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5731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插头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中,通过将电源线缆的插头插入到入口、出口等插入部来接受电力供给。在这种电子设备中,有时插头会意外地被从插入部拔出。因此,现在,正在考虑防止插头被意外拔出的方法。

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54403号公报)中公开有一种电源线缆锁定装置,其具备:两端部,插入到设在入口的两侧的一对突起部的孔内;及主体部,连结一对两端部,并沿插入到入口的插头的两侧部及后侧延伸。

在该电源线缆锁定装置中,通过在主体部与入口之间夹入插头,防止插头被意外拔出。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内容:通过在对插头作用预定的拔出力的情况下使主体部变形或断裂而容许插头拔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5440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电源线缆锁定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在主体部变形或断裂了的情况下,难以进行再利用。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电源线缆锁定装置中,仅靠主体部变形,插头有可能不会从插入部完全脱离。在这种情况下,会对电源线缆内的芯线作用过度的拉伸力,可能会对芯线造成损伤。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电源线缆锁定装置中,若在主体部变形或断裂后,与主体部成一体的两端部从入口侧的孔拔出,则还有可能会丢失主体部。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情况而作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一例是提供一种插头保持装置,能够实现对电源线缆内的芯线的保护,且还能进行再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另一例是提供一种插头保持装置,能够实现对电源线缆内的芯线的保护,还能够进行再利用,而且还能够防止丢失。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是一种将电源线缆的插头保持为插入到插入部的状态的插头保持装置,该插头保持装置具备:卡定部件,具有用于将插头夹入到夹持部与插入部之间的该夹持部和与所述夹持部一体地形成并在插头的两侧部从所述夹持部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的一对卡定部;一对被卡定部,固定于插入部的两侧部并分别具有插入所述卡定部的孔部,通过所述卡定部插入所述孔部来卡定所述卡定部件,所述夹持部能够弹性变形以使一对所述卡定部的间隔变化,所述卡定部的突出方向相对于与所述插头的插入拔出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是一种将电源线缆的插头保持为插入到插入部的状态的插头保持装置,该插头保持装置具备:卡定部件,具有用于将插头夹入到夹持部与插入部之间的该夹持部和与所述夹持部一体地形成并在插头的两侧部从所述夹持部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的一对卡定部;一对被卡定部,固定于插入部的两侧部并分别具有插入所述卡定部的孔部,通过所述卡定部插入所述孔部来卡定所述卡定部件,所述夹持部能够弹性变形以使一对所述卡定部的间隔变化,一对所述卡定部中的第一卡定部的突出方向相对于与插头的插入拔出方向正交的横向方向倾斜,一对所述卡定部中的第二卡定部具有相对于所述夹持部向插头的拔出方向延伸的钩部,插入所述第二卡定部的所述孔部为在所述横向方向上贯通所述被卡定部的贯通孔。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能够具有将电源线缆的插头保持为插入到插入部的状态的功能,同时,能够实现对电源线缆内的芯线的保护。

另外,即使从插头通过插头保持装置保持为插入状态的状态拔出插头后,也能够对卡定部件进行再利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由于即使从插头通过插头保持装置保持为插入状态的状态拔出插头,卡定部件的第二卡定部也会维持为插通作为贯通孔的孔部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卡定部件的丢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插头保持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插头保持装置的被卡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插头保持装置的卡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对图1~4所示的插头保持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图1~5的插头保持装置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7的插头保持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图7的插头保持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图7~9的插头保持装置的卡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7~9的插头保持装置的被卡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对图7~11所示的插头保持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13是对图7~11所示的插头保持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图7~11的插头保持装置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11A 插头保持装置

12 电源线缆

13 插头

14 插入部

15 电子设备

15a 外表面

110、110A 卡定部件

111、111A 夹持部

112 卡定部

113 夹持部主体

114 臂部

120 被卡定部件

121 被卡定部

122 底座部

123 孔部

1AB 插入拔出方向

1A 插入方向

1B 拔出方向

1C 第一正交方向(正交方向)

21、21E 插头保持装置

22 电源线缆

23 插头

24 插入部

25 电子设备

210、210E 卡定部件

211、211E 夹持部

212A 第一卡定部

212B 第二卡定部

217 钩部

218 基端部

220 被卡定部件

221A 第一被卡定部

221B 第二被卡定部

223A、223B 孔部

2AB 插入拔出方向

2A 插入方向

2B 拔出方向

2C 横向方向

2D 纵向方向

2D1 第一侧(一侧)

2D2 第二侧(另一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11使电源线缆12的插头13相对于插入部14保持为插入状态。插入部14也可以是例如电力供给源的出口,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是电子设备15的入口。

