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电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9229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电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动车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车具有噪音小、行驶稳定性高、零排放等优势,对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减少尾气排放,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进而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因不同车型之间的差异较大,电池包形状各异,进而增大了开发的难度和开发投入。现有技术中,电池由多个电芯模组组成,而每个电芯模组由多个单体电芯组成,电池需要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装入电池箱体内,而电池箱体的形状根据车身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针对不同电池需要设计不同的电池箱体,从而导致产品开发周期较长,开发成本增加,且不利于规模化生产。与此同时,现有技术中,电池在电池箱体内无法可靠安全地得到稳定固定,从而在电池使用到电动车上时,容易因晃动等问题发生故障,影响电动车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电池与电池箱体的可靠连接,有效实现电池在电池箱体内的固定定位,确保电动车电池结构使用到电动车上时电池不会发生晃动,从而有效提高电池质量稳定性,提高电池使用寿命,降低电池维护成本的电动车电池结构。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动车电池结构,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结构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箱盖、电池放置在电池箱体内,所述电池包括多排电芯组件,每排电芯组件包括多个电芯,每相邻两排电芯组件之间设置一道电芯隔板,每道电芯隔板上端设置一个线束隔离板,每道电芯隔板下端抵靠在电池箱体底部,连接螺杆设置为能够同时穿过线束隔离板和电芯隔板的结构,所述的连接螺杆上端与线束隔离板连接,连接螺杆下端与电池箱体连接。

所述的电池箱体底部设置多道内支撑梁,每排电芯组件下表面设置为能够同时抵靠在相邻的两道内支撑梁上的结构,每道电芯隔板下端抵靠在一道内支撑梁上,每道内支撑梁上分别设置螺纹孔,每个连接螺杆下端设置为能够与一道道支撑梁上的一个螺纹孔拧装连接的结构。

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结构还包括铝合金型材,铝合金型材设置为能够通过卡装条插装在线束隔离板上表面的卡装槽内的结构,线束隔离板下表面设置为能够压装在电芯隔板上端和电芯组件上表面的结构,连接螺杆上端设置为还能够穿过铝合金型材的结构,连接螺杆上端端部拧装紧固螺母,紧固螺母抵靠在铝合金型材上表面位置。

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结构还包括前楔形压板和后楔形压板,所述的电池放置在电池箱体内时,前楔形压板设置为能够卡装在电池前端部与电池箱体内壁之间的缝隙部内的结构,所述的后楔形压板设置为能够卡装在电池后端部与电池箱体内壁之间的缝隙部内的结构。

每道所述的内支撑梁与电池箱体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每道内支撑梁设置为截面呈口字型结构,每道内支撑梁上各设置多个内支撑梁减重孔。

