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发射结背面隧道氧化钝化接触高效电池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7899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前发射结背面隧道氧化钝化接触高效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1)利用将硅片在KOH或NaOH碱溶液及H2O2溶液中去除损伤层,接着用四甲基氢氧化铵及异丙醇构成混合溶液对硅片进行制绒,双面形成具有1-4μm的金字塔绒面;

(2)在硼源高温扩散炉管中,控制温度为850-1000℃扩散20-40min,然后控制温度为800-900℃通入氧气推结,形成低表面浓度B掺杂P+发射结;

(3)利用HF溶液去除硼硅玻璃BSG层,用HNO3和HF的混合溶液进行边绝缘和背面抛光;

(4)利用湿法化学的方法在硅片的背面生长一层超薄的隧道氧化层SiO2,接着用PECVD或其他CVD法在其上生长掺P多晶硅层;

(5)采取原子层沉积或PECVD技术对硅片形成P+发射结的表面沉积厚度为20-30nm的三氧化二铝层;

(6)在硅片正面采用PECVD法或磁控溅射法生长氢化非晶氮化硅钝化减反射层,厚度为75-85nm;

(7)采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在硅片的正面印刷Ag/Al浆料,进行烧结,背面采取蒸镀或涂源法形成全铝背场Al-BSF结构,用烘干炉进行烘干,确保电池片的双面都形成良好的接触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发射结背面隧道氧化钝化接触高效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将硅片正面用掩膜保护起来后放入氟硅酸溶液中,根据沉积的时间来精确控制SiO2膜层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发射结背面隧道氧化钝化接触高效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氟硅酸溶液的浓度为1.3-1.7M,将硅片沉积在氟硅酸溶液中5-8min,控制SiO2膜层的厚度在2nm以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发射结背面隧道氧化钝化接触高效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掺P多晶硅层是基于PECVD法以高纯SiH4为气源在500-600℃下制备后经过900-1100℃下退火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发射结背面隧道氧化钝化接触高效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掺P多晶硅层的厚度为15-2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发射结背面隧道氧化钝化接触高效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掺P多晶硅层中P原子含量为5×1018-1×1019cm-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发射结背面隧道氧化钝化接触高效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沉积三氧化二铝层时控制沉积温度为180-2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发射结背面隧道氧化钝化接触高效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生长氢化非晶氮化硅钝化减反射层时控制温度为350-4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发射结背面隧道氧化钝化接触高效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烘干的温度为200-30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