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垫下电路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13170发布日期:2018-07-10 23:58阅读:9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垫下电路(circuit under pad,CUP)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可避免元件受损的焊垫下电路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图1A显示一种典型的芯片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A所示,芯片1包含多个焊垫结构10与主要电路区11。如俯视示意图图1B所示,多个焊垫结构10位于芯片1的周缘(periphery)区域,用以连接焊球106,且如剖视示意图图1C所示,焊垫结构10具有焊垫下电路(circuit under pad,CUP)结构10A。图1C显示图1B中,剖线AA’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C所示,CUP结构10A包含基板101、元件层102、多个金属层103、多个连接层104、焊垫层105。其中,焊垫层105正下方的元件层102中,具有多个元件,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予赘述。

一般而言,焊垫层105用以将芯片1与外部其他的电子元件(未示出),通过打线接合工艺步骤而连接。打线接合工艺步骤将焊球与焊接线材接合至焊电层105,以连接至外部其他电子元件,在打线接合工艺步骤中,包含许多的参数,例如焊接时间、焊接压力、焊接功率、与焊接温度等,带有这些参数的工艺步骤,会损害焊垫层105下方元件层102中的元件,以致元件功能受损,导致芯片1的电性错误或失效。

有鉴于此,本发明即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改善,提出一种焊垫下电路(circuit under pad,CUP)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可避免芯片中,在焊垫结构10中的元件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焊垫下电路(circuit under pad,CUP)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可避免芯片中,在焊垫结构10中的元件受损。

为达上述目的,就其中一观点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焊垫下电路(circuit under pad,CUP)结构,包含:一元件层,形成于一基板上,包括多个元件;至少一金属层,形成于该元件层上;多个连接层,形成于该金属层与该元件层间,与该至少一金属层间,用以电连接该金属层与该元件层,并用以电连接该至少一金属层;以及一焊垫层,形成于相对最上方的该连接层上,用以连接一焊球;其中,该元件层包含一禁止区,该禁止区不包括任何该元件,且该禁止区的范围根据一打线接合的工艺步骤中的至少一参数、该焊电层的厚度、该金属层的厚度、或该连接层的厚度而定义,用以避免该打线接合的工艺步骤损害该多个元件;其中,该元件包括一接面(junction)二极管、一金氧半(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晶体管或/且一双极(bipolar)晶体管。

为达上述目的,就另一观点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焊垫下电路(circuit under pad,CUP)结构制造方法,包含:形成一元件层于一基板上,其中该元件层包括多个元件;形成至少一金属层于该元件层上;形成多个连接层于该金属层与该元件层间,与该至少一金属层间,用以电连接该金属层与该元件层,并用以电连接该至少一金属层;以及形成一焊垫层于相对最上方的该连接层上,用以连接一焊球;其中,该元件层包含一禁止区,该禁止区不包括任何该元件,且该禁止区的范围根据一打线接合的工艺步骤中的至少一参数、该焊电层的厚度、该金属层的厚度、或该连接层的厚度而定义,用以避免该打线接合的工艺步骤损害该多个元件;其中,该元件包括一接面(junction)二极管、一金氧半(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晶体管或/且一双极(bipolar)晶体管。

在其中一种较佳的实施型态中,该打线接合的工艺步骤中的参数包括焊接时间、焊接压力、焊接功率、焊接温度、与焊接线材。

在其中一种较佳的实施型态中,该禁止区由俯视图视之,为以该CUP结构的由俯视图视之的中心点为中心的一方形或圆形区域。

在其中一种较佳的实施型态中,该焊球由俯视图视之,完全位于该禁止区中。

在其中一种较佳的实施型态中,该焊垫下电路(circuit under pad,CUP)结构还包含多个介电层,分别形成于该元件层与该至少一金属层间、该至少一金属层间、以及该多个连接层与该焊垫层间。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A显示一种典型的芯片的俯视示意图;

图1B显示焊垫结构10的俯视示意图;

图1C显示焊垫下电路结构10A的剖视示意图;

图2A-2B显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

图3显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

图4显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

图5A-5H显示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

图中符号说明

1 芯片

10,20,30,40 焊垫结构

10A,20A 焊垫下电路结构

11 主要电路区

101,201 基板

102,202 元件层

103,203 金属层

104,204 连接层

105,205 焊垫层

106,206,306,406 焊球

207 焊线

208 介电层

209,309,409 禁止区

AA’,BB’ 剖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的图式均属示意,主要意在表示工艺步骤以及各层之间的上下次序关系,至于形状、厚度与宽度则并未依照比例绘制。

