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及与其对接的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99198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插头连接器及与其对接的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插头连接器及与其对接的插座连接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095702A1号公开了一种双向插接的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具有插接头,该插接头具有相对的上、下表面,若干导电插座端子设置在上、下表面。裸露于上、下表面的导电插座端子彼此对称地间隔开,连接头的形状大致呈180度对称,使得其可以正反方向插入对应的插座连接器。但是插座连接器或者电子设备内侧需要设置切换电路,以侦测出插头连接器是正向插入,还是反向插入,从而启动相应的后续程序。在连接器的插座端子越多时,切换电路越复杂,如此,不符合趋势。同时,插头连接器为外露型插头,在实际使用中还是会存在插接破坏的可能性。我司积极开发新型的插头连接器可以正反两个方向插入插座连接器,同时该两个连接器可以传输高频信号,在持续的开发过程中,我司开发出能够防止电磁信号干扰及射频干扰的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其具有良好的高频信号传输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包括插头绝缘本体、附在插头绝缘本体外侧的插头遮蔽壳体及插头端子,插头绝缘本体设有向前贯穿的对接腔及贯穿对接腔内外两侧的端子槽,前述插头端子包括容纳在端子槽内且凸伸入对接腔的弹性接触部,所述对接腔的横向两侧分别设有锁扣臂;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被夹持在插头绝缘本体与插头遮蔽壳体之间的插头接地件及绝缘薄膜;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在端子槽的前方设有通槽,所述插头接地件设有向前穿过通槽而凸伸入对接腔的前弹性区;所述绝缘薄膜贴附在端子槽处而将插头端子的弹性接触部与插头遮蔽壳体彼此绝缘隔离。本发明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插座绝缘本体、插座端子及插座遮蔽壳体,插座绝缘本体设有对接舌板,所述对接舌板定义有上、下表面且对接舌板的上下表面之间设置有遮蔽板,所述遮蔽板具有锁扣缺口;所述对接舌板的根部设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设置有插座接地件以与插头连接器内位于对接腔前端的插头接地件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接地件能够较好地防止高频信号受到干扰。【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的立体图。图2为图1去除插座遮蔽壳体及部分插座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图3为图2进一步去除上排端子及遮蔽板的立体图。图4为图1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6为图1沿虚线A-A的立体图。图7为第一实施例插头连接器的部分分解的立体图。图8为图7插头连接器中插头端子、锁扣件及内部电路板的立体图。图9为插头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其中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图11为图10插座连接器的端子座与接地件的立体分解图。图12为图10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13为图12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14为图11端子座的立体分解图。图15为图10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6为图15插头连接器中绝缘本体及内部电路板等主要元件的立体分解图。图17为图15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其中绝缘本体与内部电路板已经组装于一起。图18为图17中各元件组装于一起的立体图,其中绝缘外壳及前注塑件并未显示。图19为图15插头连接器的部分分解的立体图。图20-25为插座连接器不同的使用情况。