插头保持装置11具备卡定部件110和一对被卡定部121、121。

如图1、2、4所示,卡定部件110具备用于将插头13夹入到夹持部111与插入部14之间的夹持部111和与夹持部111一体地形成的一对卡定部112、112。

一对卡定部112、112在插头13的两侧部从夹持部111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插头13的两侧部在与插头13的插入拔出方向1AB正交的正交方向1C(以下,称为第一正交方向1C。)上,包含插头13的两端的面和其附近的部分。各卡定部112的突出方向相对于第一正交方向1C倾斜。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各卡定部112的突出方向随着在第一正交方向1C上从夹持部111离开而朝向插头13的插入方向1A倾斜。

一对卡定部112、112也可以例如从夹持部111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突出,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是从夹持部111向彼此离开的方向突出。另外,一对卡定部112、112相对于第一正交方向1C的倾斜角度的大小也可以例如彼此不同,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是彼此相等。另外,一对卡定部112、112的突出方向的长度也可以例如彼此不同,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是彼此相等。

夹持部111能够弹性变形以使一对卡定部112、112的间隔变化。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夹持部111具备:夹持部主体113,将插头13夹入到夹持部主体113与插入部14之间;和一对臂部114、114,从夹持部主体113的两端部沿插头13的两侧部向插头13的插入方向1A延伸。上述的一对卡定部112、112从各臂部114的延伸方向前端突出。

夹持部主体113支撑插头13中的拔出方向1B侧的后端部。

第一实施方式的夹持部主体113中形成有收容凹部115,收容凹部115收容从插头13向其拔出方向1B延伸的电源线缆12的缆线16。收容凹部115在与插入拔出方向1AB及第一正交方向1C两个方向正交的第二正交方向1D的一侧开口。

各臂部114相对于插头13的各侧部在第一正交方向1C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各臂部114可以例如与插头13的各侧部平行地延伸,也可以例如相对于插头13的各侧部倾斜地延伸。即,各臂部114也可以例如随着从夹持部主体113朝向插头13的插入方向1A,向接近插头13的各侧部或向远离插头13的各侧部的方向延伸。

虽未特别图示,但也可以在一对臂部114、114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例如与夹持部主体113相同的收容凹部。

在上述的夹持部111中,使一对卡定部112、112的间隔变化的夹持部111的弹性变形例如也可以是各臂部114的弹性的挠性变形,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是夹持部主体113与各臂部114的连接部位116的弹性变形。如具体地进行说明,连接部位116弹性变形使得各臂部114相对于夹持部主体113的延伸方向变化。

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卡定部件110通过对金属线等棒状部件实施弯曲加工而构成。棒状部件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金属材料。

如图1~3所示,一对被卡定部121、121固定在插入部14的两侧部。插入部14的两侧部在第一正交方向1C上包含插入部14的两侧的区域。

各被卡定部121比插入部14更向拔出方向1B突出,相对于插入到插入部14的插头13的各侧部在第一正交方向1C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各被卡定部121具有插入卡定部件110的各卡定部112的孔部123。孔部123在第一正交方向1C上开口。一对被卡定部121、121通过卡定部件110的卡定部112插入到孔部123,来卡定卡定部件110。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孔部123为在第一正交方向1C上贯通被卡定部121的贯通孔。在孔部123中插通有卡定部112。因此,卡定部112的突出方向的基端位于孔部123的贯通方向的一侧,卡定部112的突出方向的前端位于孔部123的贯通方向的另一侧。

一对孔部123、123排列于第一正交方向1C上。

一对被卡定部121、121也可以例如与电子设备15一体地形成,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是以与电子设备15分开形成的方式固定在电子设备15上。另外,一对被卡定部121、121也可以例如分开形成,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是一体地形成。

如具体地进行说明,一对被卡定部121、121与固定在电子设备15上的底座部122一体地形成。即,底座部122和一对被卡定部121、121由一个部件120(以下,称为被卡定部件120。)构成。

底座部122形成为板状,并重叠固定在配置了插入部14的电子设备15的外表面15a。底座部122相对于电子设备15的固定方法可以是螺钉固定或粘接等任意的方法。底座部122上形成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通并插通插入部14中从电子设备15的外表面15a突出的部位的插通孔124。

一对被卡定部121、121分别形成为板状,并从底座部122向底座部122的厚度方向的一侧(拔出方向1B)延伸。被卡定部121的孔部123在被卡定部121的厚度方向上贯通。一对被卡定部121、121在其厚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另外,从厚度方向来看底座部122,一对卡定部112、112配置在上述的夹入插通孔124的位置。

而且,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座部122具有一对延伸部125、125,其自与一对被卡定部121、121的连接位置在一对被卡定部121、121的排列方向(第一正交方向1C)上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一对延伸部125、125固定在电子设备15的外表面15a。由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将底座部122固定在电子设备15的外表面15a上。

被卡定部件120通过对板状部件实施弯曲加工等而构成。板状部件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金属材料。