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结构还包括外支撑梁,电池箱体的箱体左侧面上设置一道外支撑梁,电池箱体的箱体右侧面上设置另一道外支撑梁,外支撑梁设置为截面呈C字形的结构,每道外支撑梁上设置多个外支撑梁减重孔。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结构,在制作电动车电池结构时,将多个单体电芯串联组成一排电芯组件,而多排电芯组件串联再组成电池。电池放置在电池箱体后,在每相邻两排电芯组件之间设置一道电芯隔板,而每道电芯隔板上端设置一个线束隔离板,每个线束隔离板的一侧下表面抵靠在一排电芯组件上,每个线束隔离板的另一侧下表面抵靠在另一排电芯组件上,而电芯隔板上设置通孔,线束隔离板上也设置通过,连接螺杆同时穿过电芯隔板和线束隔离板,连接螺杆上端穿过线束隔离板的一端拧装螺母,连接螺杆下端与电池箱体底部的螺纹孔拧装连接,这样的结构,通过连接螺杆实现了对电池的固定定位,在电动车电池结构使用在电动车上时,电芯隔板和线束隔离板作为功能部件起到功能作用的同时,通过连接螺杆的连接,线束隔离板能够对电池的每排电芯组件起到固定限位作用,确保电池可靠地与电池箱体连接,在电动车行驶在颠簸路况时,每排电芯组件都不会发生晃动,从而确保电池始终能够可靠地进行工作,提高性能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结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电池与电池箱体的可靠连接,有效实现电池在电池箱体内的固定定位,确保电动车电池结构使用到电动车上时电池不会发生晃动,从而有效提高电池质量稳定性,提高电池使用寿命,降低电池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结构的内部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结构的电池箱体与电池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电池箱体;2、电池箱盖;3、电池;4、电芯组件;5、电芯隔板;6、线束隔离板;7、连接螺杆;8、内支撑梁;9、前楔形压板;10、后楔形压板;11、电池前端部;12、电池后端部;13、铝合金型材;14、外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动车电池结构,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结构包括电池箱体1、电池箱盖2、电池3放置在电池箱体1内,所述电池 3包括多排电芯组件4,每排电芯组件4包括多个电芯,每相邻两排电芯组件4 之间设置一道电芯隔板5,每道电芯隔板5上端设置一个线束隔离板6,每道电芯隔板5下端抵靠在电池箱体1底部,连接螺杆7设置为能够同时穿过线束隔离板6和电芯隔板5的结构,所述的连接螺杆7上端与线束隔离板6连接,连接螺杆7下端与电池箱体1连接。上述结构,在制作电动车电池结构时,将多个单体电芯串联组成一排电芯组件,而多排电芯组件串联再组成电池。电池放置在电池箱体后,在每相邻两排电芯组件4之间设置一道电芯隔板5,而每道电芯隔板5上端设置一个线束隔离板6,每个线束隔离板的一侧下表面抵靠在一排电芯组件上,每个线束隔离板的另一侧下表面抵靠在另一排电芯组件上,而电芯隔板上设置通孔,线束隔离板上也设置通过,连接螺杆同时穿过电芯隔板和线束隔离板,连接螺杆上端穿过线束隔离板的一端拧装螺母,连接螺杆下端与电池箱体底部的螺纹孔拧装连接,这样的结构,通过连接螺杆实现了对电池的固定定位,在电动车电池结构使用在电动车上时,电芯隔板和线束隔离板作为功能部件起到功能作用的同时,通过连接螺杆的连接,线束隔离板能够对电池的每排电芯组件起到固定限位作用,确保电池可靠地与电池箱体连接,在电动车行驶在颠簸路况时,每排电芯组件都不会发生晃动,从而确保电池始终能够可靠地进行工作,提高性能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电池与电池箱体的可靠连接,有效实现电池在电池箱体内的固定定位,确保电动车电池结构使用到电动车上时电池不会发生晃动,有效提高电池质量稳定性,提高电池使用寿命,降低电池维护成本。

所述的电池箱体1底部设置多道内支撑梁8,每排电芯组件4下表面设置为能够同时抵靠在相邻的两道内支撑梁8上的结构,每道电芯隔板5下端抵靠在一道内支撑梁8上,每道内支撑梁8上分别设置螺纹孔,每个连接螺杆7下端设置为能够与一道内支撑梁8上的一个螺纹孔拧装连接的结构。上述结构,内支撑梁与电池箱体底部通过焊接或螺栓方式连接,确保内支撑梁与电池箱体连接可靠,通过内支撑梁的设置,提高了电池箱体的强度,在通过连接螺杆与电池箱体的内支撑梁连接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电池的每排电芯组件的固定力度。

