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式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2061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式继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磁式继电器。



背景技术: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较高的电压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电磁继电器使用领域里,大多数电磁继电器是由线圈、线圈架、轭铁、铁芯和衔铁等零件组成的电磁系统,线圈两端通过连接电压而产生电磁场和磁通,铁芯由于电磁磁化而产生电磁力,吸动衔铁而使电磁继电器产生机械动作。由于对电磁继电器的抗震动性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对电磁继电器的结构设计要求比较高。然而现有的电磁继电器的轭铁结构设计不合理,这种小型电磁继电器装配工序较繁杂,并且其抗震性能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式继电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式继电器,包括底座、铁芯和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安装有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触点簧片,所述触点簧片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引出脚,所述第一引出脚的两侧安装有第二引出脚,所述触点簧片的一侧安装有U型衔铁,所述U型衔铁上安装有所述铁芯,所述铁芯上安装有线圈,所述铁芯的顶部与线圈的顶部设置有支架,所述触点簧片顶部安装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的上方安装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二触点的下方安装有第三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安装在第一L型轭铁上,所述第一L型轭铁的底部安装有第三引出脚,所述第三触点安装在第二L型轭铁上,所述第二L型轭铁的底部安装有第四引出脚。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采用铜线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支架和底座是一体注塑成型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在不通电时互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设备的外壳、支架和底座是一体注塑成型的,方便安装,提高生产效率,在线圈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U型衔铁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触点簧片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触点簧片底部的第二触点与第三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触点簧片具有一定的弹性,使U型衔铁返回到原来的位置,使第二触点与第一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具有结构设计紧凑和有效提高抗震性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第二引出脚;2-第一引出脚;3-底座;4-触点簧片;5-U型衔铁;6-铁芯;7-线圈;8-支架;9-第一L型轭铁;10-第二L型轭铁;11-第四引出脚;12-第三引出脚;13-第三触点;14-第二触点;15-第一触点;16-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磁式继电器,包括底座3、铁芯6和外壳16,外壳16的底部安装有底座3,底座3上安装有触点簧片4,触点簧片4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引出脚2,第一引出脚2的两侧安装有第二引出脚1,触点簧片4的一侧安装有U型衔铁5,U型衔铁5上安装有铁芯6,铁芯6上安装有线圈7,铁芯6的顶部与线圈7的顶部设置有支架8,触点簧片4顶部安装有第二触点14,第二触点14的上方安装有第一触点15,第二触点14的下方安装有第三触点13,第一触点15安装在第一L型轭铁9上,第一L型轭铁9的底部安装有第三引出脚12,第三触点13安装在第二L型轭铁10上,第二L型轭铁10的底部安装有第四引出脚11。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7采用铜线制成,具有耐用和生产成本低的特点。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6、支架8和底座3是一体注塑成型的,方便安装,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触点15与第二触点14在不通电时互相接触,使设备可以保持正常的回路。

工作原理:工作时,在线圈7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7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U型衔铁5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触点簧片4的拉力吸向铁芯6,从而带动触点簧片4顶部的第二触点14与第三触点13吸合。当线圈7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触点簧片4具有一定的弹性,使U型衔铁5返回到原来的位置,使第二触点14与第一触点15吸合,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