在以上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11中,如图1、2所示,在将卡定部件110卡定于一对被卡定部121、121的状态下,各臂部114的延伸方向前端位于各被卡定部121与插头13的各侧部之间。另外,各卡定部112从各孔部123中朝向插头13的侧部的开口插入到各孔部123。

如图5所示,第一正交方向1C上的各被卡定部121与插头13的各侧部之间的间隔1I1为第一正交方向1C上的各卡定部112的长度1L1以上。更具体而言,被卡定部121与插头13的侧部之间的间隔1I1为通过夹持部111的弹性变形而从孔部123拔出的状态下的卡定部112的长度1L1以上。被卡定部121与插头13的侧部之间的间隔1I1也可以例如比卡定部112的长度1L1大,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与卡定部112的长度1L1相等。

接着,对通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11保持插头13的方法(插头保持方法)进行说明。

在插头保持方法中,首先,实施准备上述的卡定部件110的准备工序。在准备工序中,也可以例如将一对被卡定部121、121固定于插入部14的两侧部。

其后,实施如下的保持工序:通过将一对卡定部112、112插入到一对被卡定部121、121的各孔部123,将卡定部件110卡定于一对被卡定部121、121,并将插入到插入部14的插头13夹入到插入部14与夹持部111之间。通过实施保持工序,完成将插头13保持为插入到插入部14的状态的插头保持方法。

在保持工序中,包含将卡定部件110卡定于一对被卡定部121、121的卡定工序、将插头13插入到插入部14的插入工序和将插头13夹入到插入部14与夹持部111之间的夹持工序。

在卡定工序中,首先,使卡定部件110的夹持部111弹性变形,并使一对卡定部112、112的间隔1I1变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减小一对卡定部112、112的间隔1I1。其后,在保持夹持部111的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使各卡定部112的突出方向前端与各孔部123的开口相向(例如参照图5)。最后,通过使夹持部111弹性恢复,一对卡定部112、112分别插入到对应的孔部123。由此,卡定部件110卡定于一对被卡定部121、121。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11中,各孔部123贯通,且一对孔部123、123排列于第一正交方向1C上。因此,在卡定工序后的状态中,能够使卡定于一对被卡定部121、121的卡定部件110以一对孔部123、123为轴线进行旋转。

由此,能够使卡定于一对被卡定部121、121的卡定部件110的夹持部111在夹持部111与插入部14之间夹入插头13的夹持位置(参照图1)与容许插头13相对于插入部14插入拔出的退避位置(未图示)之间移动。夹持位置是相对于插入部14在插头13的拔出方向1B上隔开间隔1I1地配置的夹持部111的位置。另外,退避位置是在第二正交方向1D上从夹持位置离开配置的夹持部111的位置。

插入工序可以例如在上述的卡定工序之前实施,也可以例如在卡定工序之后实施。

例如,在插入工序之前实施卡定工序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卡定工序中因插头13而阻碍各卡定部112插入到各孔部123。另外,在卡定工序后实施插入工序的情况下,通过在插入工序中预先将夹持部111配置在上述的退避位置,能够防止因夹持部111而阻碍插头13的插入。另外,在卡定工序后实施插入工序的情况下,通过在插入工序后使夹持部111从退避位置移动至夹持位置,能够实施将插头13夹入到插入部14与夹持部111之间的夹持工序。

另一方面,在插入工序后实施卡定工序的情况下,通过将卡定部件110卡定在一对被卡定部121、121,能够将插头13夹入到夹持部111与插入部14之间。即,能够同时实施卡定工序和夹持工序。

在插入工序后实施卡定工序的情况下,卡定于一对被卡定部121、121的卡定部件110也可以例如不在夹持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旋转。即,一对孔部123、123也可以例如位于彼此向插入拔出方向1AB、第二正交方向1D偏离的位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11及插头保持方法,卡定部件110的一对卡定部112、112的突出方向是彼此相反的方向且相对于第一正交方向1C倾斜。另外,卡定部件110的卡定部112能够弹性变形以使一对卡定部112、112的间隔1I1变化。

因此,若在插头13通过插头保持装置11相对于插入部14保持为插入状态的状态下,对电源线缆12作用过度的拔出力(预定以上的拔出力),则对各卡定部112作用将其从孔部123拔出的方向的力。与此相伴,例如如图5所示,夹持部111弹性变形以一对卡定部112、112的间隔变化。由此,各卡定部112从孔部123拔出,卡定部件110从一对被卡定部121、121脱离。即,能够使插头13完全从插入部14脱离。因此,能够抑制对电源线缆12内的芯线作用过度的拉伸力,实现对芯线的保护。

另外,由于在卡定部件110从一对被卡定部121、121脱离时,夹持部111进行弹性变形,因此,在卡定部件110脱离后的状态下,夹持部111进行弹性恢复。即,卡定部件110返回原来的形状。因此,能够对卡定部件110进行再利用。

而且,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11,卡定部件110的夹持部111具备夹持部主体113和一对臂部114、114。另外,各卡定部112从臂部114的延伸方向前端突出。

