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化反留边薄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4776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化反留边薄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1000VAC以下电力电容器和电力电子电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金属化反留边薄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普通金属化薄膜是薄膜上面蒸镀一层金属,金属导电,薄膜是不导电作为绝缘层,蒸镀过程中薄膜边缘留有一定宽度的白边是没有金属层的,当两层金属化膜卷绕成圆柱状时,两层电极有一定的爬电距离,见图6。

电容器是两层金属化薄膜卷绕而成,卷绕时两层膜要求错开一定的宽度,目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两层金属层有一定的爬电距离保证电气性能,另一方面便于端面喷上一层金属,作为电容器的两个电极便于引出,见图7-8。

普通金属化膜薄膜在喷金后,由于喷金喷颗粒比较细,进入两层薄膜间,部分喷金的金属粉粒进入到留边的白边上,这样会缩短镀层电极的爬电距离,造成电容器使用过程中的边缘放电甚至白边边缘拉弧,虽然金属化薄膜有自愈的特性,但拉弧会造成薄膜有效的极板面积减少,电容器的电容量会下降。由于电极间的拉弧,产品损耗角正切值会增大,电容器运行发热量会增大,导致薄膜耐压降低(温度升高薄膜耐压降低),产品端面部位击穿,甚至炸开起火,产品早期失效,见图9-10。

因此,现有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存在工艺缺陷,由于采用的金属化薄膜蒸镀结构和生产工艺存在的缺陷,造成电容器芯子在端面喷金后电极间爬电距离减少,在电容器投入使用过程中,当电场强度高于起始局部放电场强之后,在爬电距离小的情况下,介质内部或极板边缘放电产生的损耗,造成电容器端面击穿或短路,电容器早期失效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化反留边薄膜电容器,通过改进金属化薄膜金属镀层结构,提高电容器制造质量,满足客户使用条件下,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客户的使用成本,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化反留边薄膜电容器,包括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所述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的表面均蒸镀有第一金属镀层,在靠近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一侧的边缘处均留有空白边;所述空白边的边缘蒸镀有第二金属镀层,第二金属镀层和第一金属镀层处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相互贴合,且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上的空白边呈上下相反设置,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相互卷绕其内部形成电容器芯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容器芯子做喷金工艺处理,其两侧喷有锌喷金层,其空腔内形成金属化膜镀层和薄膜介质层,金属化膜镀层和薄膜介质层间隔排布,且金属化膜镀层与锌喷金层的内壁之间留有爬电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金属镀层的厚度与第一金属镀层的厚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薄膜贴合在第二薄膜上,且第一薄膜两侧的长度比第二薄膜两侧的长度长,且第一薄膜的上端贴合在第二薄膜上端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金属化反留边薄膜电容器,由二层反留边金属化薄膜卷绕而成,在普通金属化膜一侧的边缘设有空白边;反留边金属化膜则是在留空白边的边缘蒸镀一定宽度和厚度的第二金属镀层,电容器芯子卷绕后端面不造成松软,电容器芯子喷金时反留边区域镀层和另一层介质完全贴合,阻挡喷金粉进入错边的端面,由此避免两层金属化薄膜电极的爬电距离减少,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两层电极边缘不会出现放电拉弧,产品损耗角正切值很小,电容器运行发热量仅仅属于产品消耗能量发热和其他接触损耗发热,不会出现普通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现象,电容器容量相对稳定,大大降低普通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工艺风险,保证产品使用的正常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薄膜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B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器芯子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器芯子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传统的第一薄膜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传统的整体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传统的A-A面图;

图9为本实用传统的电容器芯子正视图;

图10为本实用传统的电容器芯子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薄膜;2-第二薄膜;3-第一金属镀层;4-空白边;5-第二金属镀层;6-电容器芯子;61-锌喷金层;62-金属化膜镀层;63-薄膜介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金属化反留边薄膜电容器,包括第一薄膜1和第二薄膜2,第一薄膜1和第二薄膜2的表面均蒸镀有第一金属镀层3,在靠近第一薄膜1和第二薄膜2一侧的边缘处均留有空白边4,空白边4的边缘蒸镀有第二金属镀层5,第二金属镀层5的厚度与第一金属镀层3的厚度相同,使得第二金属镀层5和第一金属镀层3处在同一平面内,空白边4和第二金属镀层5的宽度等于原来留白边的宽度,相当于原来留白边的距离向膜内移动,使得薄膜整体大小并未改变;第一薄膜1和第二薄膜2相互贴合,第一薄膜1和第二薄膜2上的空白边4呈上下相反设置,第一薄膜1贴合在第二薄膜2上,且第一薄膜1两侧的长度比第二薄膜2两侧的长度长,至少大于20mm以上,第一薄膜1的上端贴合在第二薄膜2上端的下方,从而使得第一薄膜1和第二薄膜2卷绕成圆柱状时,两层金属化薄膜贴紧,白边的边缘金属层和上层介质没有间隙,第一薄膜1和第二薄膜2相互卷绕其内部形成电容器芯子6,电容器芯子6做喷金工艺处理,其两侧喷有锌喷金层61,其空腔内形成金属化膜镀层62和薄膜介质层63,金属化膜镀层62和薄膜介质层63间隔排布,且金属化膜镀层62与锌喷金层61的内壁之间留有爬电距离。

本金属化反留边薄膜电容器,在普通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工艺改造,在空白边4的边缘蒸镀一层金属,使得第二金属镀层5与第一金属镀层3相同,原来白边的宽度向膜面内移动,保证留白边宽度不变,当两层金属化膜卷绕成圆柱状时,两层金属化薄膜贴紧,空白边4的边缘的金属化膜镀层62和薄膜介质层63没有间隙;反留边金属化膜薄膜卷绕的电容器芯子6在喷金后,由于两层膜贴紧没有间隙,喷金颗粒虽然比较细,也不能进入两层薄膜间,喷金粉也不会进入到留边的空白边4上,从而保证了镀层电极的爬电距离,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两层电极边缘不会出现放电拉弧,产品损耗角正切值很小,电容器运行发热量仅仅属于产品消耗能量发热和其他接触损耗发热,不会出现普通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现象,电容器容量相对稳定,大大降低普通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工艺风险,保证产品使用的正常寿命。

综上所述:本金属化反留边薄膜电容器,由二层反留边金属化薄膜卷绕而成,在普通金属化膜一侧的边缘设有空白边4;反留边金属化膜则是在留空白边4的边缘蒸镀一定宽度和厚度的第二金属镀层5,电容器芯子6卷绕后端面不造成松软,电容器芯子6喷金时反留边区域镀层和另一层介质完全贴合,阻挡喷金粉进入错边的端面,由此避免两层金属化薄膜电极的爬电距离减少,避免电容器早期失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