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9889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开关电器如断路器、继电器被广泛应用在电路连接中,通常根据接线的需要,接线端子端口的一侧会需要同时连接两个线缆或一个线缆和一个汇流排,而两者无法同时稳定的接入同一个端口,而且现有的接线端子在只使用一个端口时,另一个端口带电部位便裸露在开关表面,而且在客户用电时极易将导线误接到接线座的框体的下方空隙处造成导线接线不牢固,存在着触电的隐患。此外,现有的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不具有预压力,导线插入后还需要手动扶着再拧紧顶部的螺钉,装配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安装在开关电器的壳体1内,壳体1上设有用于外部导体通过的接线口11,接线端子的接线框2可在壳体1内滑动,接线框2的下端与壳体1之间设有预压外部导线的弹簧7,接线片13伸入接线框2中将接线框2分为上端口100和下端口200,接线框2的顶端设有用于固定外部导体的螺钉4,压动板51可随螺钉4运动用于与接线板3配合固定上端口100内的外部导体,压动板51上设有用于封闭上端口100和接线框2上方空隙的绝缘的上挡板52。

可选的,所述接线框2与接线口11之间设有绝缘的下挡板6,下挡板6用于防止误将外部导体接入到接线框2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压动板51为U形结构,随着螺钉4在壳体1中滑动,其包括 设置在螺钉4上方与螺钉4的螺帽配合的螺钉板511、伸入接线框2中与接线板3配合的压线板512和连接于螺钉板511和压线板512之间的连接板513。

可选的,所述上挡板52抵在压动板51的两端之间,在压动板51的螺钉板511端部向外延伸形成用于安装上挡板52的安装块5112,在上挡板52的一端设有与安装块5112配合的安装槽5211,上挡板52的另一端与压线板512的端部连接。

可选的,所述下挡板6一端插入至接线框2与弹簧7之间,通过接线框2与弹簧7固定;下挡板6包括伸入弹簧7与接线框2之间的弹簧板62和用于遮挡接线框2下方空隙的遮挡板61,弹簧板62与遮挡板61呈T字形结构垂直设置。

可选的,所述螺钉板511上设有便于用户拧动螺钉4的第一螺帽孔5111,在连接板513上端设有避让螺钉4的第二螺帽孔5131,第一螺帽孔5111与第一螺帽孔5111相互连通。

可选的,所述上挡板52一端的上遮挡端522底端的端面一部分抵在压动板51上,另一部分伸出压动板51并向下延伸形成上延长端5221,上延长端5221能够为压动板51的端部绝缘保护;所述上挡板52的另一端的螺钉端521上设有与压动板51安装配合的安装槽5211和用于避让螺钉4的螺帽的第三螺帽孔5212。

可选的,所述壳体1内设有与接线框2和压动板51滑动配合的接线座滑槽114、与上挡板52和下挡板6滑动配合的滑槽12,滑槽12设置在接线座滑槽114内靠近接线口11的一侧,在接线座滑槽114的底端设有用于固定弹簧7的弹簧固定槽115。

可选的,所述上挡板52包括用于遮挡上端口100的上遮挡端522和由上遮挡端522向上延伸形成的螺钉端521,上遮挡端522厚度大于螺钉端521的厚度,在上遮挡端522的两侧设有向壳体1延伸的上滑块5223,所述滑槽12侧壁设有与上滑块5223配合的第二滑槽19。

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可双端口同时接线,通过弹簧的设置,在连接外部导体时能够将外部导体预先压紧在接线端子的接线框中,可以方便用户接线装配,通过上挡板可以防止用户将外部导体误接至接线框上方,而且 在上端口不接外部导体时能够将上端口与外部封闭绝缘。此外,还设有下挡板,当仅使用一个上端口或下端口接线时,可以通过下挡板或上挡板将另一个端口与外部封闭并提供绝缘保护。而且,通过上挡板和下挡板的设置,还可以防止将外部导体接入到接线框的上方或下方与壳体之间的空隙处,具有防止用户在接线时误接的有益特点。而且,通过将上挡板抵在压动板的两端之间安装,使得装配更加简便可靠,同时上挡板随压动板运动,无需手动对上挡板施加额外的动作便可自动完成对端口开启或闭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的下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的上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的压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的接线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的上、下端口封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的上端口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9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安装在开关电器的壳体1内,壳体1上设有用于外部导体通过的接线口11,接线片13伸入接线框2中将接线框2的端口分为上端口100和下端口200,用于连接两个外部导体,接线框2的顶端设有用于固定外部导体的螺钉4,压动板51可随螺钉4运动用于与接线板3配合固定上端口100内的外部导体,压动板51上设有用于封闭上端口100和接线框2上方空隙的绝缘的上挡板52,当外部导体接入上端口100和/或下端 口200中后,将螺钉4拧紧至接线框2中将外部导体固定在接线框2中。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通过上挡板的设置,可以防止用户将外部导体误接至接线框上方,而且能够随压动板51运动,在上端口连接或不连接外部导体时,能够将上端口与外部封闭绝缘。

