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920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机器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产品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的、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客观存在,而智能机器人就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智能机器人是以电能作为能源基础,因此在电能消耗后需及时对智能机器人进行充电,现有中有较多的为机器人充电的充电桩桩装置,但其设置模式过于单一,其内的导电部分相对设置靠外,这些导电部分很容易被金属杆件接触到,由于金属杆件具有导电性,人为意外接触后,易诱发触电事故的发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桩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桩装置,包括充电桩以及与机器人连接的充电端头,所述充电桩底部一体式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底部周向设置有多组万向轮,所述充电桩右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充电端头配合连接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中设置有滑腔,所述充电接口右端面设置有空腔,所述充电接口中还上下对应设置有互通所述滑腔和空腔的插腔,两个插腔临近的端壁中安装有与市电连接的传导片,所述插腔偏远所述传导片的端壁中设置有左右伸延的导向槽,所述滑腔中可左右平滑的安装有滑架,所述滑架上下端壁中对应设置有凹陷槽,所述滑腔左端壁固定安装有触发器,所述充电接口中设置有开端朝向所述导向槽的第一滑槽以及开端朝向所述滑腔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之间设置有互通的通透槽,所述第一滑槽中平滑安装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朝向所述导向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斜滑面,所述第二滑槽中平滑安装有第二滑杆,所述通透槽中平滑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充电接口右侧端面还设有护罩装置,所述护罩装置包括罩盖以及提手;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上下对应设置有与所述插腔相配合的插柱,两个插柱外侧端面上设置有左右伸延且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条。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凹陷槽到所述滑架右端面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滑槽到所述滑腔右端壁的距离。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条左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滑面相配合的第二斜滑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腔左端壁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滑架固定连接的第一压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槽中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滑杆固定连接的第二压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罩盖通过合页可上下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充电接口右侧壁位于所述空腔上方,所述罩盖外侧面下方固定设有所述提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发明装置中的充电接口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滑架在所述第一压簧的作用下被向右顶压从而使所述滑架右端面与所述滑腔右端壁相贴合,所述滑架不与所述触发器接触,所述传导片不带电;所述第一滑杆在所述第二压簧的作用下被朝向所述导向槽顶压从而使所述第一斜滑面伸入到所述导向槽中,由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因此,所述第一滑杆可带动所述第二滑杆伸入到所述滑腔中并插入到所述凹陷槽中,所述第二滑杆将所述滑架锁定在滑腔中,此时,金属杆或者金属片插入到插腔时与传导片接触时不会带电,因此,不会造成触电事故,而金属杆或者金属片插入到所述导向槽中并作用于所述第一斜滑面时会滑入到所述插腔中,而且由于所述第二滑杆将所述滑架锁定在滑腔中,因此,金属杆或者金属片无法将所述滑架向左顶压,而无法开启所述触发器,大大增加了用电安全性。

充电时,将所述插柱插入到所述插腔中,所述第二斜滑面作用于所述第一斜滑面,从而所述导向条将所述第一滑杆顶压缩回至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第一滑杆滑动时可带动所述第二滑杆缩回至所述第二滑槽中,从而所述第二滑杆脱离所述凹陷槽而允许所述滑架被向左推动,当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与所述空腔贴合时,所述插柱将所述滑架向左推动而使所述滑架将所述触发器按下,所述触发器控制所述传导片通电,由于所述插柱插入到所述插腔中时会与所述传导片接触,因此,所述传导片可将电力传输至所述插柱,从而实现对机器人的充电;

充电完成后,向左推动所述充电端头,所述插柱向左推动所述滑架,所述滑架向左滑动时按压下所述触发器,所述触发器控制所述传导片断电,而后向右拔出所述插柱,当所述插柱拔出后,在所述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的作用下,所述充电接口恢复到初始状态;

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充电稳定,充电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充电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充电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插柱将第一滑杆顶入到第一滑槽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滑块与触发器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箭头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罩盖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装置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桩装置,包括充电桩30以及与机器人连接的充电端头20,所述充电桩30底部一体式设置有底座31,所述底座31底部周向设置有多组万向轮32,所述万向轮32用以方便本装置移动位置,所述充电桩30右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充电端头20配合连接的充电接口10,所述充电接口10中设置有滑腔13,所述充电接口10右端面设置有空腔100,所述充电接口10中还上下对应设置有互通所述滑腔13和空腔100的插腔11,两个插腔11临近的端壁中安装有与市电连接的传导片17,所述插腔11偏远所述传导片17的端壁中设置有左右伸延的导向槽12,所述滑腔13中可左右平滑的安装有滑架130,所述滑架130上下端壁中对应设置有凹陷槽131,所述滑腔13左端壁固定安装有触发器133,所述触发器133用以控制所述传导片17通断电,所述滑架130上下端壁中对应设置有凹陷槽131,所述充电接口10中设置有开端朝向所述导向槽12的第一滑槽16以及开端朝向所述滑腔13的第二滑槽14,所述第一滑槽16与所述第二滑槽14之间设置有互通的通透槽15,所述第一滑槽16中平滑安装有第一滑杆160,所述第一滑杆160朝向所述导向槽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斜滑面161,所述第二滑槽14中平滑安装有第二滑杆140,所述通透槽15中平滑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滑杆160和第二滑杆140固定连接的连接杆150,所述充电接口10右侧端面还设有护罩装置,所述护罩装置包括罩盖50以及提手52;所述充电端头20左端面上下对应设置有与所述插腔11相配合的插柱21,两个插柱21外侧端面上设置有左右伸延且与所述导向槽12相配合的导向条22。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凹陷槽131到所述滑架130右端面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滑槽14到所述滑腔13右端壁的距离。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导向条22左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滑面161相配合的第二斜滑面,从而所述第二斜滑面在所述导向条22向左插入到所述导向槽12中能够作用于所述第一斜滑面。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滑腔13左端壁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滑架130固定连接的第一压簧132,所述第一压簧132用以将所述滑架130向右顶压而使所述滑架130右端面与所述滑腔13右端壁相贴合。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第一滑槽16中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滑杆160固定连接的第二压簧162,所述第二压簧162用以将所述第一滑杆160朝向所述导向槽12顶压而使所述第一斜滑面161伸入到所述导向槽12中,且可使所述第二滑杆140伸入到所述滑腔13中并插入到所述凹陷槽131中。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罩盖50通过合页51可上下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充电接口10右侧壁位于所述空腔100上方,所述罩盖50外侧面下方固定设有所述提手52,通过所述提手52可将所述罩盖50向上或向下翻转,从而实现对所述空腔100的盖紧或打开,进而可防止所述空腔100在未插接状态下连通于外界而造成灰尘或水渍的进入,从而影响所述充电接口10的内部运行。

