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256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如下这样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在该电连接器的外壳内部配置有遮蔽电磁波的由金属板构成的壳,并且在嵌合对方侧连接器时能够防止壳变形。



背景技术:

作为将计算机主体与键盘、鼠标或调制解调器等外围设备电连接的数据传送路的规格之一,已知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

近年来,将usb端口设置于汽车,以便对设置于手机等的电池进行充电。通过将手机搭载于作为充电器的支架(cradle),并将设置于从支架延伸出的usb线缆的终端的对方侧的usb连接器(插头)连接于汽车侧的usb连接器(插座),从而能够从汽车侧向手机供电。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3-235771号公报(下面,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在该电连接器中,将可连接对方侧usb连接器(插头)的usb连接器(插座)并列配置成两层,并且,具备保护壳的部件以提高强度。

图12是示出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装配图。图14是示出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横剖视图。另外,本申请的图12和图13相当于专利文献1的图1和图4a,本申请的图14相当于专利文献1的图14。

参照图12至图14,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9具备长方体状的外部外壳91、上层壳92和下层壳93。此外,电连接器9具备内部外壳94和多个波形的触头95。

参照图12或图13,外部外壳91的内部具有在前面侧呈矩形开口的上层收纳室911。此外,外部外壳91的内部具有在前面侧呈矩形开口的下层收纳室912。在上层收纳室911中可从外部外壳91的背面侧收纳上层壳92。在下层收纳室912中可从外部外壳91的背面侧收纳下层壳93。

参照图13,上层壳92是对具有导电性的展开板进行成型而构成为方筒状的。同样,下层壳93是对具有导电性的展开板进行成型而构成为方筒状的。上层壳92具有从上面板92a连续地向背面侧延伸的电磁遮蔽板92h。通过将电磁遮蔽板92h相对于上面板92a弯折成大致直角,从而能够将上层壳92和下层壳93结合成一体。此外,通过将电磁遮蔽板92h相对于上面板92a弯折成大致直角,从而能够对上层壳92的背面侧以及下层壳93的背面侧进行电磁屏蔽。

参照图12或图13,内部外壳94具有向主体的一端部侧突出的带板状的第一端板941。此外,内部外壳94具有向主体的一端部侧突出的带板状的第二端板942。在将电磁遮蔽板92h弯折成大致直角之前,能够将第一端板941安装到上层壳92的内部。同样,在将电磁遮蔽板92h弯折成大致直角之前,能够将第二端板942安装到下层壳93的内部。

参照图12或图14,触头95被配置成其触点从第一端板941的下表面突出的状态。同样,触头95被配置成其触点从第二端板942的下表面突出的状态。

参照图12或图13,当将未图示的对方侧的电连接器(插头)插入到电连接器9的上层壳92的开口中时,能够将对方侧触头和配置于第一端板941的触头95电连接。此外,当将未图示的对方侧的电连接器(插头)插入到电连接器9的下层壳93的开口中时,能够将对方侧触头和配置于第二端板942的触头95电连接。

参照图12至图14可说明,由于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9利用外部外壳91围绕上层壳92,因此,即使将未图示的对方侧的电连接器插入到上层壳92中,也能够防止上层壳92的变形。

此外,参照图12至图14可说明,由于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9利用外部外壳91围绕下层壳93,因此,即使将未图示的对方侧的电连接器插入到下层壳93中,也能够防止下层壳93的变形。

参照图12至图14,上层壳92具有一对第一凸缘92f、92f。一对第一凸缘92f、92f在一对侧面板92s、92s的开口侧向外侧弯折。此外,上层壳92具有一对第二凸缘92m、92m。一对第二凸缘92m、92m在一组的上面板92a和下面板92b的开口侧向外侧弯折。

参照图12至图14,由于上层壳92在开口侧具备一对第一凸缘92f、92f和一对第二凸缘92m、92m,因此,能够将未图示的对方侧的电连接器顺畅地插入到上层壳92的内部。

同样,参照图12至图14,下层壳93具有一对第三凸缘93f、93f。一对第三凸缘93f、93f在一对侧面板93s、93s的开口侧向外侧弯折。此外,下层壳93具有一对第四凸缘93m、93m。一对第四凸缘93m、93m在一组的上面板93a和下面板93b的开口侧向外侧弯折。

参照图12至图14,由于下层壳93在开口侧具备一对第三凸缘93f、93f和一对第四凸缘93m、93m,因此,能够将未图示的对方侧的电连接器顺畅地插入到下层壳93的内部。

