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9588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施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变压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发电厂中的变压器将电能转换成高电压低电流的形式,然后通过高压线路输送到用电区域,在用电区域的各级变压器再将电能转换成低电压的形式,输送给终端用户,采用该方式,能够减少电能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使得电能的输送距离更远。变压器是输电电网中重要的电力设置,并且数量众多。

目前在变压器的安装过程中,大多采用台架固定变压器。一般在两个并排设置的电线杆之间设置台架,将变压器放置在台架上,再用铁丝将变压器固定在两侧的电线杆上。施工时,至少由两个操作人员绕电线杆来回缠绕铁丝,每根固定铁丝至少要缠绕五圈,费时费力,而且每圈的铁丝长度不等,不易固定,变压器也无法固定牢靠。维修时,一般要将固定铁丝剪断,铁丝无法再次使用,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另外,鸟类停靠在变压器附近,甚至在变压器附近搭窝,容易引发短路或者接地故障。目前的驱鸟装置大多安装在变压器的台架上,但台架的空间有限而且线路多,再增加驱鸟装置会占用变压器的安装空间,使得安装或维修变压器时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变压器固定装置,能够稳定地固定变压器,便于拆装,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变压器固定装置,包括:

支架,第一端与电线杆相连;

第一螺纹杆,第一端与所述支架的第二端相连;

第二螺纹杆,第一端设有安全钩;所述安全钩用于与变压器的吊装环相连;

连接套管,设有螺纹通孔;其中,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套管连接,且所述第一螺纹杆的螺纹旋向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螺纹旋向相反;和

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能够发出声光信号驱逐鸟类的驱鸟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

固定环,用于绕设在电线杆上,且设置有开口;和

紧固螺栓,连接所述固定环开口的两端;

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第一端设有套环;所述套环套设在所述紧固螺栓上,且位于所述固定环开口的两端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还包括:

两个定位螺母,设置在所述紧固螺栓上,且位于所述套环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为扁铁。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管的外侧壁上设有把手;所述把手在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螺纹杆和所述第二螺纹杆沿所述螺纹通孔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鸟装置包括:

壳体,底端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

多个太阳能电池板,均匀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

蓄电池,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腔体内,且与各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相连;

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腔体内,且与所述蓄电池相连;和

多个超声波发射器;每个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腔体内,且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超声波发射口;所述超声波发射口和所述超声波发射器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各个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发出的超声波的频率范围为2万赫兹至6万赫兹。

进一步的,所述驱鸟装置还包括:

激光发射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

支杆,第一端与所述激光发射器固定连接;

支座,固定在所述壳体的顶端,且与所述支杆的第二端铰接;和

驱动机构,与所述支杆相连,且能够驱动所述支杆摆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电机,与所述蓄电池相连;

连杆,第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和

滑块,设有通孔;所述支杆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滑块与所述连杆的第二端相连。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支架与电线杆相连,第一螺纹杆与支架相连,连接套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相连,第二螺纹杆上的安全钩与变压器的吊装环相连。支架、第一螺纹杆、连接套管和第二螺纹杆顺次连接,将变压器固定在电线杆上,使得变压器的固定更加稳固牢靠。

另外,第一螺纹杆的螺纹旋向与第二螺纹杆的螺纹旋向相反,通过转动连接套管,能够带动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沿螺纹通孔旋进或者旋出,从而调节变压器与电线杆之间的距离。当固定时,转动连接套管使第一螺纹杆沿螺纹通孔旋进,此时变压器与电线杆之间的距离缩小,固定装置绷紧,变压器被固定。当拆卸时,转动连接套管使第一螺纹杆沿螺纹通孔旋出,此时变压器与电线杆之间的距离增大,固定装置能够方便的拆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方案中的变压器固定装置能够稳定的固定变压器,而且便于拆装,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还能够重复利用,节约资源。另外,该变压器固定装置上还设有驱鸟装置,能够节约台架的安装空间,并且驱鸟装置能够发出声光信号驱逐鸟类,从而保证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鸟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固定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支架,11-固定环,12-紧固螺栓,13-定位螺母,20-第一螺纹杆,21-套环,30-连接套管,31-把手,40-第二螺纹杆,41-安全钩,50-驱鸟装置,51-壳体,52-太阳能电池板,53-蓄电池,54-控制模块,55-超声波发射器,56-激光发射器,57-支杆,58-支座,59-驱动机构,591-电机,592-连杆,593-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固定装置,结合图1所示,变压器固定装置包括支架10、第一螺纹杆20、连接套管30、第二螺纹杆40和设置在支架10上且能够发出声光信号驱逐鸟类的驱鸟装置50。支架10的第一端与电线杆相连。第一螺纹杆20的第一端与支架10的第二端相连。第二螺纹杆40的第一端设有安全钩41。安全钩41用于与变压器的吊装环相连。连接套管30上设有螺纹通孔。其中,第一螺纹杆20的第二端与第二螺纹杆40的第二端通过连接套管30连接,且第一螺纹杆20的螺纹旋向与第二螺纹杆40的螺纹旋向相反。