因此,通过使各臂部114弹性地进行挠性变形,或者使各臂部114与夹持部主体113的连接部位116进行弹性变形,能够容易地使夹持部111弹性变形使得一对卡定部112、112的间隔变化。

另外,由于不需要使支撑插头13的后端部的夹持部主体113进行弹性变形,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将插头13夹入到夹持部主体113与插入部14之间。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11,一对卡定部112、112从各臂部114的延伸方向前端向彼此离开的方向突出。另外,各臂部114的延伸方向前端以将卡定部件110卡定在一对被卡定部121、121的状态位于被卡定部121与插头13的侧部之间。

因此,若对插入到插入部14的电源线缆12作用过度的拔出力,则夹持部111弹性变形使得一对卡定部112、112的间隔变小,各卡定部112将在插头13的侧部与被卡定部121之间移动。在此,由于第一正交方向1C上的卡定部112的长度1L1为插头13的侧部与被卡定部121之间的间隔1I1以下,因此,各卡定部112能够从各孔部123拔出。

另外,若为上述构成,则在插头13插入到插入部14的状态下,将卡定部件110从一对被卡定部121、121拆下的情况下,在各卡定部112从各孔部123拔出后,一对臂部114、114的延伸方向前端与插头13的侧部抵接。因此,能够抑制夹持部111过度变形。即,能够抑制夹持部111发生塑性变形。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11中,能够使卡定在一对被卡定部121、121上的卡定部件110以一对孔部123、123为轴线进行旋转。由此,能够在将卡定部件110安装在一对被卡定部121、121上的状态下,使插头13相对于插入部14插入拔出。因此,能够容易地对插头保持装置11进行操作。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11,一对卡定部112、112相对于第一正交方向1C的倾斜角度的大小彼此相等。另外,一对卡定部112、112的突出方向的长度也彼此相等。

因此,在对电源线缆12作用过度的拔出力时,能够将一对卡定部112、112同时从一对被卡定部121、121的各孔部123拔出。因此,能够使卡定部件110可靠地从一对被卡定部21、21脱离。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及插头保持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适当地进行变更。

例如如图6所示,卡定部件110A的夹持部111A也可以仅具备将插头13夹入到夹持部主体13与插入部14之间的部位(图1、2中的夹持部主体13),而不具备沿插头13的两侧部向插头13的插入方向1A延伸的部位(图1、2中的臂部114)。即使是图6所示例的插头保持装置11A,通过夹持部111A进行弹性变形,也能够使一对卡定部112、112的间隔变化。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卡定部件110中,也可以例如使一对卡定部112、112从夹持部111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卡定部件110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一对臂部114、114即可。另外,一对臂部114、114分别以被卡定部121位于一对臂部114、114与插入到插入部14的插头13的侧部之间的方式配置即可。而且,各卡定部112从各孔部123中朝向插头13的侧部的相反侧的开口(外侧的开口)插入到各孔部123即可。

另外,孔部123至少以能够插入卡定部112的方式形成即可,也可以例如不贯通。在这种情况下,一对孔部123、123至少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开口即可。

另外,插头保持装置不限于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缆线从插头向插入拔出方向延伸的直线型的电源线缆,例如,也可以适用于缆线从插头向与其插入拔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L字型的电源线缆。

以下,参照图7~13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7~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21使电源线缆22的插头23相对于插入部24保持为插入状态。插入部24也可以例如为电力供给源的出口,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电子设备25的入口。电子设备25可以为例如显示器、打印机、伺服设备等。

插头保持装置21具备卡定部件210和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

如图7~10所示,卡定部件210具备:夹持部211,用于将插头23夹入到夹持部211与插入部24之间;和一对卡定部212A、212B,与夹持部211一体地形成。一对卡定部212A、212B在插头23的两侧部从夹持部211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插头23的两侧部在与插头23的插入拔出方向2AB正交的横向方向2C上包含插头23的两端的面及其附近的部分。

一对卡定部212A、212B也可以例如从夹持部211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突出,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是从夹持部211向彼此离开的方向突出。

一对卡定部212A、212B中的第一卡定部212A(图7~10中右侧的卡定部212A)的突出方向相对于横向方向2C倾斜。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定部212A的突出方向随着从夹持部211向横向方向2C离开而朝向插头23的插入方向2A倾斜。

第二卡定部212B具有相对于夹持部211向插头23的拔出方向2B延伸的钩部217。钩部217也可以构成例如第二卡定部212B整体,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仅构成第二卡定部212B的前端部。钩部217的延伸方向可以例如与拔出方向2B平行,也可以例如相对于拔出方向2B倾斜。在图7、8、10中,钩部217的延伸方向以随着朝向拔出方向2B而从夹持部211向横向方向2C离开的方式倾斜。

