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具有防止脱落传输接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0764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改良的具有防止脱落传输接头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输接头,特别是指一种能够提高卡掣性的改良的具有防止脱落传输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信息之间的连接发展出多种规格的传输接头,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高画质多媒体接口(HDMI)等传输接头,目前不论何种规格的传输接头,其设置均以公母对接方式为主,然而现有的的传输接头其缺陷为公母接头对接后,仍会产生接触不良的状况,只因于传输接头容易松脱导致,因此传统的传输接头仍有改善的必要。

有鉴于此,如何将上述缺陷加以摒除,即为本发明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之所在;因此,本发明人基于多年从事相关业界的经验,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试作改良,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实用新型,并使本实用新型得以诞生,以增进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改良的具有防止脱落传输接头结构,其包括:一第一传输接头本体,其具有一壳体及一设于该壳体内的传输组件,该壳体的顶面及底面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一卡掣部及至少一第二卡掣部,借此使该第一传输接头本体与一第二传输接头结合时,由该第二卡掣部推顶使第一卡掣部与第二传输接头卡掣结合。

其中,该第二卡掣部为前低后高的斜面状。

其中,该第二卡掣部为几何形状。

其中,该第二卡掣部为心形、圆形、正方形、矩形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该第二卡掣部的外侧设有一镂空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高传输接头连接时的密合度,使传输接头不易松脱,维持稳定信息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第一传输接头本体

11 壳体

111 第一卡掣部

112 第二卡掣部

12 传输组件

20 第二传输接头

21 第三卡掣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配合附图列举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改良的具有防止脱落传输接头结构,其包括:一第一传输接头本体10,其结构如下:

请参照图1至图4,第一传输接头本体10,其具有一壳体11及一设于该壳体11内的传输组件12,该壳体11的顶面及底面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一卡掣部111及至少一第二卡掣部112,第二卡掣部112为前低后高的斜面状,且该第二卡掣部112为心形、圆形、正方形、矩形或其他的几何形状,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仅以心形显示。

请参照图5,第一传输接头本体10提供与一第二传输接头20对应结合,第二传输接头20的顶面设有至少一第三卡掣部21,由于第二卡掣部112为前低后高的斜面状,借此使第二卡掣部112容易进入第二传输接头20内,并利用第二卡掣部112与第二传输接头20内部的底面推顶,使第一传输接头本体10的第一卡掣部111与第二传输接头20的第三卡掣部21对应卡掣结合,借此提高紧密性及稳定性,使第一传输接头本体10不易松脱。

请参照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于第二卡掣部112的周围设有一镂空部,第二卡掣部仅一端与壳体11连接,使第二卡掣部具有弹性,因此使用时,第二卡掣组件112由于具有朝外凸出的弹力结构,以提升卡掣紧密度。

上述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