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防护套电极丝抗拉伸线缆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3283发布日期:2018-06-18 12:00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丝线缆,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抗干扰耐火性能的控制电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对微小零件-微小齿轮、微小花键和微小连接器等特殊复杂零件加工的需要,电火花切割高精度加工由于其独特的加工方法,即非机械接触加工的特点,尤其适应微型机械制造的要求,并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因此在许多微型机械生产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内外对电火花高精度线切割加工技术的不断探索,已使电火花高精度线切割加工在与微型机械制造结合及实用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防护套电极丝抗拉伸线缆及其制备工艺,以克服现有耐火的技术缺陷,提高线缆的耐火性能、环保性能和抗干扰性能。

本发明的多层防护套电极丝抗拉伸线缆及其制备工艺,包括芯材、镀层、导热填料、绕包层、抗拉防火层和防水套,所述防水套包裹在抗拉防火层的外层,所述抗拉防火层包裹在绕包层的外层,所述绕包层包裹在导热填料的外层,所述导热填料包裹在镀层的外层,所述镀层内包裹有芯材;

所述芯材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铜30~50份、锗2.3~4.4份、铅5~8份、镍3~6份、钨1~4份、银1.3~5.1份、铝2~4份、钴2~6份、碳2~4份、锡1.5~2.4份、铬4~9份、锰1~3份、钼2~5份、硅2.3~5.4份、钒3~4份、导热填料12~15份;

所述镀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锌22~55份、镉1~4份、锆2~3份、硅1.5~2.5份、硼1~2份、钨3.5~5份、含氟类添加剂1~6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绕包层为玻璃丝和云母绕包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抗拉防火层为钢带抗拉防火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水套上涂有聚氨酯防水涂料层。

进一步地,包括如下步骤:

S1:称取铜30~50份、锗2.3~4.4份、铅5~8份、镍3~6份、钨1~4份、银1.3~5.1份、铝2~4份、钴2~6份、碳2~4份、锡1.5~2.4份、铬4~9份、锰1~3份、钼2~5份、硅2.3~5.4份、钒3~4份;混合得到混合配料A;

称取锌22~55份、镉1~4份、锆2~3份、硅1.5~2.5份、硼1~2份、钨3.5~5份进行混合得到混合配料B;

S2:将混合配料A投入感应炉Ⅰ中进行熔炼,得到熔融的金属液A;将混合配料B投入感应炉Ⅱ中进行熔炼,得到熔融的金属液B;

S3、将得到的金属液A加入导热填料12~15份,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A;将得到的金属液B加入含氟类添加剂1~6份,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B;

S4、将步骤S3中所得的混合物A,倒入到连铸设备内,制备金属合金线坯;

S5、将步骤S4中所得金属合金线坯经冷却拉伸和在线退火,制成直径为0.35~0.46mm的电极丝;

S6、将混合物B在高温下通热电镀的方法与步骤S5所得的电极丝进行热处理,温度为350℃,时间为0.5h;

S7、将步骤S6所得产品再进行连拉连退加工后热处理得直径为0.044~0.4mm的电极丝成品;

进一步地,所述芯材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铜35份、锗2.5份、铅5份、镍5份、钨4份、银5.1份、铝2份、钴2份、碳2份、锡1.5份、铬4份、锰3份、钼2份、硅5.4份、钒4份、导热填料15份;

所述镀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锌22份、镉1份、锆2份、硅1.5份、硼2份、钨5份、含氟类添加剂6份。

本发明通过芯材和镀层的良好加工,通过导热填料、绕包层、抗拉防火层和防水套配合实现了抗拉防火防水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多层防护套电极丝抗拉伸线缆及其制备工艺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芯材1、镀层2、导热填料3、绕包层4、抗拉防火层5和防水套6,所述防水套6包裹在抗拉防火层5的外层,所述抗拉防火层5包裹在绕包层4的外层,所述绕包层4包裹在导热填料3的外层,所述导热填料3包裹在镀层2的外层,所述镀层2内包裹有芯材1;

所述芯材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铜30~50份、锗2.3~4.4份、铅5~8份、镍3~6份、钨1~4份、银1.3~5.1份、铝2~4份、钴2~6份、碳2~4份、锡1.5~2.4份、铬4~9份、锰1~3份、钼2~5份、硅2.3~5.4份、钒3~4份、导热填料12~15份;

所述镀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锌22~55份、镉1~4份、锆2~3份、硅1.5~2.5份、硼1~2份、钨3.5~5份、含氟类添加剂1~6份。

所述的绕包层4为玻璃丝和云母绕包而成。

所述的抗拉防火层5为钢带抗拉防火层。

所述的防水套6上涂有聚氨酯防水涂料层。

一种多层防护套电极丝抗拉伸线缆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称取铜30~50份、锗2.3~4.4份、铅5~8份、镍3~6份、钨1~4份、银1.3~5.1份、铝2~4份、钴2~6份、碳2~4份、锡1.5~2.4份、铬4~9份、锰1~3份、钼2~5份、硅2.3~5.4份、钒3~4份;混合得到混合配料A;

