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相控制断路器的壳体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083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航空配电领域,特别适用于大电流控制且产品体积较小的断路器或开关中,具体包括一种用于多相控制断路器的壳体部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用电设备的增多及用电量需求的增加,使得输电线路中的电流载荷不断增加,导致高负荷断路器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应对高负荷的需求,各断路器生产厂家都是在原有断路器布局方式的基础上对断路器的体积进行等比例增加,这样导致断路器体积的增加。对于某些场合,加大体积的断路器不适合应用,例如航天、航空和潜艇等布局紧凑的设备中需求高性能、小体积的断路器。在新需求的断路器中,壳体部件为整个断路器中较为重要的部位。

这就需要研制新型断路器产品,满足高性能、小体积和大功率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断路器中的使用的壳体及附属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使得断路器产品中的触点能够良好的接触,而且在通电和断电过程中不同相位触点产生的拉弧相互不产生影响。同时为实现断路器的通电和断开状态能够得到实时监控,需要将监测装置结合到壳体上。由此实现高性能、大功率、小体积断路器的需求,尤其是航空断路器的需求,同时实现断路器的状态的实时监控。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多相控制断路器的壳体部件解决断路器的状态的实时监控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多相控制断路器的壳体部件,包括手动操作杆部件1,常闭监测件2、常开监测件3、壳体4和动触点部件5;手动操作杆部件1,常闭监测件2、常开监测件3和动触点部件5均安装在壳体4上,所述手动操作杆部件1控制动触点部件5运动。

所述的一种用于多相控制断路器的壳体部件,手动操作杆部件1包括手动操作杆11和状态示位件12,手动操作杆11用于扳动动触点部件,状态示位件12用于指示断路器的通断状态。

所述的一种用于多相控制断路器的壳体部件,动触点部件5包括动触点安装座51、凹形动触点座52、顶起簧54和示位片55,动触点安装座51上含有三个动触点安装槽口511,三个槽口呈“品”字分布,底部两个槽口之间有凸起隔板512,每一个动触点安装槽口511内各含有两个圆形槽口514,圆形槽口514用于安装顶起簧54,底部两个安装槽口511上下两侧含有凸起513,两个凸起513内部含有销轴通孔515,该通孔用于安装同凹形动触点座52配合的销轴,底部两个安装槽口511上部凸起513上各含有一个导向通孔516,该导向通孔516垂直于销轴通孔515,用于控制动触点座部件运动方向,动触点安装座51上端两侧各含有两个阶梯通孔517,阶梯通孔517用于安装两侧的示位片55,示位片55随动触点安装座51运动,控制常闭监测件2和常开监测件3的开合。

所述的一种用于多相控制断路器的壳体部件,凹形动触点座52触点一端中间位置含有条形槽口521,该条形槽口521用于息弧作用,另一端中间位置含有凸起522,沿凸起522轴向含有通孔523,凸起522两侧各含有一个圆形槽524,凹形动触点座52通过销轴安装于动触点安装座51的安装槽口511上,凹形动触点座52的圆形槽524同顶起簧54进行配合,使得凹形动触点座52可以沿销轴进行转动,且能够保证凹形动触点座52两端触点接触牢靠。

所述的一种用于多相控制断路器的壳体部件常闭监测件2包括复位弹簧21,动接触片22,常闭导柱23、静连接片24、常闭接线柱26和常闭接线座25,其特征在常闭接线座25呈长方体型在两侧及中间含有三个通孔,两个常闭接线柱26分别安装于常闭接线座25两端的通孔内,常闭导柱23安装于常闭接线座25中间通孔内,复位弹簧21安装于导柱上,复位弹簧21一端同常闭接线座25接触,一端同动接触片22接触,在常闭导柱23上加工有阶梯槽,用于限制动接触片22的位置,当常闭导柱23受来自示位片55的作用力时,常闭导柱23沿其轴向运动,使得动接触片22同静连接片24分离,当常闭导柱23不受力时,动接触片22同静连接片24闭合。

所述的一种用于多相控制断路器的壳体部件,常开监测件3包括行位弹簧31、接触弹簧32,动连接片33,导柱35,静连接触片34、接线柱36和接线座37,其特征在于接线座37呈长方体型在两侧及中间含有三个通孔,两个接线柱36分别安装于接线座两端的通孔内,导柱35安装于接线座37中间通孔内,行位弹簧31安装于导柱上,行位弹簧31一端同接线座37接触,另一端同动连接片33接触,动连接片33的另一端同接触弹簧32一端接触,接触弹簧32另外一端连接于导柱35上端的限位片上,当导柱35受来自示位片55的作用力时,导柱35沿其轴向运动使得行位弹簧31、接触弹簧32都受到压缩,并且带动动连接片33沿导柱35轴向运动,使得动连接片33同静连接触片34接触,当导柱35不受力时,动连接片33同静连接触片34分开,行位弹簧31负责整个常开监测件3的位置恢复,接触弹簧32负责压紧动连接片33和静连接触片34。