另外,参照图13,外部外壳91在上层收纳室911的内侧壁形成有可收纳一对第一凸缘92f、92f的一对条槽91d、91d。通过在上层收纳室911的内侧壁形成一对条槽91d、91d,从而能够从外部外壳91的背面侧插入上层壳92。

同样,参照图13,外部外壳91在下层收纳室912的内侧壁形成有可收纳一对第三凸缘93f、93f的一对条槽92d、92d。通过在下层收纳室912的内侧壁形成一对条槽92d、92d,从而能够从外部外壳91的背面侧插入下层壳93。

但是,参照图14,以下层壳93为代表进行说明,在侧面板92s与条槽92d的底面设置有空隙。在图14所示的状态下,当将未图示的对方侧电连接器以倾斜的状态插入到下层壳93的内部时,有可能使侧面板92s朝向条槽92d的底面变形。特别是,在车载用usb连接器(插座)中,有可能不小心斜着插入对方侧的usb连接器(插头)而使内部的壳变形。

寻求一种电连接器,将可插拔对方侧电连接器的方筒形状的壳配置在长方体状的外壳的内部,并且,即使不小心斜着插入对方侧的电连接器也无需担心壳变形。并且,可以说以上是本发明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即使不小心斜着插入对方侧的电连接器也无需担心壳变形。

本发明人考虑到:一种电连接器,将可插拔对方侧电连接器的方筒形状的壳配置在长方体状的外壳的内部,并且外壳在内侧壁具有一对条槽,该一对条槽可收纳形成于壳的开口端部的一对侧部凸缘,设置从壳的侧面突出的、可与一对条槽抵接的突部,从而即使不小心斜着插入对方侧的电连接器也无需担心壳变形,并基于此而发明了如下的新的电连接器。

(1)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备:长方体状的外壳,其在内部具有收纳室,该收纳室在第一侧具有矩形的开口部;方筒形状的壳,其能够从与所述第一侧相反侧的第二侧收纳到所述外壳的所述收纳室中,所述壳被配置在该收纳室中,具有在所述第一侧呈矩形开口而成的开口端部,以能够插拔与所述外壳的开口部面对的对方侧的电连接器;和波形的多个触头,它们排列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外壳具有从所述收纳室的内侧壁凹陷而成的一对第一条槽,该第一条槽从所述第二侧贯通至所述第一侧,所述壳具有:能够穿过一对所述第一条槽的一对侧部凸缘,该侧部凸缘由将一对侧面板在所述开口端部处向外侧弯折而成的部分构成,该侧面板是构成所述方筒形状的一部分;和第一突部,其从一对所述侧面板朝向一对所述第一条槽的底面突出,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条槽的底面抵接。

(2)根据(1)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突部由从所述壳的侧面板呈梯形台状突出的凸台构成。

(3)根据(1)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突部由从所述壳的侧面板的内壁向外壁侧弯曲而成的切口弯曲片构成。

(4)根据(1)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突部由与所述壳的侧面板的外壁接合的平板部件构成。

(5)根据(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外壳还具有从所述收纳室的内上壁凹陷而成的第二条槽,该第二条槽从所述第二侧贯通至所述第一侧,所述壳具有:能够穿过所述第二条槽的上部凸缘,该上部凸缘由将上面板在所述开口端部处向外侧弯折而成的部分构成,该上面板是构成所述方筒形状的一部分;和第二突部,其从所述上面板朝向所述第二条槽的底面突出,并与所述第二条槽的底面抵接。

(6)根据(5)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突部由从所述壳的上面板呈梯形台状突出的凸台构成。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是如下的电连接器,在长方体状的外壳的内部配置有可插拔对方侧电连接器的方筒形状的壳,外壳在内侧壁具有一对条槽,该一对条槽可容纳形成于壳的开口侧的一对侧部凸缘,设置有从壳的侧面板突出并可与一对条槽抵接的突部,从而即使不小心斜着插入对方侧的电连接器也无需担心壳变形。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a是从上方观察电连接器的状态图,图1b是从下方观察电连接器的状态图。

图2a和图2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a是从上方观察电连接器的状态图,图2b是从下方观察电连接器的状态图。

图3a~3f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图,图3a是电连接器的主视图,图3b是电连接器的俯视图,图3c是电连接器的右侧视图,图3d是电连接器的左侧视图,图3e是电连接器的仰视图,图3f是电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横剖视图,并且是图3a中的a-a箭头方向剖视图。

图5是图4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装配图。

图7a~7g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具备的外壳的结构的图,图7a是外壳的主视图,图7b是外壳的俯视图,图7c是外壳的右侧视图,图7d是外壳的左侧视图,图7e是外壳的仰视图,图7f是外壳的后视图,图7g是从背面侧观察外壳的立体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具备的壳的结构的图,图8a是壳的立体图,图8b是将图8a的要部放大的立体图。

