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7301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插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接地及锁扣功能的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种习知的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的端子多个、设于绝缘本体两侧的二弹性卡勾及套设于绝缘本体外的一金属外壳。绝缘本体的前端面向后凹设形成一对接槽用以插设一插座连接器的一舌板,绝缘本体具有位于对接槽上方的一顶板、位于对接槽下方的一底板及位于对接槽两侧的二侧板。多个端子具有多个接触部分别在顶板、底板成一排设置。二弹性卡勾为金属板材下料成型的分离式结构,二弹性卡勾组装固定于绝缘本体的两侧,且每一弹性卡勾具有自侧板向对接槽内凸伸的一锁扣部用以扣持舌板上的一扣持槽。多个端子中的部分端子为下料成型的音叉式结构,其具有一固定部及自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上下相对设置的二接触臂,于每一接触臂上形成一个接触部。其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端子为接地端子,在插座连接器的舌板插入对接槽前,弹性卡勾与对应侧的接地端子具有一间隙,当插座连接器的舌板插入对接槽时,锁扣部受到舌板的力使弹性卡勾前端向外变形,弹性卡勾后端则与接地端子接触,两者之间形成接地。

上述结构的插头连接器中,由于弹性卡勾为下料式结构,其正向力较大,然而锁扣部变形使弹性卡勾的后端偏转的量非常微小,受到限制,导致弹性卡勾与接地端子电性接触不稳定,不能随时保持良好的接地通路。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插头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锁扣功能及在锁扣件及接地端子之间形成良好接地通路的插头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插头连接器,与一插座连接器对接,所述插座连接器具有一舌板,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前端具有一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自前向后凹设一对接槽用以收容所述舌板;至少一接地端子,其一端具有凸伸入所述对接槽的一第一接触部及另一端具有一第一尾部;一锁扣件,具有一连接部及位于所述连接部两侧且与所述连接部电性连接的二锁扣臂,所述第一尾部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连接部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二锁扣臂位于所述对接部的两侧且分别具有凸伸入所述对接槽的一锁扣部,所述锁扣部用以扣持所述舌板的一扣持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尾部的板面呈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尾部具有一开口,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开口并与所述第一尾部接触。

进一步,所述开口自所述第一尾部的后缘向前凹陷形成,且所述第一尾部在所述开口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一夹持臂抵接所述连接部。

进一步,所述夹持臂弹性抵接所述连接部。

进一步,所述夹持臂向所述开口内凸设一突起抵接所述连接部。

进一步,所述开口自所述第一尾部的后缘向前凹陷并贯穿所述第一尾部的上缘或下缘形成。

进一步,所述第一尾部弹性抵接所述连接部。

进一步,所述接地端子为金属板材下料制成,所述接地端子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尾部前端的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板面呈竖直设置,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端子槽,所述固定部固持于所述端子槽,所述第一尾部在所述端子槽中悬空设置。

进一步,所述接地端子为两个且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接地端子为音叉式端子结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在所述第一尾部通过一桥接部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于其上下两侧的至少一侧设有相邻设置的一突刺及一凸台,所述突刺与所述凸台分别与所述端子槽干涉配合。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延伸一第一焊接部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用以与一接地线焊接。

进一步,所述锁扣臂与所述第一焊接部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尾部延伸一导接部,所导接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焊接部的一侧,所述导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接地线焊接。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设有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导接部的外侧用以限制所述导接部向外偏转。

进一步,还包括至少一电源端子及一侦测端子,所述电源端子具有一第二焊接部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所述侦测端子具有一第三焊接部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焊接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的平面内。

进一步,所述锁扣件于所述连接部设有一连料部,所述连料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后端的不同位置。

进一步,进一步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二电源端子,所述二电源端子通过一横梁部电性连接,所述横梁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前方,自所述横梁部向后延伸并越过所述连接部形成一第二焊接部。

进一步,进一步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二电源端子,所述二电源端子通过一横梁部电性连接,所述横梁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后方,自所述横梁部一侧向外延伸形成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形成。

进一步,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一金属外壳,所述对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开槽容设所述锁扣臂,所述对接部的外表面于所述开槽的上下各凸设一凸肋与所述金属外壳干涉配合。

一种插头连接器,与一插座连接器对接,所述插座连接器具有一舌板,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前端具有一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自前向后凹设一对接槽用以收容所述舌板;二接地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接地端子的一端具有凸伸入所述对接槽的一第一接触部及另一端具有一第一尾部;一锁扣件,具有位于所述对接部两侧的二锁扣臂,每一所述锁扣臂具有凸伸入所述对接槽的一锁扣部,所述锁扣部用以扣持所述舌板对应侧的一扣持槽,所述第一尾部在上下方向上与对应侧的所述锁扣臂接触形成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尾部的板面与所述锁扣臂的板面垂直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尾部的板面呈竖直设置且具有一开口,所述二锁扣臂分别相向延伸形成一定位凸部,所述定位凸部位于所述锁扣臂的后端,所述定位凸部位于所述开口并与所述第一尾部接触。