支架10与电线杆相连,第一螺纹杆20与支架10相连,连接套管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纹杆20和第二螺纹杆40相连,第二螺纹杆40上的安全钩41与变压器的吊装环相连。支架10、第一螺纹杆20、连接套管30和第二螺纹杆40顺次连接,将变压器固定在电线杆上。结合图6所示,变压器位于两根并排设置的电线杆之间,变压器的两侧分别对应两套固定装置,因此变压器能够固定在两侧的电线杆上,使得变压器的固定更加稳固牢靠。

另外,第一螺纹杆20的螺纹旋向与第二螺纹杆40的螺纹旋向相反,通过转动连接套管30,能够带动第一螺纹杆20和第二螺纹杆40沿螺纹通孔旋进或者旋出,从而调节变压器与电线杆之间的距离。当固定时,转动连接套管30使第一螺纹杆20沿螺纹通孔旋进,此时变压器与电线杆之间的距离缩小,固定装置绷紧,变压器被固定。当拆卸时,转动连接套管30使第一螺纹杆20沿螺纹通孔旋出,此时变压器与电线杆之间的距离增大,固定装置能够方便的拆下。

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螺纹杆20、连接套管30和第二螺纹杆40相配合的方式,调节变压器与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使得固定装置便于拆装,而且能够重复利用。此外,该方式也能够适应不同型号或者不同大小的变压器的安装,在变压器与电线杆之间的距离多变,作业环境多种多样的情况下,也能够方便的拆装。

本实施例中,将驱鸟装置50设置在支架10上,提高空间利用率,节省了变压器的台架部位的安装空间,减少对变压器以及电线线路的干扰。驱鸟装置50能够发出声光信号驱逐鸟类,避免鸟类接触电线或者在变压器附近搭窝,引发短路或者接地故障,保证变压器安全运行。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2所示,支架10包括固定环11和紧固螺栓12。固定环11用于绕设在电线杆上,且设置有开口。紧固螺栓12连接固定环11的开口的两端。第一螺纹杆20的第一端设有套环21。套环21套设在紧固螺栓12上,且位于固定环11的开口的两端之间。

固定环11的两端设有与紧固螺栓12相适配的螺栓孔。安装时,将固定环11绕过电线杆,然后用紧固螺栓12将固定环11的第一端、套环21以及固定环11的第二端顺次连接。由于套环21设置在第一螺纹杆20的第一端,因此固定环11与第一螺纹杆20即可连接起来。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支架10还包括两个定位螺母13。两个定位螺母13设置在紧固螺栓12上,且位于套环21的两侧。两个定位螺母13与紧固螺栓12相适配,安装时,紧固螺栓12先穿过一个定位螺母13,再穿过套环21,然后再穿过另一个定位螺母13,调节两个定位螺母13的位置,即可使得两个定位螺母13将套环21固定。

