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的成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2185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的成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模组的成组结构,包括若干单体电池和用于固定所述单体电池的电池支架,所述电池支架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容纳所述单体电池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错开排布在所述电池支架上,所述容置槽之间的连接部上开设有用于散热的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单体电池的轴向贯穿所述电池支架,所述通孔内可拆卸设置有供散热媒介通过的散热组件,所述通孔的两端设置有媒介通道。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成组结构,通过在电池支架上开设散热通孔,并在通孔内设置实现强制散热的散热组件,有效改善散热效果。
【专利说明】电池模组的成组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组固定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的成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动力能源的种类很多,基本能够满足不同设备在不同环境中的动力要求,但绝大部分常用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各类设备越来越多,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人们对新型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电池模组就是一种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的新型能源。然而,高输出、高容量的电池模组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相当高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无法快速有效释放,则会累积在电池模组中并使电池单体加速耗尽,严重影响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因此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相当重要。
[0003]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系统的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单元、热传导棒以及用于容纳所述电池单元和所述热传导棒的壳体,所述电池单元以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相连并配置在一个平面上用以提供电力,每个所述热传导棒具有多个侧壁及两端,所述热传导棒设置于所述电池单元中,所述热传导棒通过所述侧壁与所述电池单元接触吸收热量,并将热量从所述电池单元传导至所述传导棒的两端,进而将热量传导至所述壳体以外,实现散热的目的。该结构虽然增强了电池组的散热效果,但是其散热方式仍然为自然散热,散热效果稳定性较差。
[0004]基于上述情况,厂家提出一种能够实现强制散热的电池模组,有效提高了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和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成组结构,通过在电池支架上开设散热通孔,并在通孔内设置实现强制散热的散热组件,有效改善散热效果。
[000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电池模组的成组结构,包括若干单体电池和用于固定所述单体电池的电池支架,所述电池支架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容纳所述单体电池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错开排布在所述电池支架上,使所述容置槽之间的间隙更小,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使单位面积内可设置的所述容置槽的数量更多。所述容置槽之间的连接部上开设有用于散热的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单体电池的轴向贯穿所述电池支架,所述通孔内可拆卸设置有供散热媒介通过的散热组件,所述通孔的两端设置有媒介通道。
[0008]具体地,所述电池支架通过固定所述单体电池的中部紧固所述单体电池,此固定方式使所述单体电池紧固可靠,且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强度高。
[0009]具体地,所述散热媒介是冷却液或者空气,通过外部驱动设备使冷却液或者空气强制通过所述散热组件并带走所述单体电池中的热量,有效提高散热效率和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电池模组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组件为供冷却液通过的折流组件,所述折流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媒介通道为水管,所述水管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通孔的两端。
[0011]具体地,设置所述折流组件能够有效减缓冷却液的流动速度和增大冷却液与电池模组的热交换面积,使冷却液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折流组件包括若干用于阻挡冷却液的垂直于所述通孔的轴向的折流板,每个所述折流板的两端对称开设有供冷却液穿过的让位口,所述折流板通过支撑轴固定连接,每两个所述折流板之间均设置有间隙,相邻的所述折流板的所述让位口错开设置。
[0013]优选的,每两个所述折流板之间的间隙相等。
[0014]具体地,相邻的所述折流板的所述让位口错开设置,使冷却液无法直线通过相邻的两个所述让位口,减慢了冷却液的流动速度和增大了冷却液与电池模组的热交换面积,提闻了散热效果。
[00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孔为圆孔,所述折流板为开设有让位口的圆形薄片,所述折流板的直径与所述通孔的直径相匹配。
[001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组件为供冷却空气通过的翅片管,所述翅片管可拆卸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媒介通道为气管,所述气管可拆卸安装在所通孔的两端。
[0017]具体地,所述通孔内设置所述翅片管使所述通孔与空气的热交换面积增大,从而提高在所述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
[001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翅片管包括与所述通孔的内壁抵接的薄壁环,所述薄壁环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每两个所述散热翅片之间均设置有间隙。
[0019]具体地,设置所述薄壁环使所述翅片管与所述通孔接触更加紧密,增大了所述翅片管与所述通孔之间的热交换面积,有利于热量更高效地从所述单体电池传导至所述散热翅片,增强散热效果。
[002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翅片为沿所述通孔的轴向设置的长方体薄片。所述散热翅片的长度与所述薄壁环的长度相等,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翅片之间的间隙相等。
[002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孔为圆孔,所述薄壁环为圆环,所述薄壁环的直径与所述通孔的直径相匹配,使所述薄壁环可以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充分接触,从而增大热交换面积。
[002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孔的两端设置有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凸缘,所述媒介通道套设在所述凸缘的外侧。
[002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池支架的侧壁上设置有支架翅片,所述支架翅片覆盖所述电池支架的整个侧壁表面。
[0024]具体地,设置所述通孔和所述散热组件是从所述电池模组的内部强制提高散热效果,而设置所述支架翅片是从所述电池模组的外部增强散热效果,同时在所述电池模组的内、外部设置不同的散热手段,有利于更加全面和均匀地提高所述电池模组的整体散热效果O
[00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成组结构,通过在电池支架上开设散热通孔,并在通孔内设置实现强制散热的散热组件,有效改善散热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池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散热组件未体现);
