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线沾锡打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2996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线沾锡打端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线沾锡打端机。



背景技术:

在对导线进行加工过程中经常涉及到对导线进行切断、打端子、沾锡等处理,现有技术中,一般需要几台机器分步进行上述动作,存在中间半成品转移的过程,连贯性较差,效率低,需要配备多个工作人员;为此,亦出现有全自动化进行的机器,但是,现有的全自动化机器在结构上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结构臃肿、工作稳定性欠缺等等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完善的全自动的多线沾锡打端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线沾锡打端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线沾锡打端机,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的:

送线装置,用于往后续装置输送导线;

刀架装置,用于对导线进行切断、剥皮、扭线搓条处理;

打端装置,位于刀架装置和送线装置之间,用于对刀架装置与送线装置之间的导线的端部进行打端子处理;

沾锡装置,相对打端装置位于刀架装置的另一侧,用于对切断的导线上靠近刀架装置的端部进行沾锡处理。

所述送线装置包括放料卷和去应力装置,放料卷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上,放料卷上缠绕有导线,所述去应力装置包括若干交叉排列设置的转动辊,转动辊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上。

所述刀架装置包括:

剥皮装置,设置在机架上,用于将导线的皮套切断;

扭线装置,设置在机架上,用于驱动切断的皮套转动;

两相对设置的切断刀,两切断刀可滑动地安装在机架上,用于切断导线,扭线装置位于切断刀和剥皮装置之间。

所述扭线装置包括并行设置的上扭线板和下扭线板,上扭线板和下扭线板通过一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可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上扭线板和下扭线板通过一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进行平行的相互滑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上轨道及下轨道,上轨道及下轨道相对机架可滑动,上扭线板和下扭线板分别可滑动地安装在上轨道及下轨道上,上轨道及下轨道通过第三气缸或油缸驱动可相互靠近或远离。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上的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上设置有两沿转动块的转动中心对称分布的滑槽,所述上扭线板的一端枢接有一第一轴承,第一轴承位于其中一滑槽内;所述下扭线板的一端枢接有一第二轴承,第二轴承位于另一滑槽内;所述剥皮装置包括两组剥皮刀,每组包括两片相对设置的剥皮刀,剥皮刀可滑动地安装在机架上。

所述打端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打端机械手和用于将端子压制到导线上的端子机,端子机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打端机械手可夹持导线并进行升降、转动、平移动作。

所述打端机械手包括:

滑轨,安装在机架上;

滑动平台,可滑动地安装在滑轨上;

升降平台,可上下活动地安装在滑动平台上,升降平台和滑动平台之间设置有一弹性装置;

旋转平台,可转动地安装在升降平台上;

夹线装置,安装在旋转平台上,用于夹紧导线。

所述升降平台两侧具有两导向板,滑动平台上设置有与导向板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板下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弹簧,弹簧设置在该安装孔内;

所述升降平台上固定设置有一中间块,中间块内可转动地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延伸到中间块外并与转动平台传动连接,转动平台通过一平面轴承放置在中间块上;

所述中间块内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三齿条,第三齿条通过第一气缸驱动,所述传动轴位于中间块内的端部设置有第三齿轮;

所述旋转平台上设置有供导线移动的工作平面,所述夹线装置包括一横跨在工作平面上的压板,压板两侧向下延伸设置有竖杆,竖杆中部与旋转平台枢接,竖杆下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穿设有拨动杆,拨动杆通过一第二气缸驱动进而带动竖杆转动。

所述沾锡装置包括:

助焊剂炉,设置在机架上,内部装有助焊剂;

锡炉,设置在机架上,内部装有锡液;

沾锡机械手,设置在机架上,用于夹持导线,并带动导线做旋转、横向移动动作;

成品卸料夹,设置在机架上,用于夹持加工好的导线并将导线卸至设定位置;

牵引夹,用于夹持导线并牵引。

所述沾锡机械手包括用于夹持导线的第一线夹,第一线夹安装在一第一齿条上,第一齿条可滑动地安装在一安装座上,安装座与一第一转轴固定连接,第一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上,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第一转轴内部中空,第一齿轮通过一第二转轴驱动,第二转轴位于第一转轴内;

成品卸料夹包括支座,所述支座上可滑动地设置有一第二齿条和可转动地设置有一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一下夹抓固定连接,所述支座上固定设置有上夹抓;所述下夹抓包括于一端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段和夹紧段,连接段和夹紧段连接后呈L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导线的自动切断、打端子、沾锡、成品收集等,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巧妙,工作稳定,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刀架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打端机械手的示意图;

图5是打端机械手隐藏中间块后的部分示意图;

