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端子防水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4018阅读:7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线端子防水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器原件罩体,尤其是接线端子的罩体。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目前用得最广泛的除了PCB板端子外,还有五金端子,螺帽端子,弹簧端子等等。

接线端子有的布置在设备内部,一般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但是也有一部分接线端子是设置在外部的,那么接线端子的性能就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最为简单和直接的就是潮湿有水的环境下,接线端子容易出现漏电的危险,所以必要的时候也需要给接线端子设置防水保护。

接线端子的密封性主要是控制导线进入端子部分,防止水汽进入,现有的接线端子一般不会配备防水罩,无法解决防水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接线端子防水罩,解决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裸露在外,潮湿环境下容易发生漏电事故。

技术方案

一种接线端子防水罩,包括罩体和密封件;

所述罩体整体为密封容器,所述罩体的一面为固定面,将罩体固定在墙壁上,所述罩体的侧壁上开有两个通孔,分别为第一进线孔与第二进线孔,所述罩体表面开有一个翻转盖,所述翻转盖一端铰接在罩体上;

所述罩体内部设有两块挡板,分别为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表面开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挡板表面开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将罩体内部分为三个腔体,所述第一进线孔、第二进线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均设有密封圈,接线端子固定在罩体内部,连接导线分别穿过通孔由外至内与接线端子相连接。

所述罩体内部设有螺纹孔,接线端子通过螺丝固定在罩体内。

所述罩体整体为长方体箱体结构,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相互平行固定在罩体内,所述第一进线孔和第一连接孔分别设置在罩体侧壁的下端和第一挡板的上端,所述第二进线孔和第二连接孔分别设置在罩体另一侧壁的上端和第二挡板的下端。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线端子防水罩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线端子防水罩外部导线进入与接线端子连接之前要经过两道密封结构,充分保证了防水罩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线端子防水罩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线端子防水罩的主视图的纵截面。

其中:1-罩体,2-翻转盖,3-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第一进线孔,6-第二进线孔,7-第一连接孔,8-第二连接孔,9-密封圈,10-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端子防水罩,包括罩体1和密封件;

所述罩体1整体为密封容器,所述罩体1的一面为固定面,将罩体1固定在墙壁上,所述罩体1的侧壁上开有两个通孔,分别为第一进线孔5与第二进线孔6,所述罩体1表面开有一个翻转盖2,所述翻转盖2一端铰接在罩体1上;

所述罩体1内部设有两块挡板,分别为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所述第一挡板3表面开有第一连接孔7,所述第二挡板4表面开有第二连接孔8,所述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将罩体1内部分为三个腔体,所述第一进线孔5、第二进线孔6、第一连接孔7和第二连接孔8内均设有密封圈9,接线端子固定在罩体1内部,连接导线分别穿过通孔由外至内与接线端子相连接。

所述罩体1内部设有螺纹孔,接线端子通过螺丝固定在罩体1内。

所述罩体1整体为长方体箱体结构,所述第一挡板3与第二挡板4相互平行固定在罩体1内,所述第一进线孔5和第一连接孔7分别设置在罩体1侧壁的下端和第一挡板3的上端,所述第二进线孔6和第二连接孔8分别设置在罩体1另一侧壁的上端和第二挡板4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线端子防水罩每根进入罩体1内的导线均要经过两道密封结构,保证接线端子在罩体内不会进水。

第一进线孔5与第一连接孔7之间最好存在一定的距离,这样两个通孔之间会有一段腔体,对于防水也有帮助,第二进线孔6和第二连接孔8也是相同道理,导线从外部先后经过罩体1侧壁和挡板然后与接线端子相连接,接线端子在罩体1内通过螺丝进行固定,整个装置就非常稳定了。

由于本文所公开的各种示例的部件可被定位成多种不同的取向,方向术语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旨在进行限制。还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示例以及本文中用来描述其的特定语言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文所示特征的变型和进一步修改以及本文所示原理的附加应用应视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