图9a和图9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具备的壳的第一变形例的结构的图,图9a是第一变形例的壳的立体图,图9b是将图9a的要部放大的立体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具备的壳的第二变形例的结构的图,图10a是第二变形例的壳的立体图,图10b是将图10a的要部放大的立体图。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具备的壳的结构的图,图11a是壳的立体图,图11b是将图11a的要部放大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装配图。

图14是示出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横剖视图。

标号说明

1外壳

2壳

3触头

10连接器(电连接器)

11收纳室

11a开口

11d、11d一对第一条槽

21b第一突部

21f、21f一对侧部凸缘

21s、21s一对侧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电连接器的结构)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a和图1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a是从上方观察电连接器的状态图,图1b是从下方观察电连接器的状态图。

图2a和图2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a是从上方观察电连接器的状态图,图2b是从下方观察电连接器的状态图。

图3a~3f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图,图3a是电连接器的主视图,图3b是电连接器的俯视图,图3c是电连接器的右侧视图,图3d是电连接器的左侧视图,图3e是电连接器的仰视图,图3f是电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横剖视图,并且是图3a中的a-a箭头方向剖视图。图5是图4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分解装配图。

图7a~7g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具备的外壳的结构的图,图7a是外壳的主视图,图7b是外壳的俯视图,图7c是外壳的右侧视图,图7d是外壳的左侧视图,图7e是外壳的仰视图,图7f是外壳的后视图,图7g是从背面侧观察外壳的立体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具备的壳的结构的图,图8a是壳的立体图,图8b是将图8a的要部放大的立体图。

(整体结构)

参照图1a至图6,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下面,简称为连接器)10具备:长方体状的外壳1;方筒形状的壳2,其具有在连接器10及外壳1的前面侧即第一侧呈矩形开口而成的开口端部;和四个波形的触头3。外壳1在内部具有收纳室11。收纳室11在第一侧具有矩形的开口部11a。

参照图6或图8a,壳2由形成为c字状的壳主体21和平板状的底板22构成。通过利用底板22将壳主体21的底部侧封闭,从而能够得到方筒形状的壳2。

参照图4至图8b,壳2能够从与第一侧相反侧的第二侧(连接器10及外壳1的背面侧)收纳到收纳室11中,并且能够配置于收纳室11。壳2具有在第一侧呈矩形开口而成的开口端部,以能够插拔与外壳1的开口部11a面对的对方侧的电连接器(未图示)。

参照图1a至图6,四个触头3在设置于外壳1的端板11h上横着排列成一列。

参照图6或图7a,外壳1具有从收纳室11的内侧壁凹陷的一对第一条槽11d、11d。这些第一条槽11d、11d从外壳1的背面侧(第二侧)贯通到前面侧(第一侧)。

另一方面,参照图6或图8a,壳2在其开口端部具有一对侧部凸缘21f、21f,该一对侧部凸缘21f、21f由将壳主体21的一对侧面板21s、21s向外侧弯折而成的部分构成。这些侧部凸缘21f、21f能够穿过一对第一条槽11d、11d(参照图6或图7a)。

参照图6或图8a,由于壳2在开口端部具备壳主体21的一对侧部凸缘21f、21f,因此能够将未图示的对方侧的电连接器顺畅地插入到壳2的内部。

此外,参照图4或图6和图8b,壳2具有从壳主体21的一对侧面板21s、21s朝向第一条槽11d、11d的底面突出的第一突部21b。第一突部21b与第一条槽11d的底面抵接(参照图4)。如图8b所示,第一突部21b可由从壳主体21的侧面板21s呈梯形台状突出的凸台构成。

参照图4,在侧面板21s与第一条槽11d的底面设置有空隙。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即使将未图示的对方侧的电连接器以倾斜的状态插入到壳2的内部,也由于设置于侧面板21s的第一突部21b与第一条槽11d的底面抵接,因此无需担心侧面板21s变形。

(外壳的结构)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壳1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1a至图7g,外壳1为绝缘性的,能够对由非导电性的材料构成的合成树脂进行成型而得到所希望的形状的绝缘性的外壳1。

参照图6或图7a,外壳1还具有从收纳室11的内上壁凹陷而成的第二条槽12d。第二条槽12d从外壳1的背面侧(第二侧)贯通到前面侧(第一侧)。后述的上部凸缘22f能够通过第二条槽12d(参照图6)。

(壳的结构)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壳2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6或图8a,在壳2中,壳主体21是对具有导电性的展开板进行成型而构成为c字状的。底板22是对具有导电性的展开板进行成型而构成为平板状的。

