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电感全自动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1717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电感全自动绕线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圈绕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电感全自动绕线机。



背景技术:

车载电感线圈在生产过程,在完成绕线工序后再送到包胶机中进行包胶,最后进行人工排版,如此需要每个工序中都需要人工搬运,效率极低,人工成本过高,不能满足产能的要求,因此为满足市场需要有必要开发一种能够满足自动上料、排版、绕线以及包胶的自动化绕线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电感全自动绕线机,包括:机座,在机座部形成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从左而右依次设置自动上料机构、绕线机构、缠脚及剪断机构、包胶机构、自动排版及下料机构,上述机构通过设有的机械手移动机构协同运作;

所述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满料机构以及设于满料机构前方的上料CCD检测机构以及穿梭机构,上述机构之间通过实现X轴、Y轴和Z轴移动的上料机械手配合上料动作;

机械手移动机构,包括:三组结构一致的移动主轴组件,移动主轴组件设有的转移机械手实现自动上料机构、绕线机构、缠脚及剪断机构、包胶机构、自动排版及下料机构之间移动,所述移动主轴组件的下方设有主轴流水移动组件;

绕线机构,包括:绕线主座,所述绕线主座上设有实现X轴、Y轴和Z轴移动的走线座,所述走线座上设置有剪线机构,所述走线座下方设有第一绕线组件,所述第一绕线组件上设置有四组同步转动的第一绕线夹头;

缠脚及剪断机构,包括:缠脚及剪断主座,所述缠脚及剪断座上设置有缠脚夹住组件以及设置于缠脚夹住组件下方的第二绕线组件,所述第二绕线组件上设置有四组同步转动的第二绕线夹头,在所述缠脚夹住组件上端设有可升降的第二剪线组件;

包胶机构,包括:包胶主座,在所述包胶主座上设有实现X轴、Y轴和Z轴移动的胶带走线座,所述胶带走线座上设置有胶带压紧组件以及剪断组件,所述胶带压紧组件的正下方设置有包胶缠绕组件以及与包胶缠绕组件配合的胶带扯动组件;

自动排版及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机械手以及排版组件,所述排版组件包括实现X轴、Y轴和Z轴移动的排版座,所述排版座上设有四组排版真空吸嘴,在所述排版座上设有出料夹具,所述出料夹具下方设有下料承托板。

进一步的,所述满料机构包括满料座,所述满料座设有预料盘,所述预料盘上设有用于对摆盘定位的定位销,所述预料盘下方设有预料升降气缸,实现预料盘的升降,所述满料座的后侧设置有上料左右气缸以及线轨,所述上料左右气缸连接有满料盘;所述上料机械手包括实现X轴、Y轴和Z轴移动的上料移动座,所述上料移动座上设置有四组上料真空吸嘴,所述上料移动座的前端延伸形成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摆盘夹持升降气缸以及与摆盘夹持升降气缸配合的夹持升降座,所述夹持升降座的一侧设有固定叶,所述夹持升降座的另一侧设有摆盘夹持气缸,所述摆盘夹持气缸连接有摆盘夹持叶;所述上料CCD检测机构包括上料检测座,所述上料检测座上设有检测升降气缸,所述检测升降气缸连接有CCD镜头;所述穿梭机构包括穿梭主座,所述穿梭主座上设置有穿梭前后气缸,所述穿梭前后气缸连接有过度主座,所述过度主座上设置有四组用于承载线圈框架的模具。

进一步的,所述走线座的前端下侧设置有四组铜线走线引导针,在所述走线座的前端固设有剪线升降气缸,所述剪线升降气缸连接有四组气动剪刀;第一绕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绕线主座上的第一绕线电机,所述第一绕线电机通过同步轮带分别连接有四组第一绕线夹头,所述第一绕线夹头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绕线柱,所述第一绕线夹头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装纳电感线圈的第一装纳腔,所述第一绕线夹头的上端面为平整面,在所述绕线主座上还设置有压铜线机构以及主轴固定机构,所述压铜线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绕线主座一侧的压铜线前后气缸,所述压铜线前后气缸连接有压铜线主板,所述压铜线主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绕线夹头位置及数量匹配的压铜线压头,所述压铜线压头的下端部为内凹的圆弧面,所述主轴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绕线主座上的主轴固定气缸,所述主轴固定气缸连接主轴固定块,所述主轴固定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绕线夹头位置及数量匹配的固定夹头。