从夹持部211延伸至上述钩部217的第二卡定部212B的基端部218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例如是横向方向2C,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是相对于横向方向2C倾斜。具体而言,第二卡定部212B的基端部218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卡定部212A的突出方向相同,随着从夹持部211向横向方向2C离开而朝向插头23的插入方向2A倾斜。

第一卡定部212A相对于横向方向2C的倾斜角度和第二卡定部212B的基端部218的倾斜角度也可以例如彼此不同,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是彼此相等。另外,第一卡定部212A的长度与第二卡定部212B的基端部218的长度也可以例如彼此不同,而第二实施方式中是彼此相等。

夹持部211能够弹性变形以使一对卡定部212A、212B的间隔变化。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夹持部211具备:夹持部主体213,将插头23夹入到夹持部主体213与插入部24之间;和一对臂部214、214,从夹持部主体213的两端部沿插头23的两侧部向插头23的插入方向2A延伸。上述的一对卡定部212A、212B从各臂部214的延伸方向前端突出。

夹持部主体213支撑插头23中的拔出方向2B侧的后端部。夹持部主体213配置于比插头23的后端部中的、从插头23向其拔出方向2B延伸的电源线缆22的缆线26更靠与插入拔出方向2AB和横向方向2C这两个方向正交的纵向方向2D的一侧2D1(图7、9、10中为上侧;以下,称为第一侧2D1。)。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夹持部主体213中,形成有收容从插头23向其拔出方向2B延伸的电源线缆22的缆线26的收容凹部215。收容凹部215在纵向方向2D的另一侧2D2(在图7、9、10中为下侧;以下,称为第二侧2D2。)开口。

各臂部214相对于插头23的各侧部在横向方向2C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各臂部214可以例如与插头23的各侧部平行地延伸,也可以例如相对于插头23的各侧部倾斜地延伸。即,各臂部214也可以例如随着从夹持部主体213朝向插头23的插入方向2A而向接近插头23的各侧部或远离插头23的各侧部的方向延伸。

虽未特别图示,也可以在一对臂部214、214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例如与夹持部主体213相同的收容凹部。

在上述的夹持部211中,使一对卡定部212A、212B的间隔变化的夹持部211的弹性变形也可以例如是各臂部214的弹性的挠性变形,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是夹持部主体213与各臂部214的连接部位216的弹性变形。如具体地进行说明,连接部位216弹性变形以各臂部214相对于夹持部主体213的延伸方向变化(参照图8、12)。

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卡定部件210通过对金属线等棒状部件实施弯曲加工而构成。棒状部件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金属材料。

如图7~9和图11所示,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固定于插入部24的两侧部。插入部24的两侧部在横向方向2C上包含插入部24的两侧的区域。

各被卡定部221A、221B比插入部24向拔出方向2B突出,并相对于插入到插入部24的插头23的各侧部在横向方向2C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各被卡定部221A、221B具有插入卡定部件210的各卡定部212A、212B的孔部223A、223B。孔部223A、223B在横向方向2C上开口。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通过卡定部件210的各卡定部212A、212B插入各孔部223A、223B,来卡定卡定部件210。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具有插入第一卡定部212A的孔部223A的一个被卡定部221A称为第一被卡定部221A,将具有插入第二卡定部212B的孔部223B的另一被卡定部221B称为第二被卡定部221B。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各孔部223A、223B是在横向方向2C上贯通被卡定部221A、221B的贯通孔。在孔部223A、223B中插通卡定部212A、212B。因此,卡定部212A、212B的突出方向的基端位于孔部223A、223B的贯通方向的一侧,卡定部212A、212B的突出方向的前端侧位于孔部223A、223B的贯通方向的另一侧。

一对孔部223A、223B排列在横向方向2C上。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一对孔部223A、223B在纵向方向2D上配置在与插入部24的中央对应的位置。在此,在纵向方向2D上插入到插入部24的插头23的中央与插入部24的中央一致。为此,一对孔部223A、223B在纵向方向2D上配置在与插入到插入部24的插头23的中央对应的位置。图9中的单点划线2M表示纵向方向2D上的插头23、插入部24的中央的位置。

一对孔部223A、223B例如如图9所示,纵向方向2D上的一对孔部223A、223B的中央也可以位于纵向方向2D上的插头23、插入部24的中央。另外,一对孔部223A、223B例如也可以使位于纵向方向2D的第二侧2D2的一对孔部223A、223B的端部位于纵向方向2D上的插头23、插入部24的中央。

如图7~9和图11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21具备固定于插入部24的支撑部227。在将卡定部件210卡定于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的状态下,支撑部227从纵向方向2D的第二侧2D2支撑夹持部211。即,支撑部227限制夹持部211向纵向方向2D的第二侧2D2的移动。进一步具体来说,支撑部227以不使夹持部211向比孔部223A、223B更靠纵向方向2D的第二侧2D2的位置移动的方式支撑夹持部211。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支撑部227固定于插入部24的两侧部,支撑夹持部211的一对臂部214、214。即,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21具备一对支撑部227、227。另外,各支撑部227位于比各被卡定部221A、221B的孔部223A、223B向拔出方向2B偏离的位置。另外,各支撑部227位于比孔部223A、223B更靠纵向方向2D的第二侧2D2的位置。

