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7458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一种用以电性连接电性传输件及电子元件的导接端部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产品的电性需求不同,会将电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上,再借由该电连接器电性连接电子元件(如随身碟、无线接收/发射器),然由于该电连接器已焊接固定于该电路板,因此当电子产品的电性需求不同时(如电路板不同时),该电连接器即无法被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用以电性连接电性传输件及电子元件的导接端部,并借由该电连接器的第二绝缘体的盖体,使该电性传输件能确实地与该电连接器的导接组电性连接,且必要时可更换不同的电性传输件,使该电连接器可被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含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及导接组的多个导接端子,该第二绝缘体具有本体及盖体,该本体设置于该第一绝缘体的一侧边,该盖体枢设于该本体,该本体具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用容置电性传输件,该盖体选择性地罩盖该容置空间,该盖体用以触压该电性传输件,所述导接端子分别具有第一导接端及第二导接端,所述导接端子跨设于该第一绝缘体及该第二绝缘体,该第一导接端位于该第一绝缘体,该第二导接端位于该第二绝缘体,该第一导接端用以电性连接插设于该第一绝缘体的电子元件的导接端部,该第二导接端用以电性连接容置于该容置空间的该电性传输件。

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另包含第一屏蔽体,该第一屏蔽体具有第一屏蔽空间,该第一绝缘体及所述导接端子的该第一导接端位于该第一屏蔽空间中,该第一屏蔽体显露出该盖体。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本体具有第一结合部,该第一绝缘体具有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结合于该第二结合部。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屏蔽体具有底板,该第一结合部被限制于该第二结合部与该底板之间。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结合部具有卡掣件,该第二结合部具有卡掣槽,该卡掣件卡设于该卡掣槽。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另包含第三绝缘体,该第三绝缘体位于该第一屏蔽空间中,所述导接端子位于该第一绝缘体及该第三绝缘体之间。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导接组另包含绝缘固定件,该绝缘固定件位于该第一屏蔽空间中,所述导接端子设于该绝缘固定件,且该第二导接端突出于该绝缘固定件的固定端部。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固定端部设于该第一结合部,该固定端部用以挡止该电性传输件。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固定端部位于该容置空间。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另包含第二屏蔽体,该第二屏蔽体结合于该第一绝缘体,且该第二屏蔽体设于该第一屏蔽空间中,该第二屏蔽体具有第二屏蔽空间,所述导接端子的该第一导接端设于该第二屏蔽空间中。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盖体具有轴杆,该盖体以该轴杆枢设于该本体,该第一屏蔽体具有限位件,该轴杆位于该限位件与该第二绝缘体之间。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本体具有支持件,该轴杆的一端部枢设于该支持件。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本体具有挡止件,该挡止件用以挡止装设于该容置空间中的该电性传输件的凸出部。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盖体具有触压部,该触压部用以触压该电性传输件。

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触压部设置于该轴杆。

前述的电连接器,该支持件具有第一卡扣件,该盖体具有第二卡扣件,该盖体以该第二卡扣件扣合于该支持件的该第一卡扣件。

本实用新型借由所述导接端子跨设于该第一绝缘体及该第二绝缘体,以使该电子元件的该导接端部能与该导接端子的该第一导接端电性连接,以及使该电性传输件能与该导接端子的该第二导接端电性连接,且借由该第二绝缘体的该盖体触压该电性传输件,使该电性传输件能确实地与该第二导接端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结合电性传输件的剖视图。

图6至图7: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结合电性传输件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结合电性传输件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电连接器 110:第一绝缘体

111:第二结合部 112:卡掣槽

120:第二绝缘体 121:本体

121a:容置空间 121b:第一结合部

121c:卡掣件 121d:支持件

121e:挡止件 121f:第一卡扣件

122:盖体 122a:轴杆

122b:端部 122c:触压部

122d:第二卡扣件 130:导接组

131:导接端子 131a:第一导接端

131b:第二导接端 132:绝缘固定件

132a:固定端部 133:间隔板

140:第一屏蔽体 141:第一屏蔽空间

142:底板 143:限位件

150:第三绝缘体 160:第二屏蔽体

161:第二屏蔽空间 200:电性传输件

210:凸出部 300:电子元件

310:导接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连接器100用以电性连接电性传输件200及电子元件300,该电性传输件200可选自于排线等,该电性传输件200可电性连接至电路板(图未绘出),该电子元件300可选自于随身碟、无线接收/发射器等,该电子元件300的导接端部310可选自于USB导接端部。

请参阅图2、图3及图4,该电连接器100包含第一绝缘体110、第二绝缘体120及导接组130,该导接组130包含复数个导接端子131,该第二绝缘体120具有本体121及盖体122,该本体121设置于该第一绝缘体110的一侧边,该盖体122枢设于该本体121,该本体121具有容置空间121a,该容置空间121a用容置该电性传输件200,该盖体122选择性地罩盖该容置空间121a,该盖体122用以触压该电性传输件200。

