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6505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开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的压力控制,具体是一种压力开关。



背景技术:

压力开关是与电器开关相结合的装置,当到达预先设定的流体压力时,开关接点动作。主要应用于电厂、石化、冶金、家电行业等工业设备上输出报警或控制信号,在工业及制造业领域中有着重要的用途,能预防生产工程中重要装置的损坏,避免了重大生产事故地发生。传统的压力开关的工作原理:是当系统内压力高于或低于额定的安全压力时,感应器内碟片瞬时发生移动,通过连接导杆推动开关接头接通或断开,当压力降至或升额定的恢复值时,碟片瞬时复位,开关自动复位,或者简单的说是当被测压力超过额定值时,弹性元件的自由端产生位移,直接或经过比较后推动开关元件,改变开关元件的通断状态,达到控制被测压力的目的。现有压力开关体积大、结构复杂、压力不稳定,适用于低温使用,适用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开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力开关,包括基座、接线片、弹片、瓷柱、基座盖、铝盖、内接头和外接头,所述基座呈圆柱状且内部设有空腔,基座的底部设有基座盖,基座盖通过铝盖连接内接头,基座盖和内接头之间设有呈环状的铝介子和呈弧状的碟片,碟片的周边抵在基座盖的内腔中,基座盖的圆心部分设有瓷柱,静触片通过长窝钉固定在基座上,瓷柱的一端穿过基座盖并抵在弹片中间的凸起处,弹片呈U形或V形,弹片的一端通过窝钉固设在基座内壁的顶部,弹片的另一端固设帽状的动触点,静触片的一端设有帽状的静触点,动触点和静触点相互接触,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分别通过设置在基座内的短窝钉和长窝钉连接外部的接线片;内接头内设有阶梯状的通孔,通孔内设有截面呈“凸”形的推杆,内接头的底部固设外接头,外接头设有内腔,内接头与外接头之间设有胶膜,胶膜的中间部分呈弧形并与推杆的底部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胶膜的两端与内接头和外接头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弹片和碟片分别采用铜合金和不锈钢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体结构相比于现有的压力开关更小,内部结构简单,传动可靠,控制压力性能优异;且安装使用方便,多种接线和接口形式可供用户任意选择,同时其耐腐蚀性能强,使用寿命长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电路连通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电路切断状态)。

图中:1-基座、2-短窝钉、3-长窝钉、4-接线片、5-弹片、6-动触点、7-静触点、8-静触片、9-瓷柱、10-基座盖、11-碟片、12-铝介子、13-铝盖、14-内接头、15-推杆、16-胶膜、17-外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压力开关,包括基座1、接线片4、弹片5、瓷柱9、基座盖10、铝盖13、内接头14和外接头17,所述基座1呈圆柱状且内部设有空腔,基座1的底部设有基座盖10,基座盖10通过铝盖13连接内接头14,基座盖10和内接头14之间设有呈环状的铝介子12和呈弧状的碟片11,碟片11的周边抵在基座盖10的内腔中,基座盖10的圆心部分设有瓷柱9,静触片8通过长窝钉3固定在基座1上,瓷柱9的一端穿过基座盖10并抵在弹片5中间的凸起处,弹片5呈U形或V形,弹片5的一端通过窝钉固设在基座1内壁的顶部,弹片5的另一端固设帽状的动触点6,静触片8的一端设有帽状的静触点7,动触点6和静触点7相互接触,所述动触点6和静触点7分别通过设置在基座1内的短窝钉2和长窝钉3连接外部的接线片4,实现电路的连通;内接头14内设有阶梯状的通孔,通孔内设有截面呈“凸”形的推杆15,推杆15在内接头14内的空腔中滑动,并推动碟片11运动,内接头14的底部固设外接头17,外接头17设有内腔,用于将外部流体引入,内接头14与外接头17之间设有胶膜16,胶膜16的中间部分呈弧形并与推杆15的底部贴合,胶膜16起到传递流体压力及密封的作用。

所述胶膜16的两端与内接头14和外接头17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防止胶膜16滑动,失去传递压力及密封的作用。

所述弹片5和碟片11分别采用铜合金和不锈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当流体经过外接头17的入口,压力逐渐增大时,驱动胶膜16向上变形,胶膜16驱动推杆15向上运动顶住碟片11,当压力达到额定的压力值时碟片11反转跳开,驱动顶杆9向上运动顶动弹片5导致动触点6与静触点7断开,从而切断电路,从而达到保护系统的作用,当压力降低达到设定值时,胶膜16向下变形,推杆15向下运动,碟片11复位,瓷柱9在弹片5弹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动触点6静触点7就闭合,如此循环往复,达到控制压力的作用。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