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2653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按键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键盘的构造,特别是一种按键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脑周边常见的输入装置包含键盘、鼠标、轨迹球等,其中,键盘又因可直接输入文字、符号与数字等至电脑中,而受到使用者与相关厂商的诸多重视。近年来,键盘的发展除了一般输入功能的强化外,也开始追求视觉上的享受。因此,可在使用时发光的键盘便成为了业界现今发展的方向。

现有,键盘具有若干按键。每一按键上可具有多个图案,且每一图案对应于一特定功能,因此,使用者可根据每一按键上的各个图案来识别各按键所对应到的多个特定功能为何,并且可通过切换方式来使用各个按键所对应到的多个特定功能之一。

现有的发光键盘虽可于使用时发光,但是其各按键仅具有全部亮与全部不亮的二种模式,即同一按键上的多个图案会一同呈现亮的状态或一同呈现暗的状态,而无法使得按同一按键上的各个图案因应不同使用情境而对应呈现亮或暗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其按键上的多个图案可个别控制其亮或暗的呈现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一种按键结构,其包含显示单元、承载体、若干接点、遮光层以及透光键帽。显示单元包含若干显示区。承载体用以承载显示单元。若干接点位于承载体上,且电性连接至若干显示区。遮光层对应于显示单元的若干显示区设置。遮光层包含若干透光图案,且各个透光图案分别对应于显示单元的各显示区设置。透光键帽设置于显示单元上。

在一实施例中,一种按键结构的制造方法,其包含形成若干接点于承载体上、设置显示单元于承载体上、对应于显示单元的若干显示区形成具有若干透光图案的遮光层,以及设置透光键帽在显示单元上。其中,显示单元的若干显示区电性连接于若干接点,且遮光层的各透光图案分别对应于显示单元的各显示区。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键结构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对应于各透光图案的多个显示区的个别控制,使得单一按键上的各个图案可因应不同使用情境而分别呈现亮或暗的状态。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仰视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一实施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一实施状态的俯视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发光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发光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发光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步骤s4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步骤s4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仰视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一实施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一实施状态的俯视爆炸示意图,以及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按键结构100包含显示单元110、承载体120、若干接点130、遮光层140以及透光键帽150。

承载体120具有第一面以及相对于第一面的第二面。承载体120的第一面成形有一承载部121。于此,承载部121可用以容纳显示单元110,以使得显示单元110可卡合于承载体120上而不轻易松动。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与图6所示,承载部121可为于承载体120的第一面的凹槽。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承载部121可为位于多个止档件(或卡扣件)122的间的容置空间。其中,多个止挡件(或卡扣件)122可以对角形式位在承载体120的底板的第一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体120可为一体成形的塑料件,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体120实质上可为矩形板体。

显示单元110包含若干显示区,且各显示区可分别依据对应的控制信号而呈现亮的状态或暗的状态。以下,以具有三个显示区a1-a3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显示单元的显示区的数量可视使用需求与设计而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区a1的显示面积大致上和显示区a2的显示面积大小相同,且显示区a3的显示面积大致上大于显示区a1的显示面积,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单元110具有显示面以及相对于显示面的设置面。显示面可用以显示图案,且设置面可用以配置控制区及/或接合电极。于此,对应于显示区a1-a3的配置,设置面上共可配置出四个控制区c1-c4,但控制区的数量并非以此为限。

控制区c1-c4可接收控制信号,并分别依据对应的控制信号动作。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区c1-c3可接收一第一控制信号,且控制区c4可接收一第二控制信号。其中,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具有相反的电性。例如,当第一控制信号具有正电性时,第二控制信号则具有负电性。

控制区c1对应于显示区a1设置,控制区c2对应于显示区a2设置,控制区c3对应于显示区a3设置,而控制区c4的位置则可任意设置。例如,控制区c4可对应于具有较大显示面积的显示区a3设置。于此,此些控制区c1-c4之间的电性彼此互不相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显示区a1-a3是受到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共用的第二控制信号所控制。举例来说,当控制区c1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且控制区c4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显示区a1可显示图案(或显示区a1的图案发光),如图7所示。当控制区c2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且控制区c4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显示区a2可显示图案(或显示区a2的图案发光),如图8所示。并且,当控制区c3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且控制区c4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显示区a3可显示图案(或显示区a3的图案发光),如图9所示。

显示单元110还可包含若干接合电极,且若干接合电极位于显示单元110的设置面上。以下,对应于控制区c1-c4的数量,以四个接合电极111-114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在一实施例中,接合电极111电性连接至控制区c1,并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来驱动控制区c1;接合电极112电性连接至控制区c2,并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来驱动控制区c2;接合电极113电性连接至控制区c3,并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来驱动控制区c3;且接合电极114电性连接至控制区c4,并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来驱动控制区c4。

若干接点130位于承载体120上,且若干接点130用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控制信号。各接点130对应于接合电极111-114的位置设置于承载体120的承载部121上,以于显示单元110安装于承载部121时,各接点130可通过对应的接合电极111-114电性连接至控制区c1-c4,并且使得显示区a1-a3可依据控制区c1-c4的驱动而对应作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干接点130可为金属薄膜,贴附于承载体120上。