请参阅图1、图2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该导接组130包含有所述导接端子131、绝缘固定件132及间隔板133,所述导接端子131分别具有第一导接端131a及第二导接端131b,所述导接端子131设于该绝缘固定件132,且该第二导接端131b突出于该绝缘固定件132的固定端部132a,该固定端部132a位于该容置空间121a,在本实施例中,一部分的所述导接端子131位于该间隔板133的一侧,另一部分的所述导接端子131位于该间隔板133的另一侧,该间隔板133将所述导接端子131隔离成二组导接端子组。

请参阅图2及图4,所述导接端子131跨设于该第一绝缘体110及该第二绝缘体120,该第一导接端131a位于该第一绝缘体110,该第二导接端131b位于该第二绝缘体120,该第一导接端131用以电性连接插设于该第一绝缘体110的该300电子元件的该导接端部310,该第二导接端131b用以电性连接容置于该容置空间121a的该电性传输件200。

请参阅图2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100另包含第三绝缘体150,所述导接端子131位于该第一绝缘体110及该第三绝缘体150之间。

请参阅图2、图4及图5,该本体121具有第一结合部121b,该固定端部132a设于该第一结合部121b,请参阅图8,该固定端部132a用以挡止该电性传输件200,请参阅图2及图4,该第一绝缘体110具有第二结合部111,该第一结合部121b结合于该第二结合部11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部121b具有卡掣件121c,该第二结合部111具有卡掣槽112,该卡掣件121c卡设于该卡掣槽112,以使该第一绝缘体110与该第二绝缘体120结合成一体。

请参阅图2、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100另包含第一屏蔽体140,该第一屏蔽体140具有第一屏蔽空间141,该第一绝缘体110、所述导接端子131的该第一导接端131a、该绝缘固定件132及该第三绝缘体150位于该第一屏蔽空间141中,该第一屏蔽体140显露出该盖体121,较佳地,该第一屏蔽体140具有底板142,请参阅图4及图5,该第一结合部121b被限制于该第二结合部111与该底板142之间,由于该卡掣件121c卡设于该卡掣槽112,且该第一结合部121b被限制于该第二结合部111与该底板142之间,因此可避免该第二绝缘体120脱离第一绝缘体110。

请参阅图2、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该盖体122具有轴杆122a,该盖体122以该轴杆122a枢设于该本体121,该本体121具有支持件121d,该轴杆122a的一端部122b枢设于该支持件121d,较佳地,该第一屏蔽体140具有限位件143,该轴杆122a位于该限位件143与该第二绝缘体120之间,该限位件143与该支持件121d用以限制该轴杆122a,以避免该盖体122脱离该第二绝缘体120,并使该盖体122选择性地罩盖该容置空间121a。

请参阅图2、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100另包含第二屏蔽体160,该第二屏蔽体160结合于该第一绝缘体110及该第三绝缘体150,该第二屏蔽体160设于该第一屏蔽空间141中,该第二屏蔽体160具有第二屏蔽空间161,所述导接端子131的该第一导接端131a设于该第二屏蔽空间161中。

请参阅图3、图6、图7及图8,当以该电连接器100电性连接该电性传输件200及该电子元件300时,将该电子元件300的该导接端部310插接于该第二屏蔽体160中,并使该导接端部310中的导接端子(图未绘出)与位于该第一绝缘体110的该第一导接端131a电性连接,并将该电性传输件200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21a中,由于该盖体122的该轴杆122a被该限位件143与该支持件121d限制,因此该盖体122可以该轴杆122a为转轴盖合于该本体121,且该盖体122触压该电性传输件200,以使该电性传输件200的导接端子(图未绘出)确实地与位于该第二绝缘体120的该第二导接端131b电性连接,请参阅图2及图8,较佳地,该盖体122具有触压部122c,在本实施例中,该触压部122c设置于该轴杆122a,当该盖体122借由该轴杆122a盖合于该本体121时,该盖体122以该触压部122c触压该电性传输件200,以使该电性传输件200确实地与该第二导接端131b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5及图6,较佳地,该本体121具有挡止件121e,该电性传输件200的凸出部210,该挡止件121e用以挡止凸出部210,以避免装设于该容置空间121a中的该电性传输件200脱离该第二绝缘体120,而造成该电性传输件200的导接端子(图未绘出)未与该第二导接端131b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5、图6,较佳地,该支持件121d具有第一卡扣件121f,该盖体122具有第二卡扣件122d,当该盖体122盖合于该本体121时,该盖体122以该第二卡扣件122d扣合于该支持件121d的该第一卡扣件121f,以避免该盖体122被不当外力掀起,而造成该电性传输件200的导接端子(图未绘出)未与该第二导接端131b电性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