进一步的,所述缠脚夹住组件包括通过电机以及丝杆实现X轴、Y轴和Z轴移动的缠脚夹住主座,该缠脚夹住主座设于所述缠脚及剪断主座上,所述缠脚及剪断主座的前端设置有由设有的夹住气缸带动的夹住夹头,所述第二剪线组件设置于夹住夹头的后方,所述第二剪线组件设有剪线上下气缸带动升降;第二绕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绕线主座上的第二绕线电机,所述第二绕线电机通过同步轮带分别连接有四组第二绕线夹头,所述第二绕线夹头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二绕线柱,所述第二绕线夹头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装纳电感线圈的第二装纳腔,所述第二绕线夹头的上端面为平整面,所述第二剪线组件的下方设置有余线回收桶。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主轴组件包括移动主轴座,所述移动主轴座上设置有四组吸料转动夹头,每个吸料转动夹头上设有真空吸嘴,所述转移机械手包括通过转移气缸以及转移线轨实现X轴移动的转移主座,所述转移主座上设置有四组等距分布的转移前后气缸,所述转移前后气缸连接有转移升降气缸,所述转移升降气缸连接有转移承托机械手,主轴流水移动组件包括主轴流水座,所述主轴流水座上设置有多组通过设有的主轴流水电机获取动力的滚轴,在所述主轴流水座的首尾还设置有用于将移动主轴座升降的机械手升降组件,该机械手升降组件包括机械手升降气缸及与机械手升降气缸连接的承托件。

进一步的,所述胶带压紧组件包括胶带张紧块以及与胶带张紧块贴合的胶带压紧轮,胶带压紧轮通过活动轴或轴承与所述胶带走线座连接,所述剪断组件包括固定于胶带压紧组件上的胶带剪断气缸,胶带剪断气缸连接有剪断连接板,剪断连接板上连接有四组剪断刀片;所述包胶缠绕组件包括固定于包胶主座上的包胶缠绕电机,所述包胶缠绕电机通过同步轮带连接有四组包胶缠绕主轴,所述包胶缠绕主轴为方形结构;所述胶带扯动组件固定于包胶主座上的扯动左右电机以及线轨,所述扯动左右电机连接有设于线轨上的扯动移动板,所述扯动移动板上固定有四组扯动气缸,所述扯动气缸连接有扯动夹头。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机械手包括下料机械座,所述下料机械座上固设有下料机械前后气缸,所述下料机械前后气缸连接有下料机械手翻转座,所述下料机械手翻转座上设有下料机械手翻转电机,所述下料机械手翻转电机连接有翻转板,在所述翻转板上设有下料真空吸嘴。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工作平台从左而右依次设置自动上料机构、绕线机构、缠脚及剪断机构、包胶机构、自动排版及下料机构,在机械手移动机构协同运作下能够实现全自动智能上料、检测、绕线、剪断、包胶以及排版下料的动作,不再需要人工辅助,能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可实现全自动化流水作业,增加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车载电感全自动绕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满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料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料CCD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穿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机械手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绕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9为缠脚及剪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B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包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C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13为自动排版及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下料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至图1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电感全自动绕线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电感全自动绕线机,请参阅图1,包括:机座001,在机座001部形成工作平台002,所述工作平台002从左而右依次设置自动上料机构003、绕线机构004、缠脚及剪断机构005、包胶机构006、自动排版及下料机构007,上述机构通过设有的机械手移动机构008协同运作;

请参阅图2至图5,所述自动上料机构003包括满料机构以及设于满料机构前方的上料CCD检测机构以及穿梭机构,上述机构之间通过实现X轴、Y轴和Z轴移动的上料机械手配合上料动作,所述满料机构包括满料座009,所述满料座009设有预料盘010,所述预料盘010上设有用于对摆盘011定位的定位销012,所述预料盘010下方设有预料升降气缸013,实现预料盘010的升降,所述满料座009的后侧设置有上料左右气缸014以及线轨,所述上料左右气缸014连接有满料盘015;所述上料机械手包括实现X轴、Y轴和Z轴移动的上料移动座016,所述上料移动座016上设置有四组上料真空吸嘴017,所述上料移动座016的前端延伸形成安装部018,所述安装部018上设置有摆盘夹持升降气缸019以及与摆盘夹持升降气缸019配合的夹持升降座020,所述夹持升降座020的一侧设有固定叶021,所述夹持升降座020的另一侧设有摆盘夹持气缸022,所述摆盘夹持气缸022连接有摆盘夹持叶023;所述上料CCD检测机构包括上料检测座024,所述上料检测座024上设有检测升降气缸025,所述检测升降气缸025连接有CCD镜头026;所述穿梭机构包括穿梭主座027,所述穿梭主座027上设置有穿梭前后气缸028,所述穿梭前后气缸028连接有过度主座029,所述过度主座029上设置有四组用于承载线圈框架的模具030;

请参阅图6,机械手移动机构008,包括:三组结构一致的移动主轴组件,移动主轴组件设有的转移机械手实现自动上料机构003、绕线机构004、缠脚及剪断机构005、包胶机构006、自动排版及下料机构007之间移动,所述移动主轴组件的下方设有主轴流水移动组件,所述移动主轴组件包括移动主轴座031,所述移动主轴座031上设置有四组吸料转动夹头032,每个吸料转动夹头032上设有真空吸嘴,所述转移机械手包括通过转移气缸以及转移线轨实现X轴移动的转移主座033,所述转移主座033上设置有四组等距分布的转移前后气缸034,所述转移前后气缸034连接有转移升降气缸035,所述转移升降气缸035连接有转移承托机械手036,主轴流水移动组件包括主轴流水座037,所述主轴流水座037上设置有多组通过设有的主轴流水电机038获取动力的滚轴039,在所述主轴流水座037的首尾还设置有用于将移动主轴座031升降的机械手升降组件,该机械手升降组件包括机械手升降气缸040及与机械手升降气缸040连接的承托件041;