图6是沾锡机械手的部分示意图;

图7是成品卸料夹的部分示意图;

图8 是锡渣收集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8,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线沾锡打端机,包括机架1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

送线装置,用于往后续装置输送导线0;

刀架装置2,用于对导线0进行切断、剥皮、扭线搓条处理;

打端装置4,位于刀架装置和送线装置3之间,用于对刀架装置2与送线装置3之间的导线0的端部进行打端子处理;

沾锡装置,相对打端装置4位于刀架装置2的另一侧,用于对切断的导线0上靠近刀架装置2的端部进行沾锡处理。

送线装置3包括放料卷5和去应力装置,放料卷5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1上,放料卷5上缠绕有导线0,去应力装置包括若干交叉排列设置的转动辊6,转动辊6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1上,导线从绕经转动辊,通过转动辊施加不同方向的力去除导线的内应力。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导线0的自动切断、打端子、沾锡、成品收集等,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巧妙,工作稳定,工作效率高。

如图3所示,刀架装置2具体可采用以下结构包括:

剥皮装置,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将导线0的皮套切断;

扭线装置,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驱动切断的皮套转动;

两相对设置的切断刀7,两切断刀7可滑动地安装在机架1上,用于切断导线0,扭线装置位于切断刀7和剥皮装置之间。

扭线装置包括并行设置的上扭线板8和下扭线板9,上扭线板8和下扭线板9通过一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可相互靠近或远离,上扭线板8和下扭线板9通过一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进行平行的相互滑动;第一驱动装置包括上轨道10及下轨道11,上轨道10及下轨道11相对机架1可滑动,上扭线板8和下扭线板9分别可滑动地安装在上轨道10及下轨道11上,上轨道10及下轨道11通过第三气缸或油缸驱动可相互靠近或远离。

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1上的转动块12,转动块12通过伺服电机13驱动动作,转动块12上设置有两沿转动块12的转动中心对称分布的滑槽14,上扭线板8的一端枢接有一第一轴承,第一轴承位于其中一滑槽14内;下扭线板9的一端枢接有一第二轴承,第二轴承位于另一滑槽14内;剥皮装置包括两组剥皮刀15,每组包括两片相对设置的剥皮刀15,剥皮刀15可滑动地安装在机架1上。

上述结构的刀架装置2具体动作原理如下:通过切断刀7将经过的导线0切断,剥皮刀15相互靠近将导线0上的皮套切断,打端机械手及沾锡机械手分别将切断刀7两侧的导线0拉出少许,以确定将皮套彻底切断,然后通过第三气缸驱动上轨道10和下轨道11相互靠近,带动上扭线板8和下扭线板9相互靠近至压紧导线0上的皮套,然后伺服电机13动作,驱动转动块12转动,通过滑槽14和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配合驱动上扭线板8和下扭线板9相互滑动,进而带动切断的皮套转动,在伺服电机13转动的同时,打端机械手及沾锡机械手继续带动导线0外移,在扭线的同时将切断的皮套逐渐与导线0分离;上扭线板8及下扭线板9上皆设置有防滑纹路以便提升扭线搓条效果。

如图所示,打端装置4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打端机械手和用于将端子压制到导线0上的端子机16,端子机16安装在机架1上,端子机16采用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做累述;打端机械手可夹持导线0并进行升降、转动、平移动作。

如图4所示,打端机械手包括:

滑轨17,安装在机架1上;

滑动平台18,可滑动地安装在滑轨17上;

升降平台19,可上下活动地安装在滑动平台18上,升降平台19和滑动平台18之间设置有一弹性装置;

旋转平台20,可转动地安装在升降平台19上;

夹线装置,安装在旋转平台20上,用于夹紧导线0。

上述结构通过夹线装置实现对导线0的夹紧,通过旋转平台20实现夹线装置的转动,通过升降平台19实现旋转平台20的升降,通过滑动平台18实现升降平台19的移动,进而实现导线0的夹紧和三维移动,满足自动化的要求。

升降平台19两侧具有两导向板21,滑动平台18上设置有与导向板21配合的导向孔,导向板21下部设置有安装孔,弹性装置包括弹簧,弹簧设置在该安装孔内;升降平台19采用被动式下降,以适应打端子的需要,在打完端子后自动上升回位。

