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照式图形传感器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55516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照式cmos图形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cmos图形传感器(cis)产品需求与日俱增,智能手机摄像头的配置一般在300万像素以上,一些高端智能机甚至配有800万以上像素的摄像头。这些高端应用对cis产品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像素、分辨率、功耗、物理尺寸等。因此,以sony(索尼)公司为首的cis产品供应商们都在着力开发背照式图形传感器技术(bsicis),来进一步提高cis产品的感光度和降低像元信号之间干扰,支持高端智能机的摄像需求。背照式图形传感器以3dcis技术为研究热点,把图形传感器芯片和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通过tsv(硅通孔)垂直互连在一起,能够有效减少封装尺寸、减低功耗。

目前已量产的3dcis产品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将像元芯片(图形传感器芯片)和数控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采用sio2-sio2直接键合工艺垂直粘接在一起;

对像元芯片进行背面减薄工艺,减薄硅的厚度,接近受过注入的感光区;

从像元芯片背面对感光单元之间进行深沟槽隔离工艺(deeptrenchisolation),在深沟槽内先后填入介质和金属,实现感光单元之间的电隔离和光隔离;

在感光单元之间进行金属格栅工艺,金属格栅可以吸收杂散光,减少信号干扰;

在像元阵列旁的控制电路区域进行背面tsv工艺,分别连接像元芯片的第一层金属层和数控芯片的顶层金属层;

采用铝布线将tsv引出,形成wirebond(键合金线)所需的alpad(焊盘);

在感光区先后形成透过不同可见光的滤色薄膜,并最后在滤色薄膜上方制作显微透镜。

上述现有的3d背照式图形传感器技术都是自下而上地依次完成各种背面加工,其滤色薄膜工艺是在深沟槽工艺、金属格栅工艺之后再进行的。从工艺集成难度来看,这是比较容易实现且易于工艺控制的,但这样做工艺步骤较多,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背照式图形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背照式图形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提供一具有像元芯片的硅片,对所述像元芯片背面进行硅片减薄处理;

步骤s02:在减薄后的像元芯片背面表面依次沉积抗反射介质层和第一保护层;

步骤s03:在第一保护层上形成不同颜色的滤色薄膜;其中,各所述滤色薄膜之间具有相连通的间隙;

步骤s04:在滤色薄膜表面保形地沉积第二保护层;

步骤s05:沿间隙位置定义出连通的深沟槽区域;

步骤s06:刻蚀形成深沟槽;

步骤s07:对深沟槽先后沉积介质阻挡层、金属阻挡层,并填充金属;

步骤s08:对器件表面多余的金属进行cmp抛光,并沉积介质覆盖层。

优选地,步骤s01中,首先,采用背面机械抛光方法对硅片进行减薄,包括先采用金刚刀进行快速背面抛光,再采用cmp工艺进行精细抛光;其次,采用湿法刻蚀工艺对硅片继续进行减薄。

优选地,步骤s02中,在沉积抗反射介质层前,先沉积一层第三保护层。

优选地,所述间隙的尺寸大于深沟槽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第二保护层材料为无机介质材料。

优选地,步骤s05中,先通过旋涂光刻胶,将各滤色薄膜之间的间隙填满,并获得平坦的光刻胶覆盖层,然后,再通过光刻在光刻胶覆盖层上定义出深沟槽区域。

优选地,步骤s05中,先通过旋涂有机物,将各滤色薄膜之间的间隙填满,再通过反刻蚀去除表面的部分有机物,并进一步旋涂形成平坦的光刻胶覆盖层,然后,通过光刻在光刻胶覆盖层上定义出深沟槽区域。