本发明装置中的固定充电接口10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滑架130在所述第一压簧132的作用下被向右顶压从而使所述滑架130右端面与所述滑腔13右端壁相贴合;所述第一滑杆160在所述第二压簧162的作用下被朝向所述导向槽12顶压从而使所述第一斜滑面161伸入到所述导向槽12中,由于所述连接杆15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160和第二滑杆140,因此,所述第一滑杆160可带动所述第二滑杆140伸入到所述滑腔13中并插入到所述凹陷槽131中。

需要对机器人充电时,将所述插柱21插入到所述插腔11中,所述导向条22会插入到所述导向槽12中,当所述导向条22的第二斜滑面与所述第一斜滑面161相抵时,继续向左推动所述插柱21,所述第二斜滑面作用于所述第一斜滑面161,从而所述导向条22将所述第一滑杆160顶压缩回至所述第一滑槽16中,所述第一滑杆160滑动时可带动所述第二滑杆140缩回至所述第二滑槽140中,从而所述第二滑杆140脱离所述凹陷槽131而允许所述滑架130被向左推动,当所述充电端头20左端面与所述空腔100贴合时,所述插柱21将所述滑架130向左推动而使所述滑架130将所述触发器133按下,所述触发器133控制所述传导片17通电,松开所述充电端头20后,在所述第一压簧132的作用下,所述滑架130向右滑动,而所述滑架130推动所述插柱21向右滑动一段距离,而由于所述充电端头20仍旧在所述空腔100中,因此,所述插柱11不会露出在外,由于所述插柱21插入到所述插腔11中时会与所述传导片17接触,因此,所述传导片17可将电力传输至所述插柱11,从而实现对机器人的充电;

充电完成后,向左推动所述充电端头20,所述插柱21向左推动所述滑架130,所述滑架130向左滑动时按压下所述触发器133,所述触发器133控制所述传导片17断电,而后向右拔出所述插柱21,当所述插柱21拔出后,在所述第一压簧132和第二压簧16的作用下,所述充电接口10恢复到初始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装置中的充电接口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滑架在所述第一压簧的作用下被向右顶压从而使所述滑架右端面与所述滑腔右端壁相贴合,所述滑架不与所述触发器接触,所述传导片不带电;所述第一滑杆在所述第二压簧的作用下被朝向所述导向槽顶压从而使所述第一斜滑面伸入到所述导向槽中,由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因此,所述第一滑杆可带动所述第二滑杆伸入到所述滑腔中并插入到所述凹陷槽中,所述第二滑杆将所述滑架锁定在滑腔中,此时,金属杆或者金属片插入到插腔时与传导片接触时不会带电,因此,不会造成触电事故,而金属杆或者金属片插入到所述导向槽中并作用于所述第一斜滑面时会滑入到所述插腔中,而且由于所述第二滑杆将所述滑架锁定在滑腔中,因此,金属杆或者金属片无法将所述滑架向左顶压,而无法开启所述触发器,大大增加了用电安全性。

充电时,将所述插柱插入到所述插腔中,所述第二斜滑面作用于所述第一斜滑面,从而所述导向条将所述第一滑杆顶压缩回至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第一滑杆滑动时可带动所述第二滑杆缩回至所述第二滑槽中,从而所述第二滑杆脱离所述凹陷槽而允许所述滑架被向左推动,当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与所述空腔贴合时,所述插柱将所述滑架向左推动而使所述滑架将所述触发器按下,所述触发器控制所述传导片通电,由于所述插柱插入到所述插腔中时会与所述传导片接触,因此,所述传导片可将电力传输至所述插柱,从而实现对机器人的充电;

充电完成后,向左推动所述充电端头,所述插柱向左推动所述滑架,所述滑架向左滑动时按压下所述触发器,所述触发器控制所述传导片断电,而后向右拔出所述插柱,当所述插柱拔出后,在所述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的作用下,所述充电接口恢复到初始状态;

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充电稳定,充电安全性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