进一步,所述开口自所述第一尾部的后缘向前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尾部在所述开口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一夹持臂抵接所述定位凸部。

进一步,所述夹持臂弹性抵接所述定位凸部。

进一步,所述夹持臂向所述开口内凸设一突起抵接所述定位凸部。

进一步,所述开口自所述第一尾部的后缘向前凹陷并贯穿所述第一尾部的上缘或下缘形成。

进一步,所述第一尾部弹性抵接所述定位凸部。

进一步,所述接地端子为金属板材下料制成,所述接地端子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尾部前端的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板面呈竖直设置,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端子槽,所述固定部固持于所述端子槽,所述第一尾部在所述端子槽中悬空设置。

进一步,所述接地端子为音叉式端子结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两个所述接地端子在所述第一尾部通过一桥接部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于其上下两侧的至少一侧设有相邻设置的一突刺及一凸台,所述突刺与所述凸台分别与所述端子槽干涉配合。

进一步,所述二锁扣臂之间电性连接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延伸一第一焊接部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用以与一线缆的一接地线电性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一侦测端子及对称设置且电性连接的二电源端子,所述二电源端子具有一第二焊接部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所述侦测端子具有一第三焊接部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焊接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的平面内。

进一步,进一步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二电源端子,所述二电源端子通过一横梁部电性连接,所述二锁扣臂之间电性连接一连接部,所述横梁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前方,自所述横梁部向后延伸并越过所述连接部形成一第二焊接部。

进一步,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一金属外壳,所述对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开槽容设所述锁扣臂,所述对接部的外表面于所述开槽的上下各凸设一凸肋与所述金属外壳干涉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第一尾部与所述锁扣件的所述连接部或者所述锁扣件的所述锁扣臂在上下方向上接触形成电性连接,如此可保持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锁扣件之间良好的接地通路,且所述锁扣件设有凸伸入所述对接槽用以扣持所述舌板的所述扣持槽,因此所述插头连接器不仅具有锁扣功能,并同时在所述锁扣件及所述接地端子之间形成良好接地通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中端子与锁扣件未与各料带分离前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中端子及锁扣件组装于绝缘本体并与线缆焊接的立体图;

图5为图3插头连接器组合后的剖视图;

图6为图3插头连接器组合后的另一剖视图;

图7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二接地端子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图8中端子与锁扣件相对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2为图11中插头连接器与线缆连接的立体组合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4为图13中插头连接器与线缆连接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插头连接器100,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一锁扣件2、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端子3及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一金属外壳4,所述插头连接器100用以与一线缆200连接。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附图采用三维坐标系,其中X方向表示向前,Y方向表示向右,Z方向则表示向上。

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一基部11及自所述基部11向前延伸形成的一对接部12。所述基部11的后端面自后往前凹设形成一夹持槽111,所述夹持槽111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基部11的中间。所述基部11的上侧于其外表面向内分别凹设形成一凹陷部112及二容设槽113,所述凹陷部112向后贯穿所述基部11的后端面,两个所述容设槽113位于所述凹陷部112的前方两侧,所述容设槽113与所述凹陷部112连通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请参阅图1,所述对接部12具有一前端面(未图示)、自所述前端面向后凹设形成的一对接槽121、位于所述对接槽121上方的一顶板122、位于所述对接槽121下方的一底板123及位于所述对接槽121两侧的二侧板124,一插座连接器(未图示)的一舌板(未图示)可正反插设于所述对接槽121。

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多个端子槽13及二开槽14,其中多个所述端子槽13自所述基部11延伸至所述顶板122及所述底板123,两个所述开槽14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侧,所述开槽14自所述基部11延伸至所述侧板124,且所述开槽14分别与所述对接槽121、所述夹持槽111连通。所述对接部12的外表面于每一所述开槽14的上下各凸设一凸肋125。

请参阅图3,所述绝缘本体1还设有自所述基部11的后端下侧向后延伸形成的一焊线板15及自所述基部11的后端向后延伸且位于所述焊线板15上方的一支撑板16、一限位块17,其中所述支撑板16在左右方向上大致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中间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大致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下侧,而所述限位块17在左右方向大致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偏向一侧的位置。

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所述锁扣件2具有一连接部21及位于所述连接部21两侧且与所述连接部21电性连接的二锁扣臂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扣件2为金属板材下料成型,即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锁扣臂22一体成型,两者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其中所述连接部2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所述连接部21固持于所述夹持槽111中,所述锁扣臂22设于所述开槽14且具有凸伸入所述对接槽121的一锁扣部221,所述锁扣部221用以扣持所述舌板(未图示)的一扣持槽(未图示)。所述锁扣件2于所述连接部21后方设有一第一焊接部23及一连料部24,其中所述第一焊接部23偏向所述连接部21的一侧设置,且所述第一焊接部23承接于所述焊线板15的上方,且所述锁扣臂22与所述第一焊接部23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连料部24在左右方向上于所述连接部21的中间位置与一料带A连接。