优选地,步骤s07中,通过形成填充金属后的深沟槽,以形成自对准的金属格栅。

优选地,步骤s08中,所述cmp抛光工艺停止在第二保护层,不使滤色薄膜暴露出来。

优选地,所述滤色薄膜为混有颜料的光刻胶,所述第二保护层、介质阻挡层以及介质覆盖层的沉积工艺温度为200℃以下。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先完成滤色薄膜工艺,再采用第二保护层介质层全覆盖滤色薄膜,并进一步将深沟槽工艺与金属格栅工艺同步完成,因此可减少一个光刻步骤和金属格栅相关的工艺步骤,从而使成本得到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背照式图形传感器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图2-图9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根据图1的方法制造背照式图形传感器的工艺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详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时,为了清楚地表示本发明的结构以便于说明,特对附图中的结构不依照一般比例绘图,并进行了局部放大、变形及简化处理,因此,应避免以此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来加以理解。

在以下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背照式图形传感器的制造方法流程图;同时,请参阅图2-图9,图2-图9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根据图1的方法制造背照式图形传感器的工艺步骤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背照式图形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提供一具有像元芯片的硅片,对所述像元芯片背面进行硅片减薄处理。

请参阅图2。首先,需要对像元芯片(pixel)10所在硅片的背面(即对像元芯片的背面)进行硅片减薄处理。图示的像元芯片中已完成了感光单元(dipole)11的制作。

感光单元(例如感光二极管)是一个对光非常敏感的区域,能够捕捉光子,并将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通过电荷累积,把电信号传递给cmos器件,最终通过外围电路放大并转化成数字信号。本步骤即是对像元芯片进行背面减薄,像元芯片的最终硅片厚度应控制在3μm以内。首先,可采用常规的背面机械抛光方法,将硅片减薄至30μm左右,包括可先采用金刚刀进行快速背面抛光,将硅片厚度从约775μm减薄至50μm左右;再采用cmp工艺进行精细抛光,以控制硅片厚度的均匀性和表面缺陷,并将硅片厚度控制在30μm左右。其次,可采用多步湿法刻蚀工艺,将硅片厚度继续减薄至3μm以内,包括可先采用高氧化性的强酸进行选择性刻蚀,通过控制像元芯片的掺杂情况,可以精确控制该步湿法刻蚀工艺的刻蚀终点;再采用tmah(四甲基氢氧化铵)清洗液对像元芯片(硅片)的背面进行各向同性的整体刻蚀,并最终控制像元芯片的硅片厚度在3μm以内。

步骤s02:在减薄后的像元芯片背面表面依次沉积抗反射介质层和第一保护层。

请参阅图3。接着,需要对减薄后的像元芯片背面进行抗反射介质层12和第一保护层13的沉积。抗反射介质层介质可为高介电常数介质,如hfo2、tao、al2o3等;第一保护层介质可采用例如sio2。

由于高介电常数抗反射介质层介质的使用会引入金属玷污问题,所以可以采用sio2覆盖层来隔绝金属玷污,并同时保护高介电常数介质。因而在本步骤中,可在沉积抗反射介质层12前、后,分别沉积一层第三保护层和一层第一保护层13。例如,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或原子层沉积(ald)工艺来沉积高介电常数介质作为抗反射介质层,然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来沉积sio2第一保护层。此时,如果选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来沉积高介电常数介质,考虑到物理轰击会对像元芯片造成一定的物理损伤,且容易导致一些金属氧化物扩散进入硅片内,因此可以在沉积高介电常数介质前,先采用热氧化工艺沉积一层约50-100埃厚的sio2第三保护层薄膜,再采用pvd工艺沉积约500-1000埃厚的高介电常数介质,接着在高介电常数介质上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再沉积一层sio2第一保护层。而如果采用原子层沉积(ald)工艺来沉积高介电常数介质,考虑到铜互连布线的热预算要求,ald工艺温度必须控制在400℃以内,因而可以先采用热氧化工艺沉积一层高质量的约10-30埃厚的sio2第三保护层薄膜,再采用工艺温度在400℃以内的ald工艺来沉积高介电常数介质,接着在高介电常数介质上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再沉积一层sio2第一保护层。