图2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其中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图27为图26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9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互相对接的插座连接器100(如图1-6所示)及插头连接器200(如图7-9所示)。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主要为对接口部分)具有180度对称的形状,如此,插头连接器200可以正反两方向插入插座连接器100。参图1-3所示,插座连接器100安装在电路板900的缺口92内,即插座连接器为沉板型连接器。插座连接器100包括插座绝缘本体11(标号在图4)及插座遮蔽壳体12,插座绝缘本体具有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101,插座遮蔽壳体12则围绕对接舌板而形成一个囊状的对接腔102。若干插座端子13(标号在图4)设置在插座绝缘本体上,每一插座端子13包括排列在对接舌板101表面的接触部132及延伸出插座绝缘本体的接脚131,对接舌板的两个相对表面均排列有上述插座端子的接触部132。插座端子13包括接地端子13g、电源端子及信号端子(长度较短的插座端子),其中信号端子包括由差分对信号端子构成的高速信号端子及普通的低速信号端子。一张金属遮蔽板14设置在插座绝缘本体11中,其前端区域位于对接舌板内,即位于对接舌板的两个表面之间,后端则向后在插座绝缘本体内延伸。遮蔽板14的前部区域的侧边缘凸伸出对接舌板101的对应的侧边缘,起到保护对接舌板及跟插头连接器的对接扣持作用。遮蔽板14设有延伸出插座绝缘本体的接地脚141,接地脚141与邻近的接地端子13g的接脚131彼此靠近,共同插入电路板的同一椭圆形的焊接孔91,这种接地端子的接脚与遮蔽板14的接地脚共同焊接,能够改善谐振,从而达成良好的信号传输性能,尤其在高频信号传输时。接地端子的接地脚与遮蔽板的接脚均呈U字型,从而与电路板900配合。插座遮蔽壳体的接脚则安装在电路板的另一个椭圆形焊接孔93内。参图4-6,插座连接器100的对接舌板101的根部设有一个台阶部112,一个一片式金属环状结构(即插座接地件15)则仅紧紧地包覆在台阶部112上,插座接地件15包括包覆在台阶部112的环形部151及自环形部151的后边缘一体延伸出的接地部152,接地部152具有接触插座遮蔽壳体12的压着部153。在对接时,插头连接器200的插头接地件的前弹性区261(如图9所示)则抵靠在该环形部151上。需要注意的是,在插座接地件15未组装时,收容插座端子13的端子槽111在竖直方向上是连通外界的,所以插座端子可以在竖直方向上组装,而不是一定要自后向前组装。插座绝缘本体包括竖直的基部161及位于基部后方的安装部162,安装部162位于对接舌板101的上方,即安装部162的底面高于对接舌板101的上表面,从而形成沉板结构。插座遮蔽壳体12包括内壳体122及外壳体123,内壳体122包围对接舌板101而形成囊状的对接腔102,外壳体123则贴附在外壳体122的底壁上,且形成接脚1231,接脚1231对应安装在电路板的的焊接孔93内。特别参图6,插座绝缘本体11包括上本体113、下本体114及夹持在上、下本体之间的中本体115,中本体的前端形成前述对接舌板101。上本体113承载有上排插座端子13a,下本体114承载有下排插座端子13b,中本体115则承载上述遮蔽板14。本实施例的重点在于台阶部112的后部被移除,使得上本体的前部结构116a与下本体的前部结构116b夹持中本体115与接地件15之间,用来加强对接舌板101的强度。参图7-9,插头连接器200具有供插座连接器100的对接舌板101插入的对接腔201。插头连接器200包括插头绝缘本体21及插头遮蔽壳体22,两排插头端子23设置在插头绝缘本体21中,两排插头端子分别排列在对接腔201在竖直方向的两个内表面,插头端子亦包括接地端子23g、电源端子及信号端子。一对扣持臂24设置在对接腔201横向两个内侧壁,扣持臂24的接地脚242及最外侧的接地端子23g的接脚231共同焊接在内部电路板25的同一接地垫片上。该对扣持臂24则由横向的横臂241连接在一起,横臂位于两排插头端子23之间。上下两排插头端子23先分别注塑成型在绝缘体211内,然后插入插头绝缘本体21的对接腔201而形成的。插头遮蔽壳体22设置有弯折片,该弯折片电性及机械连接对接的内部电路板的接地垫片,用来提供防止信号干扰作用。插头绝缘本体21的外表面呈囊状结构,该囊状结构的内部形成大致矩形的上述对接腔201。一对接地板26被夹持在插头遮蔽壳体22与插头绝缘本体21的外壁面之间,该接地板具有前弹性区261、后搭接区262及一对侧固持区263,前弹性区261向收容腔201延伸,后搭接区262则接触插头遮蔽壳体22,侧固持区263则固定在插头绝缘本体21对应的侧边。