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9890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开关电器如断路器、继电器被广泛应用在电路连接中,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通常用于将外部导体固定并与开关电器电连接。现有的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不具有预压力,导线插入后还需要手动扶着再拧紧顶部的螺钉,装配效率低。此外,导线插入时容易将外部导体误接到接线端子的接线框下方,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安装在开关电器的壳体11内,壳体11上设有用于外部导体通过的接线口111,接线端子的接线框12可在壳体11内滑动,接线片13伸入接线框12中,接线框12上端设有用于固定外部导体的螺钉16,接线框12的下端与壳体11之间设有预压外部导线的锁定弹簧14,在接线框12与接线口111之间设有绝缘的挡板15,挡板15用于防止误将外部导体接入到接线框12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挡板15一端插入至接线框12与锁定弹簧14之间。

可选的,所述挡板15与接线框12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挡板15包括伸入锁定弹簧14与接线框12之间的弹簧板152和用于遮挡接线框12下方空隙的遮挡板151,弹簧板152与遮挡板151呈T字形结构垂直设置。

可选的,所述遮挡板151的两侧设有向壳体11延伸与壳体11滑动配合的 下滑块156,壳体11设有与下滑块156滑动配合的滑槽112。

可选的,弹簧板152包括上端与接线框12配合的推动面152a和下端与锁定弹簧14的弹簧面152b,在弹簧面152b上设有用于固定锁定弹簧14的弹簧块155;所述遮挡板151顶端靠近接线口111的侧边上设有便于插入外部导体的斜面154。

可选的,所述接线框12为一体成型的环形结构,其包括底板121和由底板两端分别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侧板1221和第二侧板1231,第一侧板1221和第二侧板1231的顶端又相向弯折延伸分别形成第一顶板1222和第二顶板

1232,第二顶板1232位于第一顶板1222的上侧,所述第二顶板1232的另一端向第一侧板1221方向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凸筋1233,在第一侧板1221上设有与凸筋1233配合的第一固定槽1223,在第二侧板1231与第二顶板123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固定槽1234,第一顶板1232上设有延伸插入第二固定槽1234与之配合的第一凸筋1224。

可选的,所述第二凸筋1233端部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凸筋延长部1233a,第二凸筋1233整体呈T字形结构卡入第一固定槽1223中,第一固定槽1223为与第二凸筋1233形状相配合的结构;所述底板121上侧设有用于增大接线框12与外部导体之间摩擦力的栅纹结构;所述接线片13的上设有用于增大与外部导体之间摩擦力的栅纹结构;所述第一顶板1222和第二顶板1232上设有螺钉16通过的螺纹孔125。

可选的,壳体11内设有与接线框12滑动配合的接线座滑槽114,和与挡板15滑动配合的滑槽112,滑槽112设置在接线座滑槽114内靠近接线口111的一侧,在接线座滑槽114的底端设有用于固定锁定弹簧14的弹簧固定槽115,在弹簧固定槽115两侧侧壁上设有相向延伸插入至锁定弹簧14中用于固定弹簧的弹簧延长端116。

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通过锁定弹簧的设置,可以在连接外部导体时,能够将外部导体预先压紧在接线端子的接线框中,在外部导体全部预压紧完毕后,再通过拧入螺钉将外部导体与接线框和接线片固定;由于锁定弹簧的存在接线座可在一定范围内滑动,在接线座的接线框的下端与接线口之间的空隙设置挡板,可以防止用户在接线时误将外部导体接入接线框的下方,还 可以将空隙处遮挡,避免因暴露在外部造成漏电的安全隐患。此外,挡板通过锁定弹簧与接线框固定,安装方便,可靠性高,挡板与接线框接触面积大、传动稳定可靠且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的挡板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的接线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5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安装在开关电器的壳体11内,壳体11上设有用于外部导体通过的接线口111,接线端子的接线框12可在壳体11内滑动,接线片13伸入接线框12中,接线框12上端设有用于固定外部导体的螺钉16,接线框12的下端与壳体11之间设有预压外部导线的锁定弹簧14;锁定弹簧14可驱动接线框12向上滑动,对将要安装在接线框12内的外部导体预先压紧在接线框12下端和接线片13之间,再拧入螺钉16将外部导体固定在接线框12与接线片13之间。在接线框12与接线口111之间设有绝缘的挡板15,挡板15用于防止误将外部导体接入到接线框12的下方,挡板15通过锁定弹簧14与接线框12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通过锁定弹簧14的设置,在连接外部导体时,能够将外部导体预先压紧在接线端子的接线框12中,在外部导体全部预压紧完毕后,再通过拧入螺钉16将外部导体于接线框12和接线片13固定。通过挡板15的设置不仅可以在用户接线时防止误将外部导体接入到接线框12的下方与接线口111之间的空隙,还可以在接线后使接线片13下方与外部绝缘,避免因暴露在外部造成漏电的安全隐患。当螺钉16从接线框 12中退出时,在接线框12与接线片13之间可形成端口供外部导体插入,此时受锁定弹簧14的作用可在拧入螺钉16前对外部导体进行预压紧,防止外部导体在接线过程中滑出接线框12,当螺钉16仅退出接线框12部分时,接线框12下方与接线口111的空隙可被挡板15遮挡,从而防止用户在接线时误将外部导体接入接线框12的下方。