卡定部件210的夹持部211通过以将卡定部件210卡定在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的状态由支撑部227进行支撑而配置在比一对孔部223A、223B更靠纵向方向2D的第一侧2D1的位置。另外,卡定部件210的夹持部211在纵向方向2D上配置在与一对孔部223A、223B对应的位置。

支撑部227也可以例如与被卡定部221A、221B分开形成,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是与被卡定部221A、221B一体地形成。进一步具体来说,各支撑部227从各被卡定部221A、221B的突出方向(拔出方向2B)的前端向横向方向2C突出。一对支撑部227、227在横向方向2C上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进一步具体来说,在横向方向2C上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突出。

上述的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和一对支撑部227、227也可以例如与电子设备25一体地形成,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是以与电子设备25分开形成的方式固定在电子设备25上。另外,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也可以例如分开形成,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是一体地形成。

如具体地进行说明,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与固定在电子设备25上的底座部222一体地形成。即,底座部222、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及一对支撑部227、227由一个部件220(以下,称为被卡定部件220。)构成。

底座部222形成为板状,并重叠固定在配置了插入部24的电子设备25的外表面25a。底座部222相对于电子设备25的固定方法可以是螺钉固定或粘接等任意的方法。底座部222形成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通并插通插入部24中从电子设备25的外表面25a突出的部位的插通孔224。

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分别形成为板状,并从底座部222向底座部222的厚度方向的一侧(拔出方向2B)延伸。被卡定部221A、221B的孔部223A、223B在被卡定部221A、221B的厚度方向上贯通。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在它们的厚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另外,从厚度方向来看底座部222,一对卡定部212A、212B配置在夹入上述的插通孔224的位置。

一对支撑部227、227与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同样地分别形成为板状。

而且,第二实施方式的底座部222具有一对延伸部225、225,其自与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的连接位置在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的排列方向(横向方向2C)上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一对延伸部225、225固定在电子设备25的外表面25a。由此,能够使底座部222以稳定的状态固定在电子设备25的外表面25a。

被卡定部件220通过对板状部件实施弯曲加工等而构成。板状部件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是金属材料。

在如上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21中,如图7~9所示,在将卡定部件210卡定于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的状态下,各臂部214的延伸方向前端位于被卡定部221A、221B与插头23的侧部之间。另外,各卡定部212A、212B从各孔部223A、223B中的朝向插头23的侧部的开口(插入口)插入到各孔部223A、223B。

如图12所示,横向方向2C上的第一被卡定部221A与插头23的各侧部之间的间隔2I1为横向方向2C上的第一卡定部212A的长度2L1以上。更具体而言,第一被卡定部221A与插头23的侧部之间的间隔2I1为通过夹持部211的弹性变形而从第一被卡定部221A的孔部223A拔出的状态下的第一卡定部212A的长度2L1以上。第一被卡定部221A与插头23的侧部之间的间隔2I1也可以例如比第一卡定部212A的长度2L1大,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卡定部212A的长度2L1相等。

横向方向2C上的第二被卡定部221B与插头23的各侧部之间的间隔也可以例如与第一被卡定部221A与插头23的侧部之间的间隔2I1同样地设定为横向方向2C上的第二卡定部212B的基端部218的长度以上。

接着,对通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21保持插头23的方法(插头保持方法)进行说明。

在插头保持方法中,首先,实施准备上述的卡定部件210的准备工序。在准备工序中,也可以例如将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固定在插入部24的两侧部。

其后,实施如下的保持工序:通过将一对卡定部212A、212B插入到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的各孔部223A、223B,将卡定部件210卡定在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上,并将插入到插入部24的插头23夹入到插入部24与夹持部211之间。通过实施保持工序,完成将插头23保持为插入到插入部24的状态的插头保持方法。

保持工序中包含以下工序:将卡定部件210保持在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上的卡定工序;在卡定工序后将插头23插入到插入部24的插入工序;及在插入工序后将插头23夹入到插入部24与夹持部211之间的夹持工序。

在卡定工序中,首先,使第二卡定部212B插通第二被卡定部221B的孔部223B,并使第二卡定部212B的钩部217从第二被卡定部221B的孔部223B突出。

接着,使第一卡定部212A插通第一被卡定部221A的孔部223A。此时,首先,使夹持部211弹性变形并使一对卡定部212A、212B的间隔变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减小一对卡定部212A、212B的间隔。其后,在保持了夹持部211的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使第一卡定部212A的突出方向前端与第一被卡定部221A的孔部223A的开口相向(例如参照图12)。最后,通过使夹持部211弹性恢复,将第一卡定部212A插入到第一被卡定部221A的孔部223A。

