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芯体积可调的油气混合式铁芯电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5583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芯体积可调的油气混合式铁芯电抗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抗器,尤其涉及一种铁芯体积可调的油气混合式铁芯电抗器。



背景技术:

在高压电的输送中,存在电压升高的情况,电压升高是由于空载或轻载时,线路的电容(对低电容和相间电容)电流在线路的电感上的压降所引起的。它将使线路电压高于电源电压。当愈严重,通常线路愈长,则电容效应愈大,工频电压升高也愈大。对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而言,空载或轻载时线路电容的充电功率是很大的,通常充电功率随电压的平方面急剧增加,巨大的充电功率除引起上述工频电压升高现象之外,还将增大线路的功率和电能损耗以及引起自励磁,同期困难等问题。则需要在输送中添加电抗器补偿这部分充电功率。传统的铁芯电感器的铁芯体积均不可调节,不能适应不同安装位置的补偿需求,因此可能出现浪费的情况,影响高压电的输送,同时采用单一的冷却方式对电抗器进行冷却,可能影响其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铁芯体积可调的油气混合式铁芯电抗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铁芯体积可调的油气混合式铁芯电抗器,包括电感线圈、油箱、内铁芯、中层铁芯和外层铁芯,所述内铁芯竖直设置在所述电感线圈内,所述内铁芯的中心处设置有通孔,所述内铁芯的两端的外表面通过密封板与所述电感线圈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中层铁芯和所述外层铁芯依次套装在所述内铁芯上,所述内铁芯与所述电感线圈之间的空腔通过油管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内铁芯的通孔通过气管与大气接通。

具体地,所述内铁芯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竖直的插槽,所述中层铁芯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内铁芯上的插槽对应的插棱,所述中层铁芯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竖直的插槽,所述外层铁芯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中层铁芯的插槽对应的插棱。

优选地,所述内铁芯上的插槽与所述中层铁芯上的插槽错位设置。

具体地,所述内铁芯的外径小于所述中层铁芯的内径,所述中层铁芯的外径小于所述外层铁芯的内径,所述内铁芯与所述中层铁芯之间、所述中层铁芯与所述外层铁芯之间设置有存油间隙。

进一步,所述外层铁芯和所述内层铁芯上均交错设置有多个过油通槽。

更进一步,所述中层铁芯的数量为多个,且从内至外的依次层叠套装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铁芯体积可调的油气混合式铁芯电抗器通过设置多层结构的铁芯使其实现对铁芯体积的调节,并且在铁芯的内外层分别施加干湿两种不同的冷却方法,能有效的提升电抗器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铁芯体积可调的油气混合式铁芯电抗器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层铁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铁芯体积可调的油气混合式铁芯电抗器,包括电感线圈1、油箱、内铁芯2、中层铁芯3和外层铁芯4,内铁芯2竖直设置在电感线圈1内,内铁芯2的中心处设置有通孔,内铁芯2的两端的外表面通过密封板11与电感线圈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中层铁芯3和外层铁芯4依次套装在内铁芯2上,内铁芯2与电感线圈1之间的空腔通过油管与油箱连通,内铁芯2的通孔通过气管与大气接通,内铁芯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竖直的插槽,中层铁芯3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与内铁芯2上的插槽对应的插棱6,中层铁芯3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竖直的插槽,外层铁芯4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与中层铁芯3的插槽对应的插棱6,内铁芯2上的插槽与中层铁芯3上的插槽错位设置,内铁芯2的外径小于中层铁芯3的内径,中层铁芯3的外径小于外层铁芯4的内径,内铁芯2与中层铁芯3之间、中层铁芯3与外层铁芯4之间设置有存油间隙5,外层铁芯4和内层铁芯上均交错设置有多个过油通槽7,中层铁芯3的数量为多个,且从内至外的依次层叠套装设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铁芯体积可调的油气混合式铁芯电抗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选择一定数量的中层铁芯3,并将其依次插入固定在内铁芯2上,使其起到正常的铁芯电抗器的作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对铁芯与电感线圈1之间的区域进行油冷,对铁芯内部进行干冷,提升电抗器的冷却效率,并且减少其产生的电磁场,能减小其安装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