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结构还包括铝合金型材13,铝合金型材13设置为能够通过卡装条插装在线束隔离板6上表面的卡装槽内的结构,线束隔离板6下表面设置为能够压装在电芯隔板5上端和电芯组件4上表面的结构,连接螺杆7上端设置为还能够穿过铝合金型材13的结构,连接螺杆7上端端部拧装紧固螺母,紧固螺母抵靠在铝合金型材13上表面位置。上述结构,在连接螺杆穿过电芯隔板与线束隔离板时,连接螺杆上端同时穿过铝合金型材,拧装在连接螺杆上端的紧固螺母抵靠在铝合金型材上表面位置,而连接螺杆下端拧装在设置在内支撑梁上的螺纹孔拧装连接,这样,铝合金型材对线束隔离板和电芯隔板起到压实作用,同时紧固螺母作用在铝合金型材上,不会直接与线束隔离板,因此,紧固螺母不会对线束隔离板造成挤压变形或损坏,对线束隔离板起到保护作用。

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结构还包括前楔形压板9和后楔形压板10,所述的电池 3放置在电池箱体1内时,前楔形压板9设置为能够卡装在电池前端部11与电池箱体1内壁之间的缝隙部内的结构,所述的后楔形压板10设置为能够卡装在电池后端部12与电池箱体1内壁之间的缝隙部内的结构。在电池放置到电池箱体内后,通过设置前楔形压板9和后楔形压板10,前楔形压板9和后楔形压板 10分别挤压在电池箱体内壁与电池之间的缝隙内,对电池起到压实作用,避免电池在电池箱体内发生晃动,确保电池能够可靠地固定定位在电池箱体内。

每道所述的内支撑梁8与电池箱体1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每道内支撑梁8设置为截面呈口字型结构,每道内支撑梁8上各设置多个内支撑梁减重孔。内支撑梁的设置,确保实现内支撑梁与连接螺杆可靠连接,而内支撑梁件重块的设置,在保证内支撑梁强度的同时,减轻内支撑梁重量,从而减轻整个电动车电池结构的重量。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结构还包括外支撑梁14,电池箱体1的箱体左侧面上设置一道外支撑梁14,电池箱体1的箱体右侧面上设置另一道外支撑梁14,外支撑梁14设置为截面呈C字形的结构,每道外支撑梁14上设置多个外支撑梁减重孔。外支撑梁的设置,用于电动车电池结构与电动车车身的连接,而外支撑梁减重孔的设置,在保证外支撑梁强度的同时,减轻外支撑梁重量,从而减轻整个电动车电池结构的重量,满足电动车轻量化的整体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电池结构,电池箱体的结构采用标准化设计,当需要生产不同容量的电动车电池结构时,只需要将不同数量的电芯组件进行串联,就能实现不同容量的电池的制作,或者将多个电动车电池结构串联,就能形成更大容量的电池,满足不同电动车对电池的需求,提高电池生产效率,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结构的制作及运输可以单人制作,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结构,在制作电动车电池结构时,将多个单体电芯串联组成一排电芯组件,而多排电芯组件串联再组成电池。电池放置在电池箱体后,在每相邻两排电芯组件之间设置一道电芯隔板,而每道电芯隔板上端设置一个线束隔离板,每个线束隔离板的一侧下表面抵靠在一排电芯组件上,每个线束隔离板的另一侧下表面抵靠在另一排电芯组件上,而电芯隔板上设置通孔,线束隔离板上也设置通过,连接螺杆同时穿过电芯隔板和线束隔离板,连接螺杆上端穿过线束隔离板的一端拧装螺母,连接螺杆下端与电池箱体底部的螺纹孔拧装连接,这样的结构,通过连接螺杆实现了对电池的固定定位,在电动车电池结构使用在电动车上时,电芯隔板和线束隔离板作为功能部件起到功能作用的同时,通过连接螺杆的连接,线束隔离板能够对电池的每排电芯组件起到固定限位作用,确保电池可靠地与电池箱体连接,在电动车行驶在颠簸路况时,每排电芯组件都不会发生晃动,从而确保电池始终能够可靠地进行工作,提高性能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车电池结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电池与电池箱体的可靠连接,有效实现电池在电池箱体内的固定定位,确保电动车电池结构使用到电动车上时电池不会发生晃动,从而有效提高电池质量稳定性,提高电池使用寿命,降低电池维护成本。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