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内量子效率带电子阻挡层的LED外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0540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发光二极管外延技术领域,特别是具有电子阻挡层的LED外延结构。



背景技术:

III-V族氮化物发光二极管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寿命长等优点,但目前随着LED应用领域的扩大,人们对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亮度的要求。而在有助于提高亮度的结构中,电子阻挡层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电子和空穴在有效质量、迁移率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载流子注入的不对称,电子会泄漏到p-GaN,因此一般会在MQW和p-GaN之间插入一层p-AlGaN电子阻挡层,利用p-AlGaN的宽禁带宽度来阻挡电子。但p-AlGaN和GaN之间的强极化电场会造成能带弯曲,使得空穴难以注入MQW,同时降低电子的阻挡能力。随着p-AlGaN电子阻挡层中Al含量的增加,其阻挡电子的能力会变强,但压电极化也随之变强,空穴也更难注入。因此p-AlGaN电子阻挡层对III-V族氮化物发光二极管的内量子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内量子效率带电子阻挡层的LED外延结构。它是在电子阻挡层p-AlGaN中插入SiN/GaN SLs型n-GaN层,不但能通过空穴浓度的提高和注入效率的提升来提高内量子效率,还能通过对缺陷的阻挡来提高抗静电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可提高内量子效率带电子阻挡层的LED外延结构,它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图形化衬底、GaN缓冲层、未掺杂GaN层、N型GaN层、有源区、电子阻挡层、P型GaN层和P型接触层。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电子阻挡层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前电子阻挡层、SiN/GaN SLs型n-GaN层和后电子阻挡层。所述SiN/GaN SLs型n-GaN层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交替生长的SiN层和GaN层。

在上述LED外延结构中,所述SiN层和GaN层交替生长周期为4-20个周期,SiN层生长时间为10-50sec,GaN层厚度为10-50埃,生长SiN层采用乙硅烷,流量为80sccm。

在上述LED外延结构中,所述电子阻挡层的生长温度为800-1100℃,生长压力为100-300Torr,在氮气、氢气或者氢氮混合环境中生长。

在上述LED外延结构中,所述图形化衬底采用蓝宝石衬底、GaN衬底或者Si衬底中的任一种。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即在电子阻挡层中间长一层SiN/GaN SLs型n-GaN层。本发明结构可以降低电子阻挡层和P型GaN层之间的压电极化,提高电子的阻挡能力,同时促进空穴的传输,使前电子阻挡层和后电子阻挡层与SiN/GaN SLs型n-GaN层之间产生二维空穴气,提升空穴的浓度。且SiN/GaN SLs型n-GaN层中的SiN层能将缺陷覆盖住,以提高内量子效率。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LED的亮度和抗静电能力。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LED外延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显示的是本发明LED外延结构中SiN/GaN SLs型n-GaN层62生长四个周期的示意图。本发明LED外延结构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图形化衬底1、GaN缓冲层2、未掺杂GaN层3、N型GaN层4、有源区5、电子阻挡层61、P型GaN层10和P型接触层11。图形化衬底1采用蓝宝石衬底、GaN衬底或者Si衬底中的任一种。电子阻挡层61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前电子阻挡层6、SiN/GaN SLs型n-GaN层62和后电子阻挡层9。SiN/GaN SLs型n-GaN层62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交替生长的SiN层7和GaN层8。SiN层7和GaN层8交替生长周期为4-20个周期,SiN层7生长时间为10-50sec,GaN层8厚度为10-50埃,生长SiN层7采用乙硅烷,流量为80sccm。电子阻挡层61的生长温度为800-1100℃,生长压力为100-300Torr,在氮气、氢气或者氢氮混合环境中生长。

本发明可提高内量子效率带电子阻挡层的LED外延结构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生长:

实施例一:

(1)将图形化衬底1在1000℃下进行高温清洁处理,时间为10min,然后进行氮化处理。

(2)将温度降低至500℃,生长GaN缓冲层2,厚度为100埃,压力为300Torr。

(3)不通TMGa,将温度升高至1000℃,对GaN缓冲层2进行退火处理,时间为3min,然后通入TMGa生长未掺杂GaN层3,厚度为0.5μm,压力为300Torr。

(4)通入乙硅烷,温度为1000℃,生长N型GaN层4,厚度1.5μm,压力为100Torr。

(5)N型GaN层4生长结束后,生长有源区5,有源区5由InxGa(1-x)N/GaN (0<x<2)多量子阱所构成,多量子阱周期数为6,InGaN生长温度为600℃,GaN生长温度为700℃,多量子阱周期厚度为100埃,压力为200Torr。

