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状ffc补强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247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网状ffc补强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软性排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状FFC补强板。本实用新型包括与软排线端部连接的补强板,补强板包括矩形框架和矩形框架内部的“井”字网状肋条,矩形框架靠近安装端的宽边上设有腰圆结构的安装槽。将现有技术中整体板状结构的补强板分为两个部分,包括矩形框架和矩形框架内部的“井”字网状肋条,形成一个坚固的网状结构。这样不仅减轻了补强板的重量还达到补强板安装强度。另外,矩形框架靠近安装端的宽边上设有腰圆结构的安装槽,便于补强板的安装。通过上述特征可以满足现有电子产品轻巧便于安装的产品需求。
【专利说明】 网状FFC补强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软性排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状FFC补强板。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在小型化、轻量化迅速发展的手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中,柔性扁平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简称为软排线,此种结构变得不可或缺。它是一种采用PET或其他绝缘材料和极薄的镀锡扁平铜线通过高科技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压合而成的新型数据线缆。它具有柔软、随意弯曲折叠、厚度薄、体积小、连接简单、拆卸方便、易解决电磁屏蔽等优点。柔性扁平排线最适合于移动部件与主板之间、板对板之间、小型化电器设备中作数据传输线缆之用。
[0003]柔性扁平排线的一端需插入连接器,其端部表面都贴装有补强板以确保所需的安装强度需求。现有技术中补强板为可弯折的合金板状结构,占有较大的空间和重量。而在当今电子产品越来越小型化、超薄、轻便的要求下,这种补强板显然不能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补强板为可弯折的合金板状结构,占有较大的空间和重量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方案:网状FFC补强板,包括与软排线端部连接的补强板,补强板包括矩形框架和矩形框架内部的“井”字网状肋条,矩形框架靠近安装端的宽边上设有腰圆结构的安装槽。将现有技术中整体板状结构的补强板分为两个部分,包括矩形框架和矩形框架内部的“井”字网状肋条,形成一个坚固的网状结构。这样不仅减轻了补强板的重量还达到补强板安装强度。另外,矩形框架靠近安装端的宽边上设有腰圆结构的安装槽,便于补强板的安装。通过上述特征可以满足现有电子产品轻巧便于安装的产品需求。
[0006]进一步,所述矩形框架对角上设有一条加固肋条,可以进一步对整个结构进行加固。
[0007]进一步,所述矩形框架和加固肋条均为中空结构,减轻重量增加强度。
[0008]进一步,所述“井”字网状肋条为中空结构,减轻重量增加强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网状FFC补强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所示:网状FFC补强板,包括与软排线端部连接的补强板,补强板包括矩形框架I和矩形框架I内部的“井”字网状肋条2,矩形框架I靠近安装端的宽边上设有腰圆结构的安装槽3。矩形框架I对角上设有一条加固肋条4,矩形框架1、“井”字网状肋条2和加固肋条4均为中空结构。
[0012]使用时,将现有技术中整体板状结构的补强板分为两个部分,包括矩形框架I和矩形框架内部I的“井”字网状肋条2,形成一个坚固的网状结构。这样不仅减轻了补强板的重量还达到补强板安装强度。另外,矩形框架I靠近安装端的宽边上设有腰圆结构的安装槽3,便于补强板的安装。通过上述特征可以满足现有电子产品轻巧便于安装的产品需求。矩形框架I对角上设有一条加固肋条4,可以进一步对整个结构进行加固。矩形框架
1、“井”字网状肋条2和加固肋条4均为中空结构,减轻重量增加强度。
[0013]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1.网状FFC补强板,包括与软排线端部连接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补强板包括矩形框架和矩形框架内部的“井”字网状肋条,矩形框架靠近安装端的宽边上设有腰圆结构的安装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FFC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对角上设有一条加固肋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状FFC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和加固肋条均为中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FFC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字网状肋条为中空结构。
【文档编号】H01B7/40GK203966642SQ201420368875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4日
【发明者】王志明 申请人:重庆金龙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