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变压器的T1线包的绞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1035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变压器的T1线包绕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网络变压器的T1线包的绞线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接下来的T2磁环的绕线工作,同时也为了后期T1T2成品打包时更方便快捷,而不受线圈上各组长短铜线混乱缠绕的困扰,将绕好的T1线圈上的铜线按照不同长度进行分组并将每组两根铜线进行绞合即绞线是一个必要的过程。由于一般的T1线圈是4组不同长短的铜线,研究一种网络变压器的T1线包的绞线结构对于快捷、顺畅的承担来自不同长度组别铜线的绞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变压器的T1线包的绞线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网络变压器的T1线包的绞线结构,包括送线夹及其组合件、金属台、置于金属台上的三个绞线钩针及其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绞线钩针及其组合件包括绞线钩针a、绞线钩针b、绞线钩针c;三个绞线钩针的位置成不规则三角形排列,每个钩针与送线夹的距离不相等,绞线钩针a、绞线钩针b、绞线钩针c与送线夹的距离依次增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离送线夹距离最远的绞线钩针c为最长一组铜线的绞线工作钩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离送线夹距离第二远的绞线钩针b为第二长一组铜线的绞线工作钩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离送线夹距离最近的绞线钩针a为第三长一组铜线的绞线工作钩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负责最长及第二长组铜线的绞线钩针a和绞线钩针b以前后运动方式与送线夹进行工作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离送线夹最近的绞线钩针a设置为以上下运动方式与送线夹进行工作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络变压器的T1线包的绞线结构,结构新颖;本实用新型是由3个绞线钩针与送线夹组合的绞线结构,其中3个绞线钩针成不规则三角形排列,且将离送线夹最远及第二远处的钩针与钩针的移动方式设置为前后移动,而将离送线夹最近处的钩针的移动方式设置为上线移动,这样就使得每个钩针都能够分别快捷、顺畅的承担来自不同长度组别铜线的绞线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网络变压器的T1线包的绞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网络变压器的T1线包的绞线结构,主要包括送线夹1及其组合件、金属台2、置于金属台2上的三个绞线钩针及其组合件,三个绞线钩针及其组合件包括绞线钩针a3、绞线钩针b4、绞线钩针c5;三个绞线钩针的位置成不规则三角形排列,每个钩针与送线夹的距离不相等,分别稍长于T1线包上的三组较长长度的铜线距离,离送线夹距离最远的绞线钩针c5负责最长一组铜线的绞线工作,离送线夹距离第二远的绞线钩针b4负责第二长一组铜线的绞线工作,离送线夹距离最近的绞线钩针a3负责第三长一组铜线的绞线工作。其中,负责最长及第二长组铜线绞线钩针a3和绞线钩针b4以前后运动方式与送线夹1进行工作配合,而为了送线夹1在送最长及第二长组铜线到绞线钩针处时不产生干扰碰撞,离送线夹最近的绞线钩针a3设置为以上下运动方式与送线夹1进行工作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机器运转,离送线夹最近的钩针通过上下传动轴的作用移至下方,送线夹从T1线圈处带着最长一组铜线送至最远距离的钩针处,该钩针收到铜线立马进行绞线工作;此时送线夹回移至T1线圈处夹着第二长一组铜线再送至离送线夹第二远距离的钩针处,该钩针收到铜线立马进行绞线工作;此时送线夹再次回移至T1线圈处夹着第三长一组铜线再送至最近的钩针处,与此同时,离送线夹最近距离的钩针在传动轴的作用下移至上方可正常接收铜线位置,接收到送线夹送来的铜线后,立马进行绞线工作,如此循环往复。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