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扣合式接触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7903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扣合式接触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合式接触片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接触装置基本都采用了组合的结构形式,即在安装底座上分别设计接触插体和与弹片主体,安装时,在将弹片主体与电路板连接后,再安装到接触插体上,从而实现电路的电性连接。不过,现有的接触装置大多采用螺纹的方式进行连接,结构较为复杂、组装不便、成本较高。

基于此,申请人设计了一种插拔式接触弹片(专利号ZL201620053119.X),其采用在弹片本体上设计两个接触部的方式,利用两个接触部之间的缝隙实现插片的插入,从而比原有的插拔式接触弹片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更加方便。

然而,这种插拔式接触弹片仍然存在以下缺陷:

(1)依然采用组合的结构设计形式,即:安装底座、插片和弹片主体,因而结构上仍然不够简单;

(2)弹片本体仍需与电路板焊接后连接,因而不仅使用上还不够方便,而且可靠性不够稳定,在工业大批量生产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生产的效率。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接触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扣合式接触片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扣合式接触片装置,包括安装底座和接触片,所述安装底座上分别设有限位台、放置槽和卡台,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方形孔;所述接触片包括接用于卡入放置槽内的接触片主体,设置在该接触片主体一端、用于抵到限位台的接触点,设置在接触片主体上、用于接触片主体卡入到放置槽时顺势卡入方形孔中的弹性卡片,以及设置在接触片主体另一端、用于插入卡台内的卡条。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卡片与方形孔大小相匹配。

再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底座上还设有限位块,而所述的接触片主体上还设有与限位块配合的凹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台、放置槽、方形孔、卡台、接触片主体、弹性卡片和卡条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接触片在安装底座上的安装,并在接触片上设计可与电路板直接接触的接触点,从而避免了弹性本体与电路板的焊接设计,从而不仅简化了整个接触装置的结构设计,而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在工业大批量生产时,可有效提高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接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接触点,2-接触片主体,3-弹性卡片,4-凹口,5-卡条,6-安装底座,7- 限位台,8-放置槽,9-方形孔,10-限位块,11-卡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扣合式接触片装置,可适用于报警按钮以及输入、输出等模块。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底座6和接触片,其中:安装底座6上分别设有限位台7、放置槽8和卡台11,所述放置槽8内设置有方形孔9;而所述的接触片则包括接用于卡入放置槽8内的接触片主体2,设置在该接触片主体2一端、用于抵到限位台7的接触点1(本实施例中,接触点表面具有一段圆弧段,整个接触点呈钩型),设置在接触片主体2上、用于接触片主体卡入到放置槽时顺势卡入方形孔中的弹性卡片3(该弹性卡片与方形孔大小相匹配),以及设置在接触片主体2另一端、用于插入卡台11内的卡条5。

本实用新型中,接触片的安装过程如下:

将接触片主体2卡入放置槽8,初始时,弹性卡片3被挤压,直至对应到放置槽上的方形孔9时,弹性卡片3复位,并顺势卡入至方形孔9内,此时,依靠放置槽8与方形孔9的配合,实现接触片的初步定位。

而后,将卡条5卡入卡台11中,即可完成接触片在安装底座上的安装,最后将接触点1与限位台7顶合。

另外,为进一步提高对接触片的定位,实现对其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的限位,本实用新型在安装底座6上还设置了限位块10,而所述的接触片主体 2上则设有与限位块10配合的凹口4,如图2、3所示。

安装好接触片后,将其上的接触点1与电路板接触即可实现相应的操作功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扣合式的接触装置,不仅简化了结构设计,减少了接触体,而且使用上更加方便,节约了人员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