步骤s03:在第一保护层上形成不同颜色的滤色薄膜;其中,各所述滤色薄膜之间具有相连通的间隙。

请参阅图4。接下来,需要在像元芯片背面(即第一保护层上)形成不同颜色的滤色薄膜。可以在像元单元上形成一个吸光型滤色薄膜阵列。滤色薄膜一般为混有颜料的光刻胶,当可见光穿透滤色薄膜时,只有某个波长段的光能够通过,而其他波长的光线都会被吸收,从而只有某种颜色的光线透过。吸光型滤色薄膜阵列一般仅采用红色、绿色、蓝色的滤色薄膜,通过三种光线的强弱组合,就能够充分识别自然界中的各种色彩。

在本步骤中,可以先通过光刻定义出绿色薄膜的图形,再光刻定义出红色、蓝色薄膜的图形,并获得由三色薄膜组成的吸光型滤色薄膜阵列14。每一个滤色薄膜对应一个像元单元,且滤色薄膜的尺寸小于像元单元的尺寸,即在各滤色薄膜之间形成一个互相连通的间隙15,该间隙则成为了自对准的金属格栅区域,且该间隙的尺寸略大于后续形成的深沟槽(deeptrenchisolation)的尺寸。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滤色薄膜之间的间隙尺寸可比深沟槽的尺寸大0.05-0.1微米。

步骤s04:在滤色薄膜表面保形地沉积第二保护层。

请参阅图5。接下来,需要在滤色薄膜表面保形地沉积一层第二保护层16薄膜。由于滤色薄膜一般为混有颜料的光刻胶,不具备耐刻蚀和耐腐蚀的能力,故需要在滤色薄膜表面均匀地覆盖一层保护膜。所述的保护层薄膜必须采用无机介质材料,如sio2、si3n4、sion、sicn等。为了保证滤色薄膜的稳定性,第二保护层薄膜的沉积工艺以及后续的介质阻挡层、介质覆盖层等其他工艺的温度都必须控制在200℃以下。因此,本步骤可以采用200℃以下的原子层沉积(ald)工艺或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来沉积一层保形的sio2第二保护层介质薄膜,其厚度可为5-20纳米。

步骤s05:沿间隙位置定义出连通的深沟槽区域。

请参阅图6。接下来,需要通过光刻定义出深沟槽区域19。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可以是:先通过直接旋涂光刻胶17,将各滤色薄膜之间的间隙15填满,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获得平坦的光刻胶覆盖层18;然后,再通过光刻在光刻胶覆盖层上定义出深沟槽区域19。

第二种方式可以是:采用填充有机物工艺,先通过旋涂有机物(请参考光刻胶17位置),将各滤色薄膜之间的间隙填满,再通过反刻蚀去除表面的部分有机物,形成平坦的有机物表面,并在有机物表面上进一步旋涂光刻胶,形成平坦的光刻胶覆盖层18;然后,通过光刻在光刻胶覆盖层上定义出深沟槽区域19。其中,光刻胶的厚度可为2-3微米,深沟槽尺寸(宽度)一般为0.1-0.2微米。

步骤s06:刻蚀形成深沟槽。

请参阅图7。接下来,通过刻蚀形成深沟槽20。所述深沟槽的刻蚀深度一般为1.5-2.5微米,相对于0.1-0.2微米的深沟槽尺寸,深沟槽的深宽比将在12:1以上。

本步骤可采用bosch(博施)刻蚀工艺来获得较为平滑的深沟槽侧壁形貌。bosch刻蚀工艺是主流的硅通孔(tsv)刻蚀技术,其将刻蚀工艺分为两个交替重复的工艺步骤,即可先采用含sf6气体进行si主刻蚀,再采用含chf3或cf4气体在侧壁上形成碳氟聚合物来保护深沟槽的侧壁,并重复上述两种工艺步骤来逐步刻蚀出深沟槽。通过优化主刻蚀工艺时间和侧壁钝化工艺时间,能够获得侧壁光滑的深沟槽形貌。形成的深沟槽将同时用于形成金属格栅。

