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光伏电池的背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2317发布日期:2018-09-15 00:1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热光伏电池的背部结构。



背景技术:

热光伏电池也叫温差电池,主要利用占太阳光中大部分红外光以及远红外光来发电,发电原理类似于目前市面上的光伏。目前,在热光伏电池中,热光伏电池背部结构的研究报道很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热光伏电池的背部结构,用于热光伏电池背面,能对红外光以及远红外光全反射,使到达背面的光再一次被反射进电池主体进行发电,从而大大的提高了热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光伏电池的背部结构,包括碲化镉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碲化镉层的背面开凹槽,在凹槽中设有5~10纳米的二氧化硅薄膜层,在二氧化硅薄膜层的表面印刷铝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光伏电池的背部结构,二氧化硅薄膜层和铝层对到达底面的光形成米散射,具有很强的向后散射效果,提高了热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二氧化硅和铝介质形成“量子隧穿效应”,便于载流子的收集,极大的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碲化镉层,2.二氧化硅薄膜层,3.铝层,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一种热光伏电池的背部结构,包括碲化镉层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碲化镉层1的背面开凹槽4,在凹槽4中设有5~10纳米的二氧化硅薄膜层2,在二氧化硅薄膜层2的表面印刷铝层3。

本发明通过以下工序得到:

(1)用红外激光器在碲化镉层1的背面开凹槽4,孔径800~1500纳米,孔深400~750纳米;

(2)用一定浓度的氢氟酸对凹槽4表面进行清洗;

(3)对凹槽4表面进行热氧化处理,形成5~10纳米的二氧化硅薄膜层2;

(4)在二氧化硅薄膜层2的表面,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印刷铝层3;

(5)将上述制品放在烧结炉上烘干,烧结炉温度为350~500℃。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光伏电池的背部结构,二氧化硅薄膜层和铝层对到达底面的光形成米散射,具有很强的向后散射效果,提高了热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二氧化硅和铝介质形成“量子隧穿效应”,便于载流子的收集,极大的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热光伏电池的背部结构,包括碲化镉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碲化镉层的背面开凹槽,在凹槽中设有5~10纳米的二氧化硅薄膜层,在二氧化硅薄膜层的表面印刷铝层。本发明二氧化硅薄膜层和铝层对到达底面的光形成米散射,具有很强的向后散射效果,提高了热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二氧化硅和铝介质形成“量子隧穿效应”,便于载流子的收集,极大的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熊保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马丁格林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3.03
技术公布日:2018.09.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