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的小型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668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的小型变压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减震的小型变压器。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的生活早已经离不开变压器的支持,变压器的存在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跨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不仅实现了远距离的电力输出与输入,而且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逐步成熟,而且安全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障,为了满足与供电电网的连接需要,通常需要通过电力变压器对电能进行调整后可实现并网供电。但在目前大量变压器的使用中发现,当前变压器体积以及自重较大,在运行时毫无避免的存在变压器内部器件发生剧烈震动的现象,内部器件一旦发生损耗,便会导致严重的涡流损耗及漏感现象,造成变压器工作效率低下,现在传统变压器的安装基本上都是直接安装在安装板上,固定在底面上,后期使用时往往会因为环境或内部器件的原因产生大量振动,久而久之,振动会加剧内部器件的损耗,使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大大减损,并且会对电力的传输造成大量损耗,目前使用减震底座结构复杂,造价成本高,减震效果差,对整体减震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的小型变压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的小型变压器,包括变压器本体,所述变压器本体内侧顶部设有储油柜,所述变压器本体底部设置有一组铁芯,所述铁芯的外侧缠绕有绕组,所述变压器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冷却风扇组,所述变压器本体的下方设置有混凝土基座,所述变压器本体的下方四角处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下方设置有减震支座,所述变压器本体整体放置在安装面上,所述变压器本体分别与冷却风扇组、支柱固定连接,所述支柱安装在减震支座上。

优选的,所述支柱与减震支座放置在混凝土基座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支柱与混凝土基座的凹槽内壁之间通过减震弹簧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支座由三层天然阻尼橡胶叠加而成。

优选的,所述减震支座四角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天然阻尼橡胶顶柱,且天然阻尼橡胶顶柱套有减震弹簧。

优选的,所述减震支座面层间隔排布大橡胶顶球与小橡胶顶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减震的小型变压器结构简单,通过加入减震弹簧、天然阻尼橡胶、大橡胶顶球与小橡胶顶球,使变压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震动经由支柱传至减震弹簧以及天然阻尼橡胶,逐步被吸收化解,使变压器的工作状态更加平稳,内部器件使用年限得到大大提升,将涡流损耗及漏感现象降到最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减震支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减震支座材料组成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减震支座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变压器本体、2冷却风扇组、3储油柜、4安装面、5铁芯、6绕组、7支柱、8减震支座、9混凝土基座、10减震弹簧、11天然阻尼橡胶顶柱、12小橡胶顶球、13天然阻尼橡胶、14大橡胶顶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减震的小型变压器,包括变压器本体1,所述变压器本体1内侧顶部设有储油柜3,所述变压器本体1底部设置有一组铁芯5,所述铁芯5的外侧缠绕有绕组6,所述变压器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冷却风扇组2,所述变压器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混凝土基座9,所述变压器本体1的下方四角处设置有支柱7,所述支柱7的下方设置有减震支座8,所述减震支座8由三层天然阻尼橡胶13叠加而成,所述变压器本体1整体放置在安装面4上,所述变压器本体1分别与冷却风扇组2、支柱7固定连接,所述支柱7安装在减震支座8上,所述支柱7与减震支座8放置在混凝土基座9凹槽内,所述减震支座8面层间隔排布大橡胶顶球14与小橡胶顶球12,所述减震支座8四角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天然阻尼橡胶顶柱11,且天然阻尼橡胶顶柱11套有减震弹簧10,所述支柱7与混凝土基座9的凹槽内壁之间通过减震弹簧10连接。

工作原理:当变压器开始工作时,铁芯5与绕组6开始工作,同时储油柜3启动,对变压器本体1进行冷却工作,同时冷却风扇组2开始工作,对变压器本体1进行抽风散热工作,在铁芯5与绕组6、储油柜3、冷却风扇组2工作时,由于器件工作原理,产生震动,所有的震动传至支柱7,支柱7将震动传至四周,在支柱7周侧,支柱7将震动经由减震弹簧10传至混凝土基座9,混凝土基座9将震动吸收,在支柱7下方,支柱7将震动经由减震弹簧10、天然阻尼橡胶顶柱11、大橡胶顶球14与小橡胶顶球12,将震动传至天然阻尼橡胶13,天然阻尼橡胶13将震动吸收化解。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