请参阅图2,多个所述端子3分别对应收容于所述端子槽13,其中多个所述端子3包括多个接地端子3a、多个电源端子3b及一侦测端子3c,所述端子3为金属板材下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头连接器100为简易版的USB Type-C结构,所述接地端子3a为两个,所述电源端子3b为两个,所述侦测端子3c为一个,其中所述接地端子3a与所述电源端子3b均为音叉式结构端子,且两个所述接地端子3a、两个所述电源端子3b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

请参阅图2和图4,每一所述端子3具有固持于所述端子槽13的一固定部30,所述固定部30的板面呈竖直设置,所述固定部30于其上下两侧的至少一侧设有相邻设置的一突刺301及一凸台302,所述突刺3011与所述凸台302分别与所述端子槽13干涉配合,所述突刺301位于所述凸台302的前方,所述突刺301为尖刺形状,而所述凸台302为不规则的梯形状。所述固定部30的前方延伸形成一延伸部31,所述延伸部31的板面同样呈竖直设置,其中,所述接地端子3a与所述电源端子3b的所述延伸部31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二接触臂311,所述二接触臂311分别位于所述顶板122与所述底板123,每一所述接触臂311向所述对接槽121凸伸形成一接触部312,且所述二接触臂311的所述接触部312上下对齐设置,而所述侦测端子3c的所述延伸部31只具有设于所述顶板122或所述底板123的一个所述接触臂311。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所述接地端子3a具有自其所述固定部30向后延伸的一第一尾部32,所述第一尾部32的板面呈竖直设置,如此所述第一尾部32的板面与所述锁扣件2的板面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尾部32在所述端子槽13中悬空设置,即所述第一尾部32与所述端子槽13的四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尾部32具有一开口321,所述开口321自所述第一尾部32的后缘向前凹陷形成,且所述第一尾部32在所述开口321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一夹持臂322,所述夹持臂322具有弹性,所述夹持臂322向所述开口321内凸设一突起323,所述连接部21位于所述开口321,所述夹持臂322在上下方向弹性抵接所述连接部21,使所述突起323紧密与所述连接部21接触,从而使两个所述接地端子3a均与所述锁扣件2保持良好的接地通路。两个所述接地端子3a在所述第一尾部32通过一桥接部33电性连接,所述桥接部33设于所述凹陷部112。所述桥接部33的前端向前一体延伸有二接地弹片331,所述二接地弹片331对应收容于所述二容设槽113,接地弹片331向外凸设出所述基部11的外表面与所述金属外壳4接触形成接地,且于所述桥接部33的后端大致中间位置连接一料带B。两个所述接地端子3a的其中一个的所述第一尾部32一体连接一导接部34,所导接部34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焊接部23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接部34连接于上侧的所述夹持臂322,所述导接部34通过一弯折部(未图示)相对所述第一尾部32向外偏移,使所述导接部34相对靠近所述第一焊接部23的外侧设置,且所述限位块17位于所述导接部34的外侧限制所述导接部34向外偏转。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接地端子3a、所述桥接部33、所述二接地弹片331及所述导接部34为金属板材一体成型。

请参阅图2和图7,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开口321自所述第一尾部32的后缘向前凹陷并贯穿所述第一尾部32的上缘或下缘形成,即所述第一尾部32只有一个所述夹持臂322,同样这一个所述夹持臂322在上下方向上弹性抵接所述连接部21,同样也可保持所述锁扣件2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3a良好的接地通路。

请参阅图2、图5和图6,所述电源端子3b具有自其所述固定部30向后延伸的一第二尾部35,所述第二尾部35的板面同样呈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尾部35在所述端子槽13中悬空设置,即所述第二尾部35与所述端子槽13的四周之间具有间隙。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电源端子3b在所述第二尾部35通过一横梁部36电性连接,所述横梁部36位于所述连接部21的前方。自所述横梁部36向后延伸并越过所述连接部21形成一第二焊接部37,所述第二焊接部37也承接于所述焊线板15的上方,且于所述第二焊接部37的后端连接一料带C。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电源端子3b、所述横梁部36及所述第二焊接部37为金属板材一体成型。