升降平台19上固定设置有一中间块22,中间块22内可转动地设置有传动轴23,传动轴23延伸到中间块22外并与旋转平台20传动连接,旋转平台20通过一平面轴承放置在中间块22上,中间块22内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三齿条24,第三齿条24通过第一气缸驱动,传动轴23位于中间块22内的端部设置有第三齿轮25;通过第三气缸带动第三齿条移动,第三齿条24与第三齿轮25啮合传动,使得传动轴23转动进而带动旋转平台20转动,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旋转平台20上设置有供导线0移动的工作平面,夹线装置包括一横跨在工作平面上的压板26,压板26两侧向下延伸设置有竖杆27,竖杆27中部与旋转平台20枢接,竖杆27下部设置有凹槽28,凹槽28内穿设有拨动杆29,拨动杆29通过一第二气缸驱动进而带动竖杆27转动。通过第二气缸驱动拨动杆29移动,拨动杆29带动竖杆27转动,进而使得压板26压紧导线0,压板26与导线0接触位置设置有防滑纹路,防滑纹路可使得导线0与压板26连接紧密。

如图1、2、6所示,沾锡装置包括:

助焊剂炉30,设置在机架1上,内部装有助焊剂;

锡炉31,设置在机架1上,内部装有锡液;

沾锡机械手,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夹持导线0,并带动导线0做旋转、横向移动动作;

成品卸料夹,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夹持加工好的导线0并将导线0卸至设定位置;

牵引夹32,用于夹持导线0并牵引。

沾锡机械手包括用于夹持导线0的第一线夹33,第一线夹33安装在一第一齿条34上,第一齿条34可滑动地安装在一安装座上,安装座与一第一转轴35固定连接,第一转轴35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齿条34与第一齿轮36传动连接,第一转轴35内部中空,第一齿轮36通过一第二转轴37驱动,第二转轴37位于第一转轴35内;

成品卸料夹包括支座38,支座38安装在一第四气缸39的输出轴上,支座38上可滑动地设置有一第二齿条和可转动地设置有一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一下夹抓40固定连接,支座38上固定设置有上夹抓46;下夹抓40包括于一端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段和夹紧段,连接段和夹紧段连接后呈L型。

上述结构的沾锡机械手具体动作原理如下:在切断刀7切断导线0后,第一线夹33夹紧导线0,第一齿轮36动作带动第一齿条34往后退,边退扭线装置边对导线0进行扭线搓条处理,至导线0的端部的导体漏出,然后第一转轴35转动带动第一线夹33转动,第一线夹33带动裸露的导体进入助焊剂炉30,待导体沾好助焊剂后,第一转轴35回位,第一齿轮36继续动作带动第一齿条34继续后移,至移动到锡炉31上方时停止动作,然后第一转轴35转动带动第一线夹33转动,第一线夹33带动裸露的导体进入锡炉31,待导体沾好锡后,第一转轴35回位,成品卸料夹夹持成品导线0,然后第四气缸39驱动支座38外移至收集成品位置,成品卸料夹松开,将成品导线0卸下;同时,牵引夹32穿过刀架装置2夹持导线0并牵引导线0穿过刀架装置2,然后切断刀7进行工作,重复上述动作。

另外,机架1上还设置有自动补充锡液装置41、锡渣收集;如图8所示,锡渣收集装置包括:一通道42、抽风装置及刮渣装置,通道42的入口位于锡炉31液面上方或侧方,通道42的出口与一收集盒43对接,抽风装置用于引导通道42内气流由通道42的入口往出口流动;刮渣装置用于将锡炉31内液面上的锡渣刮入通道42的入口,通道42竖直设置,入口设置在上端侧壁,如此,进入通道42的锡渣可在重力作用下沿通道42滑至收集盒43。该结构的锡渣收集装置通过设置通道42、抽风装置将锡炉31上方的烟尘吸入通道42内,然后排出到大气或者经过净化处理再排出到大气,通过设置刮渣装置定时将液面上锡渣刮至通道42入口,再沿通道42进入收集盒43进行回收。

其中,抽风装置包括一排气风扇44,通道42的侧壁上设置有一排气孔,排气风扇44设置在排气孔内。排气风扇44工作带动通道42内气流往排气孔处流出,带动烟尘排出,该结构的抽风装置结构简单,工作稳定。

如图8所示,刮渣装置包括刮片45及驱动装置,刮片45一端设置有折边46,另一端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折边46的行走路径为从锡炉31的一端到另一端再到通道42的入口;驱动装置设置为一第五气缸,刮片45于通道42的侧壁穿过入口延伸到锡炉31的上方,第五气缸的输出轴与刮片45连接。该结构的刮渣装置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方便。通道42侧壁上设置有一安装孔,收集盒43插设在该安装孔内,当收集盒43收集满后,抽出收集盒43并倒出里面的锡渣,重新插入安装孔内即可。该结构的收集盒43结构简单、实用。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