图2A-2B显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分别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焊垫结构20的俯视示意图与焊垫下电路(circuit under pad,CUP)结构20A的剖视示意图。如图2A所示,焊垫结构20由俯视示意图图2A视之,具有禁止区209,且焊球206完全位于禁止区209之中。如剖视示意图图2B所示,焊垫结构20具有焊垫下电路(circuit under pad,CUP)结构20A,图2B显示图2A中,剖线BB’的剖视示意图。如图2B所示,CUP结构20A包含基板201、元件层202、多个金属层203、多个连接层204、焊垫层205。其中,基板201可以为半导体基板,例如为单晶硅(crystal silicon)基板、复晶硅(amorphous silicon)基板、碳化硅基板、砷化镓基板、合金半导体(alloy semiconductor)基板等。元件层202形成于基板201上,包括多个元件,用以执行各种电性功能。

需说明的是,上述元件包括接面(junction)二极管、金氧半(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晶体管或/且双极(bipolar)晶体管,例如但不限于各种静电防护元件(如ESD元件或TVS元件等)、硅控整流器(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齐纳二极管(Zener diode)、萧特基二极管(Schottky diode)、具有开关或是放大功能的MOSFET或BJT等等。

多个金属层203形成于元件层202上,包含了金属或导体材质的导线,分别与多个连接层204连接,多个金属层203与多个连接层204用以电性连接元件层202中的元件与焊垫层205。多个连接层204形成于金属层203与元件层202间,与不同的金属层203间,用以电连接金属层203与元件层202,并用以分别电连接不同的金属层203。焊垫层205形成于相对最上方的连接层203上,用以连接焊球206。

如图2A与图2B所示,元件层202包含禁止区209,如图2B中的菱形格纹区域所示意,禁止区209不包括任何元件,且禁止区209的范围根据打线接合的工艺步骤中的至少一参数、焊电层205的厚度、金属层203的厚度、或连接层204的厚度而定义,用以避免打线接合的工艺步骤损害元件。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举例而言,根据打线接合的工艺步骤中的参数,包括例如但不限于焊接时间、焊接压力、焊接功率、焊接温度、与焊接线材等,来决定禁止区209范围的尺寸。例如,禁止区209为一个以CUP结构20A的由俯视图视之的中心点为中心的方形或圆形区域;当焊接压力越大,则此禁止区209的尺寸(范围)就越大;又如,当焊接功率或且焊接温度越高,则此禁止区209的尺寸(范围)就越大等等。

如图2B所示,焊垫下电路结构20A,还包含多个介电层208,由点状区域所示意,分别形成于元件层202与金属层203间、多个金属层203间、以及多个连接层204与焊垫层205间。

图3显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焊垫结构30的俯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禁止区309由俯视图视之,为以该CUP结构的由俯视图视之的中心点为中心的一圆形区域,且焊球306由俯视图视之,完全位于禁止区309中。

图4显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本实施例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焊垫结构40的俯视示意图。如图4所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禁止区409由俯视图视之,为以该CUP结构的由俯视图视之的中心点为中心的一方形区域,且焊球406由俯视图视之,完全位于禁止区409中。

图5A-5H显示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本实施例显示根据本发明的CUP结构20A制造方法的剖视示意图。首先,如图5A所示,提供基板201,其中,基板201例如但不限于为半导体基板,例如为单晶硅(crystal silicon)基板、复晶硅(amorphous silicon)基板、碳化硅基板、砷化镓基板、合金半导体(alloy semiconductor)基板等。接着,如图5B所示,形成元件层202于基板201上,元件层202包括多个元件,用以执行各种电性功能。在元件层202中定义禁止区209,如图中的菱形格纹区域所示意,禁止区209不包括任何元件,且禁止区209的范围根据后续的打线接合的工艺步骤中的至少一参数、焊电层205的厚度、金属层203的厚度、或连接层204的厚度而定义,用以避免打线接合的工艺步骤损害元件层202中的元件。

接下来,如图5C所示,形成介电层208于元件层202上,在垂直的方向上,介于元件层202与后续形成的金属层203间。接下来,如图5D所示,形成连接层204于元件层202上,在垂直的方向上,介于元件层202与后续形成的金属层203间。接下来,如图5E所示,形成金属层203于元件层202上,在垂直的方向上,金属层203连接下方的连接层204。接下来,如图5F所示,形成介电层208于金属层203上。

接下来,如图5G所示,形成连接层204、金属层203、最上层的连接层204、介电层208。接下来,如图5H所示,形成焊垫层205于相对最上方的连接层204上,用以连接焊球206,焊球206连接焊线207。其中,元件层202中的禁止区209,不包括任何元件,以避免该打线接合的工艺步骤损害该多个元件。

以上已针对较佳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以上所述,仅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在本发明的相同精神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思及各种等效变化。例如,金属层/连接层不限于如图所示的两层,可以为其他数目的金属层/连接层,如四层或十层等;再如,元件并不限于如图所示的金属氧化半导体元件,亦可为其他种类的元件,如静电防护元件等。本发明的范围应涵盖上述及其他所有等效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