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PERC电池后道流水线生产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4101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PERC电池后道流水线生产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现PERC电池后道流水线生产的装置,属于太阳能电池生产制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效率是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业的不变追求。其中钝化技术是提高电池效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它能够有效地减少硅材料的复合中心,提高少子寿命,最终有利于转换效率的提高。

PERC电池(钝化发射区背面电池,Passivated emitter rear contact solar cells)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通过在电池背面增加钝化层与氮化硅层(见附图1),并且采用背面局部接触结构,PERC技术较大地提升了电池的转换效率。目前通过PERC技术,单晶硅电池效率能接近21%。

目前主流的PERC工艺流程为:制绒,扩散,洗磷与背抛刻蚀,镀背面氧化铝,镀背面氮化硅,镀正面氮化硅,激光打孔,丝网印刷,烧结测试。

即使采用MAiA设备,也需要增加一道激光开孔工序,而且此工序也包括上料下料等过程,增加了人力与工夹具的消耗。

如图1所示,为原有的丝网印刷自动化流水线,背电极烘干炉导轨11直接连接背电场印刷机导轨12。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PERC电池后道流水线生产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现PERC电池后道流水线生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电极烘干炉、激光器和背电场印刷机,背电极烘干炉、激光器和背电场印刷机分别具有背电极烘干炉导轨、激光器导轨和背电场印刷机导轨,其中,背电极烘干炉导轨连接激光器导轨的一端,激光器导轨的另一端连接背电场印刷机导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激光器的上料与下料通过导轨装置直接与丝网印刷工序连接,实现镀膜后的流水线生产,利用导轨实现硅片的传输,将两道工序合二为一,大大节省了人力,与运输中转所需要的工夹具。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有的丝网印刷自动化流水线示意图;

图2为实现PERC电池后道流水线生产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为实现PERC电池后道流水线生产的装置示意图,所述的实现PERC电池后道流水线生产的装置包括背电极烘干炉1、激光器3和背电场印刷机2,背电极烘干炉1、激光器3和背电场印刷机2分别具有背电极烘干炉导轨11、激光器导轨13和背电场印刷机导轨12,其中,背电极烘干炉导轨11连接激光器导轨13的一端,激光器导轨13的另一端连接背电场印刷机导轨12。

所述的实现PERC电池后道流水线生产的装置的使用步骤包括:

步骤1:将镀完膜的硅片,装入承载盒中,每200片放一个承载盒;

步骤2:将装有镀膜硅片的承载盒,放入丝网印刷工序上料处;

步骤3:上料处吸嘴将硅片吸上丝网印刷导轨,印刷背电极,硅片进入背电极烘干炉导轨11,通过背电极烘干炉1进行背电极烘干,硅片进入激光器导轨13;

步骤4:通过激光器导轨13将硅片传输进激光器3,激光开孔,硅片进入背电场印刷机导轨12,通过背电场印刷机2印刷背电场;

步骤5:后续步骤与正常PERC流程一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