图10-19显示了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合,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合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相同部分不再详细介绍,主要介绍插座连接器300与插头连接器400的组装关系。参图11-15,插座连接器300包括端子座31及包围端子座的插座遮蔽壳体32,插座遮蔽壳体32包围端子座31而形成对接腔302,一个对接舌板301向前延伸入对接腔302。上、下排插座端子33设置在端子座31内,插座端子的接触部332则裸露在对接舌板301的上、下两表面,接触部在对接舌板的上、下表面呈对角排布,从而形成正反两方向插入的连接器。对接舌板301的根部设有台阶部311。一片式防静电的金属环状插座接地件35的环形结构351则紧密环绕在台阶部311。所述端子座31由上本体37及下本体38共同夹持中本体39而形成,上述中本体39形成上述对接舌板301。上排插座端子33a通过注塑方法设置在上本体37中,下排插座端子33b通过注塑方法设置在下本体38中,接触部332则裸露在本体的前端外侧。一个遮蔽板34通过注塑成形方式设置在中本体39,上、下排插座端子的接触部332则分别坐落在对接舌板301的上、下表面。台阶部311的后半部被去除而形成凹陷部391,使得上本体37的前边缘371与下本体38的前边缘381收容在其内且被夹持在中本体39与环状插座接地件35之间,如此,可以增强对接时对接舌板301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遮蔽板34具有开口344及薄形区345,如此可以安全固定及改善电容的效果。遮蔽板34还包括一对接地脚343,接地脚可以电性隔离上、下排插座端子,上排插座端子具有表面焊接型接脚333a,下排插座端子具有穿孔型接脚333b。下本体38包括一对安装柱383,用来将插座绝缘本体安装在电路板上。所述中本体39在对接舌板301的后方设有贯穿中本体上下方的对齐孔392,上本体37及下本体38在对应处设有对应对齐柱372、382,对齐柱分别固定在对齐孔内,从而将三个本体固定在一起,形成堆叠状,上本体设有两个对齐柱372,下本体设有一个对齐柱382,且安装后对齐柱382位于两个对齐柱372中间。上本体37的两端设有进一步固定孔374,下本体设有向上延伸的固定柱384,固定柱384插入固定孔。在本实施例中,下本体38设有复数穿孔385、386,用来分别收容下排插座端子33b的接脚333b及遮蔽板34的接地脚343,以起到对齐定位件的作用。遮蔽板34包括位于对接舌板内的前部区域341、位于安装部内的后部区域342及中部区域348,中部区域则被上下本体所夹持,结合图5及图13,可以了解到,上本体向下延伸的后檐375恰好抵挡在下本体后端面,遮蔽板也被限制在后檐375内,当然,后檐还起到支持接脚333a的作用。请注意的是,遮蔽板34形成有向前延伸超过对接舌板301的前边缘的前缘部347,用来作防误插作用,遮蔽板的一对侧缘部346则用来跟插头连接器400的锁扣件44相锁扣(后面将描述)。简单而言,遮蔽板34本质上可实现多种功能,包括遮蔽、接地、加强对接板强度,防误插及锁扣的作用。内壳体的一对锁扣耳324,在内壳体自前向后安装在插座绝缘本体时,锁扣耳收容在上本体37的凹陷部314内。参图15-19,插头连接器400的前端具有囊状外形的对接端401,对接端内设有矩形的对接腔402,后端连接有线缆461,两者之间注塑有绝缘外壳47,起到保护作用。图16-19显示了插头连接器400的组装过程,插头连接器400包括插头绝缘本体41及附在插头绝缘本体外侧的插头遮蔽壳体46。插头绝缘本体的前视图呈环状结构,其设有向前贯穿的上述对接腔402及贯穿对接腔内外侧的端子槽411,上、下两排插头端子413排列于对接腔的两侧,每个插头端子413包括凸伸入对接腔的弹性接触部4131及接脚4132,所述弹性接触部4131容纳在端子槽411内,如此,在对接连接器插入后,弹性接触部具有向外偏移的空间,这种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小绝缘本体的体积,从而减小插头连接器的体积。所述两排插头端子413先固定在端子座体43上,在自后向前插入对接腔402内。端子座体43包括横向隔板433及位于横向隔板两侧的接脚槽431,接脚槽旁侧延伸有对应的隔肋432,所述隔肋向前延伸,插头端子的接脚4132穿过接脚槽,插头端子的中间部则被隔肋432所限制定位,端子座体43与插头绝缘本体41通过彼此干涉配合而固定在一起。横向隔板433的后端两侧则大部分插入在插头绝缘本体的侧槽412内,起到更好的固定定位作用。一个U型金属锁扣件44自后向前组装入插头绝缘本体,对接腔的横向两侧设有侧槽412,锁扣件44具有一对收容在侧槽412内的锁扣臂441,锁扣臂横分别位于收容腔的横向两侧。组装时,锁扣件先插入侧槽,然后端子座体43的横向隔板插入,横向隔板位于锁扣臂的后方。在两连接器相对接时,锁扣臂441恰好扣持在插座连接器300的遮蔽板34的两侧扣持缺口。