由此,卡定部件210卡定在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上。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21中,一对孔部223A、223B在横向方向2C上排列。因此,在卡定工序后的状态下,能够使卡定在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上的卡定部件210以一对孔部223A、223B为轴线进行旋转。

由此,能够使卡定在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上的卡定部件210的夹持部211在将插头23夹入到夹持部211与插入部24之间的夹持位置(参照图7)与容许插头23相对于插入部24插入拔出的退避位置(未图示)之间移动。夹持位置为相对于插入部24在插头23的拔出方向2B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夹持部211的位置。另外,退避位置为在纵向方向2D上从夹持位置离开配置的夹持部211的位置。由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21具备支撑部227,因此,第二实施方式的退避位置为从夹持位置向纵向方向2D的第一侧2D1离开的位置。

在插入工序中,在将夹持部211配置在上述的退避位置的状态下,将插头23插入到插入部24即可。

在夹持工序中,通过将夹持部211从退避位置移动至夹持位置,将插头23夹入到插入部24与夹持部211之间即可。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21及插头保持方法,卡定部件210的一对卡定部212A、212B的突出方向成彼此相反的方向。另外,第一卡定部212A的突出方向相对于横向方向2C倾斜。另外,卡定部件210的夹持部211能够弹性变形以使一对卡定部212A、212B的间隔变化。

因此,若在插头23通过插头保持装置21相对于插入部24保持为插入状态的状态下,对电源线缆22作用过度的拔出力(预定以上的拔出力),则对第一卡定部212A作用将其从第一被卡定部221A的孔部223A拔出的方向的力。与此相伴,例如如图12所示,夹持部211弹性变形使得一对卡定部212A、212B的间隔变化。由此,第一卡定部212A从第一被卡定部221A的孔部223A拔出。

另一方面,插通第二被卡定部221B的孔部223B的第二卡定部212B具有相对于夹持部211在插头23的拔出方向2B上延伸的钩部217。因此,即使对电源线缆22作用拔出力,第二卡定部212B也不会从第二被卡定部221B的孔部223B拔出。即,由于卡定部件210的第二卡定部212B维持为插通第二被卡定部221B的孔部223B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卡定部件210的丢失。

另外,在第一卡定部212A从第一被卡定部221A的孔部223A拔出后,例如如图13所示,卡定部件210能够以位于第二被卡定部221B的孔部223B内的第二卡定部212B的插入部分为中心自由地进行旋转。卡定部件210能够例如以第二被卡定部221B的孔部223B的贯通方向(横向方向2C)或插入拔出方向2AB为轴线进行旋转。由此,能够伴随插头23的拔出而使卡定部件210的夹持部211(特别是夹持部主体213)从插头23的后端部退避。因此,能够抑制对电源线缆22内的芯线作用过度的拉伸力,实现对芯线的保护。

另外,由于卡定部件210的第一卡定部212A从第一被卡定部221A脱离时夹持部211进行弹性变形,因此,在卡定部件210脱离后的状态下夹持部211进行弹性恢复。即,卡定部件210返回原来的形状。因此,能够对卡定部件210进行再利用。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21,一对孔部223A、223B配置在纵向方向2D上与插头23、插入部24的中央对应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卡定部件210的夹持部211配置于比一对孔部223A、223B更靠纵向方向2D的第一侧2D1,或者配置在纵向方向2D上与一对孔部223A、223B对应的位置。

因此,在如上述那样第一卡定部212A从第一被卡定部221A的孔部223A拔出后,卡定部件210容易以夹持部211向纵向方向2D的第一侧2D1移动的方式以位于第二被卡定部221B的孔部223B内的第二卡定部212B的插入部分为中心进行旋转。即,能够使卡定部件210的夹持部211容易从插头23的后端部退避,更合适地实现对芯线的保护。

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21具备从纵向方向2D的第二侧2D2支撑卡定部件210的夹持部211的支撑部227。

因此,即使卡定部件210的夹持部211不被电源线缆22(例如缆线26)支撑,也能够将夹持部211适当地维持在比一对孔部223A、223B 靠纵向方向2D的第一侧2D1的位置或维持在纵向方向2D上与一对孔部223A、223B对应的位置。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21,第二卡定部212B的基端部218相对于夹持部211的突出方向与第一卡定部212A同样地相对于横向方向2C倾斜。

因此,若在插头23通过插头保持装置21相对于插入部24保持为插入状态的状态下,对电源线缆22作用过度的拔出力,则第一卡定部212A从第一被卡定部221A的孔部223A拔出。另外,第二卡定部212B的基端部218也从第二被卡定部221B的孔部223B拔出。此时,夹持部211整体向拔出方向2B移动。换句话说,能够防止到第一卡定部212A从第一被卡定部221A的孔部223A拔出为止的期间在插头23的后端部中的横向方向2C上接近第二被卡定部221B的孔部223B的部位被夹持部211(特别是夹持部主体213)压入。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在到第一卡定部212A从第一被卡定部221A的孔部223A拔出为止的期间对电源线缆22内的芯线作用过度的拉伸力,进而实现对芯线的保护。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21,第一卡定部212A相对于横向方向2C的倾斜角度与第二卡定部212B的基端部218的倾斜角度彼此相等。

