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效锂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08549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效锂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长效锂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已成为当今热点课题,同时促进了储能器件如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的发展。锂硫电池具有很高的理论比容量(1672mah/g),具有两个稳定的放电电压平台,与传统的的锂离子电池相比性能更加优异,具有成本低及绿色环保等特点,被认为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的二次电池体系之一。但是应该看到,锂硫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能够生成易溶于电解液的长链多硫化物,从而造成电极活性物质损失,同时发生“多硫离子穿梭效应”导致电池容量的快速衰减,并极大地降低充放电效率。为了克服这一缺陷,研究者们通常将硫复合到多孔碳的孔隙结构中,达到抑制多硫化物的溶解而改善电池性能的目的。nazar等(naturematerials,2009,8:500-506)将介孔碳cmk-3与硫复合,得到了cmk-3/硫复合材料,发现比容量和循环性能与单质硫相比均有了极大提高。在硫表面包覆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纳米金属氧化物,能够有效抑制硫颗粒之间的聚集,使其更容易被电解液浸润,同时有效抑制多硫化物的溶解,减少活性物质的流失,从而极大地改善材料的性能。马萍等(电子元件与材料,2007,26(8):42-45)用纳米金属氧化物(v2o5,tio2)与单质硫复合制备了金属氧化物/硫复合材料,显著改善了硫电极的循环性能。但是,通常这种复合材料的载硫量很低,从而导致电池实际能量密度的大幅度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长效锂硫电池:由硫正极、多孔布、聚合物隔膜、金属锂负极及电解液组成,其中多孔布夹在硫正极和聚合物隔膜之间,依照硫正极、多孔布、聚合物隔膜、金属锂负极的顺序放置于电池壳内。多孔布包括纤维素纤维布及炭纤维布中的一种或两种,表面用0-10wt.%的石墨烯进行涂布。石墨烯为氧化石墨烯、还原石墨烯中的一种或两种。该方案利用多孔布吸附溶解于电解液内的多硫化物,抑制穿梭效应,达到提高锂硫电池循环性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锂硫电池结构图。

图2为石墨烯涂布棉布扫描电镜图。

图3为石墨烯涂布炭布扫描电镜图。

图4为实施例2循环性能图。

图5为实施例3循环性能图。

图6为实施例4循环性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硫正极的制备

将升华硫粉、乙炔黑(导电剂)及聚偏氟乙烯(粘结剂)按照75∶15∶10的质量比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混合均匀,将浆料均匀地涂布到铝箔上。干燥后裁成直径为13mm的圆形正极片。

实施例2:常规锂硫电池的组装和测试,无多孔布

采用2430型扣式电池系统进行测试。电池的组装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进行,依照硫正极、聚合物隔膜、金属锂负极的顺序放置于电池壳内,电解液为0.1mlino3+1.0mlithsi/dme+dol(体积比为1∶1)。在室温下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质,采用蓝电ct2001a型电池测试系统进行充放电测试,电压范围为1.7-2.6v。

由图4可见,0.2c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381mah/g,100次循环后比容量分别保持为134mah/g。

实施例3:本发明锂硫电池的组装和测试

采用2430型扣式电池系统进行测试。电池的组装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进行,依照硫正极、表面涂布2%石墨烯的棉布(如图2所示)、聚合物隔膜、金属锂负极的顺序放置于电池壳内,电解液为0.1mlino3+1.0mlithsi/dme+dol(体积比为1∶1)。在室温下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质,采用蓝电ct2001a型电池测试系统进行充放电测试,电压范围为1.7-2.6v。

由图5可见,0.2c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15mah/g,100次循环后比容量分别保持为745mah/g,循环性能及比容量均优于实施例2所制电池。

实施例4:本发明锂硫电池的组装和测试

采用2430型扣式电池系统进行测试。电池的组装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进行,依照硫正极、表面涂布1%石墨烯的多孔炭布(如图3所示)、聚合物隔膜、金属锂负极的顺序放置于电池壳内,电解液为0.1mlino3+1.0mlithsi/dme+dol(体积比为1∶1)。在室温下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质,采用蓝电ct2001a型电池测试系统进行充放电测试,电压范围为1.7-2.6v。

由图6可见,0.2c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31mah/g,100次循环后比容量分别保持为954mah/g,循环性能及比容量均优于实施例2所制电池。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效锂硫电池,由硫正极、多孔布、聚合物隔膜、金属锂负极、电解液及外壳组装而成。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上述锂硫电池的制备方法。将多孔布夹在硫正极及聚合物隔膜之间,依照硫正极、多孔布、聚合物隔膜、金属锂负极的顺序放置于电池壳内。利用多孔布吸附溶解于电解液内的多硫化物,抑制穿梭效应,达到提高锂硫电池循环性能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解勤兴;周姝雯;赵鹏;朱亚亭;瞿诗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7.18
技术公布日:2017.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