参照图6或图8a,壳主体21具有从上面板21t连续地延伸到背面侧的电磁遮蔽板21h。通过相对于上面板21t将电磁遮蔽板21h弯折成大致直角,从而能够对壳主体21的背面侧电磁屏蔽(参照图3f)。

参照图6或图8a,在上面板21t上,悬臂支承的板簧211沿上面板21t的中央部设置。板簧211能够通过其前端部与被插入到壳2内部的对方侧的电连接器(未图示)的上表面接触而施力。

参照图6或图8a,壳2还在其开口端部具有上部凸缘22f,该上部凸缘22f由将壳主体21的上面板21t向外侧弯折而成的部分构成。由于壳2在开口端部具备壳主体21的上部凸缘22f,因此能够将对方侧的电连接器(未图示)顺畅地插入到壳2的内部。

参照图4至图6或图8a,壳主体21的一对侧面板21s、21s具有对置地配置的板簧212、212。板簧212被侧面板21s悬臂支承。一对板簧212、212能够向被插入到壳2的内部的对方侧的电连接器(未图示)的侧面施力。

参照图6或图8a,一对侧面板21s、21s具有向与上面板21t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多个脚片213。多个脚片213经由z弯曲部21z而向与上面板21t相反的一侧突出。

参照图1b或图2b,脚片213能够与开口于印刷基板1p的通孔钎焊接合。即,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是可安装于印刷基板1p的表面11p的印刷基板用连接器(参照图1a或图2a)。

参照图6,底板22能够沿外壳1的收纳室11的底面配置在外壳1的内部。底板22能够从外壳1的前面侧朝向背面侧插入。

参照图6,底板22在基端部侧具备一对矛形片221、221。当从外壳1的前面侧朝向背面侧插入底板22时,能够将一对矛形片221、221卡定于在壳主体21的基端部开口的卡定孔21k、21k。而且,能够将底板22固定在外壳1的内部。

参照图6,底板22在前端部侧具备被悬臂支承的一对矛形片22r、22r。在这些矛形片22r、22r的前端部具备半圆弧状的突起22b。当将对方侧的电连接器(未图示)插入到壳21的内部时,一对突起22b、22b能够卡定于在对方侧的电连接器(未图示)的下表面开口的卡定孔。由此,对方侧的电连接器(未图示)能够被锁定。

(触头的结构)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触头3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6,触头3是导电性的,能够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或弯折加工而得到所希望的形状的导电性的触头3。考虑加工的容易性、弹簧特性、导电性等,触头3优选采用例如铜合金,但并非限定于铜合金。优选的是,触头3由被称为波形触或者悬臂触头的悬臂状的板簧构成。

参照图6,触头3由自由片31和固定片32构成。固定片32从自由片31的基端部被弯折成大致直角。自由片31在前端部具有触点31s。此外,自由片31在基端部具有压入部31p。通过将压入部31p压入到端板11h,从而触头3能够固定于端板11h(参照图5)。

参照图6,固定片32在前端部侧具有引导部32r。参照图1b或图2b,引导部32r能够被钎焊接合于在印刷基板1p开口的通孔。即,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是可安装于印刷基板1p的表面11p的印刷基板用连接器(参照图1a或图2a)。

参照图1b或图2b,触头3被配置成其触点31s从端板11h的下表面突出的状态。当将对方侧的电连接器(未图示)插入到连接器10时,对方侧的电连接器能够与触头3电连接。

(电连接器的作用)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参照图1a至图8b,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中,将可插拔对方侧的电连接器的方筒形状的壳2配置在长方体状的外壳1的内部。在外壳1的内侧壁具有一对第一条槽11d、11d,该一对第一条槽11d、11d可收纳形成于壳2的开口端部的一对侧部凸缘21f、21f。

参照图4,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中,由于设置有可与一对第一条槽11d、11d的底面抵接的、从壳2的侧面板21s突出的第一突部21b,因而即使不小心将对方侧的电连接器斜着插入,也无需担心壳2变形。

(第一变形例)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具备的壳2的第一变形例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a和图9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具备的壳的第一变形例的结构的图,图9a是第一变形例的壳的立体图,图9b是将图9a的要部放大的立体图。

参照图9a和图9b,代替由图8b的凸台构成的第一突部21b,第一变形例的壳主体21由从壳主体21的侧面板21s的内壁向外壁侧弯曲的一对切口弯曲片21c、21c构成。

(第二变形例)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具备的壳2的第二变形例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0a和图10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具备的壳的第二变形例的结构的图,图10a是第二变形例的壳的立体图,图10b是将图10a的要部放大的立体图。

