成一朝同一方向延伸,且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二接合面212、312的结构形态下;其中一金属件20于其第二接合面212处分别设有至少一接合公件40,另一金属件30则于其第二接合面312处分别设有至少一接合母件50,皆可达到上述利用凸扣41与凹扣51的作用,产生限制两个金属件20、30脱离的机械干涉作用。
[0041]以及,在上揭两个金属件20、30的接合部21、31分别具有一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一接合面211、311,该两个金属件20、30另分别于其第一接合面211、311两侧形成一朝同一方向延伸,且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二接合面212、312的结构形态下,亦可如图7所示,其中一金属件30于其第一接合面311与两个第二接合面312的转角处分别设有至少一接合公件40,另一金属件20则于其第一接合面211与两个第二接合面212的转角处分别设有至少一接合母件50,可达到上述利用凸扣41与凹扣51的作用,产生限制两个金属件20、30脱离的机械干涉作用。
[0042]与传统习用结构相较,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金属压接构造,只需透过简单的压合动作即可达到将两个金属件稳固接合,由于不需要使用到焊接材料,以及事前的电镀加工作业,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制造成本,以及大幅降低污染源,尤适合应用于两种不同金属之间的结合。
[004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士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揭示而作各种不背离本案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以下的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金属压接构造,在欲进行压接的两个金属件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供对应连接的接合部;其特征在于: 该金属压接构造在其中一金属件的接合部处凸设有至少一接合公件,于另一金属件的接合部处凹设有至少一供接合公件对应伸入的接合母件;各接合公件尾端另延伸有至少一于受力后可配合弯曲的凸扣,各接合母件的底部另横设至少一供凸扣弯曲进入的凹扣; 所述两个金属件的接合部分别具有一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一接合面,该两个金属件分别于其第一接合面处设有至少一接合公件及至少一接合母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压接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两个金属件的接合部分别具有一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一接合面,该两个金属件于其第一接合面处皆设有至少一接合公件及至少一接合母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压接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两个金属件的接合部分别具有一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一接合面,该两个金属件另分别于其第一接合面两侧形成一朝同一方向延伸,且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二接合面,该两个金属件于其第一接合面处皆设有至少一接合公件及至少一接合母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压接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两个金属件的接合部分别具有一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一接合面,该两个金属件另分别于其第一接合面两侧形成一朝同一方向延伸,且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二接合面;其中一金属件于其第二接合面处分别设有至少一接合公件,另一金属件则于其第二接合面处分别设有至少一接合母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压接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两个金属件的接合部分别具有一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一接合面,该两个金属件另分别于其第一接合面两侧形成一朝同一方向延伸,且供相对应贴合的第二接合面;其中一金属件于其第一接合面与两个第二接合面的转角处分别设有至少一接合公件,另一金属件则于其第一接合面与两个第二接合面的转角处分别设有至少一接合母件。
【文档编号】H01L23/367GK203967069SQ201420245498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4日
【发明者】王东茂 申请人:王东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