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绕线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450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绕线骨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小功率高频变压器,具体是指一种变压器绕线骨架。



背景技术:

高频变压器是作为开关电源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变压器骨架是电子变压器的主体结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变压器中的屏蔽绕组提供缠绕的空间,而变压器屏蔽绕组的绝缘性能是影响变压器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原先变压器屏蔽绕组的尾线为了固定方便,通常为剪断后埋藏在铜线包内,需要作业人员将尾线插入,但是这种埋线方法无法实现自动化,而且操作不便耗用工时多,大大影响了加工效率,且当尾线未处理好时,尾线在铜线包里面放电,非常容易造成铜线包短路炸机,造成严重的使用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了屏蔽绕组线尾处理结构,能够实现绕线自动化,避免了尾线放电造成短路现象的变压器绕线骨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压器绕线骨架,包括初级端、次级端和绕线轴,所述初级端和次级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绕线轴上端相互面对的两侧,所述初级端和次级端上均固定有若干PIN针座,所述初级端和次级端的外表面均开设有若干第一导线槽,所述绕线轴下端设置有下挡板,所述下挡板上开设有尾线下引槽,所述尾线下引槽内设置有一勾块。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绕线轴上设置有凸起的上定位环与下定位环,所述上定位环设置在绕线轴的上端,所述下定位环设置在下挡板的上方,所述上定位环与下定位环之间留有绕线区。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定位环上开设有尾线上引槽,所述尾线上引槽和尾线下引槽上下联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绕线轴设置有上挡板,所述初级端和次级端均固定在上挡板上,所述上定位环设置在所述上挡板的下方。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挡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导线槽,所述上定位环上设置有若干第三导线槽,所述第一导线槽、第二导线槽和第三导线槽上下一一联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绕线轴为中空圆柱。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绕线轴为可拆卸式结构,所述上挡板与下挡板通过插接结构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绕线轴的上下两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变压器绕线骨架,线组的尾线从下挡板上设置的尾线下引槽中拉出,尾线绕制在勾块上进行固定,使得尾线不用埋线在铜线圈内,不容易发生短路,提高了线组的安全性能,而且改善了绕线的方式,能够实现自动化绕线,提高了组装加工效率。

绕线轴上设置有上定位环与下定位环,减少了以前绕组需要人工粘贴胶带的加工工序,直接利用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进行限位,使得绕组的绕线区域清晰明确,而且能够实现自动化绕线,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的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与图2,一种变压器绕线骨架,包括初级端2、次级端3和绕线轴1,所述绕线轴1为中空圆柱,中空结构减轻了绕线轴1的重量。所述初级端2和次级端3分别固定在所述绕线轴1上端相互面对的两侧,所述初级端2和次级端3上均固定有若干PIN针座4,所述初级端2和次级端3的外表面均开设有若干第一导线槽5,所述绕线轴1下端设置有下挡板6,所述下挡板6上开设有尾线下引槽7,所述尾线下引槽7内设置有一勾块8。

绕组的尾线从下挡板6上设置的尾线下引槽7中拉出,尾线缠绕在勾块8上固定,这种尾线的固定方式使得尾线不用埋线在铜线圈内,不容易发生短路,提高了变压器的安全性能,而且改善了绕线的方式,能够利用机械手将尾线绕在勾块8上,能够实现自动化绕线,提高了组装加工效率。

所述绕线轴1上设置有凸起的上定位环9与下定位环10,所述上定位环9设置在绕线轴1的上端,所述下定位环10设置在下挡板6的上方,所述上定位环9与下定位环10之间留有绕线区,所述下定位环9上开设有尾线上引槽11,所述尾线上引槽11和尾线下引槽7上下联通,尾线从尾线上引槽11和尾线下引槽7内引出,线组绕制在上定位环9与下定位环10之间,所述上定位环9与下定位环10与绕线轴1一体成型,加工方便简单。

以前的骨架没有上定位环9与下定位环10,但是为了保证绕组宽度,保证性能,需要在绕组的两边需包不同宽度的挡墙胶带,挡墙胶带的宽度不定,而且为了避免胶带翘起等问题发生,需要缠绕紧密,绕制困难,只能通过人工进行绕制,导致生产作业非常耗时,加工的效率低下。设置有上定位环9与下定位环10后,不再需要绕制胶带,上定位环9与下定位环10生产时宽度设计与挡墙宽度一致,上定位环9与下定位环10之间凹陷的区域为铜线绕制的区域,凹陷深度为绕组的高度,铜线直接在该区域进行绕制,直接保证了绕组宽度,能够更好保证绕组的定位,不会发生移位等现象。这种结构能够进行自动化设备直接绕制铜线,大大得到了绕线提高效率,不再需要人工操作,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能够减少人工操作产生的误差,提高了加工的精度。

所述绕线轴1设置有上挡板12,所述初级端2和次级端3均固定在上挡板12上,所述上定位环9设置在所述上挡板12的下方,所述上挡板12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导线槽13,所述上定位环9上设置有若干第三导线槽14,所述第一导线槽5、第二导线槽13和第三导线槽14上下一一联通。PIN针连接的铜线沿第一导线槽5、第二导线槽13和第三导线槽14绕制在绕线区内,导线槽将每条铜线分开走线,使得铜线之间不会接触。而且设置的第二导线槽13和第三导线槽14保证了铜线在绕线轴1上依然相互分离,能够完全起到隔离作用,提高了变压器骨架的绝缘性能。

所述绕线轴1为可拆卸式结构,所述上挡板12与下挡板6通过插接结构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绕线轴1的上下两端,所述插接结构可以设置为相互配合的凸块、凸槽,或是内螺纹与外螺纹的连接、或是异型卡块和卡槽的配合。上挡板12和下挡板6可拆卸使得绕线轴1中部的绕线区能够进行更换,当绕组的宽度需要变化时候,直接更换不同的绕线区再进行组装即可,不需要生产多种骨架,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