(6)有源区5生长结束后,温度升高至800℃,进行电子阻挡层61的生长,生长压力为100Torr,电子阻挡层61中间设有SiN/GaN SLs型n-GaN层62。电子阻挡层61的生长方式是先生长前电子阻挡层6,厚度为100埃,再交替生长SiN/GaN SLs型n-GaN层62包括的SIN层7和GaN层8,周期数为4,SiN层7生长时间为10sec,GaN层8的厚度为10埃,生长SiN所用硅源为乙硅烷,流量为80sccm,SiN/GaN SLs型n-GaN生长结束后,最后进行后电子阻挡层9的生长,厚度为100埃。

(7)温度升高至1000℃,进行P型GaN层10的生长,生长压力为100Torr,厚度为100nm。

(8)P型GaN层10生长结束后,生长P型接触层11,生长温度为1000℃,厚度为10nm。

(9)外延生长结束后,温度降至600℃,在纯氮条件下进行活化处理,时间持续10min,然后降至室温,最终得到LED外延片。

实施例二:

(1)将图形化衬底1在1100℃下进行高温清洁处理,时间为20min,然后进行氮化处理。

(2)将温度降低至600℃,生长GaN缓冲层2,厚度为200埃,压力为500Torr。

(3)不通TMGa,将温度升高至1100℃,对GaN缓冲层2进行退火处理,时间为5min,然后通入TMGa生长未掺杂GaN层3,厚度为1.5μm,压力为400Torr。

(4)通入乙硅烷,温度为1100℃,生长N型GaN层4,厚度2.5μm,压力为200Torr。

(5)N型GaN层4生长结束后,生长有源区5,有源区5由InxGa(1-x)N/GaN (0<x<2)多量子阱所构成,多量子阱周期数为12,InGaN生长温度为700℃,GaN生长温度为800℃,多量子阱周期厚度为150埃,压力为300Torr。

(6)有源区5生长结束后,温度升高至950℃,进行电子阻挡层61的生长,生长压力为200Torr,电子阻挡层61中间设有SiN/GaN SLs型n-GaN层62。电子阻挡层61的生长方式是先生长前电子阻挡层6,厚度为150埃,再交替生长SiN/GaN SLs型n-GaN层62包括的SIN层7和GaN层8,周期数为12,SiN层7生长时间为30sec,GaN层8的厚度为30埃,生长SiN所用硅源为乙硅烷,流量为80sccm,SiN/GaN SLs型n-GaN生长结束后,最后进行后电子阻挡层9的生长,厚度为150埃。

(7)温度升高至1200℃,进行P型GaN层10的生长,生长压力为200Torr,厚度为300nm。

(8)P型GaN层10生长结束后,生长P型接触层11,生长温度为1100℃,厚度为30nm。

(9)外延生长结束后,温度降至700℃,在纯氮条件下进行活化处理,时间持续20min,然后降至室温,最终得到LED外延片。

实施例三:

(1)将图形化衬底1在1200℃下进行高温清洁处理,时间为30min,然后进行氮化处理。

(2)将温度降低至700℃,生长GaN缓冲层2,厚度为300埃,压力为600Torr。

(3)不通TMGa,将温度升高至1200℃,对GaN缓冲层2进行退火处理,时间为6min,然后通入TMGa生长未掺杂GaN层3,厚度为2μm,压力为500Torr。

(4)通入乙硅烷,温度为1200℃,生长N型GaN层4,厚度4μm,压力为300Torr。

(5)N型GaN层4生长结束后,生长有源区5,有源区5由InxGa(1-x)N/GaN (0<x<2)多量子阱所构成,多量子阱周期数为18,InGaN生长温度为800℃,GaN生长温度为900℃,多量子阱周期厚度为200埃,压力为400Torr。

(6)有源区5生长结束后,温度升高至1100℃,进行电子阻挡层61的生长,生长压力为300Torr,电子阻挡层61中间设有SiN/GaN SLs型n-GaN层62。电子阻挡层61的生长方式是先生长前电子阻挡层6,厚度为200埃,再交替生长SiN/GaN SLs型n-GaN层62包括的SIN层7和GaN层8,周期数为20,SiN层7生长时间为50sec,GaN层8的厚度为50埃,生长SiN所用硅源为乙硅烷,流量为80sccm,SiN/GaN SLs型n-GaN生长结束后,最后进行后电子阻挡层9的生长,厚度为200埃。

(7)温度升高至1300℃,进行P型GaN层10的生长,生长压力为300Torr,厚度为500nm。

(8)P型GaN层10生长结束后,生长P型接触层11,生长温度为1300℃,厚度为50nm。

(9)外延生长结束后,温度降至800℃,在纯氮条件下进行活化处理,时间持续30min,然后降至室温,最终得到LED外延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是并不以此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之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技术方案,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