因此,在对电源线缆22作用过度的拔出力时,到第一卡定部212A从第一被卡定部221A的孔部223A拔出为止,能够在横向方向2C上使夹持部211及支撑在其上的插头23均匀地向拔出方向2B移动。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21,卡定部件210的夹持部211具备夹持部主体213和一对臂部214、214。另外,各卡定部212A、212B从臂部214的延伸方向前端突出。

因此,通过使各臂部214弹性地挠性变形,或者使各臂部214与夹持部主体213的连接部位216弹性变形,能够容易地使夹持部211弹性变形使得一对卡定部212A、212B的间隔变化。

另外,由于不需要使支撑插头23的后端部的夹持部主体213进行弹性变形,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将插头23夹入到夹持部主体213与插入部24之间。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21,一对卡定部212A、212B从各臂部214的延伸方向前端向彼此离开的方向突出。另外,在将卡定部件210卡定于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的状态下各臂部214的延伸方向前端位于被卡定部221A、221B与插头23的侧部之间。

因此,若对插入到插入部24的电源线缆22作用过度的拔出力,则夹持部211弹性变形使得一对卡定部212A、212B的间隔变小。由此,第一卡定部212A、第二卡定部212B的基端部218将在插头23的侧部与被卡定部221A、221B之间移动。在此,由于横向方向2C上的第一卡定部212A、第二卡定部212B的基端部218的长度2L1为插头23的侧部与各被卡定部221A、221B之间的间隔2I1以下,因此,第一卡定部212A、第二卡定部212B的基端部218能够从各孔部223A、223B拔出。

另外,若为上述构成,则在插头23插入到插入部24、卡定部件210卡定于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的状态下,在对一对臂部214、214作用使其彼此接近的外力的情况下,一对臂部214、214的延伸方向前端与插头23的侧部抵接。因此,能够抑制夹持部211过度变形。即,能够抑制夹持部211发生塑性变形。

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21中,能够使卡定在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上的卡定部件210以一对孔部223A、223B为轴线进行旋转。由此,在将卡定部件210安装在一对被卡定部221A、221B上的状态下,能够将插头23相对于插入部24插入拔出。因此,能够容易地对插头保持装置21进行操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保持装置及插头保持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

例如如图14所示,卡定部件210E的夹持部211E也可以仅具备将插头23夹入到夹持部主体213与插入部24之间的部位(图7、8中的夹持部主体213),而不具备沿插头23的两侧部在插头23的插入方向2A上延伸的部位(图7、8中的臂部214)。即使是图14中示例的插头保持装置21E,通过夹持部211E进行弹性变形,也能够使一对卡定部212A、212B的间隔变化。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卡定部件210中,例如一对卡定部212A、212B也可以从夹持部211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卡定部件210具有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一对臂部214、214即可。另外,一对臂部214、214分别以被卡定部221A、221B位于与插入到插入部24的插头23的侧部之间的方式配置即可。而且,各卡定部212A、212B从各孔部223A、223B中的朝向插头23的侧部的相反侧的开口(外侧的开口)插入到各孔部223A、223B即可。

另外,第一被卡定部221A的孔部223A至少以能够插入第一卡定部212A的方式形成即可,也可以例如不贯通。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被卡定部221A的孔部223A的插入口至少与第二被卡定部221B的孔部223B的插入口反向地开口即可。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12所示,支撑部227在夹持部211弹性变形、第一卡定部212A、第二卡定部212B的基端部218从第一被卡定部221A的孔部223A拔出的状态下,也可以不支撑夹持部211(臂部214),但不限于此。支撑部227即使例如夹持部211以第一卡定部212A从第一被卡定部221A的孔部223A拔出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也可以支撑夹持部211。

另外,插头保持装置也可以不具备例如支撑部227。卡定部件210的夹持部211通过例如图9所示那样由电源线缆22的缆线26支撑夹持部211,也可以配置于比一对孔部223A、223B更靠纵向方向2D的第一侧2D1、或配置于纵向方向2D上与一对孔部223A、223B对应的位置。

另外,插头保持装置不限于如上述第二实施方式那样缆线从插头向插入拔出方向延伸的直线型的电源线缆,例如,也可以适用于缆线从插头向与其插入拔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L字型的电源线缆。

本申请主张以2015年7月7日提交的日本特愿2015-136222为基础的优先权,并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中。另外,本申请主张以2015年11月6日提交的日本特愿2015-218344为基础的优先权,并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