结合图2,接线端子的接线框2可在壳体1内滑动,接线框2的下端与壳体1之间设有预压外部导线的弹簧7;弹簧7可驱动接线框2向上滑动,对将要安装在接线框2内的外部导体预先压紧在接线框2下端和接线片3之间,再拧入螺钉4将外部导体固定在接线框2与接线片3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通过弹簧7的设置,在连接外部导体时,能够将外部导体预先压紧在接线端子的接线框2中,在外部导体全部预压紧完毕后,再通过拧入螺钉4将外部导体于接线框2和接线片3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框2与接线口11之间设有绝缘的下挡板6,下挡板6用于防止误将外部导体接入到接线框2的下方,通过下挡板6的设置不仅可以在用户接线时防止误将外部导体接入到接线框2的下方与接线口11之间的空隙,还可以在接线后使接线片3下方与外部绝缘,避免因暴露在外部造成漏电的安全隐患。

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挡板6一端插入至接线框2与弹簧7之间,通过接线框2与弹簧7固定,弹簧7的一端抵在壳体1上,另一端抵在下挡板6上,通过下挡板6推动接线框2下端向接线片13运动。具体的,所述下挡板6包括伸入弹簧7与接线框2之间的弹簧板62和用于遮挡接线框2下方空隙的遮挡板61,弹簧板62与遮挡板61呈T字形结构垂直设置。弹簧板62与遮挡板61也可以采用L字形结构设置,优选采用T字形结构,这样遮挡板61超出弹簧板62的部分可以挡住接线框2下端边沿,遮挡板61位于弹簧板62下方的部分可以防止外部导体错误插入,且有利于与壳体1的滑动配合。当然,下挡板6也可直接与接线框2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遮挡板61的两侧设有向壳体1延伸与壳体1滑动配合的下滑块611,壳体1设有与下滑块611滑动配合的滑槽12,滑槽12可以对下挡板6的运动方向进行引导,所述下滑块611在遮挡板61上端的两侧形成两个对称的直角槽;所述遮挡板61顶端靠近接线口11的侧边上设有便于插入外部导体的 下斜面63。与遮挡板61连接的弹簧板62包括上端与接线框2配合的推动面62a和下端与弹簧7的弹簧面62b,在弹簧面62b上设有用于固定弹簧7的弹簧块64。

如图4所示,在滑槽12上设有用于限制下挡板6运动距离的限位块13,在螺钉4拧紧时,下挡板6由于受限位块13的限制,接线框2可继续向上运动直至与接线板3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所述下挡板6与接线框2固定连接,下挡板6固定安装在接线框2下端,位于接线框2与接线口11之间,随接线框2一起滑动,用于遮挡接线框2下方的空隙,防止用户误将外部导体接入,弹簧7一端抵在壳体1上,另一端直接抵在接线框2的下端,并直接驱动接线框2的下端向接线片3的方向靠近。

如图5所示,所述上挡板52包括用于遮挡上端口100的上遮挡端522和由上遮挡端522向上延伸形成的螺钉端521,上遮挡端522厚度大于螺钉端521的厚度,在上遮挡端522的两侧设有向壳体1延伸的上滑块5223,壳体1内设有与螺钉端521两侧滑动配合的滑槽12,所述滑槽12侧壁设有与上滑块5223配合的第二滑槽19;所述上挡板52的一端与压动板51固定连接,其遮挡端522底端的端面一部分抵在压动板51上,另一部分伸出压动板51并向下延伸形成上延长端5221,上延长端5221能够为压动板51的端部绝缘保护;在上延长端5221上设有便于外部导体插入的上斜面5222,所述上挡板52的另一端的螺钉端521上设有与压动板51安装配合的安装槽5211和用于避让螺钉4的螺帽的第三螺帽孔5212,所述第三螺帽孔5212设置在安装槽5211的下方并与安装槽5211连通。

