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作连接器的压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2993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制作连接器的压接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生产光电产品的模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制作连接器的压接模具。



背景技术:

在光电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光跳线产品、预制成端皮缆产品以及拉远组件产品等连接器的压接,压接是其必不可少的工序。在压接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压接模具自动化地生产,现有技术中,对于不同的光电产品,由于所需压接孔径的尺寸不同,则需要设置多套压接模具才能对不同的产品进行压接,而且,每次更换压接不同的产品,都需要将不同的模具在冲压机上进行拆卸、调整调试,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花费大量时间在更换模具上,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性高、便于拆装的用于制作连接器的压接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用于制作连接器的压接模具,包括上模、上镶件、下镶件和下模,上模开有上滑动槽供上镶件插入,下模开有下滑动槽供下镶件插入,所述上镶件和所述下镶件相配合以压接连接器。

其中,所述上镶件与所述上滑动槽为过渡配合。

其中,所述下镶件与所述下滑动槽为过渡配合。

其中,所述上滑动槽和所述下滑动槽均呈T字型设置,所述上镶件和下镶件均呈T字型设置。

其中,还包括用于限制上镶件和下镶件滑动的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模具的两侧。

其中,所述上镶件与所述下镶件上下对称。

其中,所述上滑动槽与所述下滑动槽上下对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制作连接器的压接模具中,一种用于制作连接器的压接模具,包括上模、上镶件、下镶件和下模,上模开有上滑动槽供上镶件插入,下模开有下滑动槽供下镶件插入,所述上镶件和所述下镶件相配合以压接连接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若需更换不同产品的压接模具时,无需拆卸整个模具,只需更换不同产品的上镶件和下镶件,无需二次调整模具即可对不同产品进行压接,大大减少由于多次切换产品而更换模具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上镶件和下镶件对应地采用滑动插入的方式与上模和下模实现安装,拆装方便,适用性强,故本实用新型具有适用性高、便于拆装的特点。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制作连接器的压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制作连接器的压接模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制作连接器的压接模具的另一视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模;11-上滑动槽;12-下滑动槽;

2-下模;

3-上镶件;

4-下镶件;

5-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制作连接器的压接模具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3所示,包括上模1、上镶件3、下镶件4和下模2,上模1开有上滑动槽11,上镶件3能插入上滑动槽11中并能够沿上滑动槽11滑动,下模2开有下滑动槽12,下镶件4能插入下滑动槽12中并能够沿下滑动槽12滑动,上镶件3和下镶件4相配合以压接连接器,具体的,下镶件4与下镶件4之间设有用于成型连接器的型腔,工作时,压接模具固定安装在冲压设备上,模具合模过程中,上模1与下模2抵触,上镶件3与下镶件4抵触并将待压接的连接器进行压接,若需更换不同产品的压接模具时,无需拆卸整个模具,只需通过更换不同产品的上镶件3和下镶件4,无需二次调整上模1和下模2的位置,即可对不同产品进行压接,大大减少由于多次切换产品而更换模具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上镶件3和下镶件4对应地采用滑动插入的方式与上模1和下模2实现安装,拆装方便,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产品,适用性较强。

在本实施例中,上镶件3和上滑动槽11为过渡配合,下镶件4和下滑动槽12为过渡配合,其目的是在更换上镶件3或下镶件4时可顺畅快速地更换。

在本实施例中,上滑动槽11和下滑动槽12均呈T字型设置,上镶件3和下镶件4均呈T字型设置,这样结构更为紧凑,T字结构不但便于加工,而且还能起到限位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模具还包括用于限制上镶件3和下镶件4滑动的挡板5,具体的,挡板5设于模具的两侧,挡板5与上模1可拆卸固定连接,挡板5与下模2可拆卸固定连接,其中,可以通过螺栓拧紧的方式可拆卸固定连接,其目的主要能更好地防止镶件不正常的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镶件3与下镶件4上下对称,上滑动槽11与下滑动槽12上下对称,对称的结构能够使上镶件3和下镶件4的使用更加灵活,能够互换使用,在更换过程中能够节省很多时间。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