[0028]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池模组的俯视图(散热组件未体现);
[0029]图3为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池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池支架的俯视图;
[0031]图5为实施例一所述的折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实施例一所述的折流组件的主视图;
[0033]图7为实施例一所述的折流组件的俯视图;
[0034]图8为图6所示A-A向剖视图;
[0035]图9为图5所示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0036]图10为实施例二所述的翅片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11为实施例二所述的翅片管的俯视图;
[0038]图12为图10所示C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0039]图1至图12中:
[0040]1、单体电池;
[0041]2、电池支架;21、容置槽;22、连接部;23、通孔;24、侧壁;25、凸缘;
[0042]3、折流组件;31、折流板;32、让位口 ;33、支撑轴;34、安装凸块;
[0043]4、翅片管;41、薄壁环;42、散热翅片;43、定位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45]实施例一:
[0046]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电池模组的成组结构,包括若干单体电池I和用于固定单体电池I的电池支架2,电池支架2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容纳单体电池I的容置槽21,容置槽21错开排布在电池支架2上,使容置槽21之间的间隙更小,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使单位面积内可设置的容置槽21的数量更多。容置槽21之间的连接部22上开设有用于散热的通孔23,通孔23为圆孔,通孔23沿单体电池I的轴向贯穿电池支架2,通孔23内设置有供散热媒介穿过的散热组件,通孔23的两端设置有媒介通道。通孔23的两端设置有沿通孔23的轴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凸缘25,所述媒介通道套设在凸缘25的外侧。凸缘25的内侧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散热组件的安装槽。
[0047]电池支架2通过固定单体电池I的中部紧固单体电池1,此固定方式使单体电池I紧固可靠,且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强度高。所述散热媒介是冷却液,通过外部驱动设备使冷却液强制通过所述散热组件并带走单体电池I中的热量,有效提高散热效率和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电池模组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48]所述散热组件为供冷却液通过的折流组件3,折流组件3可拆卸设置于通孔23内,所述媒介通道为水管,所述水管可拆卸安装在通孔23的两端。
[0049]折流组件3包括若干用于阻挡冷却液的垂直于通孔23的轴向的折流板31,折流板31为圆形薄片,折流板31的直径与通孔23的直径相匹配。每个折流板31的两端对称开设有供冷却液穿过的让位口 32,折流板31通过支撑轴33固定连接,每两个折流板31之间均设置有间隙,且每两个折流板31之间的间隙相等,相邻的折流板31的让位口 32错开设置。具体地,相邻的折流板31的让位口 32错开设置,使冷却液无法直线通过相邻的两个让位口 32,减慢了冷却液的流动速度和增大了冷却液与电池模组的热交换面积,使冷却液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提高了散热效果。另外,折流组件3—端的第一块折流板31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槽对应的用于固定折流组件3的安装凸块34,安装凸块34间隔设置在两个让位口 32之间。
[0050]电池支架2的侧壁24上设置有支架翅片(图中未示出),所述支架翅片覆盖电池支架2的整个侧壁24表面。设置通孔23和所述散热组件是从所述电池模组的内部强制提高散热效果,而设置所述支架翅片是从所述电池模组的外部增强散热效果,同时在所述电池模组的内、外部设置不同的散热手段,有利于更加全面和均匀地提高所述电池模组的整体散热效果。
[0051]实施例二:
[005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
[0053]所述散热媒介是空气,通过外部驱动设备使空气强制通过所述散热组件并带走单体电池I中的热量,有效提高散热效率和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电池模组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54]所述散热组件为供冷却空气通过的翅片管4,翅片管4可拆卸设置于通孔23内,所述媒介通道为气管,所述气管可拆卸安装在所通孔23的两端。
[0055]如图10至图12所示,翅片管4包括与通孔23的内壁抵接的薄壁环41,薄壁环41为圆环,薄壁环41的直径与通孔23的直径相匹配,使薄壁环41与通孔23的内壁充分接触,从而增大热交换面积。薄壁环41远离通孔23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42,每两个散热翅片42之间均设置有间隙。散热翅片42为沿通孔23的轴向设置的长方体薄片,散热翅片42的长度与薄壁环41的长度相等,相邻的两个散热翅片42之间的间隙相等。另外,薄壁环4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槽对应的用于固定翅片管4的定位凸块43。
[0056]具体地,设置薄壁环41使翅片管4与通孔23接触更加紧密,增大了翅片管4与通孔23之间的热交换面积,有利于热量更高效地从单体电池I传导至散热翅片42,增强散热效果。
[0057]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池模组的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单体电池和用于固定所述单体电池的电池支架,所述电池支架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容纳所述单体电池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错开排布在所述电池支架上,所述容置槽之间的连接部上开设有用于散热的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单体电池的轴向贯穿所述电池支架,所述通孔内可拆卸设置有供散热媒介通过的散热组件,所述通孔的两端设置有媒介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为供冷却液通过的折流组件,所述折流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媒介通道为水管,所述水管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通孔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组件包括若干用于阻挡冷却液的垂直于所述通孔的轴向的折流板,每个所述折流板的两端对称开设有让位口,所述折流板通过支撑轴固定连接,每两个所述折流板之间均设置有间隙,相邻的所述折流板的所述让位口错开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圆孔,所述折流板为开设有让位口的圆形薄片,所述折流板的直径与所述通孔的直径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为供冷却空气通过的翅片管,所述翅片管可拆卸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媒介通道为气管,所述气管可拆卸安装在所通孔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管包括与所述通孔的内壁抵接的薄壁环,所述薄壁环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每两个所述散热翅片之间均设置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为沿所述通孔的轴向设置的长方体薄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圆孔,所述薄壁环为圆环,所述薄壁环的直径与所述通孔的直径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两端设置有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凸缘,所述媒介通道套设在所述凸缘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支架的侧壁上设置有支架翅片,所述支架翅片覆盖所述电池支架的整个侧壁表面。
【文档编号】H01M10/6567GK203967155SQ201420361511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日
【发明者】刘智亮, 程应祥, 朱锦其, 张伟强, 李华文 申请人:广东亿纬赛恩斯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