请参阅图2、图4和图6,所述侦测端子3c具有自其所述固定部30向后延伸的一第三尾部38,所述第三尾部38的板面同样呈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三尾部38位于所述连接部21的前方,所述第三尾部38在所述端子槽13中悬空设置,即所述第三尾部38与所述端子槽13的四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三尾部38于其上下相对侧的其中一侧弯折并向后延伸越过所述连接部21形成一第三焊接部39,所述第三焊接部39设于所述支撑板16上,且于所述第二焊接部37的后端连接一料带D。其中,所述第一焊接部23、所述第二焊接部37及所述第三焊接部39三者的板面均呈水平设置,且位于不同高度的平面内。

请参阅图1,所述金属外壳4由抽印工艺形成的无缝连接的管状结构,其具有一收容腔41,所述绝缘本体1容设于所述收容腔41内,且所述凸肋125与所述金属外壳4干涉配合使所述金属外壳4与所述绝缘本体1紧密固持在一起。

请参阅图4,所述线缆200包括一接地线201、多根电源线202及一侦测线203,其中所述接地线201的内导体(未图示)设置于所述第一焊接部23上且紧靠所述导接部34,三者通过锡料(未图示)焊接在一起,如此可使三者之间形成良好的接地。多根所述电源线202的内导体(未图示)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二焊接部37上。所述侦测线203的内导体(未图示)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三焊接部39上。

请参阅图8和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插头连接器100,该第三实施例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即图中标号一致的表示相同的结构,因此相同结构不再赘述,该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不同在于:两个所述锁扣臂22分别于其后端相向延伸形成一定位凸部222,所述定位凸部222位于所述连接部21的前方且与所述连接部21连接,此时所述定位凸部222位于所述开口321内,所述夹持臂322在上下方向弹性抵接所述定位凸部222,使所述突起323紧密与所述连接部21接触,从而使两个所述接地端子3a均与所述锁扣件2保持良好的接地通路。

请参阅图4、图7和图8,该第二实施例同上述第一实施例一样,所述第一尾部32在所述端子槽13中悬空设置,即所述第一尾部32与所述端子槽13的四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开口321还可以是自所述第一尾部32的后缘向前凹陷并贯穿所述第一尾部32的上缘或下缘形成,即所述第一尾部32只有一个所述夹持臂322,同样这一个所述夹持臂322在上下方向上弹性抵接所述连接部21,同样也可保持所述锁扣件2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3a良好的接地通路。

请参阅图3和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插头连接器100,该第三实施例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即图中标号一致的表示相同的结构,因此相同结构不再赘述,该第三实施例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不同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未设置限位块17及两个所述接地端子3a对应未设置所述导接部34,此时所述接地线201焊接于所述第一焊接部23,且通过所述第一焊接部23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3a电性导接。

请参阅图11和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一种插头连接器100,该第四实施例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即图中标号一致的表示相同的结构,因此相同结构不再赘述,该第四实施例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不同在于:两个所述电源端子3b为下料成型的相同分离式结构,此时所述第二尾部35向后延伸越过所述连接部21,且两个所述电源端子3b分别在其所述第二尾部35在左右方向上超同一侧弯折形成一个所述第二焊接部37,两个所述电源端子3b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焊接部37之间具有一缝隙(未图示),所述线缆200只设有一根所述电源线202,此时所述电源线202放置于所述缝隙上方,且通过锡料(未图示)同时与两个所述第二焊接部37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13和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一种插头连接器100,该第五实施例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即图中标号一致的表示相同的结构,因此相同结构不再赘述,该第五实施例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不同在于:所述第二尾部35向后延伸越过所述连接部21,所述横梁部36位于所述连接部21的后方。所述第二焊接部37自所述横梁部36后端的一侧延伸形成,所述第二焊接部37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形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第一尾部32与所述连接部21或者所述锁扣臂22在上下方向上接触形成电性连接,如此可保持所述接地端子3a与所述锁扣件2之间良好的接地通路,且所述锁扣件2设有凸伸入所述对接槽121用以扣持所述舌板的所述扣持槽,因此所述插头连接器100不仅具有锁扣功能,并同时在所述锁扣件2及所述接地端子3a之间形成良好接地通路。

2、所述夹持臂322具有弹性,且在上下方向上弹性抵接所述连接部21或所述定位凸部222,如此可使从而使两个所述接地端子3a与所述锁扣件2紧密接触,进而在两者之间保持良好的接地通路,且所述第一尾部32在所述端子槽13中悬空设置,如此可对所述夹持臂322在所述端子槽13中提供变形的空间。

3、由于所述第一尾部32在所述端子槽13中悬空设置,且所述固定部30位于所述第一尾部32的前方,如此当所述夹持臂322在上下方向上弹性抵接所述连接部21或所述定位凸部222时,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不会影响所述接地端子3a的正位度。

4、所述第一焊接部23、所述第二焊接部37及所述第三焊接部39三者的板面均呈水平设置,且位于不同高度的平面内,如此可使所述接地线201、所述电源线202及所述侦测线203可合理利用所述绝缘本体1后端的有效空间与上述焊接部进行焊接。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