有益效果

明提供的多相控制断路器的壳体部件对断路器中的多相位触点进行规划设计,使得产品中的多相触点呈“品”字分布,且各相触点之间添加隔板防止各相间的相互影响。而且新壳体在各相触点结构上添加息弧装置,防止产品中的触点在产品通断过程中,由于触点间产生的拉弧作用对触点产生烧蚀。并且在该壳体部件中的触点座底部添加弹簧,增强各触点同外部结构的接触程度,防止出现虚接。壳体上添加常闭和常开监测,能够实时掌握断路器或开关的导通状态。通过上述的设计减小了产品的体积,提高产品的性能,能够使产品应用大功率电流中的,实现大功率电流的过载保护。

附图说明

图1壳体部件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壳体部件整体结构上视图;

图3壳体部件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4手动操作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5动触点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6动触点部件结构爆炸图;

图7动触点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图8凹形动触点座结构上视图;

图9凹形动触点座结构俯视图;

图10常闭检测件结构示意图;

图11常闭检测件结构爆炸图;

图12常开检测件结构示意图;

图13常开检测件结构爆炸图;

图14断路器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壳体部件安装于整个断路器的上端,负责支撑整个断路器内部导通结构、,可以实现断路器通断操作和状态监控。

具体实施方式为手动扳动壳体部件的操作杆部件时,壳体部件中的动触点部件沿壳体上的导向轴向断路器的底座部件6的触点61方向进行水平移动,同断路器的底座部件6的触点61进行接触,使得底座部件6上的触点同壳体上的凹形动触点座接通,继续扳动手动操作杆部件使得凹形动触点座和底座部件6上的触点压实,此时凹形动触点座底部的顶起簧54受到压缩,保证的凹形动触点座和底座部件6上的触点保持压实状态。当动触点部件中的凹形动触点座52同底座部件6的触点61由分离向接触运动过程中,动触点部件中的示位片55随动触点部件一起运动,使常闭监测件2中的常闭导柱23受到来自示位片55的作用力,导致常闭导柱23沿其轴向运动,使得常闭监测件2中动接触片22同静连接片24分离,由此实现常闭监测件2由闭合状态转为断开状态。同时动触点部件中的示位片55随动触点部件一起运动时,常开监测件3中的导柱35受到示位片55的作用,使行位弹簧31和接触弹簧32都受到压缩,同时带动动连接片33沿导柱35轴向运动,将动连接片33和静连接触片34接触,以此实现常开监测件3由断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

当手动扳动断路器的手动操作杆11或者断路进行线路断电保护时,壳体部件中的动触点部件沿壳体上的导向轴背向断路器的底座部件6的触点61方向进行水平移动,使得断路器的动触点部件上的凹形动触点座同底座部件6的触点61由接触状态转为断开状态,在断开时凹形动触点座和底座部件6的触点61部位由于电流的作用会产生电弧。正常状态下,电弧会作用于凹形动触点座和底座部件6的触点61上,使得该两个部位产生烧蚀。由于本方案中凹形动触点座52中间位置的条形槽口521可以将产生的电弧吸收到条形槽口521中,以此避免凹形动触点座和底座部件6的触点61产生烧蚀。同时由于动触点部件5两个凸起513的设计和三个槽口呈“品”字分布使得断路通电和断开状态过程中,不同相电流之间进行隔离,避免了各相电流之间的相互影响。

断路器断开时,动触点部件中的示位片55随动触点部件一起运动并远离底座部件6的触点61,此时常闭监测件2中的常闭导柱23受来自示位片55的作用力减弱,使得常闭导柱23沿其轴向运动恢复到初始状态,此时常闭监测件2动接触片22和静连接片24由分离转为接通状态,实现常闭监测件2由断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此时常开监测件3中的导柱35受示位片55的压缩作用减弱,使得行位弹簧31和接触弹簧32都受到压缩减弱,此时带动动连接片33沿导柱35轴向反向运动,使得动连接片33同静连接触片34由接触状态转为分离,以此实现常开监测件3由闭合状态转为断开状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