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漏缆外导体纵包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0416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辐射漏缆外导体纵包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辐射漏缆外导体纵包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辐射型漏缆外导体常用的纵包模具普遍采用钢板卷成的纵包模或钢材经机加工成形的纵包模。该模具属于强制纵包成形,成形带材在成形过程中受力较大。由于辐射型漏缆外导体铜带上冲有槽孔,其结构是不均匀的,受力时易在槽孔周边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导致槽孔变形。变形的槽孔导致辐射型漏缆的耦合损耗严重劣化。这种工艺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制造厂家的技术进步,制约了我国辐射型漏泄电缆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辐射型漏缆外导体包覆的纵包模具,采用该模具能够有效解决外导体铜带的槽孔变形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辐射漏缆外导体纵包模具,用于将外导体包覆至缆芯上,纵包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为由高分子材料制成沿纵向延伸的布袋筒,纵包模具还包括用于固定布袋筒的固定部件。

优选地,布袋筒具有供外导体通过的第一通道和供缆芯通过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独立设置,且二者分别具有分别位于布袋筒的纵向的两端的入口和出口,第一通道的出口位于第二通道的出口的外周。

优选地,布袋筒由双层布卷绕而成且呈喇叭状,双层布之间形成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由双层布卷绕形成。

优选地,第二通道自入口所在端向着出口所在端逐渐变小。

优选地,在靠近第一通道的出口和第二通道的出口的布袋筒上设置有收紧环32。

根据本实用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具体选择没有特别限制,作为一个具体优选方案,高分子材料为尼龙或聚四氟乙烯。经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采用这两种材料制成布袋筒,其具有合适的柔韧性,既保证了与外导体铜带的柔性接触,避免导致槽孔变形问题发生,又具有制作和固定方便、成形效果好的优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且优选方面,固定部件为金属板,具体例如钢板等。

进一步地,固定部件位于布袋筒的底下方并与布袋筒的底部固定连接。其中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例如粘接或粘接与其他连接方式的组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方面,布袋筒粘接在固定部件上。

优选地,外导体为具有槽孔的铜带。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纵包模具用于辐射型漏缆外导体的包覆工作,通过巧妙地将与钢铁材料比明显更柔韧的高分子材料布卷筒与固定部件组合,并通过对布卷筒进行结构设计,使得成形时,具有槽孔的外导体只与高分子材料接触,在保证成形效果的前提下,有效避免了槽孔变形问题,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制造厂家的耦合损耗严重劣化难题,对于我国辐射型漏泄电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包模具拉拔过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包模具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布袋筒的轴向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导体;2、缆芯;3、模具本体;30、布袋筒;30a、第一通道;30b、第二通道;31、固定部件;32、收紧环;k1,k2、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图2 、图3、图4所示,辐射漏缆外导体纵包模具,用于将外导体1(外导体1为具有槽孔的铜带)包覆至缆芯2上,纵包模具包括模具本体3,模具本体3为由高分子材料制成沿纵向延伸的布袋筒30,纵包模具还包括用于固定布袋筒30的固定部件31(本例中,固定部件31为金属板,金属板位于布袋筒30的底下方并与布袋筒30的底部相粘接)。布袋筒30具有供外导体1通过的第一通道30a和供缆芯2通过的第二通道30b,第一通道30a和第二通道30b独立设置,且二者分别具有分别位于布袋筒的纵向的两端的入口和出口k1,k2,第一通道30a的出口k1位于第二通道30b的出口k2的外周。布袋筒30由双层布卷绕而成且呈喇叭状,双层布之间形成第一通道30a,第二通道30b由双层布卷绕形成。第二通道30b自入口所在端向着出口k2所在端逐渐变小。

进一步地,在靠近第一通道30a的出口k1和第二通道30b的出口k2的布袋筒上设置有收紧环32。

本实用新型所叙述的高分子材料为尼龙或聚四氟乙烯。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纵包模具用于辐射型漏缆外导体的包覆工作,通过巧妙地将与钢铁材料比明显更柔韧的高分子材料布卷筒与固定部件组合,并通过对布卷筒进行结构设计,使得成形时,具有槽孔的外导体只与高分子材料接触,在保证成形效果的前提下,有效避免了槽孔变形问题,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制造厂家的耦合损耗严重劣化难题,对于我国辐射型漏泄电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实用新型的布袋筒采用高分子的柔性材料制作,在布袋筒的底部固定有金属托板,能够对柔性布袋筒施加硬性的支撑力,从而能够保证的柔性布袋筒纵包成形功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