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改良浇注体底面结构的接地电压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3761阅读:7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改良浇注体底面结构的接地电压互感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互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改良浇注体底面结构的接地电压互感器。



背景技术:

电压互感器是一种专门用作变换电压的特种变压器,主要由一、二次线圈、铁芯和绝缘介质组成。当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二次绕组绕制完成后,其半成品通过特定模具用环氧树脂将互感器浇注成型,其环氧树脂的绝缘性能符合要求的关键是使设计的电场强度不超过一定的允许值,即不超过允许场强值。而根据电压互感器的结构差异,一次绕组的两个出线端子对地的绝缘水平不同,可分为接地电压互感器和不接地电压互感器。在互感器GB20840.3-2013标准中第7.1.2.2条规定接地电压互感器接地端子依据设备最高电压的不同要求互感器承受3kV或5kV的短时工频耐受电压。

如图1所示,现有接地电压互感器铁芯10和安装底板20之间通过安装绝缘垫板30来保证绝缘。同时现有接地电压互感器在浇注过程中,线圈(由铁芯10、一次绕组40和二次绕组50组成)的吊装方式是采用铁丝吊装,铁丝首先在铁芯10内窗的铁轭两边缘处固定,通过铁轭支撑,最后将铁丝引出并锁紧在模具上盖板的相应位置上,完成线圈在模具内的固定。由于以上吊装方式,在卸模后,需将铁丝抽出,因此在浇注体底面形成铁丝抽出后留下的多个工艺孔60,工艺孔60形成空气通道,由于空气的绝缘性能小于环氧树脂,因此容易被击穿,目前采取的方案为:在浇注完成后,对上述工艺孔60进行手动环氧树脂补料,但后续的补料有以下缺点:第一,补料和浇注时环氧树脂的固化时间不同,补料固化时间不足,补料的绝缘效果不佳;第二,工序增加,浪费人力。

鉴于此,本发明人为此研制出一种具有改良浇注体底面结构的接地电压互感器,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改良浇注体底面结构的接地电压互感器,在承受同样的工频耐压下,简化了产品制作工序,降低了人力成本,且绝缘效果、稳定性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改良浇注体底面结构的接地电压互感器,包括由环氧树脂、一次绕组、二次绕组和铁芯在模具内一体浇注形成的浇注体,以及安装底板;浇注体的底面和铁芯之间形成空气间隙,空气间隙的高度满足铁芯和安装底板之间承受短时工频耐受电压的绝缘要求,其中一次绕组、二次绕组和铁芯吊装形成的工艺孔穿过该空气间隙。

所述空气间隙的深度为3-8mm。

所述空气间隙由模具内的凸模和铁芯直接接触在浇注后脱模直接形成。

所述空气间隙呈方形,工艺孔具有4个且位于空气间隙的四个角处。

所述空气间隙由模具内的凸模和铁芯直接接触在浇注后脱模直接形成,用于吊装一次绕组、二次绕组和铁芯的铁丝钩挂于凸模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浇注体的底面和铁芯之间形成空气间隙,通过该空气间隙直接作为绝缘用,由于再设计时直接采用空气绝缘,因此无需对吊装形成的工艺孔进行后续填补即能满足绝缘要求,省去了补料工序,降低了人力成本;又由于无需补料,不存在补料环氧树脂固化时间不足导致绝缘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绝缘效果和绝缘的稳定性好。且无需改变原有采用铁丝的吊装方式,因此对整体模具结构的影响小,改造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浇注体的仰视图。

标号说明

铁芯10,安装底板20,绝缘垫板30,一次绕组40,二次绕组50,工艺孔60;

浇注体100,安装底板200,环氧树脂1,底面11,一次绕组2,二次绕组3,铁芯4,空气间隙5,工艺孔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具有改良浇注体100底面11结构的接地电压互感器,包括由环氧树脂1、一次绕组2、二次绕组3和铁芯4在模具内一体浇注形成的浇注体100,以及安装底板200。

浇注体100的底面11和铁芯4之间形成空气间隙5,空气间隙5的高度满足铁芯4和安装底板200之间承受短时工频耐受电压的绝缘要求,根据互感器的体积的不同一般高度采用3-8mm即可满足要求。空气间隙5由浇注时直接形成,即模具内形成和铁芯4直接接触的凸模,浇注完成脱模后即可直接形成该空气间隙5。通过该空气间隙5直接作为绝缘用。

再结合图3所示,其中一次绕组2、二次绕组3和铁芯4在浇注时需通过两根铁丝吊装固定于模具内,在浇注完成后,需将铁丝拉出拆掉,从而形成铁丝拉出留下的工艺孔6,由于铁芯4和底面11之间采用空气绝缘,因此铁芯4至浇注体100底面11的距离相比于现有技术更长,铁丝被拉出的难度增加。鉴于此特将空气间隙5范围扩大,空气间隙5呈方形,4个工艺孔6分别穿过空气间隙5的四个角,因此在拆除铁丝时,难度大大降低。其中在实际装模过程中,将铁丝直接钩挂于模具的凸模上即可。

本实施例无需改变原有采用铁丝的吊装方式,因此对整体模具结构的影响小,改造容易。同时由于在设计时就直接采用空气绝缘,因此无需对吊装形成的工艺孔6进行后续填补即能满足绝缘要求,省去了补料工序,降低了人力成本;又由于无需补料,不存在补料环氧树脂1固化时间不足导致绝缘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绝缘效果和绝缘的稳定性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