具体的,结合图2所示,固定环11为扁铁。扁铁易于取材,具有一定的韧性,能够弯折,加工方便。优选的,固定环11为镀锌扁铁。镀锌扁铁具有良好的防腐防锈功能,使用寿命长。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2所示,连接套管30的外侧壁上设有把手31。把手31在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螺纹杆20和第二螺纹杆40沿所述螺纹通孔转动。为便于操作,在连接套管30上设置把手31。优选的,把手31与连接套管30的外侧壁的连接部位,设有过渡圆弧,过渡圆弧的形状与握拳时的形状一致。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3和图5所示,驱鸟装置50包括壳体51、多个太阳能电池板52、蓄电池53、控制模块54和多个超声波发射器55。壳体51的底端与支架10可拆卸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板52均匀设置在壳体51的外侧壁上。蓄电池53设置在壳体51的腔体内,且与各个太阳能电池板52相连。控制模块54设置在壳体51的腔体内,且与蓄电池53相连。每个超声波发射器55均设置在壳体51的腔体内,且与控制模块54相连。

优选的,壳体51的底端与固定环11可拆卸连接。支架10、第一螺纹杆20、连接套管30和第二螺纹杆40安装完成后,将壳体51安装在固定环11上。拆卸时,先将壳体51从固定环11上拆下,再拆卸支架10。壳体51的底端与支架10可拆卸连接,避免拆装过程中,驱鸟装置50妨碍操作,也避免驱鸟装置50在拆装时被撞坏。

各个太阳能电池板52的形状和大小,根据壳体51的安装位置而定。太阳能电池板52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蓄电池53储存电能,为控制模块54提供能源。控制模块54控制各个超声波发射器55发出设定频率的超声波。具体的,控制模块54包括超声波脉冲信号发生器、超声波载波信号发生器和超声波驱动电路板。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壳体51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超声波发射口。所述超声波发射口和超声波发射器55一一对应。为保护蓄电池53、控制模块54和超声波发射器55,将其设置在壳体51的内部。为增强超声波的发射强度,避免干扰,在壳体51的侧壁上设置多个超声波发射口,每个超声波发射器55对应一个超声波发射口。

具体的,各个超声波发射器55发出的超声波的频率范围为2万赫兹至6万赫兹。人类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赫兹至2万赫兹,高于2万赫兹的超声波对人体不会产生干扰,而鸟类能够接收2万赫兹以上的超声波。常见的鸟类,比如麻雀、乌鸦以及燕子等对于2万赫兹至6万赫兹的超声波较为敏感,因此将各个超声波发射器55发出的超声波的频率设置为2万赫兹至6万赫兹。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3所示,驱鸟装置50还包括激光发射器56、支杆57、支座58和驱动机构59。激光发射器56与控制模块54相连。支杆57的第一端与激光发射器56固定连接。支座58固定在壳体51的顶端,且与支杆57的第二端铰接。驱动机构59与支杆57相连,且能够驱动支杆57摆动。

变压器的吊装环设置在变压器的顶端,第二螺纹杆40的安全钩41与变压器的吊装环相连,结合图6所示,该变压器固定装置与变压器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由于变压器的顶端以及横担部位空间较为开阔,因此鸟类大多选择在变压器的顶端或者横担上停留或者搭窝,将激光发射器56设置在壳体51的顶端,便于光束扫射到变压器的顶端以及横担部位。

优选的,一个变压器上设置一个驱鸟装置50。变压器的两侧分别通过两个固定装置固定到电线杆上,而驱鸟装置50与支架10可拆卸连接,且驱鸟装置50靠近一侧的电线杆,一个激光发射器56的光束即可扫射到变压器的顶端及横担部位,因此一个变压器上设置一个驱鸟装置50即可。

具体的,控制模块54还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以半导体材料作为工作介质,当受到电激励时,在半导体物质的能带之间或能带与杂质能带之间,产生粒子运动,最终通过激光发射器56将光束发射出去。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驱动机构59包括电机591、连杆592和滑块593。电机591与蓄电池53相连。连杆592的第一端与电机591的输出轴相连。滑块593上设有通孔。支杆57穿过所述通孔。滑块593与连杆592的第二端相连。

蓄电池53为电机591提供能源。电机591的输出轴带动连杆592转动,连杆592带动滑块593转动,滑块593带动支杆57绕支座58摆动。支杆57最终带动激光发射器56摆动,从而使光束扫射变压器的顶端以及横担。

该方案中的变压器固定装置能够稳定的固定变压器,而且便于拆装,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还能够重复利用,节约资源。另外,该变压器固定装置上还设有驱鸟装置50,能够节约台架的安装空间,并且驱鸟装置50能够发出声光信号驱逐鸟类,从而保证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