此外,若干接点130除设置于承载体120的第一面外,也可延伸至承载体120的第二面,而使得承载体120的正反面皆可通过若干接点130与其他元件电性导通。

遮光层140可用以遮挡光线以避免光线透出。遮光层140包含若干透光图案,且各透光图案可分别对应于显示单元110的各显示区设置。以下,对应于显示区a1-a3的数量,以三个透光图案p1-p3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换言之,透光图案的数量可大于显示区的数量,且可有多个透光图案对应于同一显示区设置,例如二个透光图案对应于同一显示区时,此二透光图案可依据显示区的明暗而同时呈现亮的状态或暗的状态。

透光图案p1对应于显示区a1设置,以对应于显示区a1的明暗状态。透光图案p2对应于显示区p2设置,以对应于显示区a2的明暗状态。透光图案p3对应于显示区a3设置,以对应于显示区a3的明暗状态。换言之,各透光图案p1-p3呈现亮或暗的状态可由其对应的显示区a1-a3而呈现亮或暗的状态来控制。

于此,各透光图案p1-p3可为遮光层140上的穿孔,以裸露出对应的显示区a1-a3的局部,使得显示区a1-a3所发出的光线可经此透光图案p1-p3透出,进而使得各透光图案p1-p3可借此具有发光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层140可为彩色或单色涂料,如黑色,通过喷漆制程等方式形成。此外,遮光层140可为单层结构,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为了获取更佳的遮光效果,遮光层140也可为多层迭的结构。再者,遮光层140上的透光图案p1-p3可通过雷射雕刻方式镂空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图案p1-p3可为文字、符号、字母或数字等。

显示单元110的各显示区a1-a3除了可整面呈现亮的状态或暗的状态外,也可用以显示预设的特定图案(也就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特定图案部分呈现亮的状态,其余部分呈现暗的状态),且各显示区a1-a3所显示的特定图案对应于遮光层140的透光图案p1-p3。换言的,各透光图案p1-p3可裸露出各显示区a1-a3所显示的特定图案,而使得各透光图案p1-p3借此具有明暗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单元110可为led显示器、oled显示器或电子纸显示器等,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遮光层140可直接设置于显示单元110上,如图2与图5所示。而在另一实施例中,遮光层140则是设置于透光键帽150上,如图6至图9所示。

透光键帽150可设置于承载体120上,且用以保护显示单元110,以避免水气、落尘等损害显示单元110,且也可避免使用者刮伤显示单元110的显示面。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键帽150可为透明塑胶壳,例如,以聚碳酸脂(pc)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6所示,透光键帽150为一盖体,且透光键帽150的开口大小略大于承载体120,以使透光键帽150结合于承载体120后可将承载体120容置于其中,如图1与图7所示,然而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透光键帽150为一板体,且透光键帽150的大小大致上与承载体120的承载部121的开口大小相同,以使透光键帽150可和显示单元110一同卡合于承载部121的开口中,如图4所示。

按键结构100还可包含介质层160。介质层160可设置于透光键帽150与显示单元110之间,且介质层160可用以增加导光性且/或作为透光键帽150、显示单元110与承载体120之间的粘合介质。在一些实施例中,介质层160可为紫外线硬化胶(uv胶)。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10,一种按键结构100的制造方法,其包含形成若干接点130于承载体120上(步骤s1)、设置显示单元110于承载体120上(步骤s3)、对应显示单元110的各显示区a1-a3形成具有若干透光图案p1-p3的遮光层140(步骤s4),以及设置透光键帽150于显示单元110上(步骤s6)。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结构100的制造方法还包含设置若干接合电极111-114于显示单元110(步骤s2)。此外,步骤s1和步骤s2的顺序是可互换的。换言之,可先对应于显示单元110的驱动机制设置接合电极111-114于其设置面后,再对应各接合电极111-114的位置设置若干接点130于承载体120的承载部121上,以于执行步骤s3后,显示单元120的各接合电极111-1114可与对应的接点130相接触。

图11为图10中步骤s4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10与图11,在步骤s4的一实施例中,步骤s4可包含形成遮光层140以覆盖于显示单元110上(步骤s41a),以及于遮光层140上分别形成若干透光图案p1-p3的若干穿孔(步骤s41b)。换言之,此时遮光层140是直接形成于显示单元110的显示面上,且可将显示单元110的显示面完全覆盖于其下。之后,再对应于显示单元110的各显示区a1-a3的位置于遮光层140上开设若干穿孔以裸露出显示区a1-a3的局部,且各显示区a1-a3所裸露出的部分便构成所述的透光图案p1-p3,如图2与图5所示。

图12为图10中步骤s4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10与图12,在步骤s4的另一实施例中,步骤s4可包含形成遮光层140以覆盖于透光键帽150上(步骤s41a),以及于遮光层140上分别形成若干透光图案p1-p3的若干穿孔(步骤s41b)。换言之,此时遮光层140是形成于透光键帽150上,且可将透光键帽150完全覆盖于其下。之后,再对应于显示单元110的各显示区a1-a3的位置于遮光层140上开设若干穿孔以裸露出透光键帽150的局部,且透光键帽150所裸露出的部分便构成所述的透光图案p1-p3,如图6所示。参阅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于步骤s6执行前,按键结构100的制造方法还包含设置介质层160于显示单元110上(步骤s5),以使介质层160可位于显示单元110和透光键帽150之间。于此,介质层160可用以增加导光性且/或作为显示单元110和透光键帽150之间的粘合介质。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键结构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对应于各透光图案的多个显示区的个别控制,使得单一按键上的各个图案可因应不同使用情境而分别呈现亮或暗的状态。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述,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