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转接装置及组合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4191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线束转接装置及组合线束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束转接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线束转接装置的组合线束。



背景技术:

常规汽车线束是以线缆为介质,并使用布基胶带、波纹管等防护材料包裹形成的圆形线束。随着汽车功能的增加,使得线束越来越粗,越来越重,但安装空间越来越小,致使布线安装作业更加困难。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FFC扁平线束即采用PET绝缘材料和扁平铜线,通过自动化设备压合而成的柔性扁平线缆,具有柔性优良、应用灵活,对装配空间要求低的优点,使其在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于采用常规圆形线束的量产车或电器端已开发完成的车型,若想应用FFC扁平线束则需要重新开发设计,势必会增加研发成本并延长车辆的上市时间,因此,亟需一种FFC扁平线束和常规圆形线束的转接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线束转接装置,以可用于扁平线束与圆形线束间的连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线束转接装置,用于扁平线束与圆形线束间的连接,该线束转接装置包括:

壳体,于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扁平线束插接腔和圆形线束插接腔;

电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并具有分别延伸于所述扁平线束插接腔和所述圆形线束插接腔中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扁平线束和所述圆形线束因于所述扁平线束插接腔及所述圆形线束插接腔内的插装固定,而分别形成与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间的电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扁平线束插接腔和所述圆形线束插接腔分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壳体固连的部分呈弯折状。

进一步的,在所述扁平线束插接腔内设有弹性抵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扁平线束的插装端之间,并构成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扁平线束的插装端电连接的弹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由所述第一连接头的自由端弯折形成。

进一步的,相对于所述弹性件,于所述扁平线束的插装端的另一侧形成有与所述扁平线束的插装端相卡接的卡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部为形成于所述扁平线束插接腔插入口的凸起,在所述扁平线束的插装端上固连有因于所述扁平线束插接腔内的插入,而卡置在所述凸起上的卡接板。

进一步的,在所述圆形线束的插装端固连有接线端子,在所述壳体上设有挡置在所述接线端子外,以使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头电连接的锁紧部。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部为插设于所述壳体中的锁紧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束转接装置,可在扁平线束和圆形线束分别插装固定于扁平线束插接腔和圆形线束插接腔内时,分别与电连接件上的第一连接头及第二连接头接通,而实现扁平线束与圆形线束间的电连通,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可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2)扁平线束插接腔和圆形线束插接腔分隔设置,可便于电连接件于壳体上的布置。

(3)电连接件与壳体固连的部分呈弯折状,能够提高电连接件于壳体上的安装牢固性。

(4)弹性件可对扁平线束施加弹性挤压力,能够提高扁平线束于壳体内的插装牢固性,并可提高弹性件与扁平线束之间的电连通效果。

(5)弹性件由第一连接头的自由端弯折形成,便于设计加工。

(6)卡接部可防止扁平线束的插装端插装到位后,从壳体中脱出,而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7)卡接板可提高扁平线束的插装端的结构强度,同时也可与卡接部配合而将扁平线束的插装端锁止于扁平线束插接腔内。

(8)锁紧部可将接线端子锁定于壳体上,从而保证接线端子与第二连接头之间的可靠连接。

(9)锁紧件插设于壳体内,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组合线束,该组合线束包括通过如上所述的线束转接装置电连接于一起的扁平线束和圆形线束。

本组合线束和线束转接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线束转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线束转接装置的应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电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扁平线束插接腔,12-圆形线束插接腔,13-安装孔,14-隔板,141-插装孔,15-凸起,2-电连接件,21-弹性件,22-挤压面,3-扁平线束,31-卡接板,4-圆形线束,5-接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束转接装置,用于扁平线束与圆形线束间的连接,由图1结合图2所示,该线束转接装置包括壳体1和固定于壳体1内的电连接件2,其中,于壳体1上形成有扁平线束插接腔11和圆形线束插接腔12,电连接件2则具有分别延伸于扁平线束插接腔11和圆形线束插接腔12中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且扁平线束3和圆形线束4因于扁平线束插接腔11及圆形线束插接腔12内的插装固定,而分别形成与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间的导通,进而实现扁平线束3与圆形线束4间的电连通。

