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3007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电源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有效避免高压击穿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源连接器作为一种习知电连接器,主要用于进行电流的传输。现有的电源连接器通常包括有若干或单独一根电源端子以及用以承载该电源端子以对电源端子周围进行绝缘处理的绝缘座体。然而传统电源连接器中,上、下相邻两电源端子组装时容易产生组装偏斜,使上、下电源端子之间为空气绝缘,两者之间的绝缘距离不足或电弧沿面距离不足,进而导致导通时因高压造成两电源端子间击穿、绝缘座体融化的现象。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源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高压击穿的电源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至少一电源端子对,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对接空间以及位于该对接空间内的舌板,所述电源端子对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片电源端子,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具有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一端向前延伸入所述对接空间内的接触片、与所述固定部另一端相连且向下弯折延伸的焊脚,所述电源端子对的两个所述接触片沿高度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并且分别位于所述舌板沿高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舌板沿横向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挡墙,所述挡墙均沿高度方向延伸,且所述舌板两侧的所述挡墙延伸方向相反以使舌板前端呈z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墙向前延伸超出所述接触片的前端面,并且每一所述挡墙的前端均设有导引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引结构包括位于其上侧的第一倾斜面及位于其外侧的第二倾斜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片为水平放置的片状结构,且其前端设有倾斜延伸的导引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一间隔壁以及沿前后方向将所述间隔壁贯穿以收容对应所述电源端子的一对收容通道,所述对接空间形成于所述间隔壁前方且与该对收容通道相连通,所述舌板自所述间隔壁的中部向前延伸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电源端子的固定部沿横向方向上的宽度较其接触片宽度大,以在其固定部两侧的前方分别形成限位部,所述间隔壁设有位于所述限位部前方以阻止其向前运动的止挡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固定部沿横向方向上的两侧向外突伸有与所述间隔壁干涉配合的固持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将所述间隔壁贯穿的一对通槽,所述一对通槽分别位于对应的收容通道外侧且与其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槽沿横向方向上的宽度较所述收容通道的宽度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连接器具有若干对沿横向方向并排设置的所述电源端子对及若干信号端子,所述若干信号端子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若干电源端子对的一侧。

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的舌板沿横向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沿高度方向延伸的挡墙,如此使得上、下相邻电源端子之间的电弧爬行距离加大,有效防止高压击穿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电源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电源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1所示电源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电源连接器中一个电源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电源连接器中绝缘本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图3所示电源连接器中的一电源端子对与绝缘本体组装后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图1至图8所示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100,所述电源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及固定于绝缘本体1上的至少一电源端子对2,所述电源端子对2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片电源端子21。

请参照图2至图5,并结合图7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主体部11、自所述主体部11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2及自所述主体部11向下延伸的一对安装柱13,所述一对安装柱13位于所述主体部11横向方向的两侧,以将电源连接器100固定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

所述对接部12具有收容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空间120以及位于该对接空间内的舌板121,所述舌板121沿横向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挡墙122,所述挡墙122均沿高度方向延伸,且所述舌板121两侧的所述挡墙122延伸方向相反以使舌板12前端呈z形,如此以加强舌板121的强度。每一所述挡墙122的前端均设有导引结构,所述导引结构包括位于其高度方向上外侧的第一倾斜面1221及位于其横向方向上外侧的第二倾斜面1222。

所述绝缘本体1设置有一位于所述主体部11内部的间隔壁112以及沿前后方向将所述间隔壁112贯穿以收容对应所述电源端子21的一对收容通道113,所述对接空间120形成于所述间隔壁112前方且与该对收容通道113相连通,所述舌板121自所述间隔壁的中部向前延伸形成。

所述绝缘本体1还具有沿前后方向将所述间隔壁112贯穿的一对通槽114,所述一对通槽114分别位于对应的收容通道113外侧且与其相连通,所述通槽114沿横向方向上的宽度较所述收容通道113的宽度小,如此不仅可将电源端子21限位于对应的收容通道113内,而且能够通过与收容通道113连通的通槽114进行有效散热。

每一所述电源端子21具有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的固定部211、自所述固定部211的一端向前延伸入所述对接空间120内的接触片212、与所述固定部211另一端相连且向下延伸的焊脚2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11向下延伸形成有多个焊脚213,具体地,所述电源端子21的接触片212与焊脚213为一对五的关系。

所述电源端子对2的两个所述接触片212沿高度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并且分别位于所述舌板121沿高度方向上的两侧,由于舌板121横向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沿高度方向延伸设有挡墙122,可明显加大上、下相邻的两个电源端子21间高压时的电弧爬行沿面距离,防止高压击穿;并且防止两相邻电源端子21之间导通;另外,还可于接触片212横向方向上的侧部导引所述电源端子21的插入组装,减少及避免组装偏斜。所述接触片212为水平放置的片状结构,且其前端设有倾斜延伸的导引部2121。所述绝缘本体1的挡墙122向前延伸超出所述接触片212的前端面。

每一所述电源端子21的固定部211沿横向方向上的宽度较其接触片212的宽度大,以在其固定部211两侧的前方分别形成限位部2112,所述间隔壁112设有位于所述限位部2112前方以阻止其向前运动的止挡部1121。每一所述电源端子21的所述固定部211沿横向方向上的两侧向外突伸有与所述间隔壁112干涉配合的固持部2113,所述限位部2112位于所述固持部2113的前方。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电源端子21还具有将其固定部211与焊脚213相连的连接部214,所述连接部214的顶端与所述固定部211弯折相连。五个焊脚213自连接部214的底端向下延伸形成、且沿横向方向排成一排,并且上、下相邻的两个电源端子21的焊脚213沿前后方向对应对齐。

所述电源端子对2的两个固定部211向后延伸的长度不同,并且接触片212位于上方的电源端子21的固定部211向后延伸的长度比接触片212位于下方的电源端子21的固定部长度短,如此以使接触片212位于上方的电源端子21的焊脚213位于接触片212位于下方的电源端子21的焊脚213后方,进而使得所述电源端子对2的焊脚213呈前后两排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连接器100具有若干对沿横向方向并排设置的所述电源端子对2及若干信号端子3,所述若干信号端子3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若干电源端子对2的一侧。

每一所述信号端子3包括与所述绝缘本体1干涉配合的结合部31、自所述结合部31的前端向前延伸以突伸入所述对接空间120内的接触部32、自所述结合部31的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的尾部33以及位于所述接触部32前方的头部34,所述接触部32分成两排暴露于绝缘本体1内对应设置的舌部123上,且分置于舌部123高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头部34位于所述信号端子3的前端,且其末端插入绝缘本体1的舌部123内以防止其信号端子3前端外翘。

请参照图2至图4所示,所述电源连接器100还具有组装于绝缘本体1后部以将信号端子3定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隔板4。所述隔板4具有基体41及自所述基体41横向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向上突伸形成的卡扣臂42,所述卡扣臂42的顶端为其自由末端,且其顶端设有与所述绝缘本体1相锁扣以将隔板4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锁扣部421。所述基体41上沿高度方向贯穿设置有若干穿孔411及位于所述穿孔411前部的安装孔412,所述信号端子3的尾部33向下插入并穿过对应的穿孔411,所述绝缘本体1的底部设有沿高度方向插入所述安装孔412并与其固定配合的凸块(未图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