步骤s07:对深沟槽先后沉积介质阻挡层、金属阻挡层,并填充金属。

请参阅图8。接下来,对深沟槽先后沉积介质阻挡层、金属阻挡层材料,在深沟槽内壁表面依次形成介质阻挡层、金属阻挡层薄膜,并在深沟槽中进行金属21的填充。

在本步骤中,为了防止金属扩散进入硅片,需要在深沟槽内壁表面先沉积一层介质阻挡层,如sio2、si3n4、sion等,可以采用200℃以下的原子层沉积(ald)工艺或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来沉积一层sio2介质阻挡层薄膜,薄膜厚度可为10-20纳米。接着,可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在sio2介质阻挡层表面再沉积一层金属阻挡层材料,如ti或ta,或者是tin或tan,薄膜厚度可为5-10nm。最后,对深沟槽填充金属,填充金属可为铜或钨。其中,如果选择填充金属铜,需要先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沉积一层铜籽晶层,再采用电镀工艺填充金属铜;如果选择填充金属钨,则可以直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填充金属钨。本步骤中填充的金属厚度可控制在0.3-0.6微米。通过形成填充金属后的深沟槽,就可以形成自对准的金属格栅。

步骤s08:对器件表面多余的金属进行cmp抛光,并沉积介质覆盖层。

请参阅图9。接下来,对表面的金属21进行cmp抛光,并在抛光后的器件表面沉积一层介质覆盖层22。

针对不同的填充金属,本步骤可采用对应的研磨液进行化学机械抛光(cmp)抛光工艺,cucmp工艺和wcmp工艺都是主流技术。这里以cucmp工艺为例,cucmp工艺一般采用三步抛光工艺:

第一步抛光工艺,可采用铜研磨液在较高压力下进行快速的铜抛光,含有双氧水的研磨液会快速腐蚀铜,并形成氧化铜,然后在抛光垫上被机械抛掉。工艺压力越大,抛光速率就越高。第一步抛光工艺的速率可达6000埃/分钟以上,并通过终点监测技术控制铜的厚度在1500-2500埃。

第二步抛光工艺,可采用铜研磨液在低压力下进行精细的铜抛光,降低工艺压力可以减少抛光速率。第二步抛光工艺的速率一般可为2000-2500埃/分钟;减慢的抛光工艺可修复铜表面的缺陷,获得更好的工艺控制,并由终点监测技术停在金属阻挡层表面。

第三步抛光工艺,可采用阻挡层研磨液进行金属阻挡层和介质阻挡层的抛光。阻挡层研磨液中添加了细小的硅颗粒,来增强物理机械抛光效果。金属阻挡层和介质阻挡层的抛光速率可达1000埃/分钟左右;可通过工艺时间来精确控制抛光量,并最终停在第二保护层。本步骤的cmp工艺不允许暴露出滤色薄膜,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第三步抛光的工艺时间,以保证停在第二保护层。

至此,深沟槽工艺和金属格栅工艺一起被完成,因而减少了金属格栅相关的薄膜沉积工艺、光刻工艺、刻蚀工艺等步骤,节约了工艺成本。

最后,可采用200℃以下的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在器件表面沉积一层介质覆盖层,从而形成本发明的一种背照式cmos图形传感器结构。介质覆盖层介质材料可为sio2、si3n4、sion、sicn等,用于隔离金属格栅;介质覆盖层介质厚度可为20-50纳米。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先完成滤色薄膜工艺,再采用第二保护层介质层全覆盖滤色薄膜,并进一步将深沟槽工艺与金属格栅工艺同步完成,因此可减少一个光刻步骤和金属格栅相关的工艺步骤,从而使成本得到了降低。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