壳体1的结构如图3中所示,其整体呈矩形状,前述的扁平线束插接腔11和圆形线束插接腔12经由设于壳体1中部的隔板14分隔设于壳体1的两端,且扁平线束插接腔11的开口高度小于圆形线束插接腔12的开口高度。于隔板14上形成有用于插装电连接件2的插装孔141,基于图2状态所示,沿壳体1的高度方向,该插装孔141呈“Z”形,以使电连接件2与壳体1固连的部分呈弯折状,从而防止电连接件2在壳体1内左右晃动,而影响使用效果。当然,插装孔141除了呈“Z”形,其也可为“L”、“U”等其他形状。此外,沿壳体1的高度方向,于壳体1上形成有贯穿圆形线束插接腔12、并间隔设置的三个安装孔13,以用于安装下述的锁紧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扁平线束插接腔11、圆形线束插接腔12及电连接件2可为设于壳体1上的一个,也可为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

如图4中所示,电连接件2为具有与插装孔141适配的“Z”形弯折部的导电片,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即形成于导电片的左右两端,且第一连接头的自由端向导电片的内侧弯折,以形成下述的弹性件21。

本实施例中,为提高扁平线束3于壳体1内的插装牢固性,如图2中所示,于扁平线束插接腔11内设有弹性抵置于第一连接头和扁平线束3的插装端之间,并构成第一连接头与扁平线束3的插装端电连接的弹性件21。如图4中所示,该弹性件21可为如上所述的由第一连接头的自由端弯折形成,以便于加工制造,并于弹性件21的端部形成有与扁平线束插接腔11的底面平行设置的挤压面22,挤压面22的设置能够增大弹性件21与扁平线束3的挤压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扁平线束3与第一连接头间的电连通效果。当然,弹性件21除了如图4中所示的由第一连接头的自由端弯折形成,其也可为与第一连接头的自由端固连的附加导电件。

此外,为防止扁平线束3的插接端脱出壳体1而引起断路,相对于弹性件21,于扁平线束3的插装端的另一侧形成有与扁平线束3的插装端相卡接的卡接部。由图2结合图3所示,该卡接部为形成于扁平线束插接腔11插入口的凸起15,对应于凸起15,在扁平线束3的插装端的一侧固连有因于扁平线束插接腔11内的插入,而卡置在凸起15上的卡接板31。如此,当扁平线束3的插接端插入扁平线束插接腔11内,并使卡接板31与凸起15抵置时,可将扁平线束3的插接端锁定于扁平线束插接腔11内。

本实施例中,为提高使用效果,如图2中所示,在圆形线束4的插装端固连有接线端子5,其中,接线端子5可采用现有结构。对应地,在壳体1上设有挡置在接线端子5外、以使接线端子5与第二连接头电连接的锁紧部。该锁紧部具体为插设于上述插装孔141内的“E”形的锁紧件。且为提高使用效果,锁紧件还可为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相应的,需在壳体1上设置多组安装孔13。

本线束转接装置在使用时,先去掉扁平线束3的插装端上的绝缘皮,露出铜带,再将扁平线束3的插装端插入扁平线束插接腔11内,当凸起15与卡接板31抵置时即插装到位。此过程中,弹性件21被扁平线束3顶起,产生回弹力而将扁平线束3的插装端压紧在插接腔内,同时实现弹性件21与扁平线束3的插装端间的电连通。然后,将压接好接线端子5的圆形线束4插进圆形线束插接腔12内,待插装到位后,将锁紧件插入安装孔13内即可实现圆形线束4与第二连接头间的接通,进而实现圆形线束4与扁平线束3间的连通。

本线束转接装置可在扁平线束3和圆形线束4分别插装固定于扁平线束插接腔11和圆形线束插接腔12内时,分别与电连接件2上的第一连接头及第二连接头接通,进而实现扁平线束3与圆形线束4间的电连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连接可靠,从而可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线束,其结构可如图2中所示,具体上,该组合线束包括通过实施例一所述的线束转接装置电连接于一起的扁平线束3和圆形线束4。本组合线束通过采用实施例一所述的线束转接装置,可实现扁平线束3和常规圆形线束4间的连接,而可有利于采用扁平线束对现有常规线束进行改造,以提升线束的整体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