请参阅图7和图8,绕线机构004,包括:绕线主座042,所述绕线主座042上设有实现X轴、Y轴和Z轴移动的走线座043,所述走线座043上设置有剪线机构,所述走线座043下方设有第一绕线组件,所述第一绕线组件上设置有四组同步转动的第一绕线夹头044,所述走线座043的前端下侧设置有四组铜线走线引导针045,在所述走线座043的前端固设有剪线升降气缸046,所述剪线升降气缸046连接有四组气动剪刀047;第一绕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绕线主座042上的第一绕线电机048,所述第一绕线电机048通过同步轮带分别连接有四组第一绕线夹头044,所述第一绕线夹头044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绕线柱049,所述第一绕线夹头044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装纳电感线圈的第一装纳腔050,所述第一绕线夹头044的上端面为平整面051,在所述绕线主座042上还设置有压铜线机构以及主轴固定机构,所述压铜线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绕线主座042一侧的压铜线前后气缸052,所述压铜线前后气缸052连接有压铜线主板053,所述压铜线主板05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绕线夹头044位置及数量匹配的压铜线压头054,所述压铜线压头054的下端部为内凹的圆弧面055,所述主轴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绕线主座042上的主轴固定气缸056,所述主轴固定气缸056连接主轴固定块057,所述主轴固定块057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绕线夹头044位置及数量匹配的固定夹头058,在所述主轴固定机构的前方还设有用于辅助线头夹住剪断的余线夹头059,所述余线夹头059连接有夹紧气缸060,通过夹紧气缸060实现余线夹头059的张开以及关闭;

请参阅图9和图10,缠脚及剪断机构005,包括:缠脚及剪断主座061,所述缠脚及剪断座上设置有缠脚夹住组件以及设置于缠脚夹住组件下方的第二绕线组件,所述第二绕线组件上设置有四组同步转动的第二绕线夹头062,在所述缠脚夹住组件上端设有可升降的第二剪线组件068,所述缠脚夹住组件包括通过电机以及丝杆实现X轴、Y轴和Z轴移动的缠脚夹住主座063,该缠脚夹住主座063设于所述缠脚及剪断主座061上,所述缠脚及剪断主座061的前端设置有由设有的夹住气缸064带动的夹住夹头065,所述第二剪线组件068设置于夹住夹头065的后方,所述第二剪线组件068设有剪线上下气缸066带动升降;第二绕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绕线主座042上的第二绕线电机067,所述第二绕线电机067通过同步轮带分别连接有四组第二绕线夹头062,所述第二绕线夹头062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二绕线柱063,所述第二绕线夹头062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装纳电感线圈的第二装纳腔064,所述第二绕线夹头062的上端面为平整面,所述第二剪线组件068的下方设置有余线回收桶065;

请参阅图11和图12,所述包胶机构006,包括:包胶主座069,在所述包胶主座069上设有实现X轴、Y轴和Z轴移动的胶带走线座070,所述胶带走线座070上设置有胶带压紧组件以及剪断组件,所述胶带压紧组件的正下方设置有包胶缠绕组件以及与包胶缠绕组件配合的胶带扯动组件,所述胶带压紧组件包括胶带张紧块071以及与胶带张紧块071贴合的胶带压紧轮072,胶带压紧轮072通过活动轴或轴承与所述胶带走线座070连接,所述剪断组件包括固定于胶带压紧组件上的胶带剪断气缸073,胶带剪断气缸073连接有剪断连接板074,剪断连接板074上连接有四组剪断刀片075;所述包胶缠绕组件包括固定于包胶主座069上的包胶缠绕电机076,所述包胶缠绕电机076通过同步轮带连接有四组包胶缠绕主轴077,所述包胶缠绕主轴077为方形结构;所述胶带扯动组件固定于包胶主座069上的扯动左右电机078以及线轨,所述扯动左右电机078连接有设于线轨上的扯动移动板079,所述扯动移动板079上固定有四组扯动气缸080,所述扯动气缸连接有扯动夹头081;

请参阅图13和图14,自动排版及下料机构007,包括下料机械手以及排版组件,所述排版组件包括实现X轴、Y轴和Z轴移动的排版座082,所述排版座082上设有四组排版真空吸嘴083,在所述排版座082上设有出料夹具084,所述出料夹具084下方设有下料承托板085,所述下料机械手包括下料机械座086,所述下料机械座086上固设有下料机械前后气缸087,所述下料机械前后气缸087连接有下料机械手翻转座088,所述下料机械手翻转座088上设有下料机械手翻转电机089,所述下料机械手翻转电机089连接有翻转板090,在所述翻转板090上设有下料真空吸嘴091。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工作平台002从左而右依次设置自动上料机构003、绕线机构004、缠脚及剪断机构005、包胶机构006、自动排版及下料机构007,在机械手移动机构008协同运作下能够实现全自动智能上料、检测、绕线、剪断、包胶以及排版下料的动作,不再需要人工辅助,能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可实现全自动化流水作业,增加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的提升。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