如图6所示,所述压动板51为U形结构,随着螺钉4在壳体1中滑动,其包括设置在螺钉4上方与螺钉4的螺帽配合的螺钉板511、伸入接线框2中与接线板3配合的压线板512和连接于螺钉板511和压线板512之间的连接板513。进一步,所述螺钉板511上设有便于用户拧动螺钉4的第一螺帽孔5111,在连接板513上端设有避让螺钉4的第二螺帽孔5131,所述第一螺帽孔5111与第二螺帽孔5131相互连通,通过第一螺帽孔5111的设置,在拧动螺钉4时可以直接穿过第一螺帽孔5111拧动螺钉4,第三螺帽孔5212与第二螺帽孔5131用于 避让螺钉4的侧边,能够避免拧动螺钉4时产生非必要的摩擦阻力,还具有紧凑结构的有益特点。此外,在压线板512的下侧设有用于增大与外部导体间摩擦阻力的栅纹结构。

进一步,所述上挡板52抵在压动板51的两端之间,在压动板51的螺钉板511端部向外延伸形成用于安装上挡板52的安装块5112,在上挡板52的一端设有与安装块5112配合的安装槽5211,上挡板52的另一端与压线板512的端部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的另一实施例,压动板51也可以不采用U型结构,上挡板52也可以仅安装在压动板51的一端,如固定在压动板51的压线板512端部。通过将上挡板52抵在压动板51的两端之间安装,使得装配更加简便可靠,同时上挡板52随压动板521运动,无需手动对上挡板52施加额外的动作便可自动完成对端口开启或闭合。此外,在滑槽12内还设有用于限制上挡板52运动距离的上限位块14。

如图7所示,所述接线框2为一体成型的环形结构,其包括底板121和由底板两端分别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侧板1221和第二侧板1231,第一侧板1221和第二侧板1231的顶端又相向弯折延伸分别形成第一顶板1222和第二顶板1232,第二顶板1232位于第一顶板1222的上侧,所述第二顶板1232的另一端向第一侧板1221方向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凸筋1233,在第一侧板1221上设有与凸筋1233配合的第一固定槽1223,在第二侧板1231与第二顶板123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固定槽1234,第一顶板1232上设有延伸插入第二固定槽1234与之配合的第一凸筋1224;所述底板121上侧设有用于增大接线框2与外部导体之间摩擦力的栅纹结构;所述接线板3的上侧和下侧设有用于增大与外部导体之间摩擦力的栅纹结构;所述第一顶板1222和第二顶板1232上设有螺钉4通过的螺纹孔125。进一步,所述第二凸筋1233端部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凸筋延长部1233a,第二凸筋1233整体呈T字形结构卡入第一固定槽1223中,第一固定槽1223为与第二凸筋1233形状相配合的结构;接线板3上设有用于增大与外部导体间摩擦阻力的栅纹特征。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内设有与接线框2和压动板51滑动配合的接线座滑槽114、与上挡板52和下挡板6滑动配合的滑槽12,滑槽12设置在接线座滑槽114内靠近接线口11的一侧,在接线座滑槽114的底端设有用于固定弹簧 7的弹簧固定槽115,在弹簧固定槽115两侧侧壁上设有相向延伸插入至锁定弹簧14中用于固定弹簧的弹簧延长端116。

本实施例的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当螺钉4拧紧在接线框2中时,接线端子处于图8所示状态,上挡板52和下挡板6可分别遮挡上端口100和下端口200,并将两个端口封闭与外部绝缘;当螺钉4拧出接线框2一部分时,接线端子处于图9所示的状态,接线框2受弹簧作用而使下端口200被下挡板6封闭,同时接线框2下方的空隙可被下挡板6遮挡,防止导线误插入接线框2的下方,同时上端口100打开,可供正常接线;当仅需下端口200接线时,先按压螺钉4使接线板3向下滑动,此时下端口200张开,可供正常接线,同时由于弹簧7的推动,接入下端口200的外部导体可以被预先压紧,方便接入多个外部导体。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