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金属脚和塑胶一同切脚的发光二极管引线框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489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领域的发光二极管引线框架(LEDLeadframe),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切脚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引线框架。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引线框架(LEDLeadframe)如传统型结构SMD7020D产品,如图1所示,产品单颗主要由金属件2a的铜材端子3a和注塑件1a结合而成。注塑成型是由4个镶件凸6a台即阴影部分封住塑胶件1a,但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的磨损及镶件加工的累积公差,导致封胶效果极不理想,经常会在产品的铜材卡位4a和焊锡脚5a此相同的两个位置产生塑胶毛边或金属压伤,以致产品不良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将金属脚和塑胶一同切除的发光二极管引线框架,其能彻底解决注塑模具的精度及毛边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将金属脚和塑胶一同切脚的发光二极管引线框架,所述发光二极管引线框架包括金属件、塑胶件;塑胶件直接注塑填充于金属件的若干端子间,以在发光二极管引线框架的相对两侧形成与若干端子相对应的若干个塑胶块;这些塑胶块包含端子的金属脚和塑胶件的塑胶,这些塑胶块作为所述发光二极管引线框架的切脚结构。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金属件为铜材件,端子对应为铜材端子。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发光二极管引线框架的横向宽度为7.00±0.05mm。进一步地,发光二极管引线框架的竖向高度2.00±0.05mm。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产品单颗结构及功能的前提下,能减少模具精度的成本并且能很好的解决产品毛边问题,稳定生产,减少修模的频率,增加此创新型结构的市场推广性。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型产品单颗成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引线框架示意图。图3是图2的仰视图。图4是图2中发光二极管引线框架的裁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领域,具体属于以LED7020D发光二极管引线框架为例新型切脚结构设计方案(将金属脚和塑胶一起切掉),彻底解决了注塑模具的精度及毛边问题,提供了一款非常稳定成型的LED7020D,这里的7020是指横向宽度7.00±0.05mm,竖向高度2.00±0.05mm。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将金属脚和塑胶一同切脚的发光二极管引线框架4包括金属件2、塑胶件1。塑胶件1直接注塑填充于金属件2的若干端子3间,以在发光二极管引线框架4的相对两侧形成与若干端子3相对应的若干个塑胶块6。金属件2优选为铜材件,端子3对应为铜材端子。发光二极管引线框架4可为LED7020D。这些塑胶块包含端子3的金属脚和塑胶件1的塑胶,这些塑胶块6作为所述发光二极管引线框架的切脚结构。也就是说,7020D产品单颗主要由铜材端子(即端子3)和注塑件(即塑胶件1)结合而成,注塑成型无需经过镶件做封胶,直接让塑胶填充在铜材端子的间隙(即铜材厚度,上下压平),成型后即单颗左右两端会长出6个塑胶块,这样彻底解决塑胶毛边或金属压伤问题。因7020D长出来的6个塑胶块超出产品的总长,所以采用切刀7(如图4的填充部分)将塑胶和金属一起裁切掉,这样裁切后尺寸,外观CPK值更加稳定。因此,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产品单颗结构及功能的前提下,能减少模具精度的成本并且能很好的解决产品毛边问题,稳定生产,减少修模的频率,增加此创新型结构的市场推广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