参照图10a和图10b,代替由图8b的凸台构成的第一突部21b,第二变形例的壳主体21由与壳主体21的侧面板21s的外壁接合的矩形的平板部件21d构成。

[第二实施方式]

(电连接器的结构)

接着,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1a和图11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具备的壳主体的结构的图,图11a是壳主体的立体图,图11b是将图11a的要部放大的立体图。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结构大致相同,因此引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来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参照图1至图6和图11a、11b,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下面,简称为连接器)20具备:长方体状的外壳1;方筒形状的壳4,其具有在连接器20及外壳1的前面侧即第一侧呈矩形开口而成的开口端部;和四个波形的触头3。外壳1在内部具有收纳室11。在收纳室11的第一侧具有矩形的开口部11a。

参照图6或图8a和图11a,壳4由形成为c字状的壳主体41和平板状的底板22构成。通过利用底板22封闭壳主体41的底部侧,从而能够得到方筒状的壳4。

参照图4至图8a和图11a,壳4能够从与第一侧相反侧的第二侧(连接器10及外壳1的背面侧)收纳到收纳室11中,并且能够配置在收纳室11。此外,壳4具有在第一侧呈矩形开口而成的开口端部,以能够插拔与外壳1的开口部11a面对的对方侧的电连接器(未图示)。

另一方面,参照图11a,壳4在开口端部具有一对侧部凸缘41f、41f,该一对侧部凸缘41f、41f由将壳主体41的一对侧面板41s、41s向外侧弯折而成的部分构成。这些侧部凸缘41f、41f能够穿过一对第一条槽11d、11d(参照图6或图7a)。

参照图11a,由于壳4在其开口端部具备壳主体41的一对侧部凸缘41f、41f,因此能够将未图示的对方侧的电连接器顺畅地插入到壳4的内部。

参照图11a,壳4具有从壳主体41的一对侧面板41s、41s朝向第一条槽11d、11d的底面突出的第一突部41b。第一突部41b能够与第一条槽11d的底面抵接(参照图4)。如图11a所示,第一突部41b可由从壳主体41的侧面板41s呈梯形台状突出的凸台构成。

根据图11a所示的结构,即使将未图示的对方侧的电连接器以倾斜的状态插入到壳4的内部,也由于设置于侧面板41s的第一突部41b与第一条槽11d的底面抵接,因此无需担心侧面板41s变形。

(壳的结构)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壳4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11a,在壳4中,壳主体41是对具有导电性的展开板进行成型而构成为c字状的。

参照图11a,壳主体41具有从上面板41t连续地延伸到背面侧的电磁遮蔽板41h。通过相对于上面板41t将电磁遮蔽板41h弯折成大致直角,从而能够对壳主体41的背面侧进行电磁屏蔽。

参照图11a,在上面板41t上,被悬臂支持的板簧411沿上面板41t的中央部设置。板簧411能够通过其前端部与被插入到壳4的内部的对方侧的电连接器(未图示)的上表面接触而施力。

参照图11a、11b,壳4还在其开口端部具有上部凸缘42f,该上部凸缘42f由将壳主体41的上面板41t向外侧弯折而成的部分构成。由于壳4在开口端部具备壳主体41的上部凸缘42f,因此能够将未图示的对方侧的电连接器顺畅地插入到壳4的内部。

另一方面,参照图6或图7a,外壳1还具有从收纳室11的内上壁凹陷而成的第二条槽12d。第二条槽12d从外壳1的背面侧(第二侧)贯通到前面侧(第一侧)。上部凸缘42f能够穿过第二条槽12d(参照图11)。

参照图11a、11b,壳主体41还具有从上面板41t朝向第二条槽12d的底面突出的一对第二突部42b、42b。一对第二突部42b、42b能够与第二条槽12d的底面抵接(参照图6或图7a)。如图11b所示,第二突部42b可由从壳主体41的上面板41t呈梯形台状突出的凸台构成。

第二突部42b除了图11b所示的凸台的结构以外,也可以如图9所示地由一对切口弯曲片构成,也可以如图10所示地由可接合的矩形的平板部件构成。

(电连接器的作用)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参照图6或图7a和图11a、11b,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中,由于设置有可与第二条槽12d的底面抵接的、从壳4的上面板41t突出的第二突部42b,因而即使不小心将对方侧的电连接器斜着插入到上面板41t侧,也无需担心壳4变形。

本发明以即使不小心将对方侧的usb连接器(插头)嵌入也无需担心壳变形的车载用usb连接器(插座)为例进行了公开,但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不限于usb连接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