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挡板15一端插入至接线框12与锁定弹簧14之间,通过接线框12与锁定弹簧14固定。挡板通过锁定弹簧与接线框固定,安装方便,可靠性高,挡板与接线框接触面积大、传动稳定可靠且不易脱落。锁定弹簧14的一端抵在壳体11上,另一端抵在挡板15上,通过挡板15推动接线框12下端向接线片13运动。具体如图3所示,所述挡板15包括伸入锁定弹簧14与接线框12之间的弹簧板152和用于遮挡接线框12下方空隙的遮挡板151,弹簧板152与遮挡板151呈T字形结构垂直设置。弹簧板152与遮挡板151也可以采用L字形结构设置,优选采用T字形结构,这样遮挡板151超出弹簧板152的部分可以挡住接线框12下端边沿,遮挡板151位于弹簧板152下方的部分可以防止外部导体错误插入,且有利于与壳体11的滑动配合。所述遮挡板151的两侧设有向壳体11延伸与壳体11滑动配合的下滑块156,壳体11设有与下滑块156滑动配合的滑槽112,滑槽112可以对下挡板15的运动方向进行引导,所述下滑块156在遮挡板151上端的两侧形成两个对称的直角槽;所述遮挡板151顶端靠近接线口111的侧边上设有便于插入外部导体的斜面154。与遮挡板151连接的弹簧板152包括上端与接线框12配合的推动面152a和下端与锁定弹簧14的弹簧面152b,在弹簧面152b上设有用于固定锁定弹簧14的弹簧块15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所述挡板15与接线框12固定连接,挡板15固定安装在接线框12下端,位于接线框12与接线口111之间,随接线框12一起滑动,用于遮挡接线框12下方的空隙,防止用户误将外部导体接入,锁定弹簧14一端抵在壳体11上,另一端直接抵在接线框12的下端,并直接驱动接线框12的下端向接线片13的方向靠近。

如图4所示,所述接线框12为一体成型的环形结构,其包括底板121和由底板两端分别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侧板1221和第二侧板1231,第一侧板 1221和第二侧板1231的顶端又相向弯折延伸分别形成第一顶板1222和第二顶板1232,第二顶板1232位于第一顶板1222的上侧,所述第二顶板1232的另一端向第一侧板1221方向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凸筋1233,在第一侧板1221上设有与凸筋1233配合的第一固定槽1223,在第二侧板1231与第二顶板123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固定槽1234,第一顶板1232上设有延伸插入第二固定槽1234与之配合的第一凸筋1224;所述底板121上侧设有用于增大接线框12与外部导体之间摩擦力的栅纹结构;所述接线片13上设有用于增大与外部导体之间摩擦力的栅纹结构;所述第一顶板1222和第二顶板1232上设有固定螺钉16通过的螺纹孔125。进一步,所述第二凸筋1233端部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凸筋延长部1233a,第二凸筋1233整体呈T字形结构卡入第一固定槽1223中,第一固定槽1223为与第二凸筋1233形状相配合的结构。如图5所示的接线片13上设有用于增大与外部导体间摩擦阻力的栅纹特征。

如图1所示,壳体11内设有与接线框12滑动配合的接线座滑槽114,和与挡板15滑动配合的滑槽112,滑槽112设置在接线座滑槽114内靠近接线口111的一侧,在接线座滑槽114的底端设有用于固定锁定弹簧14的弹簧固定槽115,在弹簧固定槽115两侧侧壁上设有相向延伸插入至锁定弹簧14中用于固定弹簧的弹簧延长端116。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