一对插头接地件42设置在遮蔽壳体的内侧,接地件为弹性板结构,用来防止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作用,每一插头接地件42被夹持在插头遮蔽壳体46及插头绝缘本体41之间,插头绝缘本体41在端子槽的前方设有通槽414,所述通槽横向连续延伸且未贯穿插头绝缘本体的前端面,所述插头接地件设有向前穿过通槽414而凸伸入对接腔的复数接触弹片4211。插头接地件包括向内向对接腔402延伸的前弹性区421、后邻接区422及固定在绝缘本体41侧边的侧固定区423,前弹性区421位于端子的接触部4131的前方。前弹性区421具有向内倾斜延伸的前述接触弹片4211,后邻接区具有撕裂形成的向外倾斜延伸的复数抵接弹片4221,该等抵接弹片压在插头遮蔽壳体,形成接地回路。插头绝缘本体41的相对两侧设置有一对片状的绝缘薄膜424,用来将插头端子的弹性接触部4131与插头遮蔽壳体46彼此绝缘隔离;插头接地件为平板框状结构,绝缘薄膜424位于框状结构具有的内缺口426内。最后,在上述零部件组装好后,插头遮蔽壳体46组装在插头绝缘本体的外侧。内部电路板45设置在插头绝缘本体的后端。所述端子座体43的后方形成有凹陷区,内部电路板45的前端则收容在凹陷区内,端子413的接脚4131穿过端子座体43的接脚槽431而焊接在内部电路板的对应的导电垫片451上。内部电路板45后方设有线缆461,线缆包括复数由理线器462理好的芯线4611,芯线4611焊接在内部电路板后端的导电垫片,前述内部电路板的两端分别连接端子的接脚及线缆。一个金属外壳465套设在内部电路板45的外侧以遮蔽内部电路板的作用,金属外壳465与遮蔽壳体46在交接处彼此扣持。一个金属护线套466套设在线缆461外侧以保护线缆,护线套466与金属外壳465在交接处彼此扣持。一个前注塑套475、后注塑件476注塑在金属外壳465及护线套466外侧,起到保护作用。最后,绝缘外壳47整体上设在前注塑件475、护线套466及后注塑件476的外侧,起到保护作用。在对接时,对接舌板301收容在对接腔402,两个连接器的端子的接触部彼此连接,锁扣臂441锁扣在遮蔽板34侧边缘346相扣持(参图14),接地件42的前弹性区421搭接插座接地件351(参图15)。图20-25显示了上述插座连接器的各种使用状况。图21显示了具有两个彼此隔离的插座连接器的连接器框架51,两个插座连接器彼此互相堆叠,而且整体的固持在同一塑胶体513内,两个插座连接器的对接口512在竖直方向上彼此面对面设置且间隔一定距离,且对接口与塑胶体的前端面彼此对齐;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两个连接器可以彼此为肩并肩排,而非上下堆叠。图21显示了两个类似图20的连接器框架,该两个连接器彼此为肩并肩排列,两个对接口521通过隔离墙而彼此隔离开,每个对接口位于塑胶体的前端面的前方;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两个连接器可以彼此上下堆叠。图22显示了一个电连接器组合53,一个共同的塑胶体531具有上下空间534、532,下空间收容一个独立的电连接器533,上空间则被设置成用来收容插头连接器的对接腔,对接舌板535可以由塑胶体531一体形成,插座遮蔽壳体536则向后组装在上空间534内,从而形成一个插座连接器。图23显示了一个线缆连接器组合55,插座连接器551被安装在框架552内,其插座端子的接脚则连接于线缆553的芯线,线缆延伸出框架的后端。图24显示了插座连接器59,该插座连接器的每一排插座端子591在竖直平面内肩并肩排列并安装在电路板592上,其中对接口593向上倾斜延伸,其中插座端子591通过端子定位件594定位;在其他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的每一排插座端子沿垂直于竖直方向的横向方向排列,对接口向上倾斜延伸,插座端子插入电路板;也可以为每一排插座端子横向排列开,两排插座端子的接脚共同夹持电路板,而非插入电路板;也可以为每一排插座端子横向排列开,两排插座端子的接脚为表面焊接型,并焊接在一个倾斜延伸的电路板,即插座连接器的对接口竖直向上,电路板倾倾斜设置。图25显示了插座连接器63,对接舌板由电路板631构成,比如内部电路板,该内部电路板通过其它插座端子632连接于电路板633。图26-27显示了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合,插座连接器65的插座绝缘本体由上下绝缘本体651、652安装在电路板653两端侧而形成,电路板可以为移动设备的母板。所述电路板653的前边缘开设有一对细长开口6531,两个细长开口6531之间的电路板形成对接舌板654,电路板上的导电垫片6532相当于插座端子。上述上下绝缘本体分别包括一对侧壁6511、6521,侧壁分别插入细长开口6531,从而将对接舌板围绕在其中,形成对接口655,对接舌板延伸入对接口。对接的插头连接器66的两个侧壁分别插入细长开口6531内。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