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化镓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外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75119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氮化镓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外延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氮化镓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外延结构。



背景技术:

GaN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以其特有的高电子迁移率、高二维电子气面密度、高击穿电场成为下一代射频/微波功率放大器的首选技术。其中,研究最广、应用最多的是AlGaN/GaN HEMT结构。

典型的AlGaN/GaN HEMT外延结构由下往上依次是:衬底(SiC、蓝宝石、Si、金刚石等)、成核层、GaN缓冲与沟道层,AlN空间插入层、AlGaN势垒层及可选的帽层。由于能带弯曲,在AlGaN和GaN界面处会产生一个三角势阱,而氮化物材料特有的极化效应使得AlGaN/GaN界面处产生高密度(~1.0×1013cm-2)的电子并且被束缚在三角势阱中,形成沟道。通过栅电极对沟道载流子进行调控,便可形成有规律的载流子输运,从而实现压控型电子器件之基本功能。在栅长较大时(>0.25μm),栅电极对沟道载流子的调控能力是充分的。而随着器件栅长的缩小,栅电极对载流子的调控越发不力,载流子会大量运动到缓冲层,造成缓冲层漏电和短沟道效应。反映在器件电学特性上,即是:沟道软夹断,器件输出电导增大,击穿特性下降,器件频率特性与功率特性也会不同程度退化。针对性地,从外延材料结构的角度,可以通过引入InGaN或AlGaN背势垒结构来提高缓冲层的导带高度,进而降低沟道载流子进入缓冲层的几率。然而,上述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即:背势垒层厚度很薄(1-2纳米为宜,一般不得超过5纳米),不论是InGaN还是AlGaN薄层,其生长难度均很高,难以大规模推广;此外,InGaN和AlGaN对于缓冲层导带的抬高效果有限,这也导致其对改善器件短沟道效应的效果非常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化镓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外延结构,该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为达到上述要求,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氮化镓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外延结构,从下到上依次包括衬底、AlN成核层、GaN缓冲层、AlN背势垒层、GaN沟道层、AlN插入层、AlGaN势垒层和GaN帽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是:

(1)本发明所述之AlN插入层,其厚度可控制在0.5-1nm,因此本发明采用AlN作为背势垒材料,生长技术成熟可靠,具备显著的实用价值。

(2)AlN禁带宽度大,为6.42eV,可在外延结构中形成高势垒,对载流子的限阈作用要明显优于仅仅是抬高导带的InGaN或AlGaN。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a)-(c)分别为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常规结构、InGaN背势垒结构和AlN背势垒结构能带图。

图3(a)-(c)分别为本申请晶体管外延结构、常规结构和InGaN背势垒结构的IV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为简单起见,以下描述中省略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某些技术特征。

本发明提供一种氮化镓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外延结构,如图1所示,从下到上依次包括:

衬底:半绝缘4H-SiC,双面抛光,晶圆尺寸为2~6吋,厚度为400μm;

AlN成核层:厚度为50nm,生长温度500-700℃,用于缓解GaN与SiC之间的晶格失配;

GaN缓冲层:厚度为1.8μm,在保证晶体生长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厚度,以便使器件具有较小的热阻,生长温度为1000-1150℃;缓冲层掺入Fe或C杂质,构成高阻态,掺杂浓度为1×1017-1×1018cm-3,电阻率在106-109Ω·cm;

AlN背势垒层:厚度2nm,抬高缓冲层能带,加强沟道载流子的限阈,减少沟道载流子进入缓冲层的几率;

GaN沟道层:厚度80nm,载流子主要集中在该层,且越靠近AlGaN势垒层的界面处浓度越高;

AlN插入层:厚度为1nm,可有效减少沟道载流子的合金散射,提高载流子迁移率;

AlGaN势垒层:厚度为22nm,Al组分为22.5%;

GaN帽层:厚度为2nm,目的是抑制表面态,减小反向漏电。

以上实例中除GaN缓冲层为提高电阻率掺入Fe或C杂质外,其它各层均不故意掺杂。

如图2所示,相比于常规结构,InGaN背势垒结构抬高了缓冲层导带,而AlN背势垒结构则由于引入了AlN背势垒层,外延结构在沟道层和缓冲层之间形成了一个很高的势垒,沟道载流子若要越过势垒进入缓冲层需要获得很高的能量。

如图3所示,器件栅长设置为100nm,以便凸显两种结构在短沟道效应方面的表现。显然常规结构器件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短沟道效应,器件难以夹断,且输出电导显著增大;InGaN背势垒结构对于短沟道效应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输出电导仍然有增大的趋势;而AlN背势垒结构器件在Vgs = -2 V时已基本实现了关断,Vgs = -3 V时则完全关断,并且输出电导没有增大。可见,AlN背势垒的引入通过在沟道与缓冲层之间建立一个较高的势垒,加强了沟道载流子的限阈特性,在抑制深亚微米栅长器件的短沟道效应方面具备比InGaN背势垒结构更加良好的表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示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所述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