称取锌22~55份、镉1~4份、锆2~3份、硅1.5~2.5份、硼1~2份、钨3.5~5份进行混合得到混合配料B;

S2:将混合配料A投入感应炉Ⅰ中进行熔炼,得到熔融的金属液A;将混合配料B投入感应炉Ⅱ中进行熔炼,得到熔融的金属液B;

S3、将得到的金属液A加入导热填料12~15份,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A;将得到的金属液B加入含氟类添加剂1~6份,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B;

S4、将步骤S3中所得的混合物A,倒入到连铸设备内,制备金属合金线坯;

S5、将步骤S4中所得金属合金线坯经冷却拉伸和在线退火,制成直径为0.35~0.46mm的电极丝;

S6、将混合物B在高温下通热电镀的方法与步骤S5所得的电极丝进行热处理,温度为350℃,时间为0.5h;

S7、将步骤S6所得产品再进行连拉连退加工后热处理得直径为0.044~0.4mm的电极丝成品;

所述芯材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铜35份、锗2.5份、铅5份、镍5份、钨4份、银5.1份、铝2份、钴2份、碳2份、锡1.5份、铬4份、锰3份、钼2份、硅5.4份、钒4份、导热填料15份;

所述镀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锌22份、镉1份、锆2份、硅1.5份、硼2份、钨5份、含氟类添加剂6份。

实施例1:

S1:称取铜30份、锗2.4份、铅7份、镍5份、钨1份、银5.1份、铝2份、钴5份、碳3份、锡1.8份、铬5份、锰3份、钼5份、硅2.4份、钒4份;混合得到混合配料A;

称取锌55份、镉1份、锆2份、硅2.5份、硼1份、钨5份进行混合得到混合配料B;

S2:将混合配料A投入感应炉Ⅰ中进行熔炼,得到熔融的金属液A;将混合配料B投入感应炉Ⅱ中进行熔炼,得到熔融的金属液B;

S3、将得到的金属液A加入导热填料15份,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A;将得到的金属液B加入含氟类添加剂1份,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B;

S4、将步骤S3中所得的混合物A,倒入到连铸设备内,制备金属合金线坯;

S5、将步骤S4中所得金属合金线坯经冷却拉伸和在线退火,制成直径为0.35~0.46mm的电极丝;

S6、将混合物B在高温下通热电镀的方法与步骤S5所得的电极丝进行热处理,温度为350℃,时间为0.5h;

S7、将步骤S6所得产品再进行连拉连退加工后热处理得直径为0.044~0.4mm的电极丝成品;

实施例2:

S1:称取铜30份、锗2.3份、铅5份、镍3份、钨1份、银1.3份、铝2份、钴2份、碳2份、锡1.5份、铬4份、锰1份、钼2份、硅2.3份、钒3份;混合得到混合配料A;

称取锌22份、镉1份、锆2份、硅1.5份、硼1份、钨3.5份进行混合得到混合配料B;

S2:将混合配料A投入感应炉Ⅰ中进行熔炼,得到熔融的金属液A;将混合配料B投入感应炉Ⅱ中进行熔炼,得到熔融的金属液B;

S3、将得到的金属液A加入导热填料12份,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A;将得到的金属液B加入含氟类添加剂1份,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B;

S4、将步骤S3中所得的混合物A,倒入到连铸设备内,制备金属合金线坯;

S5、将步骤S4中所得金属合金线坯经冷却拉伸和在线退火,制成直径为0.35~0.46mm的电极丝;

S6、将混合物B在高温下通热电镀的方法与步骤S5所得的电极丝进行热处理,温度为350℃,时间为0.5h;

S7、将步骤S6所得产品再进行连拉连退加工后热处理得直径为0.044~0.4mm的电极丝成品;

实施例3:

S1:称取铜50份、锗4.4份、铅8份、镍6份、钨4份、银5.1份、铝4份、钴6份、碳4份、锡2.4份、铬9份、锰3份、钼5份、硅5.4份、钒4份;混合得到混合配料A;

称取锌55份、镉4份、锆3份、硅2.5份、硼2份、钨5份进行混合得到混合配料B;

S2:将混合配料A投入感应炉Ⅰ中进行熔炼,得到熔融的金属液A;将混合配料B投入感应炉Ⅱ中进行熔炼,得到熔融的金属液B;

S3、将得到的金属液A加入导热填料15份,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A;将得到的金属液B加入含氟类添加剂6份,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B;

S4、将步骤S3中所得的混合物A,倒入到连铸设备内,制备金属合金线坯;

S5、将步骤S4中所得金属合金线坯经冷却拉伸和在线退火,制成直径为0.35~0.46mm的电极丝;

S6、将混合物B在高温下通热电镀的方法与步骤S5所得的电极丝进行热处理,温度为350℃,时间为0.5h;

S7、将步骤S6所得产品再进行连拉连退加工后热处理得直径为0.044~0.4mm的电极丝成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